280山居新话元杨瑀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7778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80山居新话元杨瑀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80山居新话元杨瑀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80山居新话元杨瑀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80山居新话元杨瑀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80山居新话元杨瑀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80山居新话元杨瑀Word下载.docx

《280山居新话元杨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0山居新话元杨瑀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80山居新话元杨瑀Word下载.docx

又于其舌两侧,各去一指许,用药涂之而愈。

剪下之舌尚存,亦异证也。

”广惠司者,回回医人隶焉。

朔方缣缣州,其西南有二石洞。

一洞出石盐,皆红色,今湮没矣。

一洞出青黑色者,尚存,缣人皆食之。

石文粗矿,如南方青石然,调味甚适口。

他处亦皆有捞盐海子,或出青盐,或红盐;

或方而坚,或碎而松;

或大块可旋成盘者,大营盘处亦以此为课程。

抽分不假人力,乃天成也。

予友完者经历、夏石岩经历,皆曾以此盐遗余,彼亦尝亲历其地。

缣缣州即今南城缣州营是其子孙也。

自大都至彼,一万四千里,与怯里吉思为邻境,过此即海都家望高处也。

至元四年,天历太后命将作院官,以紫绒、金线、翠毛、孔雀翎织一衣段,赐伯颜太师。

其直计一千三百定,亦可谓之服妖矣。

罗国器总管尝董其工云。

至元四年,大都金玉局,忽满地皆现钱文,视之如印成者。

其中居人陶小三,尝以有文之土数块遗予,数年后看之,文皆不见。

今通用铜钱,岂非先兆耶?

松江府青村盐场,有林清之者。

后至元丁丑,空中有芦一枝在前,继有钞随而飞之。

村中见者,皆焚香,有乞降之意,竟坠于林清之之家,排置于神阁被板之上,其家迄今温饱。

按:

《幽冥录》载海陵黄,先贫,风雨中飞钱至其家,触园篱误落无数,余处皆拾得,后富至十万,擅名江北。

以此观之,诚有此事。

桑哥丞相当国擅权之时,同僚张左丞、董参政者,二公皆以书生自称,凡事有不便者,多沮之。

桑哥欲去之而未能。

是时都省告状撺箱,乃暗令人作一状,投之箱中。

至午收状,当日省掾,须一一读而分拣之。

中有一状,无人名事实,但云“老书生、小书生,二书生坏了中书省。

不言不语张左丞,铺眉扇眼董参政,也待学魏征一般俸(读作棒)请(读作倩)。

”桑哥佯为不解其说,趣省掾再读之不已。

张起身云:

“大家飞上话短长,自有傍人梧桐树。

”一笑而罢,语虽鄙俚,亦一时机变也。

聂以道,江西人,为□□县尹。

有一卖菜人,早往市中卖菜,半途忽拾钞一束。

时天尚未明,遂藏身僻处,待曙检视之,计一十五定,内有五贯者,乃取一张买肉二贯、米三贯,置之担中,不复买菜而归。

其母见无菜,乃叩之。

对曰:

“早于半途拾得此物,遂买米、肉而回。

”母怒曰:

“是欺我也。

纵有遗失者,不过一二张而已,岂有遗一束之理?

得非盗乎?

尔果拾得,可送还之。

”训诲再三,其子不从,母曰:

“若不然,我诉之官。

”子曰:

“拾得之物,送还何人?

”母曰:

“尔于何处拾得,当往原处俟之,伺有失主来寻,还之可也。

”又曰:

“吾家一世,未尝有钱买许多米、肉,一时骤获,必有祸事。

”其子遂携往其处,果有寻物者至。

其买菜者本村夫,竟不诘其钞数,止云失钱在此,付还与之。

傍观者皆令分赏。

失主靳之,乃曰:

“我失去三十定,今尚欠其半,如何可赏?

”既称钞数相悬,争闹不已,遂闻之官。

聂尹覆问拾得者,其词颇实,因暗唤其母,复审之亦同。

乃令二人各具结罪文状:

“失者实失去三十定,卖菜者实拾得十五定。

”聂尹乃曰:

“如此则所拾之者,非是所失之钞,此十五定乃天赐贤母养老。

”给付母子令去。

谕失者曰:

“尔所失三十定,当在别处,可自寻之。

”因叱出,闻者莫不称善。

至元间,有一御史分巡,民以争田事告之,曰:

“此事连年不已,官司每以务停为词,故迁延之。

”御史不晓务停之说,乃谕之曰:

“传我言语开了务者。

”闻者失笑。

又,至正间,松江有一推官,提牢至狱中,见诸重囚,因问曰:

“汝等是正身耶?

替头耶?

”狱卒为之掩口。

又,一知府到任,村民告里正把持者,怒曰:

“以三十七打罢这厮。

”若此三人者,卤莽如此。

昔宋仁宗朝,张观知开封府,民犯夜禁,观诘之曰:

“有见人否?

”众传以为笑。

一语之失,书诸史册,百世之耻,可不慎欤!

至顺间,余与友人送殡,见其铭旌粉书云:

“答剌罕夫人某氏。

”遂叩其家人云:

“所书答剌罕是所封耶?

是小名耶?

”答曰:

“夫人之祖。

世祖皇帝收附江南时,引大军至黄河,无舟可渡,遂驻军。

夜梦一老曰:

‘汝要过河无船,当随我来。

’引之过去,随至岸边,指视曰:

‘此处可往。

’遂以物记其岸。

及明日至其处,踌躇间,有一人曰:

’想其梦,遂疑其说,上曰:

‘你可先往,我当随之。

’其人乃先行,大军自后从之,果然此一路水特浅可渡。

既平定,上欲赏其功。

其人曰:

‘我富贵皆不愿,但得自在足矣。

’遂封之为答剌罕,与五品印,拨三百户以养之。

今其子孙尚存。

”余每以此事叩人,皆未有知者。

李朵儿只左丞,至元间为处州路总管。

本处所产荻蔗,每岁供给杭州砂糖局煎熬之用。

糖官皆主鹘回回富商也,需索不一,为害滋甚。

李公一日遣人来杭果木铺,买砂糖十斤,取其铺单,因计其价比之官费,有数十倍之远,遂呈省革罢之。

又,箭竹亦产处州,岁办常课军器,必资其竹。

每年定数立限,送纳杭州军器提举司,及其到司,跋涉劳苦,何可胜言?

而司官头目箭匠,方且刁蹬,否则发回再换。

李公到任,知有此弊,乃申省云:

“竹箭固是土产,为无匠人可知,故不登式,乞发遣高手、头目、匠人来此选择起解,庶免往返之劳。

”从之,迄今无扰。

此皆仁政之及民者如此。

左丞,唐兀人,汉名希谢,号贺兰,官至江西左丞。

余按周世宗时,王祚为随州刺史,汉法禁牛革,辇送京师,遇暑雨,多腐坏。

祚请班铠甲之式于诸州,令裁之以输,民甚便之。

适与二事相同,漫书于此,观者或可触类而长,则利民之事,足有为也。

北庭王夫人(举月思的斤),乃阿怜帖木儿大司徒北庭文贞王之妻也。

一日有以马鞭献王,制作精最。

王见而喜之。

鞭主进云:

“此鞭之内,更有物藏其中。

”乃拔靶取之,则一铁简在焉。

王益喜,持归以示夫人,取钞酬之。

夫人大怒曰:

“令亟持去。

汝平日曾以事害人,虑人之必我害也,当防护之。

若无此心,则不必用此。

”闻者莫不韪之。

阿怜帖木儿文贞王,一日为余言:

“我见说娄师德唾面自乾为至德之事。

我思之,岂独说人,虽狗子亦不可恶它。

且如有一狗,自卧于地,无故以脚踢之,或以砖投之,虽不致咬人,只叫唤几声,亦有甚好听处。

脱脱丞相(即倚纳公),康里人氏,延间,为江浙丞相。

有伯颜察儿为左平章,咨保宁国路税务副使耶律舜中为宣使。

一日,平章谕该吏曰:

“我保此人,乃风宪旧人,及其才能正当选用。

”嘱之再三,曰:

“汝可丞相前覆说之。

”丞相曰:

“若说用则便用之,若说选则不必提也。

”只分别“用”、“选”二字,言简而意尽。

姑书之,以备言行录之采择焉。

公又访知杭州,过浙江,往来者不便,乃开旧河通之。

此河钱王时古河也,因高宗造德寿宫,湮塞之。

公相视已定,州县与富豪交通,沮以太岁之说为疑。

至日,公自持,一挥而定。

往年每行李一担,费脚钱二两五钱,今以一担之费买舟,则十担一舟能尽,其利可谓博矣。

应中甫本,钱唐人,壮年笃志学道,得请仙降笔法,甚验,每在杭州万松岭上同志家为之。

过数日,欲设祭将之供,适无钱,降仙告归。

不许,漫以借钱叩之。

乃允,降笔云:

“适有壑翁平章(即贾似道)在此,可立约借汝。

”遂写契,以金纸甲马,同焚炉中,复书曰:

“汝二人可往葛岭相府故居大银杏树下,稍西有草一茎,长而秀者,就此处掘之,可得。

”二人遂买舟过湖,至其所,不见是草,因以瓦半片,祝之曰:

“大仙果有此钱,则当引而去之。

”祝毕,其瓦即有动意。

中甫乃以手扶瓦,随其所往,行至树西,静视之,果有长草在焉。

遂掘深二尺许,唯见粗石屑数块,余无他物,因再祝曰:

“恐此即是。

”瓦卓地应之,遂持以回,复叩仙曰:

“此石当何为之?

”仙书曰:

“当用炉作汁。

”二人因借炉投石炼之,少顷,闻炉中如淬水声,视之,则溜汁下炉,取出皆白银也。

往三桥银铺,货得钞三十两,以为祭物用。

数月后,因别事忽仙书云:

“应生所借之钱,免汝还,有元约,可向炉中取之。

”如言而往,炉中拨其灰,则元约止烧去上下空纸,有字者俱在,岂谓无仙耶?

中甫儒者也,外貌矍铄,为人敦笃,有膂力,能手搏,无与敌者。

所传乃刘千和尚之派,每欲以此事教人,非忠孝者不传,不得其人,遂无传焉。

卒于至正己丑,时年七十有八。

至正四年七月二十四日,松江府上海李君佐偕张四洎同行者六人,过上海浦东待渡。

时日已西矣,见一青色鸡,朝北立于日上,独不见其足。

李下马,六人俱拜,伫观至没而去。

吴巽,字叔巽,尝应天历己巳举,至都对余言:

“某初两举皆不第,忽得一梦,有人言:

‘黄常得时,你便得。

’遂改名为黄常,亦不中,即复今名。

”至此举乡试,乃黄常为本经诗魁,省试则黄常与吴巽榜上并列其名,其吴黄常解据,亦并在箧中。

梦之验有如此者。

厉周卿,婺州人,能卜术。

天历间,游京师。

一日,余写一上字卜之。

厉即本对抄录,姓名出处之说,皆如见。

后一段云:

“商量更改事,佳会喜金羊。

寅巳同申主,好事喜非常。

”其应果在十年后,岂非万事皆分定也。

剌剌拔都儿,乃太平王将佐。

后至元三年,杀唐其势大夫于宫中,外未之觉也。

因其余党皆在上都东门之外,伯颜太师虑其生变,亲领三百余骑往除之。

剌剌望见尘起,疑有不测,乃入帐房中,取手刀弓箭带之上马。

遇诸途,短兵相接,而以其手刀挥之。

将近伯颜太师之马,而刀头忽自坠地,遂逃以北,乃追回杀之。

且剌刺名将也,岂有折刀之说?

后询其故,乃半月前,此刀曾坠地而折,家人惧其怒,虚装于鞘中。

事非偶然,岂人力可致!

徐子方琰至元间,为陕西省郎中。

有一路申解到省,内误漏落一“圣”字,案吏欲问罪,指为不敬。

徐公改云:

“照得来解内第一行,脱漏第三字,今将元文随此发去,仰重别具解申来。

”前辈存心如此,亦可为吹毛求疵之戒。

孙子耕者,杭人,与新城豪民骆长官为友。

元统间,骆犯罪,流奴儿干。

孙以友故,送至肇州而回。

交谊如此,诚不减古人也。

元统间,余为奎章阁属官,题所寓春帖曰:

“光依东壁图书府,心在西湖山水间。

”时余山为江浙儒学提举,写春帖付男置于山居,则曰:

“官居东壁图书府,家住西湖山水间。

”偶尔相符,亦可喜也。

韩子中中,曹州定陶人。

至正初,为大都路知事。

乃父在家,一日忽移家去河六十里。

人间其故,答曰:

“井水北流,则泉脉近矣,不久当有水患。

”未及半年,定陶之地,半为水矣。

惟韩公无遗失之患,亦可谓先见之明者。

陈云峤柏,泗州人,陈平章之孙也。

倜傥不羁,人以为“陈颠”称之。

后至元五年,为余姚州同知,因病求医于杭。

稍愈,值重阳日,遂邀张伯雨及余,同登高。

是时云峤寓赤山李叔固丞相先茔,余二人往焉。

乃扶杖游水乐洞,憩石屋寺前,露坐闲谈,云峤因自言曰:

“我前身僧也,泗州塔寺有住持者,皆名之为老佛,斋戒精严。

一日呼持者,令作血藏羹,欲食之。

侍者曰:

‘老佛一世持斋,何故有此想?

’乃不从。

遂怒之,拂袖而去,见陈平章曰:

‘我特来索血藏羹吃。

’平章亦以斋戒为答。

佛曰:

‘元来你也是不了事汉。

’平章遂作此羹啖之。

即归寺,乃别大众而作偈曰:

‘撞开平屋三层土,踏破长淮一片冰。

’遂趺坐而逝。

茶毗之日,舁其龛至淮河岸,冰合已久。

举火之次,忽大响一声,则河冰自裂。

时平章在府中,见老佛入于堂。

问之,则后堂报生一子,即某也。

”言毕,回饮于寓所而散。

明日,伯雨送《登高诗》,而景联有“百年身付黄花酒,万壑松如赤脚冰”之句,余和韵云:

“方外弟兄存晚节,人间富贵似春冰。

”云峤曰:

“我无冰字,且只以长淮一片冰答之。

”不数日,云峤告殂,岂非说破话头而致然也?

余家藏竹龟一,乃古人以老竹片所制,首尾四足,皆他竹外来者。

窍小,两头倍大,可转动而不可出,故用纵横之竹,纹理显然。

背载三截碑牌一,两侧有转轴十,亦外来之轴。

首大腰细。

不知何法得入,遍叩匠者,皆莫晓所谓,特以鬼工称之。

余为太史院官时,吏云:

“本院库中,有汉高祖斩白蛇剑藏焉。

”余按晋太康中武库火,已毁此剑,何缘更有?

每欲过目,因循未克。

又闻官库有昭君琵琶,天历太后以赐伯颜太师妻,今不知何在?

又大都钟楼街富民家,藏宣圣履在焉。

胆巴师父者,河西僧也。

大德间,朝廷事之与帝师并驾。

适德寿太子病癍而薨,不鲁罕皇后遣使致言于师曰:

“我夫妇以师事汝,至矣!

止有一子,何不能保护耶?

”师答曰:

“佛法譬若灯笼,风雨至则可蔽。

若尔烛尽,则灯笼亦无如之何也。

”可谓善于应对。

余家藏石子一块,色青而质粗,大如鹅弹,形差匾。

上天然有兜尘观音像在焉,虽画者亦莫能及。

或加以磨洗,则精神愈出,诚瑞应也。

上海县士人庄蓼塘者,藏书至七万卷,其子欲售之,买者积年无有,好事者可见其鲜。

余外祖英德路治中冯公世安,园中茶花一本,其花瓣颜色十三等。

固虽出人为,亦可谓善夺造化之功者。

余任太史同佥,特旨令知天象事。

后至元六年七月朔,灵台郎张某来请,甚急。

及同到院,则李院使者肃衿以待,曰:

“夜来景星见,此祥兆也。

可即往奏,闻我辈当有厚赐。

”余乃以奏目画图考之志书,殊异。

余曰:

“虽见于晦日,形则少异。

且景星之现,当有醴泉出,凤凰来,朱草生,庆云至,而相副之。

今陕西灾疫,腹里盗贼,福建反叛,恐非所宜,何天道相反如是耶?

”李公之意颇坚,折之不已。

“今见者惟灵台监候六人也,万一或有,天下共见之凶兆当何如耶?

”遂答曰:

“伺再见即闻。

”乃止。

越九日,太白经天。

由是言之,凡事不可造次也如此。

余幼侍坐于赵子昂学士席间,适写神,陈鉴如持赵公影草来呈。

公援笔与之自改,且言所以未然之故。

笔至唇,乃曰:

“何以谓之人中?

若以一身之中言之,当在脐腹间,指此名之曰中,何也?

盖自此而上,眼、耳、鼻皆双窍,自此而下口洎二便皆单窍,成一泰卦耳,由是之故,因以此名中也。

”满座为之敬服。

皇元累朝即位之初,必降诏诞布天下。

惟西番一诏,用青丝,粉书诏文,绣以白绒,穿珍珠网于其上,宝用珊瑚珠盖之。

如此赍至其国,张于帝师所居殿中,可谓盛哉。

铜虎符,好事之家多珍藏者,不过或左或右,止存一边。

独余家所藏,全体具在,背上各有篆书某处发兵符一行,腹下真书十干,唯“戊”、“癸”二字合全,余八字皆半于腹内,作牝牡五窍斗合之。

古人关防之密如此!

余因见河南盗杀省臣之事,屡欲以此言之,事乃不偶。

且深藏以待举行,当致诸有司,以取制作之度。

瞿运使霆发,上海巨室也。

尝有贫士伪作张文质运使书,持以干公。

公得书,即命干者以钞三定助行。

干者知其伪,沮之未与。

越数日,贫士复见公于轿前,公乃驻轿,命即取五定,加以温言,慰而遣之。

干者白其语于公。

公曰:

“汝知之乎?

人何不作书干你?

何怪之有?

”闻者咸服其度量云。

于至元六年二月十五日夜,御前以牙牌宣入玉德殿,亲奉纶音。

黜逐伯颜太师之事,首以增粜官米为言。

时在侧者,皆以为迂。

曰:

“城门上钥,明日不开,则米价涌贵,城中必先哄噪,抑且使百姓知圣主恤民之心。

伯颜虐民之迹,恩怨判然,有何不可?

”上允所奏,命世杰班殿中传旨于省臣,增米铺二十,钞到即粜。

都城之人,莫不举手加额,以感圣德。

大都长春宫有桃核半个,其大如掌,至今以为常住镇库之物。

余尝观之,诚希有也!

蟠桃之说,宁或果有之乎?

古者王遇仙,与桃核,大如斗,磨而服之,愈疾延年。

今则未闻也,桃核扇之说,是其类耳。

不鲁罕皇后出居东安州日,其地多蛙,朝夕喧噪不已,苦其烦聒,乃遣人喻旨令止之。

众蛙为之屏息,迄今蛙不鸣,亦异事也。

尝以简易小日晷,进之于上。

其大不过三寸许,可以马上手提测验,深便于出入。

上命太史院官,重为校勘,比之江浙日晷,多半刻。

再以上都校之,又长半刻。

南北地势不同者如此。

后至元四年,因伯颜太师称寿,百官填拥中丞。

耿焕年迈,颠踬于地,踏伤其胁而出。

后至元年间,阿怜帖木儿大司徒知经筵事,乃子沙剌班亦为奎章阁侍书学士、兼经筵官。

班公以父子辞避之,上终不允所请,乃并列焉。

至正七年,社稷署太祝张从善,都城巨室也,方四十,即致仕。

尝预营寿室,解石版为穴门。

石中忽有纹,成松石,虽绘画者不如也。

观者填门,因以为碑,而置坟墙之中。

翰林学士欧阳元、侍讲学士揭俣斯皆为寿松记,刻石以表瑞。

后附致碑本,示余求诗,漫以一绝赋之曰:

“举世纷纷名利间,达生轻禄古今难。

天生瑞兆为君寿,寄我山中作画看。

鲜于伯机枢,一日宴客,呼名妓曹娥秀侑尊。

伯机因入内典馔未出,适娥秀行酒,酒毕,伯机乃出。

客曰:

“伯机未饮酒。

”娥秀亦应声曰:

“伯机未饮。

”座客从而和之曰:

“汝何故亦以伯机见称?

可见亲爱如是。

”遂佯怒曰:

“小鬼头焉敢如此无礼?

”娥秀答之曰:

“我称伯机固不可,只许你叫王羲之乎?

”一座为之称赏。

上海县农家,一老妪被雷击死,少顷复苏,里中咸往视之,问其故。

妪云:

“唯闻错了,余无所见。

”时口中有药一丸,尚存,因吐出手中示人。

邻人俞生者,夺而吞之。

越一年,俞生病喉,痛数载。

一日,因怒咳痰于地,闻有声,乃拨痰寻之。

内有一物,状如李核,光莹而黄色,以斧凿击之不碎。

喉痛遂止。

杭州盐商施生者,至正八年,其家猪栏中母猪自啖其子,喂猪者往棰之,忽为人语曰:

“因你不喂我,自食我子,干你何事?

”喂猪者大惊,往报施生。

生往视之,傍观者或曰“可杀”,或曰“货之”。

猪复言曰:

“我只少得你家三十七两五钱,卖我还你便了,何必闹?

”遂卖之,果得三十七两五钱而止。

古有中宵牛语之说,诚不诬也。

沙刺班学士者,乃今上之师也,日侍左右。

一日体倦,于便殿之侧偃卧,因而睡浓。

上自以所坐朵儿别真(即方褥也),亲扶其头而枕之。

又,班公尝于左额上生小疖,上亲于合钵中,取佛手膏,摊于纸上,躬自贴之。

比调羹之荣,可谓至矣。

镔铁胡不四,世所罕有,乃回回国中上用之药,制作轻妙。

余每询之铁工,皆不能为也。

今归平江巨室曹氏。

阔阔歹,平章之次妻,高丽人也,寡居甚谨。

其子拜马朵儿赤知。

伯颜太师利其家所藏答纳环子,遂以为献。

伯颜即与闻之于上,乃传旨令收继之高丽者,款以善言。

至暮,与其亲母逾垣,削发而避之。

伯颜怒,奏以故违圣旨之罪,遂命省台洎侍正府官鞫问之。

奉命唯务锻炼,适有侍正府都事帖木儿不花(汉名刘正卿)者,深为不满。

时问事中秉权者阔里吉思国公,正卿朝夕造其门,委曲致言曰:

“谁无妻子,安能相守至死?

得守节者,莫大之幸,反坐之罪,非盛事也。

”遂悟而止。

正卿,蒙古人,廉直寡交,家贫至孝,平日未尝嬉笑,与余至契。

公退,必过门言所以,故知此为详。

至正初,拜御史而卒。

至元六年冬仲,皇帝亲祀太庙。

期迫,创制衮冕,猝不能办。

适有英庙元制二副,已用一副,未经用者一副,见存,皆以旧物为不宜而沮之。

惟余与欧阳学士所言相同,解之曰:

“若以此物为不宜,则玉玺、宫殿、龙床,未尝更易,何独以此为忌也?

”众议遂息,乃独易一中单,余皆就用之。

枢密院同知帖木达世。

后至元六年,中书右丞缺,众议欲以某人为之。

近侍世杰班,力以帖木达世为荐,至甚恳切。

上乃允其请。

后累迁官至左丞相,卒不知世杰班之举。

班亦未尝齿及之,可谓厚德人也。

至正七年,余至鹤砂,访旧馆于草堂张梅逸之家,因动问梅逸去年得疾之由,后服何剂而愈。

曰:

“始因气而得之,方当危困之际,忽于清旦,似梦非梦,有神语之曰:

‘一闻异事,其病立差。

’次日,婿偕门僧来问疾,语及场前龙降一事,极其异常。

闻之矍然,疾乃如失。

”予因问所以异。

“有乡中豪强之家,平日恃富凌贫,靡所不为,累挟官势,排陷平人者多矣。

先一日,有佃户来诉:

‘作商,为人所负,欲报之。

’其主因呼场吏欲诬以在逃灶户藏于其家,而挤陷之。

吏曰:

‘若然,必破其家,非阴骘事。

’不允。

固啖以利,吏亦不从。

乃遣爪牙名某者,往迫之。

吏不得已,许以来日从事。

是日忽二龙降于豪强之家,凡厅堂所有床椅、窗户,皆自相奋击,一无完者。

摄一舟,决颐如口,衔于爪牙者当门之槛,牢不可脱。

讼者之舟,摄覆平地。

谋讼者,压折左肱,几死。

龙所过之地,作善之家,分毫无犯。

凡平日之强梁者,多破产焉。

豪强寻亦遭讼,今渐费荡。

”呜呼!

龙之有神,古所闻也;

龙能彰善瘅恶,古所未闻也。

愚民自以为天道冥冥。

今观斯事,神岂远乎哉?

闻之者足以为戒也。

大德三年七月十八日,中书省奏准禁捕秃。

盖因扬州淮安管内蝗虫为害,忽有秃五千余,恬不惧人,以翅打落蝗虫,争而食之。

既饱,吐而再食,遂致消弭。

迄今著于禁令,载之《至正条格》。

伯颜太师所暑官衔曰:

“元德、上辅、广忠、宣义、正节、振武、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秦王、答剌罕、中书右丞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兼徽政院侍正,昭功万户府都总使,虎符威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奎章阁大学士、领学士院、知经筵事、太史院、宣政院事,也可千户、哈必陈千户达鲁花赤,宣忠斡罗思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回回、汉人司天监、群牧监、广惠司、内史府左都威卫使司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宫相都总管府、领太禧宗院、兼都典制神御殿事、中政院事、宣镇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提调哈剌赤也不干察儿领隆祥使司事。

”计二百四十六字,此系至正五年五月所署之衔也。

范舜臣天助,汴人,世为名医,博学多能,尤精于天文之书。

至顺间,为永福营膳司令,尝与余言:

“影堂长明灯,每灯一盏,岁用油二十七个,此至元间官定料。

例油一个,该一十三斤,总计三百五十一斤。

连年著意考之,乃有余五十二斤。

则日晷之差短明矣。

”永福营膳司所掌,青塔寺影堂也。

天历初,建奎章阁于西宫兴圣殿西廊,择高明者三间为之。

南间以为藏物之所;

中间学土诸官候直之地;

北间南向中设御座,两侧陈设秘玩之物,命群玉内司掌之。

阁官署衔,初名奎章阁学士,阶正三品,隶东宫属宫。

后文宗复位,乃升为奎章阁学士院,阶正二品;

置大学士五员,并知经筵事;

侍书学士二员,承制学士二员,供奉学士二员,并兼经筵官幕职;

置参书二员、典签二员,并兼经筵参赞官;

照磨一员、内掾四名,内二名兼检讨;

宣使四名,知印二名、译吏二名、典书四名。

属官则有群玉内司。

阶正三品;

置监群玉内司一员、司尉一员、亚尉二员、佥司二员、典簿一员、令史二名、典吏二名、司钥二名、司膳四名、给使八名,专掌秘玩古物。

艺文监,阶正三品;

置太监兼检校书籍事二员、少监同检校书籍事二员、监丞参检校书籍事二员,或有兼经筵官者,典簿一员、照磨一员、令史四名、典吏二名,夺掌书籍。

鉴书博士司,阶正五品;

置博士兼经筵参赞官二员、书吏一名,专一鉴辨书画。

授经郎,阶正七品;

置授经郎兼经筵译文官二员,专一训教怯薛官大臣子孙。

艺林库,阶从六品;

置提点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司吏二名、库子一名,专一收贮书籍。

广成局,阶从七品;

置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二员、司吏二名,专一印书籍。

已上书籍,乃皇朝祖宗圣训,及番译御史箴次《元通制》等书。

特恩创制牙牌五十,于上金书奎章阁三字,一面篆字,一面蒙古字、畏吾儿字,令各官悬佩,出入无禁。

学士院凡与诸司往复,惟札送,参书厅行移。

又命侍书学士虞集,撰《奎章阁记》,文宗御书刻石禁中。

先时燕帖木儿太平王为丞相,系衔署奎章阁大学士领学士院事,后伯颜秦王为丞相,系衔亦如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