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共10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765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共1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共1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共1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共10页.docx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共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共10页.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共10页.docx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共10页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篇一:

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坚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执行标准预防,保护医患双方的身心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在短时间内出现整个病区或多个病区的同样性质的医院感染病例时,由院长决定紧急启动本预案。

  报告程序:

临床科室——医务科、院感科——院长——进行调查、分析、协助处理——启动预案。

  全院采取如下措施: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及执行监控措施。

  2、院感科进行如下调查处理:

  

(1)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罹患率。

  

(2)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病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进行流行性病学检查。

  (3)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

  (4)根据情况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甚至暂停收新病人。

  (5)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二、对被确认为医院感染的散发病例  1、临床科室的经治医师及时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报告,科主任组织医师、护士查找原因,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2、确诊为传染病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三、短时间内出现确诊为同样性质的感染病例  1、报告程序:

临床科室—院感科、医务科—院长—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采取措施如下:

  

(1)临床科室的经治医师及时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报告,科主任组织医师、护士查找原因,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2)院感科进行调查、分析,与临床科室沟通,将结果反馈院长及医务科。

  (3)医务科组织、指导临床的治疗工作。

  (4)检验科做好病原学的监测工作。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6)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存档。

  【篇二:

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应急预案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暴发、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止医院感染的继发和蔓延,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务股、护理管理小组和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构成。

  1、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

院长。

  2、感染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副院长、相关科室主任。

3、科室感染管理小组:

科室主任任、医务股、护理管理小组及监测医生、监测护士组成。

  

(二)疫情报告控制程序  医院出现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或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立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控制程序上报有关部门。

  1、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1)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主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控制科室的指导下,及时组织主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控制部门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  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3)报告程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

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页填写报告卡。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报告方式: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并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并和乙类传染并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报告卡。

  a、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篇三:

医院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事件通报机制  1、某科室出现多个感染病例时,及时召开院感管理委员会议,将感染情况传达给其他科室、管理部门和检验科。

起到警示的作用。

  2、根据感染菌株及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其他相关科室选用感染病原菌敏感的消杀剂,进行预防性消毒。

  3、其他科室获知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科室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监测及控制措施  4、其他科室发现可疑新病例,立即上报感染控制科。

  5、对于难以控制的感染,必要时感染科每日以书面形式公布相关信息,以便充分的引起各科室的重视。

鼓励各科室提出好的建议或进行经验交流。

  医院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及爆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宣传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加强对门诊及住院感染病人的日常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依法行政: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医院感染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分级控制:

根据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将疫情分为三个等级,并实施分级控制。

发生不同等级疫情时,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方案。

  4、快速反应:

建立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5、依靠科技:

依靠科学技术,实施科学防治。

加速检测试剂、疫苗、药的使用,加强临床治疗方案及流行病学研究,规范防控措施  与操作流程,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二、启动应急预案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将应急预案分三个等级,并实施分级控制。

发生不同等级疫情时,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方案。

病区发生烈性传染病疑似病例时(如sars、鼠疫、肺炭疽等)直接启动三级预案。

  

(一)一级预案  病区连续出现3例以上(含3例)6例以下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时(三级疫情),启动一级预案,具体措施有:

  1、加强领导,统一指挥:

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应急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工作,对应急事件上传下达,保证指挥、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查找感染源,分析病例的时间分布、地点分布和人群分布特点;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3、对医院感染病人统一管理:

医院感染病人置单人隔离间,无条件的病房应对感染病人实行床旁隔离;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物品应专人专用;床旁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污物分类统一收集处理。

医护人员进入房间须戴口罩,操作戴手套。

  4、加强消毒隔离:

各部门要密切协作,确保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

做好消毒监测,保证消毒效果。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必  须加强病房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加强消毒。

  5、对病区内发热病人进行追踪管理:

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必须熟悉掌握有关发热病人的处理程序,坚持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医院对发热病人进院后的处理步骤和上报制度。

  6、加强标准预防:

无论病人是否有传染病,对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工作人员均按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

  7、加强信息交流:

通过信息交流,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性疾病的监测和反应能力。

.了解有关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加强对水、食物、昆虫、动物、新诊疗技术及环境等引起的传染病的监测。

正确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及时发现病人,避免漏诊、误诊。

  8、监测病原体耐药趋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病原体耐药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开发病原体耐药性快速检测方法,这对于控制疾病传播,防止病人死亡很有作用,例如能够早期快速检测出结核菌对利福平的耐药性,就可以尽早给病人用其他敏感的抗菌药物,降低患其他重病的危险,从而缩短传染其他人的时间。

  9、做好应急的各类物质准备:

对应急的各类临床设备和物质准备到位。

临床设备包括呼吸机、x光机,生化检验试剂、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手套、工作帽、眼镜、口罩、预防和治疗药物、消毒液等。

  10、加强污水、污物处理管理:

准备病人用的垃圾袋,使用后的  隔离衣裤、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及其它废物及时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二级预案  病房出现6例以上(含6例)10例以下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或不明原因的聚集性发热,且有流行趋势(二级疫情),经专家委员会研究确定启动二级预案。

具体要求是在一级预案的基础上采取如下措施:

  1、病房设隔离病室,暂停接收新病人。

  2、加强对隔离病室的管理  

(1)隔离病室必须独立设置,与其它病室分隔无交叉,并保持一定距离。

病室内应分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医院感染的预防采用标准预防的原则:

即采取的措施既预防医务人员发生感染同时也预防病人发生感染;不仅预防通过血液传播,同时也预防通过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传播;采取的措施包括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和接触隔离。

隔离病室门口配备隔离衣、洗手液、快速手消毒剂;进入隔离病室必须按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去做。

工作时间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

隔离病室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上班时间不得串科室。

  3、病区新出现可疑感染病人,立即向应急小组领导汇报,同时作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4、严格门卫管理,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病区。

停止病区内外交流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