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伦理学有关问题分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2754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伦理学有关问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济伦理学有关问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济伦理学有关问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经济伦理学有关问题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经济伦理学有关问题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伦理学有关问题分析.doc

《经济伦理学有关问题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伦理学有关问题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伦理学有关问题分析.doc

经济伦理学有关问题分析

摘要:

经济伦理学是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涵盖宏观经济制度、中观经济组织和微观经济关系中所有与道德有关的问题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其经济发展的背后都有一种人文力作为支撑,其核心要素是经济伦理。

认真审视和梳理经济伦理学研究中尚有争议的重大问题,对经济伦理学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经济伦理问题

一、经济伦理学基本概念

1.经济伦理学的定义

经济伦理学是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涵盖宏观经济制度、中观经济组织和微观经济关系中所有与道德有关的问题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经济伦理学是交叉学科、综合学科。

其学科性质,规定了对于它的研究方法的独特性,就是在经济学和伦理学之间,寻求切合点、架通由此达彼的桥梁、对于两者进行沟通、融合。

2.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伦理学。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伦理学是研究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道德价值体系,他们虽然强调道德调节在经济发展中是超越政府和市场的重要力量,但他们更多关注的似乎是经济体制、产权制度和经济规律等对伦理的影响。

第二,管理学视野中的经济伦理学。

有学者把bussinessethics译为”管理伦理学”。

他们认为,经济伦理学是在工商管理领域内发展起来、在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或商学院开设的一门管理课程,因此,它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管理活动和经济管理领域中的行为规范或制度。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

第三,伦理学视野中的经济伦理学。

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一,经济伦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经济伦理学即企业伦理学,而广义的经济伦理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决策、经济行为的伦理合理性,并研究经济活动中的组织和个人的伦理规范的学科;二,经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标准、要求的关系问题,基本任务是发现、找到伦理学与经济学两者的结合点、重叠点,由此找到解决两者冲突的基础和原则;三是经济伦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完善人生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科学。

经济伦理学的本质在于使人们明确经济领域的善恶价值取向及应该不应该的行为规定。

  对一门独立学科研究对象的定位,只有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里,必须对经济伦理学与经济伦理规范、经济伦理思想和经济哲学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界定经济伦理学的学科含义。

3.经济伦理学的学术背景

一是认为其母学科是经济学和伦理学。

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

斗勇的分析具有代表性:

经济伦理学将伦理学应用于经济领域,因而它在理论上是一门伦理道德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而伦理中的经济问题,应是伦理经济学的任务。

二是认为其主要的学术背景是经济学、伦理学和管理学。

在追溯、分析了西方经济学、伦理学、管理学的发展及三者关系的基础上,陈泽环研究员认为:

“经济伦理学已成为当代经济学、伦理学和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同样,经济伦理学的这一特点,也充分体现在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的主要成果中,即这些成果主要是在经济学、伦理学和管理学这三个学科领域中取得的。

三是认为以经济学和伦理学为主干学科,但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

如果从宏观上考察经济和伦理的关系,就会发现,经济和伦理是一个问题(或一种现象)的两个方面。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者的逻辑关联更为明显。

据此,王小锡教授提出,经济伦理学应以经济学和伦理学为主干学科,但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要通过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互交流和补充而形成一个学科整体。

二、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经济伦理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不同社会、不同国家的经济伦理观是不同的,就是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伦理观念和规范也有所区别。

关于我国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内容,近年来成为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

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

1.“三层次说”

以许启贤教授、周中之教授等为代表。

他们认为,经济伦理学的内容可分为三大层面:

宏观、中观和微观。

宏观层面主要研究和阐述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的伦理评价和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道德价值导向问题;中观层面上的伦理问题,其实质是企业的伦理问题,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内部的管理伦理和企业外部关系中的伦理问题;微观层面上的伦理问题,主要是个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承担的职业伦理角色的伦理问题和个体对消费的伦理评价及消费道德规范等。

2.“四个环节说”

王小锡教授认为,经济伦理作为经济生活客观存在和运行规律的反映及引领、规范人们经济行为的道德价值准则,其研究的对象是经济活动,而经济活动主要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领域,因此,经济伦理学应当以这四个环节的道德现象确定学科的研究内容。

刘光明博士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四个环节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应当确立的伦理原则及贯彻这些原则必须实施的具体措施都作了分析和探索。

3.“三层次和四个环节的统一说”

经济伦理学的直接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主要地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领域。

因此,经济伦理学应当始终以这四个领域的道德现象为界说,确定学科的总框架。

对经济伦理进行宏观、中观、微观的划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三个领域中都包括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些最基本的经济行为要素。

夏伟东教授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把“三层次和四个环节统一”起来是比较科学的。

4.“五环论与三层次说的结合”

乔法容教授认为,科学技术不仅在生产开始之前就培植新生产力的“种子”,而且还塑造新的生产工具、孵化新型企业和产业、提升改造大量的传统产业。

因此,科学研究和科技实验及其转化过程,已成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全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使之由原来的四个环节变为五个环节,即科技创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科技改变经济过程,经济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呈螺旋式上升运动,这是当代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

并且,在五环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根据新的经济活动形式的变化来分析经济运行的同时,也要深入地探讨“五环”中的三个层次的问题。

“五环论”与“三层次”说的结合,使我们有可能更全面地把握现代经济活动,从立体的角度,来思考经济伦理问题。

三、经济伦理学有关问题及分析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其经济发展的背后都有一种人文力作为支撑,其核心要素是经济伦理。

经济伦理学研究在取得可观成果的同时,在涉及学科发展的许多重大甚至是关键问题上,学者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甚至载然相反。

因此,认真审视和梳理经济伦理学研究中尚有争议的重大问题,对经济伦理学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1.道德是否是生产力

道德与经济的关系是经济伦理学发展中探讨最为热烈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从“无用论”、“相悖论”、“代价论”、“滑坡论”、“爬坡论”到市场经济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是双重的,讨论十分激烈。

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已不再是分岐的焦点。

“经济活动中的客观、自发的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而人类的道德理性是把握这只“手”的向导。

”葛晨虹教授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

罗能生教授则强调“道德是现代经济之魂”。

樊浩教授在《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中提出了伦理——经济人文力生态的概念,认为通过人文力的作用,伦理与经济实现互动,经济获得价值合理性,伦理获得现实性,伦理——经济在人文力的整合中形成有机的生态。

但道德能否纳入到动力生产力的范畴?

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1)道德不是生产力

周荣华先生观点鲜明:

道德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动力生产力。

原因有三,一是如果把生产力中的人与物的关系归结为道德关系,由此得出只能用道德来调节人的经济活动,这样就会出现用道德规范取代经济规则和无视经济规律,最终导致生产力发展的停滞。

二是生产力系统是一个道德建构不了的动力系统。

三是对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者来说,对生产力作用最大、最根本的素质是智力素质,其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和核心地位的是科学技术素质。

(2)道德是生产力

王小锡教授在20世纪90年初的《经济伦理学论纲》中就系统地论证了这一观点,在以后的研究中,他多角度地论证了道德是生产力并且是动力生产力。

其理由是:

一方面,作为意识形态和人的素质的道德,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人的劳动和工作积极性。

即使设备最好的机器、最丰富的物质资源,如果没有基本的道德觉悟,没有积极的价值取向,生产力水平不能体现,更谈不上提高,甚至作为“死的生产力”的机器,连作为社会劳动生产力而存在的理由也没有;另一方面,生产力内部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者之间关系,其表面上是人与物的关系,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劳动中,人与物之间结合的理性度和自由度,往往直接受制于财产所有制形式及其所形成的利益关系是否符合利益“应该”,并由此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劳动者既是个体,更是群体。

而劳动者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水平。

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是长期以来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界和伦理学界。

经济伦理学视野中的公平效率观则是独特的。

夏伟东教授、焦国成教授等认为,在道德领域,提高效率,做大物质财富的“蛋糕”,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维护公平;维护公平,使物质财富的分配更加公正、合理,也有助于提高效率,增加更强劲的推动力。

从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来观察效率与公平相互关系的动态轨迹,可以断言,没有效率归根到底就没有公平,没有公平归根到底也就没有效率。

因此,决不能以效率牺牲公平,也不能以公平牺牲效率,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注重效率、维护公平是科学的处理两者关系的关键。

在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里这一原则已得到了体现。

3.诚信问题

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地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把“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并提。

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诚信却成为最稀缺的资源。

这是不同学科专家们的共识。

那么,如何建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郭建新教授强调,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新的道德理念作为支撑,以道德责任法制化作为保障,以政府职能道德化作为管理机制;龙静云教授认为,必须标本兼治。

首先,应该优化讲诚信的社会法治环境;其次,要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制度,通过自由竞争淘汰那些不讲诚信的企业和个人。

以上专家的分析对中国信用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一是用严密的法律、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各种信用关系;二是打造信用政府;三是在全社会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道德教育,营造浓厚的信用氛围;四是企业要视信用为企业道德的底线和把信誉当作资本来经营。

等等。

这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很发达、信用制度和法律都很完备的美国,为什么会出现安然和安达信等公司的欺诈事件呢?

并且,据美国经济学家的统计,大约有25%的美国企业的会计账目都有造假的问题。

对此,夏伟东教授的研究具有代表性:

安然现象的根源要从美国制度性中去寻找。

资本主义私有制——无论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还是资本主义的股份制企业,资本追逐最大利润的本性和社会信用制度提供的用社会财产去冒险的经济运行机制,使得资本的所有者及其代理人,总会出于本能去钻社会信用制度的漏洞,逃避社会的监督,以至于亵渎诚信,冒欺骗公众、坑蒙拐骗的天下之大不韪。

他认为,对安然现象还应作进一步探讨。

但是,安然现象的出现,至少说明我们今天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信用制度及诚信道德规范体系时,并不能全盘照抄美国以及西方社会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小锡.经济伦理学论纲,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2]陆晓禾.论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框架和学科特征.学术季刊,1998年第4期.

[3]刘光明.经济活动伦理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