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经络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7156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经络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最全经络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最全经络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最全经络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最全经络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全经络试题Word格式.docx

《最全经络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经络试题Word格式.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全经络试题Word格式.docx

B.《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C.《铜人腧穴针灸经图》

D.《金兰循经》

【12】第一个针灸铜人铸造于:

A.元朝

B.金朝

C.宋朝

D.唐朝

E.明朝

【13】我国第一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学家:

A.皇甫谧

B.王执中

C.王惟一

D.窦汉卿

E.毕岚

【14】首先提出"

十四经"

这一名称的医学家是:

A.杨上善

B.孙思邈

C.王冰

D.王焘

E.滑寿

提示"

出自滑寿《十四发挥》。

【15】在明代我国针灸医学上的总结性书籍是:

A.《针灸大成》

B.《针灸大全》

C.《奇经八脉考》

D.《针灸问对》

E.《针灸聚英》

答案A

【16】杨继洲在家传何书的基础上,广搜文献,并结合实践,

写成《针灸大全》?

B.《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卫生针灸玄机秘要》

【17】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哪几方面的内容?

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手足、阴阳、五行

D.脏腑、手足、阴阳

E.脏腑、手足、五行

【18】《内经》中所载多血少气的经脉是:

A.阳明于太阴

B.太阳与厥阴

C.少阳与少阴

D.太阴与少阴

E.以上都不是

提示见《素问*血气形志》篇。

【19】手足三阳经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A."

太阳"

在前,"

少阳"

在中(侧),"

阳明"

在后。

B."

C."

D."

E."

【20】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太阴"

厥阴"

在中,"

少阴"

【21】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阴经(同名经)的交接部位在:

A.额头部

B.面部

C.上肢部

D.胸腹部

E.下肢部

提示手、足阳明经在鼻旁交接;

手、足太阳经在目内眦交

接;

手、足少阳经在目外眦交接。

【22】在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在:

A.四肢末端

B.胸部

C.头项部

D.头面部

【23】在十经脉中,阴经与阴经交接的部位在:

A.四肢内侧面

C.腹部

E.四肢末端内侧

提示应从手、足三阴经的循行规律进行考虑,手三阴从胸

走手,足三阴从足走胸。

一起于胸,一止于胸,故在胸部交

接。

【24】从四肢末点走向头身的经络,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手三阴经

B.十二经经别

C.十二经经筋

D.足三阴经

E.十二经皮部

【25】下列经脉排列中,没有按照十二经脉循行流注次序的

是:

A.胆、肝、肺经

B.大肠、胃、脾经

C.心、小肠、肾经

D.肾、心包、三焦经

E.三焦、胆、肝

【26】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不同之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不直属脏腑

B.无表里配合

C.没有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

D.没有专属的腧穴

E.其走向除带脉横行外,都是自下而上运行

提示任脉、督脉都有专属的腧穴。

【27】"

阴脉之海"

是指: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足厥阴肝经

D.手少阴心经

E.以上均不是

提示任脉循行胸腹正中,上抵颏部,诸阴经脉均来交会,

故称"

【28】任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通调冲、任

B.调节任、督

C.调节奇经八脉

D.调节阴经经气

E.总调冲、任、督、带

提示诸阴经均与任脉交会,并有"

之称。

所以

选D。

【29】督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调节阴经经气

B.调节任脉、督脉

C.总调冲、任、督、带

D.总调奇经八脉

E.总调冲、任、督脉

【30】与督脉发生联系的阴经是:

A.足太阴经

B.手太阴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E.手厥阴经

提示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

【31】下列经脉中起于"

下级之输"

的是:

A.任脉

B.冲脉

C.督脉

D.带脉

【32】经络学说中的"

血海"

,是指:

A.足阳明胃经

B.督脉

C.冲脉

D.任脉

E.足太阴脾经

【33】下列经脉循行于足少阴肾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督脉

B.阴跷脉

C.带脉

D.冲脉

E.任脉

【34】冲脉在腹部的分布路线与:

A.任脉一致

B.胃经一致

C.肾经一致

D.脾经一致

提示《素问*骨空论》"

冲脉中,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

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

【35】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作用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

B.足阳明胃经

C.任脉

【36】下列有关冲脉概念错误在:

A.血海

B.十二经脉之海

C.气海

D.五脏六腑之海

【37】下列经脉中与阴维脉循行最为密切的是:

C.足少阴肾经

D.足太阳膀胱经

E.足厥阴肝经

【38】下列经脉与阴维脉循行最为密切的是:

A.足少阴胃经

B.足太阳膀胱经

D.足少阳胆经

【39】阴维、阳维两脉经过的部位是:

A.目内眦

B.目外眦

C.目下

D.口角旁

提示阴跷、阳跷两脉均经过目内眦。

不要与阴维、阳维混

淆。

【40】在奇经八脉中,何脉与六阴经相联系,汇合于任脉,

以调节六阴经脉气?

A.冲脉

B.带脉

C.阴维脉

D.阴跷脉

E.足厥阴肝脉

【41】《难经》记载"

阴维为病"

A.苦寒热

B.苦咳逆

C.阳缓而阴急

D.苦心痛

E.足痿不用

提示《难经*二十九难》:

阴维为病苦心痛。

【42】阳跷脉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于:

A.缺盆

B.风池

C.风府

D.天柱

E.大椎

【43】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

C.十二经脉

D.阴跷脉与阳跷脉

E.足少阴胆经

【44】在奇经八脉中,治疗不寐,常选用:

A.阴维脉

B.阳维脉

E.阳跷脉

【45】在奇经八脉中,治疗多眠,常选用:

【46】经络系统中能加强经脉之间在浅层相互联系的主要

A.奇经八脉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筋

E.十二皮部

【47】在十六脉络名称中不包括那个名称:

A.大包

B.虚里

C.长强

D.会阴

提示《灵柩*经脉》:

任脉之别,名曰尾翳"

尾翳指

鸠尾,并非会阴。

【48】十五络脉中的脾之大络,散布于:

A.颈项

B.腋

C.胸胁

D.腹

E.全身

【49】任脉的别络散布于:

A.胸部

B.腹部

C.胸腹部

D.胸胁部

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

于腹。

【50】络脉最细小的分支称为:

A.孙脉

B.别络

C.支络

D.浮络

E.小络

提示孙脉,即孙络。

指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灵柩*脉

度》: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51】"

络肩髃"

的脉络是:

A.手阳明络脉

B.手太阳经络脉

C.手少阳经络脉

D.足厥阴经络脉

E.足阳明络脉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

......其别

者,上走肘,络肩髃。

【52】"

上睾,结于茎"

A.足阳明络脉

B.足太阳络脉

C.足厥阴络脉

D.足少阴络脉

E.足少阳络脉

【53】《灵柩*经脉》篇所谓:

诸脉之浮而常见者"

,指的

A.十五络脉

B.十二皮部

C.浮络

D.十二络脉

E.十四络脉

【54】在经络系统中,从十二经中离、合、出、入的部分

【55】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根据其先后次序可以概括为:

A.离、出、入、合

B.离、入、出、合

C.离、合、出、入

D.出、入、离、合

E.入、出、离、合

【56】"

六合"

是由:

A.十二正经中的表里经相合组成

B.十二经别种的表里经别相合组成

C.十二经络脉中的表里两经络脉相合组成

D.十二经筋中的表里经筋相合组成

E.十二皮部中的表里经皮部相合组成

【57】下列经别循行上"

出于面"

A.手少阴经别

B.手少阳经别

C.手阳明经别

D.足少阳经别

【58】下列经别循行从腘部别离的是:

A.足太阳经别

B.足阳明经别

C.足少阳经别

D.足厥阴经别

【59】下列经别循行上"

頞"

者是:

A.足少阳经别

B.足太阳经别

C.足阳明经别

D.手太阳经别

E.手少阳经别

【60】下列经别循行于"

上出缺盆"

者为:

A.足厥阴经别

B.足少阴经别

C.手厥阴经别

D.手少阴经别

E.手太阴经别

【61】手足三阴经穴位所以能够治疗头面部疾病是由于:

A.表里经之间的相互联系

B.依靠经络联系

C.根据腧穴主治的相对特异性

D.经别与经脉之间联系

E.阴阳经之间通过任、督二脉相互联系

【62】经络系统中,具有保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是:

A.阴、阳维脉

B.阴、阳跷脉

C.十五络脉

D.十二经别

E.十二经筋

【63】十二经筋是指:

A.经络系统中能够连接筋肉、骨胳的部份。

B.联属于十二正经,行于体表不如内脏的一部分经脉。

C.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D.能够保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部分的经脉。

E.经脉中与肌肉系统关系较密切的部分。

【64】经筋的分布,与何系统的关系最为密切?

A.内脏系统

B.脉管系统

C.肌肉系统

D.骨胳系统

E.皮肤

【65】病在经筋者,施治多选用:

A.毫针

B.三棱针

C.火针

D.雷火神针

E.大针

【66】病在经筋者治疗时一般取用:

A.本经穴

B.皮部

C.络脉

D.阿是穴

E.原穴

【67】经筋中具有总络人体诸筋作用的是:

A.足阳明经筋

B.足太阳经筋

C.足太阴经筋

D.足少阴经筋

E.足厥阴经筋

提示《灵柩*经筋》:

足厥阴经筋,......上循阴股,结于

阴器,络诸筋。

【68】十二皮部是指:

A.人体皮表的十二个分区

B.与十二经脉相联系的皮表区域

C.十二经筋机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D.十二经脉最浅表的部分

E.十二经络脉中位于皮表的浮络

【69】《素问*皮部论》:

欲知皮部,以......为纪。

A.经脉

B.络脉

C.经别

D.脏腑

【70】下列疗法除......外都是皮部理论的临床应用。

A.药物敷贴

B.梅花针叩刺

C.灸法

D.埋线

E.埋针

【71】外邪浸入机体,一般的传注顺序是:

A.皮部孙络经脉脏腑

B.皮部浮络络脉脏腑

C.皮部络脉经脉脏腑

D.皮部孙脉络脉脏腑

E.皮部经脉络脉脏脉

提示《素问*皮部论》"

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

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

【72】《灵柩*邪客》篇说: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

A.两肘

B.两腋

C.两脾

D.两腘

E.两踝

【73】《灵柩*邪客》篇说:

肾有邪,其气留于:

A.两脾

B.两腘

C.两肘

D.两腋

【74】经脉可以反映病候,例如:

肝有邪,其气往往留于:

A.两肘

B.两腘

C.两腋

D.两脾

【75】脾有邪,其气留于什么部位?

【76】经络能反映病候,《内经》说:

五脏有疾,应出于:

A.十二原

B.十二俞

C.十二募

D.十二合

E.十二井

提示《灵柩*九针十二原》:

五脏有疾也,应出于十二原。

【77】经络在治疗方面的作用,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病在经络、内脏者取之于皮部。

B.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C.循经取穴。

D.经络郁滞者取之之络。

E.病在筋者取阿是穴。

提示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属于经络的生理功能。

【78】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

B.病在上者取之下,病在下者取之上。

C.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

D.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E.根据四肢远端穴位可以治头面躯干及全身病的主治特

点。

【79】古代解剖学所成的"

篡"

是指现在所说的:

A.丹田部

B.会阴部

C.膻中部

D.缺盆部

E.伏兔部

【80】古代解剖学所称的"

缺盆"

部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上的:

A.胸骨上凹

B.锁骨上凹

C.锁骨下凹

D.肋间隙

E.剑突下凹

【81】古代解剖学所称的"

肩解"

,是指现代解剖学上的:

A.肩胛骨

B.肩关节

C.肩锁关节

D.肩胛岗

E.肩峰

【82】"

现在称作:

B.耻骨联合

C.翼点

D.颈静脉切迹

【83】"

膂"

,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上的什么?

A.臀部肌肉群

B.肩部肌肉群

C.股部肌肉群

D.上臂肌肉群

提示膂,指脊柱两旁的肌肉群。

【84】在古代解剖学中,"

覈骨"

指的是:

A.内踝

B.外踝

C.尺骨茎突

D.第七颈椎棘突

E.大趾内后侧半圆骨

提示覈骨,又写作核骨,指足第一跖趾内侧的圆形突起,

即舟骨粗隆。

【经典腧穴各论】

【85】手太阳肺经在前臂部的支脉是从何穴处分出?

A.孔最

B.列缺

C.经渠

D.鱼际

【86】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

,相当于哪个穴的部位?

A.上脘穴

B.中脘穴

C.建里穴

D.下脘穴

E.水分穴

提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中焦者,在胃中脘。

【87】在下列经脉中,起于中焦的是?

D.肺经

E.心经

【88】在十二经脉中,除......之外,均联系到耳:

B.足少阳胆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阳明大肠经

【89】六阳经中,除......外,均与目内眦或外目眦发生联系:

A.手太阳

B.手少阳

C.手阳明

D.足阳明

E.足少阳

提示手阳明经从手走头,止于鼻旁,与眼区不发生直接联

系。

【90】以下除......外,均为手阳明大肠经循行所过之处。

A.前臂

B.上臂

C.食指内侧

D.肘部内侧

E.颈部

【91】下列经脉循行"

挟鼻孔"

B.足阳明经

C.手阳明经

D.督脉

E.冲脉

【92】足阳明胃经在足跗部的支脉是从何穴处分出,行向足

太阴脾经?

A.解溪

B.冲阳

C.陷谷

D.内庭

【93】足阳明胃经足跗部的止脉止于:

A.大趾内间

B.大趾外间

C.次趾外间

D.中趾内间

【94】足阳明胃经"

却循颐后下廉"

中的"

颐"

A.唇部

B.颧部

C.下颔底与甲状软骨之间

D.口角后、腮之前

E.下颌骨体

【95】足阳明胃经在胫部的支脉"

下廉三寸而别"

A.膝下三寸处分出

B.三里下三寸处分出

C.巨虚上廉下三寸处分别

D.巨虚下廉下三寸处分出

【96】足阳明胃经在胫部的支脉,下三廉三寸而别,下入:

A.大指间,出其端

B.中指内间

C.中指外间

D.次指内间

E.次指外间

【97】足阳明胃经循行"

上耳前,过客主人"

,"

客主人"

指:

A.颊车穴

B.下关穴

C.上关穴

D.耳门穴

E.听宫穴

【98】以结喉为水平线,颈前部经脉排列(从前向后)顺序

为:

A.任脉大肠经胃经小肠经

B.任脉胃经大肠经小肠经

C.任脉胃经小肠经大肠经

D.任脉大肠经小肠经胃经

E.任脉小肠经大肠经胃经

【99】腹部经脉由任脉向外排列的顺序是:

A.任脉脾经肾经胃经

B.任脉肾经脾经胃经

C.任脉胃经脾经肾经

D.任脉胃经肾经脾经

E.任脉肾经胃经脾经

【100】十二经脉中分支最多的经脉是:

A.足太阳膀胱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厥阴胆经

E.手少阳三焦经

【101】足三阴经内踝上8寸以下的一段,其分布规律是: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C.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D.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102】下列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哪一条符合原文?

A.起于大趾内侧端

B.上踝,循胫骨后

C.循股内前廉

D.入腹,属脾络胃

E.上挟咽,散舌本

【103】下列脏器,除......外,均与足少阴肾经循行发生联

A.肝脏

B.心脏

C.脾脏

D.肺脏

E.肾脏

【104】十二经中,"

注心中"

的经脉是:

A.手厥阴经

B.手少阴经

C.足太阴经

D.足少阴经

E.足厥阴经

【105】下列有关心经的循行错误的是:

A.出属心

B.上挟咽

C.系目系

D.却上肺

E.抵掌后锐骨之端

【106】在十二经脉中,络心循咽,下膈抵胃的是那条经脉?

A.手阳明经

C.手太阳经

D.手少阳经

E.足少阳经

【107】下列有关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错误的是?

A.出髁中

B.上颊

C.出耳上角

D.至目锐眦

E.至目内眦

【108】手太阳经循"

出肘内侧两筋之间"

的两筋是指:

A.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

B.尺侧腕屈肌腱与尺侧腕伸肌腱

C.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

D.尺侧腕屈肌腱与小指固有伸肌腱

提示两筋是指肱骨内上踝与尺骨鹰嘴而言。

故后世改为两

骨。

不能以筋腱理解。

【109】"

入耳中"

的经脉应是:

C.足太阳经

D.手太阳经

E.手阳明经络脉

【110】下列经脉在眼区没有穴位的是:

A.手太阳经

B.足太阳经

C.手少阳经

D.足少阳经

E.足阳明经

【111】下列经脉在耳、颊部没有经脉的是:

A.足阳明经

B.足少阳经

D.足太阳经

E.手太阳经

【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