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674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课程目标

总目标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分目标

1.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及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了解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运用感官和适当的工具,搜集、整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认识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6)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7)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小学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

教师备课

第二周 :

空气的性质

(一)       空气的性质

(二)

第三周 :

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  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

第四周 :

空气里有什么

(一)   空气里有什么

(二)

第五周 :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单元评价

第六周 :

机动       

第七周 :

冷热和温度

(一)    冷热与温度

(二)

第八周 :

热的传递       加热和冷却

(一)      

第九周 :

加热和冷却

(二)    吸热和散热

(一)

第十周 :

吸热和散热

(二)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一)

第11周      :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二)       单元评价

第12周      :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第13周      :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不同的声音

第14周      :

我们吃什么       怎样搭配食物

第15周      :

食物的消化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第16周      :

排序          分类

第17周      :

考试     

(一)考试     

(二)

第18周      :

讲评     

(一)       讲评     

(二)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

   

(2)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3)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作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标准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知道氧气对生命的意义。

   (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这些性质的应用。

   (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5)知道因地球的形状,空气冷热不匀时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

   

(1)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继续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可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课题:

1、空气的性质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

科学知识: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

2.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作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

  能描述空气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有质量

?

  描述空气能够被压缩

?

  将瓶中的纸不会湿和瓶中的气球吹不大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联系起来

?

  将倾斜的天平与空气有质量联系起来

?

  将压不到底的针筒与空气能被压缩和空气有弹性联系起来

?

  能用对比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空气的性质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学生知道空气的部分性质但没有将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三者联系起来,未能认识到压缩空气有弹性。

    层次2:

学生知道空气的性质,并且了解空气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有质量三者之间的联系,知道只有压缩空气才有弹性,但不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层次3:

学生知道空气的性质,并且了解空气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有质量三者之间的联系,知道只有压缩空气才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能力:

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方法来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

层次1:

学生不能自主利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认识空气。

    层次2:

学生能自主利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但在实验过程只能够不能按实验设计的步骤实验。

          层次3:

学生能自主利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能根据实验设计按步骤实验。

教学材料:

玻璃杯(透明塑料杯)、纸、红色水、水槽、饮料瓶、气球、细木棍、空气充的同样多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支架、塑料袋、一次性塑料注射器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地球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一层气体,我们叫它大气层,通常大家把它叫做空气,对于空气大家了解多少呢?

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空气是材料,大家交流。

      

探索和调查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1、空气有这么多的性质,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

这里有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缸(出示已注有大半缸水的大玻璃缸),如果将玻璃杯倒置,垂直放到玻璃缸的底部,杯中的纸会怎样呢?

2、演示、提问:

你观察到了什么?

你认为杯子里的纸湿了吗?

学生观察汇报

3、分组实验

将玻璃杯垂直取出。

4、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游戏:

比赛吹气球

1、我想请位同学帮忙做一个游戏:

比赛吹气球。

不过他吹的气球有一些区别。

(出示放在矿泉水瓶子中的气球,并把瓶口封好,另一个就是普通的气球。

)请其他同学来做裁判。

仔细观察发现,一个吹得很大,放在瓶中的只能吹鼓一点。

2、请这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吹气球的感受。

3、这个现象有说明了什么呢?

与空气有关吗?

4、小组讨论,汇报

5、师生总结:

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6、利用光盘让学生直观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道理。

空气是有质量的

1、将一个空杯子口朝下压入水中,再慢慢倾斜。

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水泡是怎样运动的?

2、观察讨论:

杯子里的空气向水面跑。

3、请一位同学,一只手拿一个空矿泉水瓶子,另一只手拿放了三分之二水的瓶子。

不断将瓶口与瓶底倒置,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4、汇报:

空气总会跑到水的上方。

5、我们知道水是有质量的,那空气有吗?

出示研究表格,设计实验装置,画出设计图。

6、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7、各组交流。

光盘演示实验要求。

8、领取实验器材。

(小组分工)

9、进行实验验证。

10、各组说明实验情况以及实验结论。

11、师生总结:

空气是有质量的。

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1、请两三位同学用手压气垫,说一说是什么感觉?

用塑料袋分组活动。

(注意:

用力不要太大)

2、学生观察松手时气垫发生的变化。

3、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想法?

能证实吗?

提供针筒和橡皮。

4、观察针管里的空气开始所占空间的大小和手压活塞后的大小,手压活塞时的感觉,松开手后看到的现象,比较活塞压下一部分时与压不动时所占的空气、手的感觉及活塞的运动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记录实验过程,讨论得出结论。

观看光盘录像。

6、平时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7、学生讨论、汇报

8、利用教学光盘补充。

      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占据空间

觉察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有质量

认识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的应用。

回顾和解释1、和马铃薯、牛奶等固体、液体相比,空气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2、学生讨论,完成表格后汇报。

3、通过活动和不同物体与空气的对比,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总结。

      归纳概括空气的性质

教学反思:

 

 

 

课题:

2、冷空气和热空气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

1、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科学知识:

1、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

         2、知道地球的形状、冷热空气对流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用实验并借助想象、联想,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的认识方法。

科学知识

1.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匀是形成自然风风的主要原因。

3.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体会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

  能描述冷空气往下沉,热空气往上升;冷热空气对流形成风。

?

  能将风的形成与冷热空气的对流联系起来。

?

  借助其他物体继续认识空气。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学生没有将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与热空气上升联系起来,不知道冷热空气的对流会形成风。

    层次2:

学生直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是与热空气上升有关,但不知道热空气为什么上升;知道冷热空气对流会形成风。

          层次3:

学生直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是与热空气上升有关,并知道空气受热后会膨胀;知道地球表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探究能力:

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的认识方法。

层次1:

学生不能借助其他物体学习觉察空气认识的方法。

    层次2:

学生能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但借助的物体与方法单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