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第4章章末评估检测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第4章章末评估检测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第4章章末评估检测含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3.有关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种群的K值为a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东亚飞蝗卵的密度
C.山毛榉种群和它所在的群落一样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D.理想状态下,种群呈J型增长
4.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5.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6.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
7.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8.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9.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
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11.如图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
B.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
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
12.高密度混养的大、小鲈鱼,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是( )
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
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捕食
13.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
1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以及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菌体
1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16.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
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17.在一块方形的样地中,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不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
A.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多少;
从样地中选取的样方里蒲公英的数目的多少
B.从样地中选取的样方里蒲公英数目的多少;
样地中群落的丰富度
C.所选样地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
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多少
D.样地中群落的丰富度;
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方法是否具有随机性
18.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p
19.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542.813.672.941.650.03
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________B.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
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________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20.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21.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二、综合题
22.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组1:
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中曲线a所示。
组2:
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
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1)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的类似。
23.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__________________;
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________;
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________。
24.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
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
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________的特性。
(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______。
(3)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
若出现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点后,增长速率为0。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图中曲线Ⅱ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请你据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被农药污染的废水对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影响的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p
26.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动物类群数/类2023375058动物个体总数/个36566575019832490
(1)许多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能力________,而且身体________,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通常采用_______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距离污染源________,农药污染物的浓度________,土壤中小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越多。
结论_________。
(3)该研究小组的同学在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
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27.区域号区域植株数荚果数/株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1208.36.02406.85.93603.96.24802.75.951002.16.0
①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而平均每株植株上的荚果数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分析表中数据,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第11题【答案】
第12题【答案】
第13题【答案】
第14题【答案】
第15题【答案】
第16题【答案】
第17题【答案】
第18题【答案】
第19题【答案】
第20题【答案】
第21题【答案】
第22题【答案】
第23题【答案】
第24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