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46182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docx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

初三语文复习策略

语文复习是初三教学的重要环节,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如何科学、高效地展开复习,我们学校的一贯做法是早研究、早计划、细安排、重策略,为此,我们在节课前就已详细的安排了复习进程。

复习进程安排好知识复习的开始,真正落实复习还需要每个老师心中有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来源于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解读,还来源于对各省市中考题及河北近几年考题的研究,这也是我们的复习依据。

下面我就从中考命题的四部分:

基础知识部分、文言文部分、现代文部分、写作部分来谈一谈我们的复习策略。

先来看基础知识部分,研究09—11年河北试卷基础知识部分,发现:

诗文默写和字音字形的题年年都有,反映出这是中考的固定知识点,也是复习的基本点。

修改病句和标点知识分别在两年考题中出现,名著、为新闻拟标题、漫画题、图表题分别在三年中有所涉及,这些知识在考纲中出现较早,复习都有针对性,所以我在此就今年新出现的词语的运用、排序及虽出现两次但学生掌握不够好的标点,还有10考纲出现的查字典的考查,虽未设题,但结合我们学生的情况,我认为该当做一个重点,从这四方面谈谈我们在基础知识部分的做法。

看词语的运用,我首先说一下词语的辨析,河北这道考题出现三对近义词,区分点在词根上,如:

“过渡”的“渡”是渡过、发展、变化,而“过度”中的“度”是限度的意思,这就提醒我们训练中找准区分点,如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意关注近义词可否替换的训练。

具体做法:

我们老师找了一些近义词辨析的题,以专项训练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虽功利了一点,但效果不错。

除了近义词的考查,另一种考查形式是成语的运用,各省市都有设题切出题密集,如:

2010年陕西省词义的考查题,3.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四字成语。

(1)小说家最好的住所是哪里?

是的孤岛小木屋,还是众生喧哗的闹市公寓?

(很少有人去的地方。

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2)层层递升的浑厚的旋律,有如云水相搏,惊涛拍岸,呈现的是一幅天光云影、的图画。

(景象千变万化,非常壮观。

)这是最简单根据词义写成语,简单容易。

那么以病句辨析形式考到,如:

2011黄冈10.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2分)

A.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C.气吞山河的三峡大坝在长江上作威作福,为长江流域的防灾及工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D.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该题中的D选项“耿耿于怀”是指对于其他人有看法或对他人所做的事情有想法而产生的一种情绪,用在这句话中是明显的不合语境;又如:

2011连云港的第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连云港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花果山云雾缭绕、林木苍翠,苏马湾海天一色、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

B.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多名中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夺得一等奖。

C.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D.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

这道题中的C选项“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用在这里既不合语境,又感情色彩不当;再如:

2010年黑龙江哈尔滨3.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周围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就坐落在这片绿树浓荫中。

该句中的“鳞次栉比”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用在此显然和所陈述的对象不符合。

那么,针对成语使用所易设题的这三个角度,我们把成语从感情色彩、合乎语境、陈述对象等三面进行真理,并教会学生做此题时注意从这三个角度进行辨析,具体做法:

1、从课内积累角度,对六册教材所学成语(词语)做一遍细致的梳理。

整理到专用笔记本上。

2、从课外延伸角度,把中考常考到的成语印成试卷,每天布置背诵考查的内容。

3、以课前演讲、小卷测试的形式滚动考查。

在练习中结合考题,把同一错项的题进行展示,告诉学生是怎么错的,明确哪些成语会从一角度设题,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下面,我来说一下语句的排列,该题也是各省市早有设题,观察发现,考查记叙性文字的题居多,如:

2010年四川泸州的一道题,是记叙性文字,又是时间顺序,简单容易;再如2010年浙江温州一题,先给出一个情境,排列后几句,同样是记叙文字,空间顺序,都不是很难;那再来看今年河北出现的这道排序题,是一段说明性文字,有一定的逻辑在里面,相比较有难度,再来看一个议论性文字,也是找准首句是关键,排序的另一种形式:

衔接排序,各省市早有设题,但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中一直未涉及此种类型,今后要关注。

我个人认为直接排序题有思路后,衔接排序不是太难,关注这几个点即可,分别是,看主语是否一致;看前后是否照应;看句式是否整齐;看语意是否连贯等。

排序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语句间的衔接和连贯。

连贯要做到:

话题统一,语序合理,前后照应。

由此,提醒我们在复习中要关注不同文体的语句排序,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于学生的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

具体做法:

教会学生答题思路:

1、把握陈述的对象。

(找准首句)2、遵从表述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利用提示性词语,如关联词,表示时、空、逻辑等标志性的词;若无,找出相邻句子,再去找大的层次。

注重反复训练。

再来看标点的考查,河北连续两年有设题,且考查内容由课内到课外,考查的标点也有不同,上午张老师的课给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此不再多说,仅提一点感悟:

串讲知识、重在实践(练习)、于实践中回扣知识点、再梳理出易混点,现代文默写时再强化。

看基础知识第四部分:

字典的运用:

各省市早有命题,且题型有所不同,选择为主,但也有与字音、字形考查相结合的题型,如2010年四川南充的题,2011年模拟题,对于这些题我们的做法是。

从小学老师的工作干起,重新给学生讲解拼音规则及偏旁部首、笔画的点数,就是为了扎实掌握这些基础性的东西。

基于对这四项考查知识点的分析,不难看看出,中考更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科学性,这也要求我们从基础内容入手研究考纲,揣摩命题人的意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文言文复习。

我们一贯的做法是,一轮复习阶段要立足课内,夯实基础。

具体为:

1、中考19篇篇目,做到文学常识、重点字词、翻译句子、背诵默写、主题、情感、写法等知识点逐一夯实,做到篇篇过关。

2、重点字词部分要关注常见的文言实词现象,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要注意链接相互的知识点,如:

复习到《桃花源记》,整理到“通”字的义项时,可以链接以下文章中的“通”(略)。

3、关注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对常见14个虚词用法注重归纳整理,以“之、以、而、其、于”为重点掌握,例如“之”的用法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一、作助词用:

1、“的”,定语的标志。

例如:

水陆草木之花.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例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起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义。

例如:

公将鼓之。

4、宾语前置标志:

宾语+之+谓语。

例如:

何陋之有?

5、定语后置标志,把定语放在中心语后面。

如:

马之千里者。

二、作代词用。

1、人称代词,例如:

具答之。

2、指示代词,例如:

渔人甚异之。

三、作动词用。

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辍耕之垄上。

4、注重内容整合

(1)即注重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如,我们可以把19篇文章分写景(游记)类的,学习(修养)类的,感悟说理类。

(2)还可以从作家的角度,进行作家作品分类,比如复习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可以把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三首词放在一起。

对理解苏轼的思想感情有帮助。

文言文复习做法

(二):

注重对比、适当延展,这从河北近三年中考命题上也能看出其必要性。

建议:

1、同一主题文章的对比阅读时,可以补充课外文言文段的学习。

比如复习到表达安居乐业主题的课文时,可以把《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链接到一起,还可以辅助课外文章,如《捕蛇者说》。

2、关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如短小、浅显的课外语段。

例如,上海、天津等地已完全考到课外阅读。

这和考纲中所提到的能阅读短小、浅显的课外文言文的指导思想相一致。

文言文复习我想大家的做法都差不太多,这里就不再多说。

三、现代文阅读。

三大文体的阅读教学应建立整体的序列,立足课内,全面训练。

自2010年始由三篇全考,经过两年实践逐步过渡过为记叙文必考,说明文、议论文选考其一的新格局。

基于此,我们以记叙文为重点来说说现代文复习的思路,先来看对比近5年河北考题,能看出,集中设题的知识点有品析文章语言和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的题五年都有所体现,理解加点词或句子含义和理解主旨的题分在两年时间出现,从上午赵老师的专题训练课中能看出这是我们复习的重点,赵老师的课也给出我们很好的示范,在此不再多说;从对比五年考题看零散出现的知识点有:

插叙的作用、环境描写及作用、写作手法的理解与运用、第一人称的作用、表达方式的考查、刻画人物手法及作用、写获奖感言、引用诗句的作用、段落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等,我结合今年河北考到的21题:

第8段插叙了什么内容?

其作用是什么?

和19题:

选文第二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来谈谈我们平时教学和复习如何相结合的:

对于写作手法的考查,从初一就有知识点的渗透。

往往初三中考一结束,就召开总结会,一方面总结经验,一方面确定下一轮的教学方向,指导初一教学,要求老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在知识点的渗透上做文章,如:

插叙的知识,当时并不告诉学生中考会考什么,但会让其知道插叙的作用,这样在初一、初二的浸润下,初三进行专项训练,学生答起题来不感到困难,比如,今年见到的这道题,学生不感突兀,这和平时的训练分不开。

像19题:

选文第二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同样注重新授课时注意知识点的渗透,练习或习作中体会其作用。

强调一点:

具体、全面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规范答题,力求准确。

复习中注重要有动手环节。

总之,现代文阅读训练,我们的做法和赵老师的做法一致,即:

通过汇总知识,总结规律,从而达到能力的提升,上午的课例已有充分体现,在此不再多说。

四、写作方面。

分析11年各省市中考作文,发现命题有以下特点:

话题作文渐呈式微之势,命题半命题作文回归,创新命题形式也有逐步探索。

没有过多提示语或限制语的裸题在全国各地多有呈现。

河北省去年的“来了”和今年的“陪伴”都属于裸题一类。

从中感到的命题优势:

命题更简捷,指向性更明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抒写内心感悟,表达真情实感。

如“陪伴”作文题,让人感受到很温情的主题,内容上可写的很多,即能让人想起很多温馨的画面:

家人的陪伴、老师的陪伴、具体的人或物的陪伴外,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抽象的精神上的陪伴等等。

由此能感觉到命题人的用意,那就是紧扣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这也和新课标提倡的生活中的语文观相一致,在此提醒老师在作文时,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生活,挖掘自我生活。

那么全面分析2011年全国中考作文题,研究发现,命题始终围绕情感类、成长感悟类、社会自然类三个角度进行设题,为此,复习中需要引领学生关注十大题材。

(一)情感类

▪真情赞歌(亲情友情师生情)

▪大爱宽广(博爱情怀)

(二)成长感悟类

▪书香做伴(阅读感悟)

▪校园记忆(校园生活最精彩)

▪成长路上(超越自我的情感历程)

▪砥砺意志(少年成长的精神营养)

(三)社会与自然

▪品读万物(我与外物的一段情缘)

▪关注社会(童心看世界,世界多美好)

▪哲理思辨(擦亮人类审视的双眸)

▪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和谐共生)

解释关注社会类作文,能看出中考毕竟是一种选拔性考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所以平时引导学生看一些经典栏目,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哲理思辨类文章看起来很难,其实在教材中有所涉及,如:

七上《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等文章,就在提醒学生从简单事情上关注深沉思考,培养孩子们更理性的看待生活。

所以,从这十类题材能看出中考命题更加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鉴于以上理解,我们制定的复习策略是:

1、建立“题材构思文库”。

李白坚教授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生活的宝库,老师要善于引导,因此我们时时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

①学习中的挫折与成功,如:

每一次的考试

②学校生活中的故事和教益,如:

同学间的友情,老师的教诲,师生情感,教师节的感恩活动及新年时对老师的祝语等

③业余生活中的活动和体验,如:

体育训练、体育模拟,20乘300接力跑。

④成长中的亲情,如:

从早餐的准备到夜晚的陪读,从对祖辈亲人的回忆等。

⑤社会交往中的经历和感悟,

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与感受,

⑦亲近自然的感悟与启示。

在这一环节中,特别强调作文的独特体验,比如:

第四点成长中的亲情,以“父爱”主题,同样可选素材很多,学生的经历也都相似,但如何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以《背影》为例,要求学生写出独特语言、独特动作,要求学生有细节刻画,强调作文的唯一感受,唯有如此,内容才充实,情感才动人,我们在作文训练中,硬性要求学生杜绝完全叙述性语言,必须用多种表现手法,从而摒弃千人一面。

2、作文系列技巧指导:

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中心、点题与扣题等专项训练。

这一点各个学校做法都是一致的,在此也就不再多说。

3、分主题整理作品,确定优势,定向训练到位,打造精品作文。

(1)建议同学们把自己近一学年甚至三年来写的比较成功的作文,按内容主题分类整理,然后反复进行阅读分析修改。

(2)在阅读过程中,重温对生活自然等事物的独到感悟,加深对情感的体验,为不同主题的中考作文储备丰富的生活情感素材,以便能在考场上快速构思。

(3)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表达优势,包括擅长结构类型、语言风格、写作特点,甚至相对独到的开头、结尾套路。

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4)总结认定自己的写作特色及优势,有意识的利用起来,进行写作训练,使惯用的技法运用自如,写作优势尽情彰显,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写作风格。

以上就是我结合我们的复习进程,谈到对复习的一些认识和复习中的想法,不成熟之处请多提宝贵意见,再次感谢苏老师,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