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3锌及其化合物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4578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23锌及其化合物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h23锌及其化合物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h23锌及其化合物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h23锌及其化合物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h23锌及其化合物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h23锌及其化合物文档格式.docx

《h23锌及其化合物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23锌及其化合物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h23锌及其化合物文档格式.docx

φ0Fe2+/Fe=-0.44,φ0Ni2+/Ni=-0.25)

4.有人利用中学实验室里的常见试剂做了一个小魔术:

铜币变“银币”,“银币”变“金币”。

魔术手法如下:

取某银白色金属A的粉末,投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发生反应①:

A溶于氢氧化钠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甲,同时放出氢气;

把铜币投入热的溶液甲,片刻,发生反应②:

铜币变成“银币”;

把“银币”从溶液甲中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用细软的纸擦干,发给观众悦目;

从观众手里取回“银币”,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生反应③:

“银币”变成了与金的色泽几乎完全一样的“金币”。

(1)写出反应①②的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2)“银”是什么?

结出它的化学符号;

“金”又是什么?

给出它的通用名称。

第题(9分)锌的纳米化合物

纳米科技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纳米结构的微粒具有微米粒子所不具有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

1.作为一种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硫化锌显示出许多特异的光电性能,在光致发光、电致发光、磷光体、传感器、红外窗口材料、光催化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1)在一项新型的制备纳米硫化锌的(快速)均匀沉淀法中,先利用气相蒸发技术制备出平均粒径为80nm的锌粉粒子,高活性的锌粉粒子在接触空气时表面会有一部分被氧化,即为Zn/ZnO纳米粉粒。

将适量的Zn/ZnO粉粒置于一定浓度的Na2S溶液中,形成悬浮液,在50℃下超声振荡,反应体系的颜色由黑转白,形成ZnS沉淀,过滤,洗涤,得到平均粒径为40nm的球状ZnS微粒。

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纳米硫化锌制备方法有很多。

还可以采用氧化还原法合成ZnS纳米粒子,并结合水热或溶剂热法的特点,使之在“活性”水或甲苯中进行反应。

①水热法:

摩尔比1︰1准确称量0.02mol硫代硫酸钠和醋酸锌(分析纯),分别用适量去离子水溶解、混合均匀、搅拌0.5h后移入水热反应釜中,加去离子水至填充度约为85%密封,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同时缓慢加热升温。

②溶剂热法:

同上相同量的反应物,分别加入50mL甲苯,100℃下恒温搅拌1h完全溶解后混合搅拌,移入反应釜,填充度约为85%密封,加热升温。

上面两种方法中,有以下共同特点:

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硫代硫酸钠既作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而且产物中都有酸性物质生成(但不是同种酸)。

假设两个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请写出两个化学方程式。

2.尖晶石的合成常利用前驱物法,例如合成ZnFe2O4,先将Zn2+、Fe3+按浓度比1︰2配成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Na2C2O4溶液,加热蒸发得沉淀前驱物,将前驱物熔烧即得产物。

(1)写出有关反应式;

(2)说明前驱物法的优点(至少三点)

第题(10分)推断锌的无机化合物

将ZnSO4溶液与H2O2混合,再往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不久可沉淀出二元化合物A。

X射线研究表明,A与黄铁矿FeS2具有相同的结构。

1.写出生成A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FeS2的结构与NaCl结构相似。

将Na+用A中阳离子(记为X)取代,Cl-用A中的阴离子(记为Y)取代,即得到A的结构。

X射线研究表明,A的晶胞边长为a=487pm。

(1)试计算A的密度。

(2)X原子的Y原子的配位多面体是什么?

配位数是多少?

这些配位多面体按怎样的方式相互连接?

根据这些问题的解答,可推知X—Y键的键型如何?

(3)X射线测定结果表明,在A阴离子基团中Y原子间的键距为148pm,而典型的Y的半径为140pm。

这些事实说明A中阴离子基团中的键型如何?

3.A微溶于水,加热时能发生水解。

当pH<5时,A的溶解度增大,这是为什么?

试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

4.在潮湿的空气中,A到200℃时,会生成少量的B。

已知B的元素组成与A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且B的阴离子的价电子数比NO的价电子数多2。

试确定B的分子式,并写出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

第题(13分)推断锌的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A由前四周期的三种元素组成,能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和无色气体C;

B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能溶于氨水;

C是非极性分子,能燃烧;

1.000gA与水反应后产生的气体C燃烧后,产物经干燥后得到0.923g气体D,D也是非极性分子。

1.写出B、C、D的化学式;

2.写出A的化学式,判断A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3.写出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能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写出溶解B的三个方程式

5.A在干冰的温度下可与SO2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将A在氨气气氛中加热到150℃,并保持5小时左右,得到白色粉末E,E不溶于液氨但溶于氨基钾的液氨溶液。

将E加热到330℃,可得到深灰色、粉末状含两种元素化合物F,F式量大于100。

(1)写出生成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E溶于液氨后溶液中阴离子的立体结构。

(3)E加热到330℃时生成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题(9分)推断锌的一种配合物

ZnCO3与醋酸溶液反应,析出晶体,并在氯仿中重结晶,得到无水晶体A。

A是具有很高对称性的配合物分子。

将A在空气在灼烧,得到ZnO,失重48.4%。

1.通过计算确定A的化学式;

2.写出制备A的化学方程式;

3.Zn的常见配位数是4,画出A分子的空间结构,说明中心原子Zn的杂化态。

4.铍和锌分别为ⅡA及ⅡB族元素,在很多性质上相类似。

因此Be也可以形成结构与A相似的配合物B。

但Zn的配合物易水解,而Be的配合物不易水解。

请解释。

第题(11分)锌铁合金中制备硫酸锌

我国每年都有一定量废锌铁合金的机械零件、废弃物的回收是对我国有限的自然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

废锌铁合金机械零件中含锌约为80%,含铁18%左右,砷、铜合为2%左右。

右图是用废锌铁合金机械零件为原料制备硫酸锌的工艺流程图:

①酸溶:

在带搅拌的耐酸反应器中加入30%的稀硫酸,然后加入破碎好过量的废锌铁合金零件,开始反应,用水蒸汽对反应器加热,温度控制在80~95℃之间,可间断加热、搅拌、反应至无气体放出,pH值为5.1即为反应终点。

②过滤:

反应终止后,趁热过滤。

③用黄铁钒法净化除铁:

向滤液中加入氧化剂NaClO3,将Fe2+全部转化为Fe3+,控制加热温度为85~95℃之间,pH值在1.6~1.8范围。

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Na2SO4,Fe3+在热溶液中生成黄色黄铁矾大颗粒沉淀,趁热过滤,除去杂质铁。

④蒸发和结晶:

将最后过滤所得纯净的硫酸锌溶液注入蒸发器中,加热蒸发至外观溶液表面出现鳞片时,停止加热,趁热将浓溶液注入结晶器中,冷却结晶出无色的ZnSO4·

7H2O晶体。

⑤离心脱水:

把所得ZnSO4·

7H2O晶体放入离心机内离心脱水,包装。

1.写出酸溶中可能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7个);

2.为什么酸溶中要控制pH约5.1为终点?

3.步骤②中的过滤得到的滤渣是什么?

4.步骤①②所在的生产车间中通风和防护措施一定要良好,为什么?

5.写出步骤③中的两步反应方程式(已知黄铁钒晶体含4.74%的Na和34.57%的Fe)

第题(13分)铜锌离子的分离和消除

在很多农药的生产过程中,铜盐、锌盐作为催化剂,部分残留于母液中而产生了含金属离子铜、锌的废水。

铜、锌离子在水体、土壤中的累积会对生物产生严重污染,必须采用适当方法去。

目前国内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主要采用沉淀法、电解化学法等,将其浓度降到10mg/L,稀释10倍后排放。

1.氢氧化物沉淀法:

取一定量含铜、锌废水,用NaOH溶液调节废水pH,反应一定时间后过滤或离心分离,取滤液酸化后测定金属离子的浓度。

已知:

Ksp[Cu(OH)2]=2.2×

10-20;

Ksp[Zn(OH)2]=1.2×

10-17

(1)分别计算调节pH为多少时,滤液中Cu2+、Zn2+的含量可达标;

(2)将pH调节到上题的计算值,实际检测到Cu2+、Zn2+的含量还是严重超标,请问可能是什么原因?

(3)适当增加几个pH值单位,检测到滤液中铜、锌的含量有所下降;

但再增加pH值,则检测到滤液中铜、锌的含量上升很多,请问铜、锌含量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2.微电解沉淀法:

取含铜、锌废水,放入Fe-C电极,通空气,用浓H2SO4调溶液pH=2,每20min取样加饱和石灰乳调pH=8~9,搅拌后抽滤,取滤液分析测定金属离子的浓度。

(1)写出1个阳极和2个阴极反应方程式

(2)本法与氢氧化物沉淀法的共同之处是最后调节pH进行沉淀,但该法检测到Cu2+、Zn2+的含量比上法低的多,可能是什么原因,说明2点?

(3)本法检测结果Cu2+比Zn2+的含量低得多(约1/12),可能是什么原因?

3.请从实验结果和操作运行成本考虑,再提出一种消除铜、锌离子的实验方法

第题(16分)从锌锰干电池废物中制备硫酸锌

锌锰干电池由于其贮存和使用寿命较短,大都为一次性电池,用完之后被当作垃圾扔掉。

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金属资源,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下表是各类电池的综合成分分析结果:

主要成分

其它

含量P%

13~27

14~28

0.010

0.1~0.3

0.004

23~26

0.5~0.7

5~6

13

通过简单的机械处理,将电池中各组分进行最大在限度的分离,从而使整个处理过程得到简化。

再分别对锌皮和锰粉进行湿法处理,通过预处理、浸取、净化等工序制出产品。

工艺流程如下图:

1.锌锰干电池的成分,

(1)写出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2)如果正极反应没有MnO2的参与,干电池将难于持续稳定工作,说明理由。

2.在预处理中,

(1)分离铁皮和锌皮的方法是;

(2)洗液加(NH4)2CO3在pH=7.5沉淀出。

3.二氧化锰生产中,

(1)写出加入30%盐酸溶解时的离子方程式;

(2)盐酸溶解后回收的渣是;

(3)第一次加H2O2后调解pH≈5,目的是;

(4)第二次加H2O2后调解pH≈9,写出反应方程式;

4.硫酸锌生产中,

(1)置换是保证七水硫酸锌纯度的关键工序,其目的是;

(2)加入的X虽然对生产成品没有影响,但可以增加硫酸锌的产率,据此判断X是,写出反应方程式。

(3)制备硫酸锌中需要填充的操作步骤是。

5.另一种对废旧电池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方法:

硫酸浸取锌锰干电池(并加入FeS),制取的硫酸锌和硫酸锰用于配制复合微肥。

(1)该反应另外加入FeS,作用是什么?

(2)请写出该反应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3)硫酸锌和硫酸锰溶液中可能会引入的新杂质是什么,如何除去?

命题与组卷:

胡波2008年2月于浙江慈溪

中学综合学科网版权所有,任何网站不得转载

《锌及其化合物》知识要点

一、锌及其化合物

1.Zn:

酸碱中均溶解;

2.ZnS:

白色颜料,难溶于水、易溶于酸;

3.Zn(OH)2:

溶于酸、强碱、氨水;

4.矿:

ZnS、ZnCO3:

煅烧为ZnO,用C还原。

二、几个名词解释

1.锌(zinc):

化学元素,基态电子构型[Ar]3d104s2。

化合价+2。

青白色金属。

比重7.14(25℃)。

熔点419.58℃,沸点907℃。

熔化热7368.7焦/摩。

气化热1.1597×

105焦/摩。

第一、二级电离势分别为9.391、17.96电子伏。

六方晶格。

金属原子半径1.38×

10-10米。

离子半径7.4×

10-11米(+2价)。

电阻率5.88×

10-6欧·

厘米。

标准电极电位EZn2+Zn℃粉℃铅99.5%锌锌

2.氧化锌(Zincoxide):

俗称“锌氧粉”、“锌白”。

化学式ZnO。

白色六方晶体或粉末。

比重5.606,熔点1975℃。

不溶于水、乙醇,溶于酸、碱和氯化铵溶液。

一种两性氧化物。

在500℃时变为黄色,冷却又恢复白色。

在高温下,将熔融的锌蒸发成雾,在预热的空气中进行氧化,即可制得;

或将碳酸锌灼烧而得。

用于油漆、油墨、橡胶、陶瓷、水泥、玻璃等工业。

医药上用作收敛、防腐药,其洗剂、粉剂、软膏和糊剂可用于治疗湿疹、皮炎等。

在复印机中用作光导体等。

3.氢氧化锌(zinchydroxide):

化学式Zn(OH)2。

无色正交晶体或白色粉末。

比重3.053。

在125℃分解而成氧化锌。

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极微溶于水,溶于酸、碱溶液和氨水。

由锌盐溶液与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作用而制得。

用于制外科敷料、橡胶等。

4.氯化锌(zincchloride):

化学式ZnCl2。

白色六方晶体。

易潮解。

比重2.91(25℃)。

熔点283℃,沸点732℃。

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丙酮、甘油、吡啶、苯胺等,不溶于液氨。

水解时生成白色氢氧化锌沉淀。

在高温时能溶解金属氧化物,故称焊药水。

具有溶解纤维素的特性。

由锌或氧化锌与盐酸作用而制得。

在有机合成中用作脱水剂和缩聚剂,还可用作催化剂、焊接助熔剂、媒染剂、木材防腐剂、石油净化剂以及用于制造干电池、钢化纸、染料、农药、颜料、药物等。

5.硫酸锌(Zincsulfate):

俗称“皓矾”。

化学式ZnSO4·

7H2O。

无色正交晶体。

比重1.957(25℃)。

在干燥空气中逐渐风化。

熔点100℃。

加热至280℃。

失去结晶水而成无水物,比重3.54(25℃)。

在灼烧至红热时则分解为氧化锌。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甘油。

由锌或氧化锌与硫酸作用或由硫化锌在空气中焙烧而制得。

工业上用以制备锌钡白及其他锌化合物;

亦用作媒染剂、收敛剂、防腐剂以及用于电镀锌、印刷及制造人造纤维等。

6.碳酸锌(zinecarbonate):

化学式ZnCO3。

无色三方晶体或白色结晶粉末。

比重4.398。

在300℃失去二氧化碳而成氧化锌。

不溶于水、液氨、丙酮、吡啶,溶于酸、碱和铵盐溶液。

与水共煮转化为碱式盐。

由锌盐溶液与碳酸氢钾(或碳酸氢钠)作用而得。

自然界中以菱锌矿形式存在。

用于制造橡胶、陶瓷、锌白、药物、化妆品以及用作动物饲养的营养补充剂。

7.硫化锌(zincsulfide):

化学式Ag2S。

有两种变体:

①α-ZnS:

无色六方晶体。

比重3.98,熔点1700±

20℃(在5.066×

106帕下),沸点1185℃。

几乎不溶于水和醋酸,易溶于酸。

在自然界中以纤维锌矿形式存在;

②β-ZnS:

无色立方晶体,比重4.102(25℃),转变点1020℃。

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酸。

在自然界中以闪锌矿形式存在。

硫化锌见光逐渐变色。

在潮湿空气中长期放置全部分转化成硫酸锌。

由硫化氢通入锌盐溶液而得。

主要用于制造白色颜料、发光粉等。

参考答案(专题23)

今年起只提供pdf可打印文件,欢迎加入QQ群,详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