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3968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世行贷款造林由95年开始启动,三年完成人工造林1.58万亩,封山育林1.41万亩;

退耕还林从XX年开始启动,截止XX年全县共完成坡耕地造林22.3万亩,荒山造林12.7万亩;

天保工程从XX年开始启动,截止目前,全县落实森林管护面积181万亩,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4.17万亩,封山育林17.9万亩,飞播补植管理5万亩,安置森工企业富余人员333人。

德援项目从建设初期到终期评估验收,一直被誉为全省的样板。

退耕还林工程从04年开始连续三年被授予全省退耕还林先进单位,07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

  

(二)三防工作全面加强。

一是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加强。

县乡两级防火机构进一步健全,防火设施进一步完善,防火措施进一步扎实,火警次数由70年代的每年20余起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起,实现连续3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二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得到加强。

通过加强检疫与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由78年的30%上升到现在的85%以上,林木种苗及种子花卉检疫率由60%上升到95%以上,组建了市第一个县级森林病虫害检疫检验室和林业生物标本室;

三是限额采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天保工程启动后,全县取消了商品材采伐计划,调减了农民自用材指标,农民自用材由XX年前的7万立方米/年下降到现在的3.6万立方米/年,调减了35%,与此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林木采伐、运输、经营、加工、检疫“五证”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林木采伐许可证服务代理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是林地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全县上下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从XX年起,平均每年查处非法征占用林地案件近20起,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500万元以上;

五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成立了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小区5个,保护面积68610亩,对全县402株古大珍稀树木进行普查登记,并对其中45种特别珍贵的树木和18各珍稀植物进行了挂牌保护;

六是林业执法工作得到加强。

林业执法机构由70年代的1个增加到现在的17个,林业

  专业执法人员由70年代的不足10人增加到现在的近100人,林业案件的查处量由70年代的平均每年10余起上升到现在的200余起,林业执法和资源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大规模开展飞播造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封山管护和节能保林,全县森林植被迅速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全县森林资源分三个阶段实现了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1980年至1992为第一阶段,以飞播造林为主,12年间共进行飞播8次,21个播区总面积达90万亩,使65万亩荒山秃岭披上了绿妆;

1993年至1999年为第二阶段,全县以消灭荒山和绿化达标为中心,93年消灭了宜林荒山,95年实现了绿化达标,被省政府授予绿化达标先进县;

XX年起截止XX年为第三阶段,全县以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为依托,7年间完成坡耕地及荒山造林30多万亩,封山育林17.9万亩。

30年来,全县新增林业用地86万亩、有林地9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320多万立方米。

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据统计,30年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78年的2030平方公里下降到1075.86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4194.2吨/平方公里.年下降到现在的1170吨/平方公里.年,土壤流失量由78年的851.42万吨/年下降到时现在的125.88万吨/年,各种自然灾害明显减少,各种野生动物和野生禽类明显增多。

  (四)林业产业发展壮大。

全县按照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思路,林业产业板块不断发展壮大,结构更加合理,门类更加齐全,林果产值由78年的XX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6亿元。

一是一批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主体的木材经营加工企业被关闭,从XX年开始全县共关停木材经营加工企业40多家;

二是以柑桔、茶叶、板栗、核桃为主的多经基地快速发展,全县多经林面积由78年的18万亩上升到38万亩,增加了20万亩;

三是以森林旅游和特种养殖为主体的新型林业产业蓬勃兴起。

九畹溪漂流、链子崖探险等一批特色生态旅游项目和特种养殖业已在库区崭露头角,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五)林业科技卓有成效。

一是科技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林业科技人员由78年的15人增加到现在的9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达90%以上,中级职称达80%以上;

二是技术培训工作卓有成效。

近十年来,全县围绕板栗、核桃等农村支柱产业,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和技术培训,每年开展技术培训不少于50场次,培训农民达1万多人;

三是科技创新工作卓有成效。

广大科技人员立足本职,大力开展林业科技创新,林业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林业系统在国家、省、市林业科研院所的支持和配合下,完成林业科研项目20多个,其中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县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生物篱防止水土流失、农林复合模式、板栗丰产栽培、管氏肿腿蜂防治马尾松毛虫、空心李选育等技术在全省、全市均处于领先水平。

  二、当前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在库区,是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的县、市之一,全县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在山区县、市中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更少,森林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土地退化和湿地污染现象比较突出。

由于我县人多地少,加上耕作方式落后,全县土地退化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地区已出现沙化现象,如杨林赵家山、郭家坝五龙等地已出现沙化迹象。

工程新建后,我县人地将矛盾更加突出,干流及八大支流被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

土地退化和湿地污染已成为我县生态建设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三)林业生产经营管理集约化程度不高,效益较低。

一是经营手段滞后。

与发达地区

  相比,我县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森林单位面积和蓄积也比较低,林地资源亩均产出水平只有200元左右,森林单位平均蓄积只有3立方米左右;

二是科技含量不高,现代科技成果在林业生产经营中的普及率及成果转化率约30%左右;

三是林业机构不够稳定,林业队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林业机构和管理体制变来变去,林业力量薄弱,干部职工教育和知识更新的步伐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越来越严峻。

我国是世界上森林火灾发生最频繁和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调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1万余起,受害森林面积900多万亩,现有林业有害生物8000余种,造成严重危害的达292种,其中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达32种,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达1.6亿多亩,已超过年人工造林面积,给我国带来国土生态、物种、能源、粮食、木材和气候等多方面的安全隐患。

我县地处工程坝上库首,随着工程新建后所带来的人流、物流和森林植被的恢复和工程新建后所带来的人流、物流,我县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形势也将更加严竣。

  (五)林业产业体系不健全,投入严重不足。

林业产业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支柱。

当前林业产业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比重较小,就全县而言林业产值仅占农业产值的30%左右,全县山地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80%左右,林业产业的潜能和优势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二是林业产业门类不齐全,发展不平衡。

林业产业仅局限在简单的培育用材林、发展经济林、培育花卉种苗和开发森林旅游上,而对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特种养殖和林下资源开发等新型产业重视不够;

三是投入严重不足资金。

相对而言,国家对生态建设的投入较大,而对林业产业的投入较少。

  三、采取的主要对策

  在当今全社会高度重视林业的大环境下,如何抓住当前西安部大开发和林业工程众多的大好机遇,推动我县林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林业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对林业工作的认识。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生态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

XX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

必须把林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全县上下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一是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林业巨大的生态功能,努力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切实担负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

二是要充分认识林业巨大的经济功能,努力保障木材供给和发展林业(本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

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产业,切实担负起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光荣任务;

三是要充分认识林业的巨大社会功能,努力增加就业和建设生态文明,切实担负起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新时期全社会对林业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大工程推动林业大发展。

一是继续抓好退耕还林。

全县要抓住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大好机遇,重点抓好树种置换、确权发证、政策兑现、信访查处、成果巩固等工作;

二是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补偿。

要进一步完善天然林管护体制,强化乡镇、村管护职责,努力探索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形式和办法,提高管护成效;

三是继续抓好库区湿地保护。

尽早启动库区湿地保护项目,切实加强库区湿地监测与保护;

四是继续抓好低效林改造。

通过抚育施肥、改接换种、防虫治病等手段,加大低效林改造力度;

五是继续抓好科技支撑。

以国家林业局兰陵溪退耕还林科技支撑点为契机,切实加强与上级科研部门的联系与配合,针对我县在林业生产中的难点

  和热点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不断提高科技含量;

六是继续抓好项目争取工作。

全县要在退耕还林新一轮规划、公益林补偿、低效林改造、库区湿地、生物质能源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省、市对林业的投入,增强林业发展后劲。

  (三)加强林业执法和森林资源保护,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始终是全县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加强对林业政策法规的宣传,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实行综合防治。

一是切实加强森林防火。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对森林资源危害甚大,全县上下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科学预防、积极消灭”的方针,扎扎实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全县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二是切实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被人们称之为“无烟的森林火灾”,同样对森林资源会造成毁灭性损失,当前全县重点要抓好松材线虫病的除治和以核桃为主体的经济林病虫防治工作;

三是切实加强对林地、林木、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全县上下要从源头着手,认真研究各项管理措施及办法,加大工作力度,严禁乱征滥占林地和湿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四是切实加强对木材市场和流通领域的监管。

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的检查和木材经营加工市场的巡查,严禁非法运输和无证经营加工木材,进一步规范木材市场;

五是切实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

加强森林公安、检查站、林政稽查队伍建设,不断充实林政执法人员,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林业板块。

按照兴林富民的总体要求,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林业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一是大力发展以柑桔、茶叶、板栗、核桃为主体的经济林产业;

二是大力发展以库区自然风光和屈原文化为主体的森林生态旅游业;

三是大力发展以野生动物为主体的特色驯养繁殖业;

四是大力发展以维维、帝元、屈姑为载体的森林绿色食品业;

五是大力发展以道路、城镇、景区绿化为中心的特色种苗花卉园艺业。

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不断完善林业产业政策,积极培育和扶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各种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努力提高林业产业市场化能力和林产品质量。

  (五)大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林业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现代林业建设中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

我县作为国家退耕还林科技支撑示范县,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当前围绕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兰陵溪科技点为载体,继续加强与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亚研所、华农大、大学等科研院所的联系与配合,依托上级科研院所的力量,全面完成各项科研任务;

二是大力普及推广林业常规技术;

三是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送科技下乡活动;

四是大力加强示范园建设;

五是切实加强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人才的培养。

  (六)努力加大对林业工作的投入。

现代林业的特殊性及长效性,决定了必须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必须从项目、技术、资金三个方面不断加大对现代林业工作的投入。

要树立资源有价、生态有偿的观念,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林业投入的长效机制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一是加强林业项目储备和新项目的争取工作,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及宏观布局,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储备一批切实可行的项目,尽量多的争取国家投入;

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企业积极参与林业建设;

三是加强对现有林业工程项目和资金的监管,不断提高建设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是加强与各级财政、发改、农业、水保、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最大限度地加大对林业工作的投入。

  (七)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

现代林业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责任重大。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林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强

  有力的领导体系,及时研究和解决林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要层层明确职责,建立健全林业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参与和推进林业建设。

要建立健全各级林业机构,切实加强林业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林业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现代林业建设。

篇二:

关于国家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情况调研1

  关于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建设课题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于9月8日至12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荣才带领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我市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情况开展调研。

调研组听取了市林业局关于我市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情况的汇报,并与林业局领导,森林公安、林政、资源、计财、防火、森防、林场处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座谈。

同时,深入到邵武、武夷山市听取政府汇报,并分别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景区管委会、林业局及相关科室站、森林公安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镇、村有关同志和村民代表座谈,实地察看生态公益林管护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我市生态公益林管理制度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林区稳定,森林植被和林相景观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现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各级政府重视,生态公益林管理制度落实。

各级政府按照上级部署,依照法律和相继出台的相关制度,按照生态区位条件,认真区划编制生态公益林,实施生态公益林分类管理。

如武夷山市按照生态区位,全市生态公益林区划为世界遗产地的风景林和水源涵养区、东溪水库及上游的水源涵养区、西溪饮用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东南部和中部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区等5大生态公益林区,共区划界定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92.6万亩。

同时,该市为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拟建设县级生态公益林20万亩。

我市在XX年完成生态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工作,XX年又根据上级部署,按照生态区位重要性,重新进行重点生态公益林的补充区划界定,全市现有生态公益林面积836.6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5.7%。

其中国家级611.6万亩、省级225万亩,划定“三线林”(铁路、国道、江河沿线)面积63.99万亩。

我市生态公益林保护制度建立和落实,为闽北、闽江上游乃至我省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和建设海西绿色腹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逐步完善,责任权利落实比较到位。

XX年我市在完成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后,建立了相应的管护制度。

XX年按照省上统一部署,遵循“落实主体、维护权益、强化保护、科学利用”的总体原则,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的改革。

如邵武市先后制定了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依照各村的村情、林情以及生态公益林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实施多形式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

落实到组(到

  户)、联户分户管护;

落实到组、联户管护结合乡(镇)护林巡逻队联护;

责任承包,专业管护;

相对集中、委托管护;

多种模式并存等管护模式。

各种模式都明确责任与权利,根据不同管护模式的责任、工作量,实行相应的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分配比例办法。

  (三)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发展利用取得初步进展。

为调动广大农民管好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我市在保护好生态公益林的前提下,遵循“非木质利用为主、木质利用为辅”的原则,正确处理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发挥生态公益林的多功能性,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公益林林地和景观资源取得初步进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努力调动广大农民管好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

如邵武市在生态公益林的非木质利用上,依托生态公益林的林地资源,种植珍贵树木;

依托生态公益林的景观资源,开发“森林人家”等森林生态旅游项目。

在城郊高南村依托南源寺的景观和周边550亩的生态公益林自然景观资源,开展“森林人家”观光休闲旅游项目。

武夷山市以风景区森林景观的优势,发展“农家宴”乡村旅游;

依托森林生态环境,开发生态旅游项目;

发挥生态林林地优势,林下套种珍贵树种、中药材、菌类和发展林下养殖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等均取得初步进展。

  (四)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规范,资金投入有增加。

XX年至XX年全市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共投入53902.97万元,其中补偿性支出51477.63万元,公共管护支出2335.74万元。

近年来,有关部门对管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和检查,总体使用情况比较好,管护资金管理规范。

如邵武市对补偿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分帐核算。

对管护人员费用支出实行定额管理,对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森林病虫害和林区道路维护费用支出实行报帐制管理,并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同时,强化使用情况检查监督。

生态公益林建设管护的投入除了国家、省上的下拨资金外,市、县两级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增加了投入。

如武夷山市从本市市情出发,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建立“世遗地”、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拟投入700万元,建立县级生态公益林20万亩。

武夷山景区从门票收入中,按26元/亩标准支付景区生态公益林所在的村作为生态公益林有偿使用费,XX年共支出257万元,每年还将按门票收入增长比例递增。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影响生态公益林的管护。

商品林经营收益与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反差大。

如延平区集体林地交付经营单位经营仅每年山价款(林地租金)可收20—30元/亩,而目前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每年仅7元/亩,实际下拨仅6.75元/亩,还要承担生态公益林的管护责任,如加上木材生产或经济林经营收入,其反差更是进一步加大,影响到农民参与生态公益林管护的积极性。

  2、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后,社会矛盾增多。

各县(市区)都有一部分商品林、自留山被划为生态公益林、“三线林”,虽然林木林地权属没有改变,但由于国家对生态公益林、“三线林”的采伐管理严格,这些林木即使到了成熟期也难以得到批准采伐,林地也不能承包经营木材生产或经济林。

因此,相当部分村民不愿签订界定书;

林改均山到户或流转到个人的林木其所有者经营者要求将其山林调出生态公益林、三线林;

盗伐生态公益林,蚕食林地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问题给生态公益林、“三线林”界定和长期保护造成一定困难。

  3、生态公益林、“三线林”林分质量还有待提高。

XX年按照生态区位要求调整生态公益林区划和“三线林”界定后,全市有89.25万亩的人工商品林划入生态公益林,还有相当面积的人工商品林划入“三线林”。

由于人工商品林主要是以杉、松针叶树纯林为主,无论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还是在绿色景观和水土保持功能都与生态公益林和“三线林”的生态功能定位要求有差距,有待进一步优化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

  三、几点建议

  1、坚持教育、管护、惩治并举,确保生态公益林保护到位。

首先,要继续加大对生态公益林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的意识。

大力宣传生态公益林对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对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环境友好型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公益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生态公益林保护。

其次,要加快推进管护机制的深化改革。

要进一步加快我市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进展,认真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加强力量,加大力度,按规定的时序进度完成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任务。

要进一步加强对管护工作的监督,把生态公益林管护制度落实到位。

同时,要高度重视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对生态公益林资源安全构成的威胁,要加强对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

  的监测测报工作,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尤其要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和防范,进一步完善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应急机制。

三要加大对盗伐、滥伐、毁林、侵占林地等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有针对性地适时开展破坏生态公益林的专项打击活动,把专项打击与常年打击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违法犯罪活动结合起来,尤其对盗伐红豆杉等保护树种、珍稀树种和古树以及破坏一级保护生态公益林的违法犯罪活动,要严格依法依规从重惩处,确保我市生态公益林资源的安全。

  2、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好生态公益林的前提下,把科学利用与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结合起来。

生态公益林不仅具备生态效益,还具有经济和社会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