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3550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格式.docx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格式.docx

全年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平均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7.4%,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11.2%,化工原料类上涨7.9%,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10.0%;

工业品平均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重工业产品上涨4.6%,轻工业产品上涨0.9%。

农业及农村经济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现代农业步伐加快。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50.1亿元,增长5.2%;

畜牧业产值18.8亿元,增长2.7%;

渔业产值28.9亿元,增长4.3%。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继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土地利用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98.1万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1.5﹕1,优质水稻、优质油料作物种植比例分别达74.1%和94.2%,比上年提高3个和1个百分点,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居全省前列。

水产、花卉、茶叶等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年底拥有特种水产养殖面积48万亩,增长3%;

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20万亩,增长8%;

茶园总面积达8.8万亩,增长8.6%。

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倡导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

全年新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5个、10.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51.9万亩;

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1个、绿色食品17个、有机食品16个、名优农产品4个,共有无公害农产品212个、绿色食品70个、名优农产品135个。

  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98.1

-7.6

油料总产量

万吨

8.6

0.5

肉类产量

11.3

7.9

#禽肉产量

3.7

13.1

水产品产量

13.0

2.3

#鱼类产量

10.5

2.0

虾蟹类产量

1.8

15.2

禽蛋产量

1.9

-11.1

茶叶产量

2761

4.0

水果产量

7.2

18.0

牛奶产量

1.4

24.7

  机械化水平不断上升,水利建设稳步推进。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联合收割机2461台,其中高性能自走式联合收割机1002台,分别比上年增长1.4%和3.5%。

全市三麦机收率达到98.1%,水稻机收率由上年80.4%提高到85%。

全年实现水利建设投资5.8亿元,完成水利建设土方1757.2万立方米,完成各类配套建筑物1834座,改造中低产田6.0万亩,疏浚各类河道417条、702.9公里,加高加固圩堤110.9公里,改造水库塘坝305座,增加库容173万立方米,建设防渗渠道234.5公里,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

农村工业生机勃勃,整体实力继续增强。

2005年,全市乡镇工业实现增加值591.5亿元,比上年增长26.4%;

完成工业总产值2528.8亿元,增长24.5%;

工业销售产值2462.7亿元,增长25.5%;

出口交货值364.7亿元,增长11.8%。

农村工业在总量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运行质量明显改善。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38.4亿元,比上年增长27%;

实现利税167.4亿元,增长22.6%,其中利润97.3亿元,增长23.2%,实交税金72.4亿元,增长30.9%。

工 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贡献份额不断提高。

全市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400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0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

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0%,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上升到65.3%,分别比上年提高2.9个、7.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产值744.2亿元,重工业完成产值1760亿元,分别增长6.9%和35.7%;

外商及港澳台资企业完成产值721.2亿元,增长30.1%,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1365.6亿元,增长28.3%。

全市工业用电量达145.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

  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运行质量稳步上升。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45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实现利税161.8亿元,增长22.7%,实现利润96.2亿元,增长23.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利润总额达46.4亿元,增长25.8%。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5.6%,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21.7%,资本保值增值率达117.7%。

  新兴产业发展良好,总量规模逐步壮大。

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及软件、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和新型材料三大新兴产业经济规模继续壮大,全年完成现价产值398.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91.9亿元,工业增加值9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8%、13.5%和17.2%;

实现利税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利润22.7亿元,增长24.8%。

  规模企业数量增多,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全市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3593家,比上年增加432家。

全年有458家企业产值超过亿元,比上年增加85家,其中27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比上年增加5家;

利税超亿元企业达26家,比上年增加6家,利润超亿元企业18家,比上年增加7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单位

万米

80652

3.2

印染布

53743

-5.7

服装

万件

29670.3

发电量

亿千瓦时

62

7.5

烧碱

223148

42.7

化学农药

28507

27.7

塑料树脂及共聚物

万吨

26.6

-9.8

油漆

65347

化学原料药

745.8

-0.2

合成纤维

92621

-9.0

水泥

1695.7

17.9

成品钢材

242.3

9.7

光亮铜杆

128163

-11.3

电力电缆

公里

76619

11.9

柴油机

万千瓦

2522.1

7.3

小型拖拉机

万 台

12.0

-12.1

汽车

6299

140.4

摩托车

万 辆

10.8

53.4

自行车

万辆

229.6

12.9

变压器

万千伏安

9062.9

48.6

激光视盘机

万台

349

-35.7

空调器

23

-66.8

装载机

6722

-5.8

挖掘机

2680

-22.0

建筑业

  建筑企业平稳发展,劳动效率继续上升。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5%;

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0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0.4%;

外出施工人数达9.4万人,增长2%。

建筑企业实现施工产值287亿元,增长10%;

当年施工面积达3092万平方米,增长17%;

完成竣工面积1640万平方米,增长13%。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信贷结构优化调整。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700.3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141.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9.8%和16.1%;

人民币存款余额1649.6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113.3亿元,分别增长20.8%和17.2%。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合计新增119.5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额的72.2%,企业短期资金紧张的矛盾进一步缓解;

中长期贷款新增45.7亿元,同比少增10.2亿元,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有所增强。

与此同时,金融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消费的支持作用日益明显,全年新增工业类贷款111.1亿元、民营企业贷款111.7亿元、个人消费贷款22.2亿元,在新增贷款总量中所占比重分别达61.7%、62%和13.4%。

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511.5亿元,现金支出4577.7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66.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成交金额有所萎缩。

全年14个证券营业部各类证券成交额达396.6亿元,比上年减少21.2%,其中股票成交额382.8亿元,下降22.4%;

基金成交额为8.0亿元,增长84.6%;

债券成交额5.8亿元,基本与上年持平。

年底全市证券营业部的资金帐户总数达30万户,共持有A股股票市值56.7亿元。

  保险市场平稳增长,业务领域不断拓展。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保险公司18家,比上年增加4家。

全年保费收入37.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3亿元,增长3.4%;

人身险保费收入29.6亿元,增长9.4%。

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财产险5.0亿元,增长19.3%;

人身险1.2亿元,增长15.8%。

国内商业

  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增长速度逐年提升。

我市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升温态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增幅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93.8亿元,增长16.2%;

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1亿元,增长16.2%;

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10.2亿元,增长17.1%。

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98.5亿元,增长16.7%;

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5.5亿元,增长12%。

  市场交易较为活跃,多种业态共同发展。

年末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市场达51个,成交总额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溧阳苏浙皖边界市场、新长江自由贸易中心、常州市湖塘棉纱市场、邹区灯具市场等12个市场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共完成交易额321.5亿元,增长22.2%。

以连锁业为代表的各类新型业态获得了迅猛发展,年内又有每家玛超市、乐购超市南大街店等2家大卖场相继开张营业,全年超级市场、专业店、专卖店分别实现销售额20亿元、60亿元和20亿元,依次占零售业销售总额的11.7%、38.5%和12.5%。

邮电通讯和交通运输

  邮政业务稳步增加,电信事业加快发展。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2.9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发送各类函件3970万件,增长4.3%,其中特快专递3921万件,增长13.1%。

全市通信业务收入30.6亿元,比上年增长6.2%,年末本地网电话用户数达202.1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91.9万户,分别增长22.3%和0.2%;

移动电话用户数达207.5万户,增长6.9%。

邮电通讯能力继续扩大,电话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年末全市本地网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60.3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06万门,分别增长3.2%和19.1%。

平均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36.9部,增长6.3%,拥有移动电话59.2部,增长6.5%。

无线市话(小灵通)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新增28.6万户,总数达72.7万户,增长64.7%。

信息化社会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市宽带网用户达19.2万户,增长69.6%;

全市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脑49.3台,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脑20台,分别比上年增长14.7%和81.8%。

  交通运能不断扩展,客货运量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客运量15220 万人,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公路14505万人,增长21.2%;

铁路715万人,增长5.1%。

完成旅客周转量64.1亿人公里,增长10.5%。

全年完成货运量6031.8万吨,比上年增长8%,其中公路4950万吨,增长14.2%;

铁路295.8万吨,下降0.6%;

水运786万吨,下降17.4%。

完成货物周转量31.2亿吨公里,增长4.3%。

民航常州奔牛机场全年起降航班3176架次,增长5.7%;

进出港旅客27.6万人次,其中发送旅客14.9万人次,分别增长14.2%和17.4%;

航空运输货物4660吨,增长25.8%。

私人汽车拥有量快速上升,年末达8.8万辆,比上年增长38%,其中小汽车8.0万辆,增长40%。

  港口建设速度加快,外贸吞吐稳步上升。

全市港口吞吐量3824.5万吨,比上年增长30.4%。

长江常州港保持稳步发展,全年货物吞吐量达388.9万吨,比上年增长37.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87.8万吨,增长30.3%;

集装箱吞吐量3.3万标箱,增长23.1%。

全年接待外贸船舶1115艘次,增长6.6%,其中外籍轮142艘次,增长14.5%。

房地产业

  市场供应较为充足,空置面积有所上升。

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我市房地产市场逐步降温,发展速度趋于平稳。

年底在建商品房屋施工面积达124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7%,其中新开工面积483.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7%;

当年竣工面积520.7万平方米,增长108.0%,其中住宅商品房竣工397.8万平方米,增长111.9%。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02万平方米,增长27.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257.6万平方米,增长31%。

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为5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倍,其中住宅为23.5万平方米,增长4倍。

旅游业

  旅游经济较快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1%;

接待国内旅游者1282.8万人次,增长23.3%;

市民出境旅游人数达9461人,增长54.3%。

全社会旅游总收入为1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14.4亿元,增长24.2%;

旅游创汇1.4亿美元,增长27.8%。

实现旅游增加值51.5亿元,增长24.4%。

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接待能力显著提升。

年末全市旅游涉外、星级饭店(宾馆)共计59家,比上年增加5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8家;

旅行社共计63家,比上年增加8家,其中国内百强旅行社2家。

旅游区(点)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30个旅游区(点)和7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分别比上年增加3个和6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区(点)5个,3A级旅游区(点)1个,2A级景区(点)10个。

中华恐龙园、溧阳天目湖旅游度假区、金坛茅山风景名胜区等6个旅游区(点)全年接待游客均超过100万人次。

二、改革开放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彰显活力,支撑作用持续上升。

全市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着力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宽松的发展环境,民营企业自主创业热情高涨,经营规模和整体实力连年跨上新的台阶,成为引领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产值1510.7亿元,增长26.8%,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达60.3%,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60.6%。

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04.2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59.5%。

  私营企业发展迅速,整体实力明显壮大。

年末个私经营户数(含分支机构)达15.5万户,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私营企业4.5万户,增长18.4%;

注册资金583.3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私营企业558.2亿元,增长29.5%;

从业人员达91.7万人,比上年增长34.3%,其中私营企业54万人,增长33.5%。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098.6亿元,增长31.8%,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43.9%,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

个私商贸、餐饮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9.5亿元,增长15.1%,在全社会零售额中所占比重达47.2%。

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持续扩大,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8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进口22.1亿美元,增长0.9%;

出口61.2亿美元,增长29.8%。

外贸依存度由上年的42.3%提高到51.8%,出口依存度由上年的35.4%提高到38.1%。

全年机电产品出口额达3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0.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2%,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1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出口龙头企业支撑作用日趋明显,全年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118家,比上年增加35家,共完成出口36.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9%,其中出口超5000万美元的企业14家,增加2家,共完成出口16.6亿美元,所占比重达27%。

远洋市场进一步拓展,全年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181个,比上年新增6个,远洋市场出口比重达54.6%。

美国、日本、欧盟、香港等地区依然是我市出口的主要市场,全年分别实现出口14.5亿美元、10.0亿美元、11.1亿美元和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15.5%、55.5%和19.3%。

  利用外资量质并举,项目规模有所扩大。

全市共新签协议外资项目509个,比上年增长16%;

协议注册外资28.5亿美元,增长30%;

经国家商务部确认,有验资报告的注册外资实际到帐7.3亿美元,增长40.6%。

外资项目规模继续扩大,新批超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50个,共吸收外资合同金额20.9亿美元,增长30.9%,占全市注册外资总额的73.4%,比重上升0.4个百分点。

“以外引外”成效显著,全年有161家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协议外资5.1亿美元,占全市协议外资总额的18.1%,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加快,新签协议外资5.6亿美元,增长90.2%,占全市协议外资总额的19.5%,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

  外经领域大力拓展,对外合作稳步发展。

全年新签外经合同额2.6亿美元,完成外经营业额2.1亿美元,分别增长27.3%和40.9%。

新签承包工程项目166个,合同额达2.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7亿美元,分别增长26.6%和51.7%;

新签劳务合作项目17个,合同额达3863万美元,增长28.5%。

全年承接外经合同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外经企业有9家,比上年增加1家。

至年末,全市在外劳务人员达4691人。

开发区建设

  承载能力稳步上升,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年末全市共有1个国家级、9个省级开发区,当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7.2亿元,累计达226.8亿元;

新开发面积11.8平方公里,累计达83.9平方公里。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57个,协议外资金额17.5亿美元,增长12%,占全市比重达到61.3%;

自营出口27亿美元,增长46%,占全市比重达到44%;

实现业务总收入1712.6亿元,增长38.7%;

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123.3亿元,增长35%。

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全年引进外资项目102个,其中总投资超1000万美元项目30个;

新批合同外资金额5.5亿美元,完成自营出口12.8亿美元,增长88.2%;

实现财政收入32.9亿元,增长28.7%。

外 事

  外宾来访日益增多,友城往来更趋频繁。

全年邀请接待外宾81批、518人次,其中副部长以上团组4批、30人次,接待来常考察访问的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16批、119人次。

当年接待来访外国记者8批、21人次。

至年底,共有9个外国城市与我市结为友好城市,友好城市来访团组22批、149人次,组织17个团组、129人次出访友好城市。

全年派遣出国研(进)修生54人次。

三、社会事业

科 技

  科技创新力度加大,高新产业发展加快。

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

D)经费支出20.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6%,比上年上升0.05个百分点。

当年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89项,比上年增加4项。

各级政府科技经费投入2.4亿元,增长12.7%,争取落实国家、省各项专项资金1.5亿元,增长1.9倍。

科技进步监测评价得分继续位居全省第四。

年内新建1个省级、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企业技术中心18家,年末全市拥有部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8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

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快速发展,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56只,年末实有高新技术企业328家,高新技术产品1227只。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40亿元,增长38.3%,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2696件,专利授权1240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2.9%和5.5%。

  优秀人才加快引进,技术交易继续上升。

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6.9万人,比上年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