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329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docx

《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docx

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2017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目类型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四、案例分析

五、教学设计

一、名词解释

1.语文:

1949年以后语文学科课程的名称,内涵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三百千千:

指古代的蒙学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

3、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4、人文性:

一是指语文教材中蕴育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囊括了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和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包含着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人格和审美精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二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它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之中。

5、语文素养:

指人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语文学习和人的修养等方面达到的高度。

6、文化品位:

7、自主学习:

是指学生自己有目标地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8、合作学习:

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9、探究学习:

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10、课程目标:

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达到的目标。

11、新课程评价的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课程资源:

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连接的实施条件。

13、教学原则:

是根据教育目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14、文道统一:

文:

指语文形式——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训练。

道:

指思想陶冶。

是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文道统一指在语文教育中将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15、因文悟道:

指在“通情入境”的理解阶段,教师着重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染和启迪。

分析课文语言、写法和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达到思想情感的共鸣,使之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

16、因道释文:

指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道”,的基础上,再回头来启发学生品味课文的写法运用和语言运用之妙。

17、阅读:

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18、阅读教学:

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9、语感:

P159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觉。

或:

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

20、精读:

是要读文章的重点部分,要读文章中最有特色、最感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22、导读法:

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导到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去,摸爬滚打,最终达到“自能读书”,而“不待老师教”的境地。

23、朗诵法:

是一种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的艺术再创造活动,它是我国古代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

24、情境教学法:

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帮助学生正确而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

二、简答题

1、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答:

1、识字教学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

韵文化,便于朗读记诵。

“文”与“道”统一。

2、阅读教学熟读、精思、博览。

评点法。

3、写作教学。

作文从模仿入手,先放后收,多读多写多改。

2、简述近代语文教育的方法

答:

继承古代语文教育的方法,重视识字教学,把识字、辩字,作为学习语文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强调记忆,对课文的段落,精美文章的全篇,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流利的进行背诵,做到烂熟于心之后就可以进一步领会字、词、句、篇的内在含义。

注重讲解,课堂教学以教师对课文的讲解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写作教学方面,注重用范文带动写作教学。

3、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内容是什么?

答:

基本内涵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一种语文学习、交际的能力,也即运用母语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于语文能力的培养,体现于重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思维、口语交际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从工具性出发,强调教学中要落实“双基”:

双基:

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1。

基础知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2。

基本能力——读写听说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解读文章的能力。

4、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内容是什么?

答:

基本内涵是对学生的人格、个性、心灵、精神世界的关怀,体现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趣味等等。

重视熏陶感染,实施人文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人文性出发,强调教学中要重视感受、品味、领悟;要弱化分析。

5、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的内涵是什么?

答:

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非对立,而是相互联系的。

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是油水分离的关系,而是“统一”的即水乳交融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剥离。

工具性着眼于语言的运用与实践;人文性着眼于人的存在与发展。

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始终负载着人文内涵,语文课程的实施应将思想情感的教育融入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

6、简述语文素养包含的内容。

答:

(一)民族母语情结

(二)言语交际能力(三)言语行为风格(四)良好的语文习惯(五)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

7、简述“语文素养”与“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区别

答:

“语文能力”只是“语文素养”中的一个方面,它不能包含全部语文教育内容,“语文素养”能涵盖语文教育的全部内容,例如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因此,用“语文素养”取代“语文能力”是科学的。

8、简述语文教育的特点。

答:

注重情感熏陶感染与学生的独特体验。

注重语文教育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把握汉语言文字特点,注重语感与整体把握能力培养。

9、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答:

人非生而知之。

一靠学习,二靠实践。

语文学习更是在实践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离开了实践。

语文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无数客观事实证明。

实践出真知。

实践长才干。

所以要把课堂上学习的书本知识活学活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10、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1、简述语文教学目标与“三个维度”的联系与区别。

答:

联系: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过程,理解方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能力、培养感情、形成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

12、简述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

答:

树立新的教材使用观——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教材只是培养学习能力的中介,教学主要不是要掌握教材本身而是要借助教材掌握某一规律或能力,即用教材教。

如何正确使用例子?

首先重视例子,注重例子的经典型。

其次要超越例子,不要把学例子当作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应该将其看作桥梁,通过这个桥梁让学生达到更广阔的语文空间。

13、语文教学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

(一)语文训练和思想陶冶统一

(二)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同步(三)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四)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辅相成(五)语文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整合

14、简述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之间的联系。

答:

语文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这个知识是精选的,是管用的应用语文的知识,而不能过多过细,一味的追求知识的系统性。

语文知识的获得不能光靠教师讲,不能光靠教师灌输,而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

另一方面,获得语文知识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

要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更新知识的能力,即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15、简述听、说、读、写四者的关系

答:

1、读听是吸收信息,写说是表达。

读听是写说的基础,没有读听就没有说跟写,写说又促进了读听的发展。

2、读写是书面的,听说是口头的,读写规范了听说。

16、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强调学生背诵、默写就是强调死记硬背,你的看法如何?

答:

1、语言与思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通过语言表现,语言的清楚表现了思维的清晰;思维的条理性体现为语言的连贯性。

语言与思维的这种相互关系,决定了语文教学既是学语言,又是训思维。

2、强调背就是丰富语言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这是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

语言学习,要反复诵读,才能理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理。

17、根据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谈谈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

答: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重视语言的赏析,熟读成诵;按语言特点训练;按规律训练学生思维。

18、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说法妥吗?

答:

妥当。

语文课程有极强的实践性,生活处处是语文。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语文。

19、从阅读性质谈阅读教学思想。

答:

⑴、提取信息——从文本中获取信息是人生存的一种能力,体现学生学的过程。

⑵、复杂的心智活动——各智力因素参与,注意、记忆、观察、联想、想象、思维等因素参与阅读的整个过程。

阅读的意义是读者将文本意义内化构建的过程,也是创建文本的过程,文本与读者的经验发生联系。

20、简述阅读教学新理念。

答:

(一)对话阅读

(二)探究性阅读(三)个性化阅读(四)体验性阅读(五)多层次多角度阅读

21、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实施对话阅读教学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

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22、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

答:

(1)找准语感训练点。

言外之意最丰富的、感情最丰富最强烈的,表达突破常规的地方,富有音乐感的语段

(2)用好语感训练法,玩味法、比较法、联想想象法,诵读法(3)劣实语感发展的基础。

23、朗读训练有何作用?

要注意什么?

答: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口头语汇,增强语感;可以练习正确发音,学习表情技巧。

它既能训练胆量,又能训练口才。

它能使口语和书面语融会贯通,从而增加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文化内涵。

朗读是说话能力训练的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机会地进行,而不能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

朗读训练中要注意教师的示范性和指导性。

24、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P176

答:

1、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有机结合2、把握思维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2)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的特性:

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阅读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的具体方法:

横引法、畅想法、发现法。

(3)联想和想象。

3、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安排思维训练的序列。

25、简述单元教学的优势。

答: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使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单篇课文的学习要求更加具体明确。

强调举一反三,知能迁移,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重视阅读材料之间的纵横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思维方式和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26、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有哪几个程序?

认读感知,再读思考,精读品味,熟读欣赏。

27、简述阅读教学过程应重视的问题。

答:

一是重视学生主体性的阅读。

二是重视文本意义的多元化阐释。

三是树立有机的整体阅读观念。

28、简述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说法的理解?

答:

“教学有法”的“法”字意义是原理、法则,强调的是遵循教学规律;“教无定法”的“法”,指的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技能,强调的是不同的对象,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