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孚北路下穿前场四路隧道工程施工总体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2526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5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孚北路下穿前场四路隧道工程施工总体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东孚北路下穿前场四路隧道工程施工总体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东孚北路下穿前场四路隧道工程施工总体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东孚北路下穿前场四路隧道工程施工总体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东孚北路下穿前场四路隧道工程施工总体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孚北路下穿前场四路隧道工程施工总体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东孚北路下穿前场四路隧道工程施工总体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孚北路下穿前场四路隧道工程施工总体方案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孚北路下穿前场四路隧道工程施工总体方案文档格式.docx

改性沥青SMA路面;

抗震7度,加速度0.15g。

框架隧道左右线各105m,共长210m,实施起点桩号K0+909.584,实施终点桩号K1+014.584。

每节段之间留2cm变形缝。

主体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矩形箱体结构,一般段处侧墙厚100cm,中墙厚100cm,底板厚120cm,顶板100cm。

箱体顶部设有195cm*75cm倒角,底部设有40cm*40cm倒角。

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20KPa。

下穿隧道分离式横断面

A匝道U型槽本次设计实施总长120m,实施起点桩号AK0+112,实施终点桩号AK0+232,采用现浇C40钢筋混凝土。

一般段处侧墙顶宽50cm,底板厚度根据不同高度取60-90cm。

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0KPa。

U型槽标准横断面

2.2、现场核查情况

2.3、地质情况

地质自上往下情况:

<

1-1>

人工填土,σ0=0.12MPa;

3-1-3>

松软土(软塑状粉质黏土),σ0=0.18MPa;

10-3>

粉质黏土(硬塑状),W4σ0=0.18MPa,W3σ0=0.35MPa;

17-2>

花岗岩,W2弱风化σ0=15MPa

三、总体施工组织计划

因既有框架桥中孔为村民行车通道,施工组织需考虑线路改移的问题。

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单节基础分两次浇筑,先施工①-⑥节基础,⑦-⑧节基础暂不施工,作为行车通道(线路1);

待①-⑥节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⑦-⑧节基础施工,①-⑥节基础作为行车通道(线路2);

框架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中孔贝雷梁支架搭设时,利用既有框架桥小里程侧边孔及⑦-⑧节基础作为行车通道(线路3);

中孔贝雷梁支架搭设完成后,利用支架作为下穿通道(线路4)。

道路改移线路见图3.1:

施工改路线路图。

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钢模,顶板支架采用钢管贝雷架和碗扣式脚手架配套使用,模板采用竹胶板制作。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混凝土汽车泵泵送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

图3.1施工改路线路图

根据本桥施工的特点,合理配备相关机械设备、材料及技术施工人员,确保其施工的质量、进度和安全。

投入本工程主要机械设备配备情况见表3-1(施工机械配置表),投入本工程的施工人员见表3-2(管理人员配置表),表3-3(劳动力配置表)。

3-1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

机械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钢筋弯曲机

GW40

自购

2

钢筋切断机

GJ40

3

电焊机

BX-300

6

4

插入式振捣棒

/

8

5

37m泵车

租赁

装载机

LG850

7

压路机

20T

挖掘机

PC220-7

9

发电机

STC-200KW

表3-2管理人员配置表

姓名

岗位

陈义清

项目经理

陈守琦

试验工程师

卓文龙

常务副经理

王雄武

桥梁工程师

张世堂

项目总工程师

张明

测量主管工程师

陈昌盛

工程技术负责人

10

刘胜川

测量员

许燕华

安全工程师

11

王根枝

安全员

陈治国

质检工程师

12

陈国

材料员

表3-3劳动力配置表

序号

工种

单位

数量

测量工

装吊工

钢筋工

20

木工

模板工

混凝土工

电焊工

电工

机械司机

架子工

试验工

普工

13

合计

86

3.3、计划工期安排

本桥计划2015年4月15日开工,2015年8月30日完工,,具体关键性节点工期安排见下表3-4。

表3-4框架桥节点工期安排

项目

工期安排(天)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道路改移

2015年4月15日

2015年4月16日

①-⑥节基础开挖

2015年4月17日

2015年4月27日

①-⑥节基础基础换填

2015年4月28日

2015年5月8日

垫层

2015年5月9日

2015年5月11日

⑦-⑧节基础开挖

2015年5月12日

2015年5月17日

⑦-⑧节基础换填

2015年5月18日

2015年5月23日

2015年5月24日

2015年5月25日

2015年5月26日

2015年5月27日

中孔钢管贝雷梁搭设

2015年5月28日

2015年6月5日

框架边墙及顶板

60

2015年6月6日

2015年8月15日

桥面附属工程

2015年8月16日

2015年8月31日

四、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工艺及其措施

4.1、总体施工工艺

总体施工工艺见图4.1:

 

图4.1施工工艺流程图

4.2、基坑开挖及降水

因既有线防护桩已施工完成,村民行车道路改道完成后,基础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人工辅助清基。

对既有路基边坡采用喷射混凝土坡进行防护并在桩间设置挡土板。

为了避免基坑在雨天积水,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50×

50cm)并在靠既有框架桥处设置积水坑(100×

100cm),集水坑坑深1m,采用水泵抽水,水抽至原框架桥箱内排水系统排走。

4.3、基础处理

框架桥箱身基底设20cm厚C30混凝土垫层,其下松软土层采用级配碎石换填处理。

要求处理后的基底承载力必须大于、等于0.2Mpa。

图4.2基坑换填断面示意图

4.4、垫层施工

基坑换填完成后对基础平面尺寸、位置、高程、基底承载力等指标经自检及监理检验合格后,即可进行底板下部混凝土垫层的施工。

模板使用竹胶板或胶合板,模板支撑使用方木、木楔等材料支撑在基坑开挖侧面。

垫层为20cm厚C30混凝土,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现场,通过混凝土泵车将混凝土送入模内,振动棒振捣密实。

4.5、箱身施工

箱身底板分两次浇筑,先浇筑小里程侧半幅,衔接处凿毛后浇筑大里程侧半幅,并对衔接处钢筋进行加强,在底板中部增设一排与主筋规格相同的2m长钢筋,锚固长度各1m,钢筋间距20cm。

底板混凝土浇筑至边墙倒角以上0.3m,各边墙施工缝适当错开,避免在同一水平面上;

边墙及顶板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边墙上倒角下10cm,第二次浇筑边墙上倒角及顶板。

箱身采用C35(H1)钢筋混凝土,箱身钢筋采用HRB335和HPB235钢筋。

4.5.1、钢筋工程

钢筋加工在架子一队加工场集中加工后运至框架桥现场安装。

绑扎钢筋前,先将箱身轮廓线用墨线弹出。

在轮廓线内放出主筋位置,按图纸所示位置准确绑扎钢筋。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先绑扎底板钢筋及边墙下梗肋钢筋,第二步绑扎边墙钢筋,第三步绑扎边墙上梗肋及顶板钢筋,钢筋绑扎后采取适当加固措施,确保钢筋骨架的稳定、安全,间距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箱身底板和顶板上部主筋增设部分架立筋支撑,确保底板浇注混凝土时钢筋不变形。

钢筋使用前首先目视检查钢筋表面洁净、损伤、油渍、锈蚀等状态,并检查钢筋原材料试验报告及产品质量证明书。

钢筋的加工、装配以及检测方法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准予施工,钢筋按设计图加工,弯曲须一次成形,不得进行回复操作。

钢筋加工配料时,准确计算钢筋长度,减少钢筋的断头废料和焊接量。

通长钢筋接长采用套筒连接,弯曲接长采用搭接焊,焊缝长度连接质量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箍筋的定位做到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

表4.1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表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全长

-5/0

箍筋内边距离

钢筋弯钩长度

±

其它钢筋尺寸偏差

表4.2钢筋安装允许偏差

钢筋间距

钢筋保护层厚度

+5/0

1、采用机械连接和搭接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不应大于50%。

2、预埋件按设计位置和间距进行安装,并与模板连接牢固;

安装结束后,由专人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确认,并拍照留存。

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不低于框架主体混凝标号都混凝土垫块,垫块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

4.5.2、底板施工(含边墙倒角以上0.3m)

在已打好垫层混凝土的平面上,进行放样,确定好底板边线及沉降缝位置,将加工场加工好的钢筋倒运至现场进行绑扎,然后立模加固,确保沉降缝板不变形。

底板侧面采用组合钢模,倒角部分模板采用竹胶板组拼。

框架边墙处浇注标高为底板倒角以上30cm,相邻边墙之间倒角以上错开10

cm,内设φ10钢筋对拉,并在四周设置φ10的钢筋固定防止上浮。

底板浇筑前将侧墙上部竖向主筋提前绑扎预埋好,以便下一步施工侧墙上部时方便施工。

底板浇筑时注意沉降缝位置预埋橡胶止水带及相关防水设施,具体见本方案关于沉降缝施工部分内容。

4.5.3、边墙、顶板施工

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搭设支架、立模、绑扎钢筋,边墙及顶板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边墙上倒角下10cm,第二次浇筑边墙上倒角及顶板。

4.5.3.1、支架、模板施工

1、贝雷梁支架施工

钢管贝雷梁支架立柱采用直径630mm的钢管(高度为407cm),壁厚8mm,钢管立柱上下面焊接83*83*1cm钢板进行钢管端头封堵。

钢管立柱上部支架结构:

25cm高砂箱+40cm高2*I40工字钢帽梁+150cm高321型贝雷片+18cm高I18工字钢分配梁+10cm*10cm方木(25cm间距布置)+15mm竹胶板。

(1)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方案和平面布置图,采用全站仪和钢尺放出条形基础及立柱位置。

(2)条形基础施工

立柱基础采用C25混凝土浇筑,尺寸为100*100*50cm,并预埋4根长50cm,直径25mm钢筋进行立柱底部焊接固定。

(3)钢管立柱及Ⅰ40帽梁施工

立柱采用Φ630mm螺旋焊管,壁厚8mm。

钢柱间距3.0m,每各基础设置1根钢柱,共计22根,钢管长度为407cm,钢管立柱上下面焊接83*83*1cm钢板进行钢管端头封堵。

立柱顶设置25cm高砂箱,再设置长度为6m的2Ⅰ40工字钢的帽梁,砂箱、帽梁与钢管立柱间焊接,并保证帽梁及砂箱中心与钢管立柱中心重合。

钢管立柱施工过程中注意竖向垂直度的控制。

(4)贝雷梁及分配梁施工

贝雷梁采用国产“321”钢桥桁架,纵向跨度9m,横向间距195cm。

贝雷片采用90cm宽的连接框进行连接。

贝雷梁顶部设置分配梁,采用6m长的Ⅰ18cm@100cm纵桥向布置。

2、碗扣式支架施工

满堂支架采用WDJ型碗扣件,钢管外径为48mm,壁厚为3.5mm,立杆间距60*60cm,横杆间距120cm,底托伸出长度为20cm,顶托伸出长度不大于30cm。

详细布置见施工布置图。

为确保支架的整体稳定性,杆件底部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沿桥纵、横向立面设置剪刀撑。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35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剪刀撑设置间距不应大于4.5m。

3、模板施工

支架搭设完毕,铺设模板之前,应对支架进一次全面检查,包括底座、纵横向剪刀撑联系和碗扣间连接是否牢靠。

边墙内外模均采用2cm竹胶板,竖向背筋每隔30cm采用两根钢管并列加固,横向背筋每隔60cm采用两根钢管并列加固,设置直径为14mm的拉杆间距60×

60cm对拉,并在边墙处设置斜撑,竖向间距120cm,横向间距200cm。

贝雷架顶板底模采用15mm竹胶板,模板底采用10cm×

10cm方木支撑,横桥向按40cm布置。

碗扣式支架顶板底模采用1.5cm竹胶板,顶拖横向采用6m长的10*10cm方木,上铺设10*10cm的方木(倒角处采用20*10cm的方木,避免顶托长度超规范,下部斜角采用异形木块进行填塞),间距按照25cm布置。

顶板边模采用20mm厚竹胶板,采用10*10mm方木制作支撑,模板内设直径25mm对拉钢筋,间距2m一道,详见施工布置图。

4.5.3.2、混凝土浇筑

边墙混凝土浇筑前,先将施工缝处的松动石子或松散混凝土层凿除,并用水冲净、湿润,但不得存有积水;

并在施工缝处涂纯水泥砂浆,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1)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

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

(2)混凝土采用商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供应,泵送入模。

(3)混凝土浇注应分层对称浇筑,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的初凝时间和能重塑的时间。

混凝土振捣若有浮水(清水)析出,应在不扰动已灌筑混凝土的条件下及时排除(如用海绵吸水)。

不得将水引向模板边缘或从模板缝中放出。

混凝土浇筑时要合理安排,工序之间应有足够的配合能力。

分层浇筑时,混凝土铺设应尽可能使各层厚度均匀,表面大致水平。

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应当在振动棒的合理振捣下使上下层结合成整体,一般分层厚度为30cm~40cm。

要保证各层之间在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下浇筑完毕以免形成冷缝。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边振边将振动棒慢慢提起(快插慢提),严禁欠振漏振。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为30秒,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汽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准,振动棒的振动范围要控制在30cm以内。

(4)制做三组混凝土试件,同条件养护一组,标养二组。

(5)混凝土的浇筑自前端起向后端浇筑,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和分层间隔时间,混凝土的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间隔时间不大于1小时。

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否则设串筒(边墙施工设串筒)。

(6)浇注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位移时应及时处理。

4.5.3.3、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第二天开始养护,养护采用塑料水管接自来水均匀浇洒,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每天三遍(早、中、晚)。

4.5.3.4、支架、模板拆除

根据现场同条件养护试件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进行支架、模板拆除。

1、拆架程序应遵循“由上而下,先搭后拆,先跨中后两端”和“纵桥向对称均衡、横桥向基本同步”的原则分阶段循环进行支架拆除。

不准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架。

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2、钢管贝雷架拆除顺序:

拆除顶板边模及护栏→落砂箱→脱底模→抽拉横向分配梁→拖拉贝雷架→拆除贝雷支架下部结构;

碗扣支架拆除顺序:

拆除顶板边模及护栏→脱底模→剪刀撑→横杆→立杆件,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

拆除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拆除后架体的稳定性不被破坏。

3、模板拆除

材料采用人工传递方式传递至两侧,然后用吊车调至指定地点堆放。

4、贝雷片拆除

采用两台吊车对整组贝雷片进行整体吊装拆除。

对于吊车不能够直接吊装拆除的贝雷片采用倒链同步拉出,再进行吊装拆除。

5、工字钢拆除

采用25t吊车对工字钢进行两点吊装。

吊点位置必须保证工字钢能够平衡吊装。

6、连接系及钢管柱拆除

人工割断与钢管的连接,拆除连接系;

将钢管柱与基础预埋钢板割断,拆除钢管柱。

7、支架拆除安全要求

(1)、支架拆除前,工长要向拆支架施工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工作,交底有交接人签字。

(2)、支架拆除程序应由上至下,按层按步拆除。

原则先拆后搭的杆子。

剪刀撑、拉杆不准一次性全部拆除,要求拆到那一层,剪刀撑、拉杆拆到那一层。

(3)、在搭拆过程中,中途不得换人,如果在中途更换操作人员,应及时对更换人员作详细交底方可操作,否则,一旦出了安全事故,应追究其责任。

(4)、参加搭拆的所有作业人员,一律不准酒后作业,作业时必须思想集中,不准说笑、打闹或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5)、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个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4.6、入口挡墙施工

出入口挡墙采用C30混凝土墙身(H1),C30混凝土基础(H1),C30混凝土帽石(T1),墙背设0.3m厚砂砾反滤层。

挡墙内外模均采用2cm竹胶板,竖向背筋每隔30cm采用两根钢管并列加固,横向背筋每隔60cm采用两根钢管并列加固,设置直径为12mm的拉杆间距60×

4.7、基坑回填及过渡段填筑

框架桥两侧基坑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利用小型机具夯实并做好横向排水,基坑回填完成后,按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参照桥路过渡段方式,总长L=n(H-0.7)+3(H为路堤高度,本工程为6m;

n取值为3),本框架桥过渡段计算总长L=12.9m<

20m,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按20m长度设置。

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3%水泥)分层填筑,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加5%水泥。

当框架与线路中线斜交时,应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3%水泥)首先填筑斜交部分,然后再设置过渡段,以减少横向刚度差异。

过渡段填料压实标准,基床表层压实标准应满足地基系数K30≧190Mpa/cm,动态变形模量Evd≧55Mpa,孔隙率<

18%的要求,表层以下满足地基系数K30≧150Mpa/cm,动态变形模量Evd≧50Mpa,孔隙率<

28%的要求。

路桥过渡段设置方式图如下:

过渡段路堤设置方式图

过渡段范围内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填筑,填筑松铺厚度按20cm控制,压路机压不到的部分松铺厚度按压实段1/2。

20t振动压路机在结构物万轮廓线2m以外碾压6遍,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4遍;

结构物外轮廓线2m以内及涵洞顶1m以内的填土,利用小型机具(1t)夯实,夯实的顺序按照由外向内,先两边后中间的方式进行,碾压遍数不少于5遍。

4.8、沉降缝施工

框架桥设置4道沉降缝,沉降缝正截面缝宽3cm,从底板、侧墙及顶板通长隔开。

橡胶止水带在框架桥沉降缝施工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该材料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为以下几点:

(1)橡胶止水带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部分或全部埋进混凝土中。

(2)在浇埋混凝土以前要先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接头部分粘接牢固,再以适当的力充分振捣、震荡混凝土定位止水带,使其与混凝土良好结合,以免影响止水效果。

(3)由于混凝土中有许多尖角的石子和锐刃的钢筋,所以在振捣和定位止水带时,应注意浇捣的冲击力,以免由于力量过大而刺破橡胶止水带。

如发现有破裂现象应及时修补,否则,在接缝变形和受水压时橡胶止水带所能抵抗外力就会大幅度降低。

(4)在定位橡胶止水带时,一定要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更不能让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有不平展现象应及时调整。

(5)在固定止水带时,不能在止水带上打孔,不得破坏本体部分,并应防止止水带偏移,以免单侧缩短,影响止水效果。

(6)止水带接头必须粘接良好,一般采用热硫化连接的方法,不加任何处理的所谓“搭接”是不允许的。

4.9、防水层施工

参照框架涵设计图纸,框架桥顶面采用甲种防水层,箱身侧面、底面采用丙种防水层。

甲种防水层采用TQF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和TQF-Ⅱ聚氨酯防水涂料组成;

丙种防水层采用TQF-881聚氨脂肪水涂料,聚氨脂肪水涂料总涂膜厚度不得小于2.0mm,每平方米用量约2.4kg。

(1)甲种防水层(B类)施工

为了保证质量,混凝土面和防水材料,铺装面基层必须平整、干净、湿润、无凹凸、无不平浮灰、油污、蜂窝及麻面。

准备好防水卷材、黏结剂、圆形防水材料搅合桶、220v电源、手枪式搅拌器、量具、刮板等。

涂涂料前,应对基层进行处理:

清理基层表面的突起物,将尘土杂物等扫除干净;

对蜂窝、麻面作填补前,应清除蜂窝、麻面的中松散层、浮渣、浮灰、油污等,并使之湿润,再用M10砂浆填补平整,对蜂窝、麻面的填补,均应在水泥砂浆中添加适量107胶以增强水泥砂浆和基层面的连接;

基层应保持干燥。

涂料采用人工涂刷方法,上下层应交错涂刷,每层涂刷的厚度为1.0mm,垂直面应从上往下涂,每遍涂刷的方向应与前一个方向垂直,转角处应涂布多遍,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