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算与绩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24446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预算与绩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财务预算与绩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财务预算与绩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财务预算与绩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财务预算与绩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预算与绩效.docx

《财务预算与绩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预算与绩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预算与绩效.docx

财务预算与绩效

财务预算与绩效

  高校财务预算的目的

  优化高校资源配置。

高校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将各种不同的高校资源,通过内部化来节约交易成本,优化配置资产结构,从而发挥规模经营效益。

如何发挥这一效益,需要借助于各种管理机制与手段,其中财务预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财务预算能将高校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使资源浪费最小化而利用效率最大化。

  支持高校战略管理。

高校管理最为核心的是财务战略管理,它是对高校未来走向进行规划,具有前瞻性和综合性特征。

财务预算本质上是对未来的一种管理,它通过规划未来的发展指导现在的实践,因而具有战略性,对高校战略起着全方位的支持作用。

  协调高校经营管理。

在高校经营管理过程中,高校各个部门之间及各部门与高校整体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往往又直接或间接决定着高校整体利益与各部门及教工个人的局部利益,这就要求为了完成高校整体目标和任务,各部门必须紧密配合,相互协调,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共同完成各自的任务,继而完成高校的总体目标。

正是从这一层面来看,财务预算是一种制度化的程序,它通过制度的运行来代替管理,是一种制度管理。

  调动全员参与管理。

财务预算不是单一部门或单一个人的管理行为,财务预算过程涉及方方面面,涉及高校的各个部门及所有员工,那种将财务预算视为部门管理或权威管理的想法都是不正确的。

管理的对象是人,但管理的主体同样是人,如何调动全方位的积极性,不是凭一句口号,而是必须付诸实施。

财务预算通过设置各项定量指标,使教工的需要与高校的目标联系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将高校管理作为人人自发的一种管理。

  考核高校部门业绩。

财务预算为考核各部门及教工工作业绩提供了依据。

高校各职能部门都根据预算的要求,有目的、有步骤的安排日常工作,组织教学科研活动,通过实际成果与预算目标对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促使各部门及教工对差异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加强高校财务控制。

财务预算是一种控制机制,它将预算主体和预算单位的行为调和到“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层面上,预算作为一根“标杆”,使得预算执行主体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努力去完成预算,预算完成与否如何与其自身绩效挂钩等等,从而起到一种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相对等的作用。

同时,对于财务预算主体,也有了明确的依据来考核执行主体,从而控制高校管理的运行过程,并保证结果的实现。

  高校财务预算的方法

  高校财务预算采用的方法是零基预算,所谓零基预算是指高校在编制预计支出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为零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零基预算的主要特点。

可以促进高校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将有限的资金充分利用;可以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各预算管理部门精打细算,量力而行,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由于这种方法一切从零开始,对费用一视同仁,有利于高校面向未来发展考虑预算问题;这种方法一切从零出发,预算时需要完成大量的基础工作,势必带来极大的工作量,而且也需要比较长的编制时间。

  零基预算的编制程序。

高校内部各有关部门根据高校的总体目标,对每一项业务说明其性质、目的,以零为基础,详细提出各项业务所需要的开支或费用;组成预算委员会,该预算委员会对各部门提出的预算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划分不可避免项目和可避免项目、不可延缓项目和可延缓项目,确定各项目的轻重缓急和开支标准;结合可动用的资金来源分配资金,落实预算。

  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在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创新思维,实施零基预算编制时:

第一,高校党委和行政应初步确定预算年度的人员编制和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第二,高校各部门根据学校预算年度的人员编制和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提出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理由及其开支标准。

第三,高校财务处按预算项目,汇总各部门上报的各项费用支出。

第四,预算委员会根据高校的总体目标,审查每项费用对实现总体目标的意义和效果,并在“费用—绩效”分析的基础上,将各项费用按优先次序划分为A、B、C三类,即:

必保、需要、更好。

第五,预算委员会审定资金来源与可能,按照已认定的各项费用优先次序来安排资金。

对赤字项目则建立滚动项目库,按重要性排序,视财力按顺序分步专项落实。

第六,编制出高校年度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报表,实现收支平衡。

  高校财务预算的执行

  加强预算执行的控制。

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各预算单位要强化预算全过程管理,切实保证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一是管理的重心要落在预算的执行上。

严格预算管理的经济责任制,各预算单位经费使用必须按预算规定的项目执行,不得突破预算额度;财务部门应实时监控各单位预算执行,以规范和监督校内各种经济活动有序进行,对预算执行情况年终由财务处汇总分析做出评价,对重大经费项目由审计部门参与考核,并对其合理性和效益性做出评价。

二是强化管理,特别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

财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财务收支检查和专项检查工作;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应建立起对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和全体教职工的内部综合监督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审计责任意识。

  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

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是严格执行预算的有效手段,高校每年应根据预算收支的项目、部门、重要性制订与预算执行相配套的考核和奖惩办法,实施每月考核、年终奖惩制度。

对超预算收入和节约预算支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预算收入和超预算支出给予批评惩处;对未完成预算支出项目应视未完成工作任务给予通报;同时将考核和奖惩的结果与行政考核、部门评优、下年度预算挂钩。

通过考核与奖惩的结合,维护高校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内部各方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更好地做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

  畅通信息传递与反馈。

建立一套上下互动、层层畅通的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系统是预算执行管理的有效手段。

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财务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下达部门预算、部门用款申请预算、核准报销减少预算,实时监控部门的预算计划及执行情况。

通过网络信息传递与反馈,一是可以提高机关作风和办事效率,二是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可以杜绝超计划或无计划用款现象,四是领导、财务部门和各预算单位能够随时掌握分析学校、部门的财务情况。

这样高校的预算计划和执行,可以及时预警、禁止和总结,可以实施阳光操作与绩效分析,从而更好地做好高校财务预算的执行。

  高校财务预算的绩效分析

  本文借鉴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结合高校实际,从高校财务预算的目的出发,有针对性地对高校财务预算的绩效分析作如下探讨。

  高校财务预算绩效分析体系

  对高校财务预算进行绩效分析,首先应研究高校财务预算绩效分析体系,研究高校财务预算绩效分析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不同于企业。

企业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建立了一套以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债比率和盈利能力比率为主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高等学校以教学、科研为目标,追求高校多维度效益,很难建立完整、系统的高校财务预算绩效分析体系,但是,高校必须实施财务预算管理,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目的十分明确,因此,根据高校财务预算的目的建立高校财务预算绩效分析体系,是最直接和简便的。

分析高校财务预算的目的,可建立如下高校财务预算绩效分析体系,如表1所示。

  财务预算绩效分析指标的计算

  根据绩效分析的六大类十五项指标体系,各项分析指标可用以下方法计算。

  1.资源利用率。

高校资源利用率主要包括两类资源利用率。

一是教学资源利用率,根据高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师资数量、实验设施等硬件条件,计算出在校学生规模,根据在校生规模可以计算出应有预算收入,将应有预算收入和实际预算收入比较,就是教学资源利用率。

  教学资源利用率=实际预算收入÷应有预算收入×100%

  二是科研资源利用率,根据高校师资和设备能力可预测出科研服务收入,将实际科研服务收入与预算收入比较,就是科研资源利用率。

  科研资源利用率=决算科研收入÷预算科研收入×100%

  2.战略目标实现率。

战略目标实现率从财务角度可理解为重点收入项目和重点支出项目实现率两类。

  重点收入项目实现率=重点收入项目实现额÷重点收入项目预算额×100%

  重点支出项目实现率=重点支出项目支出额÷重点支出项目预算额×100%

  3.部门贡献率。

部门贡献率是指部门实现预算收入的比率,另外根据部门贡献率还可以计算部门贡献差异率。

  部门贡献率=部门实际预算收入÷部门预计预算收入×100%

  部门贡献差异率=甲部门贡献率-乙部门贡献率

  4.全员劳动产酬率。

全员劳动产酬率包括预计劳动生产率、实际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率三个指标。

  预计劳动生产率=应有预算收入÷全校平均教职工人数

  实际劳动生产率=实际预算收入÷全校平均教职工人数

  劳动报酬率=实际人员经费支出÷全校平均教职工人数

  5.部门投入产出率。

部门投入产出率是指按部门人员编制或学生数核定的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完成事业的比率,包括部门预算使用率、事业完成率和部门投入产出率三个指标。

  部门预算使用率=部门实际使用预算÷部门预算支出×100%

  部门事业完成率=完成事业项目数÷核定事业项目数

  部门投入产出率=部门事业完成率÷部门预算使用率

  6.财务预算执行率。

财务预算执行率包括预算收入执行率、预算支出执行率和生均培养成本率。

  预算收入执行率=实际预算收入÷预计预算收入×100%

  预算支出执行率=实际预算支出÷预计预算支出×100%

  生均培养成本率=实际预算支出÷全校平均学生人数

  财务预算绩效分析指标的评价

  某高校某年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财务预算决算资料如表3所示。

  根据以上提供的基本情况和资料,可对该高校财务预算绩效作一个总体评价。

第一,教学资源利用率并不高;第二,科研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只发挥了80%;第三,重点收入项目实现率为%,未完成预算收入目标;第四,重点支出项目实现率为%,超过了预算计划;第五,甲学院贡献率为%,乙学院贡献率为90%,两个部门贡献差异率达到了%;第六,预计劳动生产率人均万元,实际劳动生产率人均只有万元,劳动生产率相差了人均2万元,劳动报酬率人均为万元,人均提供的贡献为万元;第七,甲学院预算使用率为%,乙学院预算使用率为100%,甲学院事业完成率为100%,乙学院事业完成率为80%,甲学院投入产出率达%,乙学院投入产出率只有80%,两个学院投入产出率相差了%;第八,预算收入执行率%,预算支出执行率%,说明收入组织不力,支出控制不严;另外,生均培养成本达到万元。

  财务预算绩效分析指标要进行全面、完整的评价,还必须与高校以前年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与同类院校比,这样才能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财务预算与绩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