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职业道德xai.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241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职业道德xa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师职业道德xa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师职业道德xa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师职业道德xa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职业道德xai.doc

《师职业道德xa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职业道德xai.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职业道德xai.doc

九、树立环境道德观念——

33、环境道德意识是师德修养的应有之义(Pl62-165)

(l)环境道德观念是现代是社会应普遍树立的新观念。

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是21世纪每个公民必须树立的新观念。

教师肩负着人类文化传递和发展的特殊使命,更应率先树立环境道德观念,提高环境道德水平,形成保护环境的能力。

环境道德观念是21世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之一。

(2)可持续发展是新环境道德的核心理念

(3)教育是实现环境道德观念转变的关键

34、教师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责任(Pl66-170)

环境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强调参与,主张“在环境中学习”。

环境教育的上述特点与性质,决定了

教师应当承担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责任:

1)引导学生主动地努力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

2)为学生提供解决现实问题、进行决策、制定行动计划、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的机会;

3)鼓励批判性思维;

4)培养学生个人的环境意识,并教育其承担对环境应负的责任;

5)提供一种具有支持性质的、民主的学习氛围;

6)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7)在开展班级或学校实践活动时要考虑到社会公平问题;

8)提倡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

9)为建立对环境的理想的行为模式而努力。

十、增强国防意识——师德修养的新课题

35、增强国防意识是师德修养的必修课(Pl77-179)

(l)依法执教的要求

(2)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3)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要求

37、向学生渗透国防意识是教师的职责(P182一184)

(1)多渠道渗透国防意识 ①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②集中教育和分散教育相结合

(2)多形式渗透国防意识

①灌输式②熏陶式③渲染式。

36、把握国防教育内容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P179-182)

(1)国防观念与国防教育

国防意识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狭义的国防意识就是对国防问题的理性认识,即国防观念;

广义的国防意识还包括对国防问题的感性认识。

国防教育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对国防问题的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增强受教育者的国防观念。

(2)国防教育的基本知识

青少年应掌握的基本国防知识主要包括:

①知道我国国名、首都,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会唱国歌,知道国旗、国徽和中国共产党党旗。

②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能区分陆军、海军和空军;认识枪、炮、坦克、飞机、军舰、导弹等兵器。

③了解我国的疆域,知道什么是我国的领土、领海或领空;知道周边国家的名称,大致了解周边国家的情况,树立国家主权不容侵犯的思想;初步掌握我国这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进程,自觉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统一;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一定要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掌握必要的国防地理和军事地形学的概念。

④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我军的主要创始人,"八一"建军节的来历;初步了解我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和丰功伟绩,我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保卫祖国、捍卫和平的巨大作用;知道我军的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军队的有关条例和军事法规。

⑤学习中国近代史,了解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发动的多次侵战争及其罪恶;了解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历史,学习著名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及其事迹;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及其事迹;了解世界史上著名的反侵略战争;知道古今中外最著名的军事家。

⑥认识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侵略、颠覆、破坏、分裂祖国的国谋始终没有放弃,懂得“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道理。

⑦认识当今和平环境下不能松懈国防,明确保卫祖国、捍卫和平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牢记历史教训,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不惜用生命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决不让历史重演。

⑧知道国家、国防、军队、战争、和平、国防建设的含义,了解国际与个人、国家之间的关系;了解有关国防法规,知道做一个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十一、强化学校管理—师德修养的保障机制38.学校管理与师德修养的依存关系(186----190)

(1)教师尤其是学校管理者的师德修养是学校管理成功的重要基础①学校管理离不开师德修养。

师德修养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基础。

学校管理者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学校管理走向成功。

②师德修养是学校管理的灵魂与支柱。

教师道德修养水平是教师成熟度的突出标志。

教师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贡任。

精心育人,是学校管理的最重要的基础,最重要的条件。

(2)学校管理是形成良好师德修养的重要条件 加强学校管理有利于强化师德修养。

师德修养凭着自身的力量严格规范着学校管理的行为目标和价值取向,同样,管理则以自己的方式强化着伦理精神,为教师搭建辉煌的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使学校管理充满了对人尊重与理解,从而形成了学校管理的情感效应。

学校管理目标的调整和方式的变化,为教师道德修养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教师道德修养创设了新的环境。

(3)学校管理与师德修养是矛盾的统一体 学校管理在强调情感投入的同时,更强调纪律与制度;师德修养则更重视人性的和谐;两者形成一种矛盾的统一体。

这种矛盾的存在,一方面,对学校管理与师德修养矛盾双方的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学校管理与伦理的矛盾关系也容易演化成冲突关系。

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管理措施推进的同时,应该重视积极伦理关系的建立,用进步的伦理关系取代消极的伦理关系,以减少伦理关系方面的不良冲突,保证学校管理活动健康发展。

39、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教师发展(P190一193)

(1)学校管理的教育性决定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

(2)学校管理的先进性决定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

(3)学校管理的系统性决定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

40、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P194--199)

(1)师德修养自我管理的活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渐进性和社会化的特征①首先,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是教师主体调控的过程。

主体调控以自觉为基础,属于一种隐性调控,也是一种道德自律的表现。

②其次,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是教师道德渐进的完善过程。

教师道德的自我调控也同样表现为渐进性。

③师德修养中的自我管理是教师道德社会化的过程。

教师道德的社会化,是教师个体在特定社会里形成的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过程。

(2)师德修养自我管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社会和个人发展价值上①从教育的价值看,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是教师教育学生,改善学校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加里宁告诫教师的那样,“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过这样严格的监督。

②从社会的价值看,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条件。

③从教师自身发展看,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是教师自我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3)师德修养的自我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

①师德修养目标式自我管理 它是教师通过自我设定道德修养目标,根据目标要求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

教师道德目标式自我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实施目标式自我管理,第一,要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道德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第二,要向具有良好师德的优秀教师学习,以人为镜,见贤思齐。

第三,要认真对照目标找差距,及时调整自己的道德偏差,不以小恶而为之,不因小善而不为,努力做一个师德高尚的人。

②师德修养情感式自我管理法。

这是强调教师要用积极情感代替消极情感,以形成积极道德行为的管理方法。

师德修养的情感式自我管理:

一是要做好转化式自控,即充分利用兴奋与抑制的诱导规律,采用升华、代偿、抵消等方法,把教学教育活动中的消极情绪或者情感转移到积极的情感状态中。

二是注意冷化式自控。

当工作中因意外事件而出现消极情感时,冷化式自控要求通过意识或机械的活动,抑制激情,分散注意力,实现道德修养调控的目标。

三是要加强自激式自我管理。

自激式调控就是通过教师的自我目标、自我加压,调动个人道德情感的积极状态,以适应客观要求,促进个人情感的发展。

③师德修养意志式自我管理法。

这是通过教师道德意志的白我磨炼,以积极的道德意志代替消极道德意志的管理方法。

首先应磨炼自己的教育意志,坚持贯彻教育方式,献身教育事业。

其次,教师还必须注意自身生活意志的磨炼,为人师表。

④师德修养行为式自我管理法。

行为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外在反应。

教师道德修养最终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行为式自我管理则是对教师道德修养的直接的现实的管理。

教师道德的行为式自我管理的方法,主要有慎独和反省。

十二、规范师德评价——师德修养的导向与杠杆

41、师德评价的功能(P202-205) 师德评价:

就是教师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师德行为的善与恶进行评论、衡量和判断。

其功能是:

①裁判的功能:

②激励的功能;③导向的功能:

④调节的功能:

⑤转换的功能。

42、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和要求(P206-213)

(1)评价的标准

所谓师德标准,是指师德的基本依据和主要规范,它是评判、衡量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道德行为善恶的尺度和准绳。

①献身教育,忠于职守。

②严谨治学,学而不厌。

③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④团结协作,互勉共进。

⑤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评价的要求

①坚持评价的实践性,努力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②坚持评价的客观性,努力实现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③坚持评价的主体性,努力增强教师自身责任感。

④坚持评价的动态性、发展性,努力实现教师自我道德的完善。

43、教师自我道德评价

(1)自我道德评价是区别于社会评价的主体性评价方式社会评价是指通过有组织的或自我形成舆论对现实生活中教师的行为或师德现象所作的道德判断。

自我道德评价与社会性评价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评价主体是教师自己。

它是指教师本人依据自己的道德信念,以自己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行为以及自己的内在动机为对象,自己对自己做出的道德评判。

自我道德评价的力量来自体现内心道德信念的责任感、教育良心和尊重等,是教师道德自律的具体表现。

(2)内心信念是自我道德评价的重要手段教师内心信念是自我道德评价的重要手段。

所谓内心信念,是一种内在道德评价形式,是教师对于自己职业行为进行善恶评判的一种内在力量。

内心信念在自我道德评价中主要是通过教育良心发挥作用的。

内心信念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它作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是驱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行为善恶进行白我评判的直接的内在动力。

第二,它作为教师心灵深处具有较高层次的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原则,是道德评价的直接准绳。

第三,它是师德行为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