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1过关检测2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2276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1过关检测2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1过关检测2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1过关检测2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1过关检测2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1过关检测2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1过关检测2 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1过关检测2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1过关检测2 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1过关检测2 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1过关检测2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1)过关检测2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

1.秦朝三公中负有监察、行政、军事职责的分别是()

A.丞相、御史大夫、太尉B.御史大夫、太尉、丞相

C.太尉、丞相、御史大夫D.御史大夫、丞相、太尉

2.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由于这一制度(  )

A.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政令执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D.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3.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

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

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予以表彰”。

由此可见,秦始皇主张()

A.书同文B.度同制C.车同轨D.行同伦

4.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中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含义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5.读下表《嘉兴历史地名变迁》,从中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

春秋

槜李

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

三国

改由拳为禾兴,后改称嘉兴

五代十国

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后改为秀州府

北宋

改秀州为嘉禾郡

南宋

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

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后升为嘉兴路总管府

明朝

…………

A.郡县的行政区划开始于秦朝

B.五代十国时代开始出现州的区划

C.宋元时代的郡府军司行政级别共同

D.嘉兴的行政地位总体呈上升趋势

6.对中国封建制度建设最具成就的时期是(  )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A.

B.

C.

D.

7.秦朝三公九卿与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免

8.以下秦汉官职中,掌握监察职能的有()

①太尉②尚书台③御史大夫④刺史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9.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0.下面三个皇帝: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共同的历史作用是()

A.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B.建立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实行轻徭薄赋、严刑酷法D.对内实行开明政策,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11.以下言论中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法令出一”

C.“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D.“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12.“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13.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事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

下列情节违背史实的是()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C.唐太宗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贸易

D.乾隆帝隆重招待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

14.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

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秦廷尉封泥   秦左丞相

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

②秦印封泥中的文字是小篆

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④秦朝廷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5.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A.秦灭六国,完成统一B.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

C.秦始皇自称始皇帝D.秦朝郡县制度的实施

16.《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

“天下苦

秦久矣。

”其表现有()

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如图,分析说明

材料:

“秦王扫六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汉武帝时期实现大一统,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秦皇汉武,的确非同凡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反映的是秦始皇采取的那两样措施?

有什么作用?

(2)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哪两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3)请你列举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

(4)“统一”和“分裂”是历史发展的经常现象,你认为秦汉为我国历史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18.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长久影响。

据此回答:

(1)秦朝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该制度建立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2)秦朝为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采取什么措施?

(3)秦朝负责中央与地方监察的官员各是什么?

西汉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采取什么措施?

(4)秦朝有一种为皇帝裁决提供依据,减少决策失误的大臣参政议政的制度是什么?

汉武帝时代,由其亲信近臣构成的实际决策结构是什么?

(5)元世祖忽必烈对地方管理的贡献是什么?

(6)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呈现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19.民主政治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二:

有关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

口总数

雅典公

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罪名

陪审员

陪审员

陪审员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渎神与蛊惑青年

材料三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该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

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此。

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议事会的职务。

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

——臧嵘《历史》

材料四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并规定国会的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以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各州的相互关系与义务;这部宪法说明,美国在世界上首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

这种政治体制与国家结构形式后来为很多国家所仿效。

——XX百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有何异同?

(2)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材料四中的“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分别指什么?

(4)如将伯利克里时的雅典与当代美国的民主政治相比较,就民主的范围与方式而言有何不同?

20.

(1)【题文】秦始皇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摘自【西汉】贾谊:

《过秦论》

(1)材料一中,贾谊认为秦始皇有哪些功绩?

材料二:

《贞观政要》卷八:

“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2)材料二中,唐太宗否定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

其根本目的何在?

材料三:

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评论有诗歌一首: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注:

秕:

中空不饱满的谷粒。

子厚:

柳宗元

《十批》:

郭沫若所写的《十批判书》,批判古人,包括秦始皇

(3)请归纳该诗对秦始皇的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

材料四:

时下,我们对秦始皇是少骂一些,还是少赞一些?

从历史学上来说,这不是个问题,只要把史实考证清楚,当赞处则赞,当骂处则骂就是。

但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以为还是少赞些为好。

由于,我们要建设先进文化,就必须与韩非、秦始皇的那一套专制主义政治文化彻底决裂,所以,我说对秦始皇要少赞些。

——2007年第6期《随笔》

(4)材料三评论秦始皇的基本倾向是什么?

据材料三说明其理由。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论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至少答出两点)

21.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公元前3世纪晚期,中国历史呈现出哪两种突出的发展趋势?

请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其表现和原因。

2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

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

简单说:

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

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

……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打响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民主共与的“第一步”,而且引发诸多社会革新与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材料三章开沅认为:

“应该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

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100年。

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往后的一百年。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材料四现在这样的观点还写进大学教材:

“要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与新的指导思想。

在领导地位上资产阶级让位给工人阶级,在指导思想上民主主义让位给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单纯的绝对肯定与绝对否定的弊端,片面强调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否定两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内在联系,实质上就是一种“你不行,由我来”的思维模式,并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与发展线索。

面对新时代更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年青一代,这种理论的说服力有多大,是很值得怀疑的。

—《不同视角下辛亥革命史教育价值刍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朝采取什么措施来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

秦汉时代又采取什么措施来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2)根据材料一,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3)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

(4)根据材料三分析,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过去是什么视角?

又提供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什么新视角?

(2)

(5)阅读材料四,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请从两个方面说明,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联系。

23.有人认为,秦的统一主要是因为赢政雄才大略;也有认为,“时势造英雄”,秦的统一主要是因为赢政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请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看法。

24.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较,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

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半个世纪之久。

……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殖民统治的枷锁。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摘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材料三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能够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2)一百多年前,日本通过哪一战争及不平等条约攫取台湾与澎湖列岛?

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

(3)材料三体现中国共产党与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请概括指出方针的基本内容并列举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D

【解析】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秦朝是在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霸混战的局面后完成统一的。

郡县制的实行使皇帝把地方官吏的任免权牢牢抓在手中,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局面。

故选C。

A项是从经济的角度分析郡县制的影响,与材料角度不符;B项说的是行省制度;D项说法错误,封建社会地方割据经常出现,其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不变,割据无法消除。

3.【答案】D

【解析】

4.【答案】B

【解析】

5.【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从表格文字信息中能够看出嘉兴行政区划的发展经历县—郡—府—军—路等发展阶段,唐代府的行政地位高于郡或州,宋代后路的地位也高于府或州,由此不难看出嘉兴的行政地位总体呈上升趋势,所以答案选D。

战国时代已有县制,州的区划始于汉代,A、B项不符合史实;C项郡府军司的行政级别材料没有体现。

6.【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初步建立是在秦汉时期,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例如秦汉时期实行的郡县制为后世所延续,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也对后世影响深远,宋元和明清时期基本上是在这两项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没有多大改变,所以秦汉和隋唐对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具有开创性的贡献,成就最大,宋元和明清时期仅仅是补充,当然也有少量创新,但并不占主导地位,故

符合题意,选A项。

考点: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

点评:

从秦代开始按照郭沫若先生的观点即认为中国进入了以租佃为主要生产关系特征的封建社会,此后中国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开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并缓慢发展。

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秦代建立大一统国家后,世卿世禄制度不再延续,百官全由皇帝任命。

A是在先秦时代;B是指隋唐建立的科举制;C是指汉朝的察举制,因此选D。

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其中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同时负责监察百官。

②尚书台是东汉中央政务的中枢机关,负责起草发布皇帝诏令;④刺史是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巡行郡县,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吏。

故掌握监察职能的是D。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B

【解析】略

1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B、C、D三项都体现皇权至上的特点,属于皇帝制度的内容,而A项中反映的是西周时的分封制。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时期的史实。

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说明了中央已经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故选D。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仔细观察图片,尽可能从图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从对图片的说明中可知①正确。

从图上文字观察和秦朝书写文字的史实可知②正确。

丞相属于三公之一、内史则属于九卿之一,③正确。

④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D

【解析】本题实际是重现秦朝的暴政与封建社会弊端的理解。

秦朝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排除①②;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出现刑罚严酷,而土地兼并现象是封建社会无法根除的,导致阶级矛盾的尖锐,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

(1)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对我国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

(2)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抑商政策;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军事上北击匈奴,巩固边防。

(4)秦汉统一国家的建立,为以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历史上有众多的分分合合,但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意思对即可,2分)

【解析】略

18.【答案】

(1)郡县制。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颁布“焚书令”(或“焚书坑儒”)、“挟书律。

(3)御史大夫;监御史;刺史制度。

(4)“朝议”制度;“中朝”(或“内朝”)

(5)行省制度

(6)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利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问考查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秦始皇统一后,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把法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书籍全部烧毁,并坑杀儒生四百多人。

这些措施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3)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等官职,其中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负责监察百官;地方上设监御史监察地方官员。

西汉时代设刺史一职。

“刺”,即检核问事之意。

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吏。

(4)秦朝关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进行朝议。

汉武帝时代为为加强皇权,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形成“中外朝”制度。

(5)元世祖忽必烈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地方上设行中书省。

行省制度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两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其演变趋势是:

相权不断削落,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落,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

19.【答案】

(1)同:

分工明确;相互制衡。

异:

唐朝的三省最终受制于皇权,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西方的三权分立立足于宪法,体现中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

(2)存在问题:

民主范围狭隘;表决方式简单;公共权力滥用。

(任答两点得)

(3)主要机构:

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分别是指:

民主共与制,总统制。

(4)不同:

雅典:

少数人(只有雅典公民参与),直接民主;美国:

多数公民(普遍性),间接民主。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问主要联系所学史实概况,得出结论,即都有权力的制衡与分工。

但比较两者,有本质不同,一个是专制的体现,一个是民主的典型。

(2)从雅典人口总数与公民数的对比能够看到,其民主的狭隘性,而举手体现其表达民意的简单随意性等。

(3)从材料中可看到,其涉及到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机构。

第二小问联系史实,其不同于英国的制度当然指的是民主共与制与总统制。

(4)注意此题要求从民主的范围与方式两方面比较其不同。

可联系材料与所学史实,范围上,雅典是少数人民主,美国是较普遍的民主。

方式上,雅典是直接民主,美国是间接的。

20.【答案】

(1)功绩:

结束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征服岭南,设郡管理,把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北击匈奴,修长城,加强北方边防。

(2)理由:

秦始皇实行暴政而亡。

根本目的:

实现唐朝的长治久安

(3)态度:

肯定(或高度赞扬)秦始皇。

看法:

该观点肯定秦始皇的功绩与在历史上的地位;但没有看到秦始皇的暴政及其危害。

(4)倾向:

基本否定。

理由:

秦始皇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

(5)基本原则:

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进行评论。

【解析】略

21.【答案】国家由诸侯割据逐步走向统一: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结果大国兼并小国,诸侯数目逐渐减少,较大的诸侯国只剩下齐、楚等七国;华夏族和其他各民族接触频繁,民族融合得到促进。

战国七雄仍不断进行战争,人民灾难更加深重,渴望统一,奠定了统一全国的物质基础;之后又通过10年兼并战争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奴隶制度的上层建筑已坍塌,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私田开垦日益增多;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实际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一些贵族把公田转化为私田后,采取了新的剥削方式,即让种田者交出大部分产品,自己保留一小部分产品,奴隶主贵族转变为封建地主,种田的奴隶则转变为农民。

这种新的剥削方式就是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

奴隶制经济基础在各国崩溃,它标志着奴隶社会的逐步瓦解。

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诸侯先后开展变法运动,如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和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各诸侯国变法运动经历了1册多年,新的封建制度终于确立起来。

【解析】

22.【答案】

(1)周朝:

分封制。

秦汉:

郡县制、察举制。

(2)主要意义:

促进民族、民主精神的觉醒。

(3)“第一枪”:

结束清朝统治,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第一步”:

颁布《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一回”:

发布改称谓、废跪拜(剪发辫、易服饰、禁缠足与倡女权)等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等。

(4)新视角:

突破短时段的“革命史框架”,进行贯通的长时段研究。

(5)其一,辛亥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得以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其二,它开创的政治、经济生活新局面是中国共产党得以产生发育的社会条件;其三,辛亥革命促进社会主义的初步传播,为先进的知识分子后来接受马列主义奠定思想基础。

例如,毛泽东就是在1912年从湖南革命党人的喉舌《湘江日报》及革命党人江亢虎的小册子中,最早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其四,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准备与培养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