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22569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消费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消费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消费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消费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费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消费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费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4)此外汽车电子空间巨大,仍处于渗透早期,将是未来部分电子公司核心拓展的领域。

上游半导体、被动元件、材料、设备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如前所述,未来科技行业将是G2的竞争格局,“一个世界,两套系统”将是大势所趋。

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可能导致美国全面禁止技术出口,使两国技术产业脱钩,中国的科技企业因美国技术出口禁令而不得不更换美国半导体等上游产品。

以华为为首的中国科技企业也会在在半导体、被动元件、材料、设备等上游领域全面推进国产替代。

(三)景气:

短期看智能手机疫情后的全面复苏、中期看TWS快速增长、长期看新能源汽车宏大空间 

在疫情趋缓后,我们预计5G换机潮有望驱动智能手机行业于2021年实现销量同比正增长。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定,销售额有望继续保持上行。

自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后,智能手机销量快速增长,在2016年达到顶峰后,近年已连续3年下滑,但总体出货量维持在14亿部左右,主要原因是全球移动通信用户渗透率已达87%(ITU数据),叠加手机换机周期拉长所致。

智能手机出货金额近年保持稳定上行的趋势,在功能不断创新,性能不断提升的技术创新背景下,智能手机出货金额有望继续提升。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于2020年4月继续增长。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0年4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4172.8万部,同比上升14.2%,增幅较为明显。

其中5G手机出货量1638.2万部。

2020年4月,智能手机出货量4078.2万部,同比增长17.2%,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7.7%,相比2019年同期销量显著增加。

2020H1,iPhone订单波动已在预期之内,5G版本iPhone在2020Q4和2021年有望热销。

在海外疫情持续的情况的下,智能手机终端厂商在2020年4月开始下修订单。

根据台湾地区DigiTimes报道,苹果在2020年4月中下旬向供应链及代工厂下修Q2和Q3的订单,幅度超过20%。

我们预计苹果在2020Q2的订单量约为3500万-4000万左右。

由于疫情影响,目前2020年新款iPhone的研发进度相比往年延后了1-2周左右,在疫情缓和之后,研发及量产进度可能追回。

我们预计苹果仍有望在2020Q4发布iPhone12,2020年全年的iPhone销量预计将达到1.7-1.8亿部左右。

 

安卓厂商调整2020年2-3季度出货目标已被市场充分预期,关注疫情趋缓后5G手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

根据DigiTimes报道,除了苹果,三星、华为等安卓厂商在2020年3月底已经下修第2-3季出货目标,下修幅度约为20%-30%。

DigiTimes预计2020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从2019年的13.63亿部下降至11.52亿部左右,降幅达到15.48%。

在海外疫情加剧的背景下,台积电20Q2收入环比Q1基本保持持平,显示创新动力仍在。

台积电2020年4月营收960亿新台币,同比增长28.5%。

随着苹果新机开始量产、高效能运算(HPC)需求强劲、AMD追单、英伟达新一代GPU大单6月放量、H客户5G基站等相关芯片需求提升,我们预计台积电5、6月份合计营收可达2070亿元新台币,2020Q2营收约101亿-104亿美元,在海外疫情加剧的情况下,环比第一季度基本保持持平。

台积电预估,至2020年底7纳米制程营收比重将超30%,5纳米制程营收占比则达10%,2020年资本开支维持150-160亿美元不变。

(四)增速:

国产替代已是核心动能,2019和2020Q1半导体、AirPods和光学业绩靓丽 

电子行业2019年年报回顾。

2019年电子全行业(A+H)297家公司收入为21,599.81亿元,同比增长8.2%;

全行业归母净利润为1153.10亿元,同比增长25.8%。

电子行业各子行业2019年同比增速情况为:

半导体(收入+24.7%,归母净利润+31.9%,同下)、消费电子(+12.0%,+48.8%)、面板(-10.8%,-56.7%)、元件(+9.1%,-18.0%)、PCB(+10.9%,+14.4%)、安防(+11.0%,-15.4%)、LED(+4.1%,-53.9%)。

电子各个子行业细分领域2019年净利润增速排序前十名。

消费电子-终端(+172.8%)、苹果Airpods供应链(+156.2%)、安防-红外成像(+90.6%)、消费电子-综合(+73.1%)、消费电子-光学(+69.5%)、TWS供应链(+69.1%)、半导体-设计(+68.9%)、半导体-材料(+60.7%)、半导体-封测(+55.9%)、PCB-树脂(+52.4%)。

电子行业重要供应链2019年年报总结。

苹果供应链(收入+7.6%,归母净利润+33.5%,同下)、苹果AirPods供应链(+47.9%,+156.2%)、TWS供应链(+44.2%,+69.1%)、TESLA供应链(+14.4%,+21.9%)。

电子行业2020Q1回顾。

2020Q1电子全行业(A股)286家公司收入3818.26亿元,同比下降2.7%;

全行业归母净利润160.08亿元,同比下降16.1%。

电子行业各子行业2020Q1同比增速情况为:

半导体(收入+29.7%,归母净利润+51.6%,同下)、消费电子(+7.1%,-0.5%)、面板(-28.0%,-76.8%)、元件(-4.4%,-12.7%)、PCB(-4.8%,-5.1%)、安防(-12.7%,-28.6%)、LED(-23.1%,-55.4%)。

电子各个子行业细分领域2020Q1净利润增速排序前十名。

安防-红外成像(+1448.0%)、消费电子-光学(+382.0%)、PCB-树脂(+321.0%)、汽车电子(+141.2%)、半导体-封测(+110.2%)、消费电子-综合(+59.4%)、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53.0%)、半导体-材料(+52.6%)、半导体-设计(+50.2%)、消费电子-声学(+41.4%)。

电子行业重要供应链2020Q1总结。

苹果供应链(收入+7.5%,归母净利润+4.3%,同下)、苹果AirPods供应链(+47.2%,+3.3%,剔除领益智造后的归母净利润+68.1%)、TWS供应链(+29.8%,-14.2%,剔除领益智造后的归母净利润+7.1%)、TESLA供应链(+1.3%,+14.4%)。

电子行业2020H1业绩预告梳理。

目前共有13家公司披露2020年H1业绩预告指引,20H1净利润预告均值前5名公司。

立讯精密(20H1净利润预告均值22.52亿元,同比增长50.0%,同下)、东山精密(4.83,20.0%)、大立科技(3.05,+421.2%)、紫光国微(2.99,+55.0%)、高德红外(2.91,+95.0%)。

(5)2020年消费电子聚焦5G创新、TWS/AirPods、可穿戴、ARVR 

G2中美的大国博弈背景下,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国产替代和创新浪潮仍是未来电子行业的核心主轴。

上游看国产替代、中游看功能创新和代工延伸、下游看需求创新。

2020年聚焦大空间和高增速细分子行业:

5G换机潮有望驱动创新的零组件环节业绩趋好;

AirPods、安卓TWS耳机、可穿戴式设备渗透率提升有望成为智能手机之后的消费电子新热点。

核心建议关注:

立讯精密、领益智造、信维通信、歌尔股份等。

1、智能手机:

5G已来,拐点已至。

随着5G基础设施的逐步实施,5G手机2019年下半年开始推出,我们预计从2020年持续放量,5G将成为智能手机行业在未来两年的重要拐点。

考虑到智能手机的巨大市场,5G换机潮、光学创新、射频升级、散热屏蔽需求增加、无线充电渗透率提升等有望驱动智能手机产业链部分创新的零组件环节业绩趋好。

很多电子企业已经提前在这些领域有所布局,未来将随着5G手机的快速普及而明显受益。

2、TWS/AirPods:

“山寨”打开市场空间,安卓TWS拐点已至。

Airpods销售快速增长,Airpods证明TWS是一个真实的需求,但苹果对蓝牙连接监听模式进行了专利封锁。

2019Q3联发科络达、高通、华为相继实现了技术突破,同时华强北白牌TWS加速普及产品打开市场空间,安卓TWS行业迎来拐点。

二、消费电子:

聚焦TWS/AirPods、5G手机创新和AR/VR

(一)TWS:

AirPods爆发式增长,安卓TWS空间巨大 

1、AirPods依旧供不应求,疫情不改销量增长 

2016年9月8日,苹果公司举办新品发布会,除了发布新一代iPhone、AppleWatch等,格外引人注意的就是AirPods。

此后,苹果公司在2019年3月发布了第二代AirPods,支持无线充电功能;

并在2019年10月发布了第三代AirPods,支持主动降噪功能,命名为AirPodsPro。

不同于我们传统使用的蓝牙耳机,AirPods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全新的用户体验,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自推出以来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总体上来看,AirPods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是快速配对,无缝切换。

不同于传统蓝牙耳机,需要手机搜索和识别设备,AirPods一经取出便自动打开,只需要在设备上点击确定便与耳机连接完成。

耳机可以同时连接到iPhone和AppleWatch,可即时在这两部设备之间切换声音。

二是轻盈小巧,续航超强。

AirPods一次充电可聆听5小时,表现出众。

再加上充电盒能存储多次额外充电的电量,满足超过24小时的续航。

放入充电盒中15分钟即可获得最长可达3小时的聆听时间。

要查看电池电量,只需将AirPods靠近iPhone就可看到剩余电量。

三是多种传感,智能识别。

苹果定制的W1/H1芯片,它带来十分高效的无线性能,从而提供更佳的连接和更好的音质。

语音加速感应器可识别出使用者何时在说话,并与一对采用波束成形技术的麦克风默契协作,过滤掉外界噪音,清晰锁定使用者的声音。

光学传感器和运动加速感应器与W1/H1芯片默契协作,可自动控制音频和激活麦克风,让AirPods既可仅使用一只,亦可两只同时使用。

在良好的使用体验下,AirPods销量持续高增长。

根据IDC的统计,AirPods在2017年的销量达到了1500万部,2018年达到2800万部,并在这两年始终面临供给瓶颈。

在立讯等供应商大力扩产并维持高良率之后,AirPods在2019年的销售大幅放量,达到6500万部,同比增长132%。

尽管疫情将对AirPods的需求在短期内产生不利影响,但我们预计这样的影响将是短期的,疫情结束的需求将快速恢复。

我们预计AirPods在2020年的销量将达到9000万部左右。

尽管AirPods看似小巧,但是内部结构极其精密和复杂。

单部AirPods及其充电设备共有28个主要组件以及上百个元器件,相较于其他耳机在数量和复杂度上大幅提升。

在主要的芯片及传感器方面,核心的H1芯片是由苹果自己设计,并交由台积电代工;

电源管理芯片则是来自意法半导体和德州仪器,加速度传感器来自意法半导体和博世,音频编解码器来自CirrusLogic,NorFlash来自兆易创新,MEMS麦克风来自歌尔股份,而最后的组装则来自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

除了上面提到的芯片、传感器、声学器件等产品,AirPods还因为这些零组件的数量增加而导致内部的连接器、天线、结构件、功能件等元器件的数量也大幅增加,总数量达到百个。

同时AirPods的体积极为小巧,在这么小的空间内有序的组装这么多零部件,对于组装厂上的精密制造能力、工人素质、管理能力提出了非常好的要求。

这也是AirPods在发售的前两年始终制造良率差强人意,导致供应极其有限的最主要原因。

AirPods的组装最开始是由英业达独家供应。

英业达是ODM厂商龙头,提供PC、服务器和手持设备/设备的ODM制造服务,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服务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无线音频等设备,主要客户包括惠普、苹果、小米、SONOS等。

由于英业达在整机制造的良率始终不如人意,成为制约AirPods供应的瓶颈,苹果因此在2017年7月引入立讯精密作为第二家AirPods的整机制造商。

凭借强大的精密制造能力,立讯精密的AirPods良率迅速达到较高水平,并快速成长为第一大供应商,产能也在快速扩充。

目前立讯精密在普通版AirPods的份额达到60%-65%左右,在降噪版的AirPodsPro的份额则达到了100%。

立讯精密普通版AirPods的生产基地位于江苏昆山和江西吉安,分别有6条和11条产线。

根据我们的测算,在产能利用率保持满载的情况下,立讯精密这17条产线的年产量将达到4500万台左右。

由于降噪版的AirPodsPro更受市场欢迎,我们预计立讯精密将不再扩产普通版产线。

立讯精密降噪版AirPodsPro在昆山有1条产线,在吉安有6条产线。

根据我们的测算,在产能利用率保持满载的情况下,立讯精密这7条产线的年产量将达到2100万台左右。

立讯精密目前正在越南建设2条AirPodsPro的新产线,有望于年中正式投产,将为公司下半年的业绩带来确定性增量。

歌尔股份始终都是苹果产品重要的声学器件供应商,并在2018年顺利成为AirPods的整机制造商,目前在普通版AirPods的份额达到30%-35%左右,AirPodsPro的生产线也即将投产。

2020年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元,远期有望超过3000亿元。

目前AirPods系列产品普通款价格为1246元,无线充电款价格为1546元,降噪款价格为1999元。

我们预计未来AirPods系列价格区间为1200-2000元,按照2020年出货量9000万部估计,假设普通款及高端产品比例为6:

4,2020年整体代工组装市场规模将接近1500亿元。

随着AirPods系列产品在苹果用户中渗透率逐渐加深,未来三年内出货量有望超过2亿台,对应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

2、安卓TWS拐点已至,品牌厂商竞争力显现 

2016年苹果推出第一代AirPods,引爆了TWS耳机热潮,国内外厂商纷纷跟进推出自己的TWS耳机产品,耳机向无线化加速转变。

TWS智能耳机作为语音交互的重要载体,开始集成各种智能应用,逐渐成为智能物联网的重要入口。

手机厂商、音频厂商、互联网巨头为布局智能物联网生态都进入该市场,争夺语音入口。

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统计数据,2016年全球TWS耳机出货量仅为918万副,2018年则达到4,600万副,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4%。

预计2020年TWS耳机出货量将跃升至2.3亿副,全球TWS耳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70亿美金。

白牌市场阶段性增长,市场份额最终向品牌厂商集中。

随着TWS耳机产业链的成熟,大量白牌厂商也迅速跟进,以吸引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TWS耳机未来的发展路径将可能类似于智能手机:

苹果AirPods吸引高端用户使用,开创新市场后,价格低廉的白牌TWS耳机进一步打开市场需求,促使更多消费者使用,培养消费习惯。

之后品牌厂商凭借产品质量、技术及品牌优势,使TWS耳机市场份额向品牌厂商集中。

3、产业链组成:

品牌、制造代工和零组件 

TWS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品牌厂商、ODM厂商和零组件厂商。

品牌厂商:

漫步者、万魔声学;

制造厂商:

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共达电声、佳禾智能、瀛通通讯等;

零部件厂商:

1)蓝牙主控芯片:

恒玄科技、高通等;

2)norflash:

兆易创新、普冉等;

3)电池:

亿纬锂能、欣旺达、鹏辉能源等;

4)电源管理:

圣邦股份、韦尔股份等。

(二)智能手机:

5G换机和疫情趋缓将驱动行业拐点,光学、射频、功能件、无线充电将是四大创新方向,龙头零组件企业向下游代工延伸的趋势明显 

1、智能手机零组件龙头公司向下游代工延伸的趋势明显。

(1)立讯精密业务从智能手机声学、马达、光学、天线、无线充电接收端、lighting接口等零组件向AirPods、AppleWatch、iPhone组装延伸,2020年组装代工业务收入或将超过50%;

(2)歌尔股份从智能手机的声学等零组件向AirPods组装延伸,2020年组装代工业务收入或将超过30%;

(3)领益智造并购Salcomp后从智能手机的功能件、结构件业务切入充电器组装业务。

(4)信维通信作为全球智能终端无线充电龙头,未来有望切入无线充电发射端的组装代工业务。

2、光学、射频、功能件、无线充电是智能手机未来四大创新方向

我们整理分析历代iPhone的BOM,从iPhone3Gs至今,光学、射频前端、功能件的单机价值量持续提升。

展望未来,

(1)光学创新有望持续,摄像头多摄和“前置结构光+后置ToF”将成大势所趋;

(2)由于频段大幅增加,射频前端的单机价值量大幅提升;

(3)散热和电磁屏蔽也驱动功能件需求增加;

(4)无线充电渗透率有望从中高端手机向中低端手机延伸、接收端模组向发射端模组延伸。

(三)智能手表等可穿戴式设备快速增长,苹果或将推出AR眼镜 

1、智能手表等可穿戴式设备空间巨大 

智能穿戴设备是将多媒体、传感、无线通信、云服务等技术与日常穿戴相结合,实现用户交互、娱乐、健康等功能的硬件终端。

根据穿戴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以及智能声学设备等,智能手表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可穿戴设备,而智能手环同样拥有较大的用户群体。

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的快速发展与AppleWatch系列产品的推出有关。

AppleWatch是苹果在2014年推出的可穿戴产品,也是智能手表市场中销售份额最大的产品。

随着苹果手表不断加入健康功能、蜂窝数据、GPS跟踪等功能,AppleWatch系列逐渐脱离与手机的强绑定,成为独立的消费电子产品,根据IDC数据,2017-2019年的出货量分别达到约1600万/2200万/3000万部。

三星、华为以及Fitbit是安卓智能手表的主要品牌。

华为GT系列2019年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伴随儿童用户的增加而迅速增长,同比增长率达到63.4%。

安卓阵营智能手表市场份额在2019年首次超越苹果手表,占比达到54%。

我们预计随着最新一代苹果手表的推出以及老款产品的降价,更多安卓阵营的手表品牌将加入市场,带动整体市场发展。

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智能手表出货量增速预期将放缓,我们预计安卓手表出货量约4650万部,行业整体出货量达到8050万部;

2022年整体智能手表出货量将突破1亿部。

智能手环:

属于智能手表的低价替代品,一般需要与手机绑定使用,通过传感器跟踪健康、位置信息,使用手机或自带屏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智能手环的价格通常只有智能手表的1/5,故能够被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目前智能手环市场的主要厂商包括华为、小米、Fitbit等,其中小米凭借低价小米手环系列(<

200元)在2019年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出货量超过2000万部。

智能手环厂商价格竞争比较激烈,Fitbit等厂商的出货量份额已经逐渐被华为、小米等低价竞争中蚕食。

由于能够实现的功能比较少,2019年开始,智能手环市场出货量增长出现停滞,我们预计2023年智能手环出货量将达到6970万部,复合增长率仅为1.8%。

2、VR/AR:

VR市场稳步发展,苹果或将推出AR眼镜 

随着产业界在AR领域的持续发力,部分研究者将AR从VR的概念框架中抽离出来。

两者在关键器件、终端形态上相似性较大,而在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上有所差异。

VR通过隔绝式的音视频内容带来沉浸感体验,对显示画质要求较高,AR强调虚拟信息与现实环境的“无缝”融合,对感知交互要求较高;

应用方面,VR侧重于游戏、视频、直播与社交等大众市场,AR侧重于工业、军事等垂直应用。

VR关键技术日趋成熟,AR技术有待突破。

目前来看,VR的关键技术如近眼显示、渲染处理等已经有明确发展路线,核心技术的成熟将大幅度提升游戏体验,而传感技术和交互式传感体验的发展也使得VR应用场景逐渐丰富。

AR技术在交互和传输层面方向有较好发展,但是在SLAM算法(定位跟踪与建图)及其相关外设、光学显示(光波导)方面比VR更为复杂,仍需要一定发展时间。

总体来看,目前VR市场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市场稳步发展,而AR市场还需要技术和成熟产品培育推动。

2020年出货量受到一定影响,长期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美元。

根据IDC等市场机构预计,2020年上半年VR/AR产品整体出货量受到一定影响,下半年有望实现反弹,VR头戴式设备出货量将达到600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188亿美元。

预期到2024年,整体VR/AR产品出货量有望达到7600万台,AR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