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第一节健康教案 浙教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21786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第一节健康教案 浙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第一节健康教案 浙教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第一节健康教案 浙教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第一节健康教案 浙教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第一节健康教案 浙教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第一节健康教案 浙教版Word下载.docx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第一节健康教案 浙教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第一节健康教案 浙教版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第一节健康教案 浙教版Word下载.docx

一、健康的含义

健康的含义:

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者处于正常(或最佳)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

健康的三要素包括: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

1、生理健康--由身体的功能决定的

生理健康的标准:

人体各器官组织结构完整,发育正常,功能良好,生理化指标正常,没有疾病或身体不处于虚弱状态。

只有生理健康,人才有精力完成每天的工作。

思考:

如何确保生理健康?

要合理膳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足够的睡眠,要避免有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

身体、智力、情绪调和;

适应

环境,能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

有幸福感;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

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

生活。

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认识自

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很好地处理来

自各方面的压力。

3、社会关系健康

社会关系健康含义:

社会关系健康

是指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社会关系是指:

(1)与家庭和亲属的关系;

(2)工作、学习中与同事、同学的关系;

(3)亲密的朋友和熟人的关系;

(4)社团活动,如参加俱乐部、协会等组织;

(5)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如到动物园、美术馆去的情况。

讨论:

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健康的三个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举例说明。

―――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案例:

适应不良

  小悦第一次坐在咨询室时,双手紧抓着放在并拢的腿上的书包,眼神迟疑。

她说她心情很坏。

她家在内地,十年寒窗,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S大学,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几乎喜极而泣。

  然而,当她步入大学后,她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在她寝室8个同学中,有6个是上海人。

她觉得她们是另一个世界的人:

说着日语一样的上海话,知识丰富,活跃兴奋,变着花样玩儿。

在她们面前,她自己就像一个10岁不到的孩子。

而老师在课堂上讲着一些莫名其妙又深不可测的东西。

上课时,她喜欢坐在僻静的角落里,许多人在一起时,她从不找别人说话,也没有人理她。

到食堂去买饭,有那么多人排着队,她就只好看到什么就买什么,连价钱和菜名都搞不清楚,所以吃的东西常常是又贵又难吃。

她生活在苦恼中。

苦恼着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这段时间,她常想到死亡,整晚整晚地睡不着,每天都昏昏沉沉的。

她说她的生命中除了痛苦还是痛苦。

她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

她说她找不到自己。

"

我到哪儿去了?

我该怎么在众多天之骄子的狭缝中生存?

我的价值、我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她告诉我:

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的,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了。

我害怕,我害怕自己要疯掉了。

二:

提高健康水平

思考下列问题:

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1、你是否每天进食早餐、中餐和晚餐?

2、每天你是否吃了蔬菜、水果、谷类等多种事物?

3、你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4、你每天是否有8小时的睡眠?

5、你是否不吸烟、不酗酒?

6、你是否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压抑的状态?

7、你的大部分时间是否快乐?

8、你遇到问题时,是否有朋友和家人可以求助?

对照人体健康的标准,一个人能做到的上述项目越多,说明人越健康。

讨论:

你能猜中图中的意义吗?

 

1、哪些因素会使人不健康?

―――

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空气污染、化学药品中毒、遗传、受伤和发育不良,吸烟、酗酒、吸毒、压力过大等等。

归纳不健康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生活方式因素;

3)、环境因素;

4)、保健设施因素。

2、你有不良习惯吗?

1、怎样做会提高你的健康水平?

2、怎样做会降低你的健康水平?

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处于“生病——健康”这一连续区域内,并不断变化着

降低健康水平   提高健康水平

很不健康 既不生病也不健康 很健康 

(亚健康)

1、为什么“老年病”会提早出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身上?

―――不良生活方式是老年病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的主要原因

2、什么是亚健康?

所谓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连续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从亚健康状态既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恢复到健康状态,也可以向坏的方向转化而进一步发展为各种疾病。

“亚健康”状态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提醒你该注意健康了。

比如说,张某,你说有病他又没什么大问题,你说没问题他又无精打采做人都没味道。

甚至时常听到一些人叹气:

“哎呀!

我全身没劲,我要死了。

“亚健康”有哪些症状?

亚健康主要表现为:

心慌、气短、胸闷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易患感冒、心烦、出汗、体温异常、甲像异常、面色灰滞、性功能低下等。

为什么现代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造成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心理失衡,二是营养不全,三是噪音郁闭,四是空气污染,五是逆时而作,六是练体无章,七是乱用药品,八是内劳外伤,九是六淫七情。

3、你知道国际上有哪些和健康有关的节日吗?

设定它们的目的是什么?

与人类健康有关的节日:

1.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2.国际睡眠日:

3月21日

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3月24日

4.世界卫生日:

4月7日

5.世界哮喘日:

5月7日

6.世界红十字日:

5月8日

7.世界牛奶日:

5月16日

8.世界无烟日:

5月31日

9.世界禁毒日:

6月26日

10.世界人口日:

7月11日

   

11.世界母乳喂养周:

8月第一个星期

12.世界心脏日: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13.世界聋人日:

9月28日

14.国际老人节:

10月1日

15.世界人居日:

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16.世界精神卫生日:

10月10日

17.世界盲人节:

10月16日

18.世界传统医药日:

10月22日

19.世界防治糖尿病日:

11月14日

20.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

11月20日

2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

12月1日

22.世界残疾人日:

12月5日

23.世界强化免疫日:

24.全国爱耳日:

3月3日

25.全国爱国卫生月:

4月

26.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4月15日至4月21日

27.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

5月5日

28.中国学生营养日:

5月20日

29.全国母乳喂养日:

30.全国助残日:

5月第三个星期日

31.全国爱眼日:

6月6日

32.全国爱牙日:

9月20日

33.全国防治高血压日:

10月8日

34.全国男性健康日:

10月28日

35.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

11月第一周

为了保持健康,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有时需要及时地作出明智、有效的决定。

做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1、健康的生活方式;

2、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保持心理健康;

4、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板书设计:

小结:

作业:

板书:

第1节健康

4、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业本

后记: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下册2.22.3种群和生物的群落第1课时教案新版浙教版

教学目标

1.掌握种群的概念及实例。

2.学会识别种群。

3.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对种群特征的学习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宣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通过对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使学生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种群的概念、种群的特征、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生物,有千姿百态的树木花草,有千奇百怪的鱼虫鸟兽。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500多万种,已被生物学家命名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尚有许许多多生物没有被发现。

一、认识生物种群

读图:

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

     蘑菇   蝴蝶    企鹅   蕨类   苔藓

  ――不是同一种生物,因为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物种(species):

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看图:

虽然这几条蝴蝶鱼外形、体色不相同,但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看上面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种群(population):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强调:

种群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且也有三个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点:

①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一个区域);

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

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人类属种群,不分肤色、种族。

例如:

一块地里的所有桔树为一个种群

练习:

1.一个池塘中的鲢鱼、鲤鱼等鱼群。

则这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否一个种群?

2.判断下列属于种群的是哪一项[ ]

A.一片森林里全部的蛇    B.一座山上所有的树

C.一片农田中所有的虫    D.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水稻

3.下列哪些能看作种群,为什么?

☐校园里所有的昆虫

☐校园内和校外马路边的香樟树

☐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青蛙和蝌蚪

☐杭州地区所有的女性

☐生活在钱塘江里的鱼

☐学校里所有的同学

品种和物种是不同的。

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人们总是希望它们越来越多;

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人们总想使它们越来越少。

由此可见: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要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首先要了解种群的一些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

视频演示:

种群知识介绍

1.种群密度――指单位空间(面积或体积中)生物个体的数量。

在10平方米的地里种了50棵玉米,则玉米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在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玻璃缸内养了100尾金鱼,那么这个金鱼种群密度为多少?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种群密度随环境条件和物种的不同而不同。

①同一区域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以新疆北塔山荒漠草原地带的黑驴和灰仓鼠为例)。

②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以不同季节的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为例)。

2.年龄结构――一定区域内不同年龄的生物组成情况

研究年龄结构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读图:

问:

查一查,你的父母亲在哪个年龄组?

同一年龄组的性别比是否一致?

人口金字塔的三种类型

增长型:

种群中年轻个体很多,年老个体很少

稳定型: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衰退型:

种群中年轻个体较少,年老个体较多

3.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所占的比例。

雌雄相当型:

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雌多雄少型:

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雌少雄多型:

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

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为了有利于人类生活,有时候会人为地控制生物的性别比。

①在畜牧养殖业中,养殖者往往会控制动物的性别比,其意义是什么?

(是因为人们为了获得蛋、奶等禽畜副产品而选择控制的效果)。

②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试举一个既不造成环境污染,又能防治农业虫害的方法。

(使害虫不能完成正常交配,所以,可以通过破坏农作物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4.出生率――一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活产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一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死亡个体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

  死亡率>出生率:

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减少

种群数量的变动取决于四个基本参数:

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终要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直接表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总结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趋势的特征是年龄结构。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

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统计学特征。

此外,有的种群还具有社群结构等特征,如灵长类的首领制和等级制等。

而每个种群的大小或数量总是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种群动态。

了解种群的特征,掌握种群的动态规律,是我们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控制有害动物的基础,也是我国制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人口政策的重要科学依据。

课堂练习:

以下描述是种群吗?

①此时此刻教室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②学校植物园中所有的植物

③桔树林里的一棵桔树

④池塘中所有的鱼

⑤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

⑥一条河流中的所有食人鲳

回答问题:

1.图中的每一横条代表_________;

2.横条的长短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对于种群特征的讲解要多引用实例,尽量给学生以感官的认识不用过分强调概念。

比如年龄结构这一特征完全可以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如我国)间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