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计划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2085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计划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计划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计划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计划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二单元计划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计划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

《第二单元计划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计划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计划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docx

第二单元计划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

5、古诗三首6、观潮7、火烧云8、四季童话语文百花园二同步训练、测试讲评

知识结构:

1、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掌握“偏爱、观潮、笼罩”等词语。

2、课文向学生展示了奇妙的大自然:

大海、天空、大地都是魔术师,它把四季编制成美丽的童话。

3、引导学生注意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欣赏大自然中那些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象。

教学目标:

1、品德要求:

 通过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

2、知识要求:

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感受季节等的写法顺序;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3、能力要求: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利用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以及诗人的心情。

2、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以及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体会大自然四季不同的景色。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古时诗句意思的解释还得依赖于工具书,因此,课堂上配有学生自己的工具书。

对于一些写作顺序以及手法,本班学生正需要好好锻炼好好学习,而本单元的课文正好给学生一个学习、分析、锻炼的好机会。

教法教具: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小黑板工具书。

课时安排:

5、古诗三首3课时

6、观潮2课时

7、火烧云2课时

8、四季童话2课时

语文百花园二3课时

同步训练2课时

测试、讲评2课时

共计16课时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背诵诗文。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法教具: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小黑板工具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2、理解第一首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1、解题。

2、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3、结合注解,自读自悟

思考:

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4、试着逐句讲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

三、巩固练习。

1、读全诗练习背诵。

2、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2、理解第二、三首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背诵上节课学过的古诗。

二、学习第二、三首古诗。

1、解题。

2、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3、结合注解,自读自悟

思考:

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4、试着逐句讲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

三、巩固练习。

1、读全诗练习背诵。

2、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学生交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五、学生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5)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并注意他们的读音。

六、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七、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学生自己读古诗,边读边画。

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能使学生更能深入的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生运用总结的方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探索的能力。

多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

朗读指导: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作业布置:

1、连线

《枫桥夜泊》元稹

《望洞庭》刘禹锡

《菊花》张继

2、填空:

“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青螺。

”这两句诗用了()

修辞手法,把()比作“白银盘”,把()比作“青螺”。

补充资料:

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

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贞元九年进士,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

他的诗风格清新,婉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元稹:

河南河内(今洛阳一带)人,他曾经作过宰相,是唐朝著名诗人,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诗,世称“元白”

张继:

字懿孙,南阳(今河南)人。

天宝进士。

其诗多登临记行之作,不事雕琢。

板书设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自我评价:

 

6《观潮》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法教具:

指导朗读、合作学习、练习法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组词:

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

组词:

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

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

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

里外结构。

组词:

闷雷。

读音:

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

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

“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

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板书:

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五、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训练

板书设计

 

自我评价

 

7《火烧云》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法教具:

指导朗读、背诵;练习法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

(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小结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

(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狮子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

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

(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

  (3)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继续练习写与背。

板书设计:

 

自我评价

 

 8《四季童话》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认识7个生字。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法教具:

知道朗读、知道感悟;四季风光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读了课题后你们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

分别做了些什么有趣的事?

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四季的哪些特点?

   2.汇报学习收获。

三.小组交流,品味语言

   1.请同学们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细细品味,想一想:

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印象最深?

你是从哪些地方了解到季节的特点的?

   2.学生选内容,找句子,圈词语,写感受,感情朗读。

   3.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4.小组内以各种形式品读句子,体会“把景物形象化”的写作奥秘。

四.全班交流,深华感情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

   2.汇报过程中,引导他们边读边想,再通过配乐和图片再现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体会感悟文本。

   3.用一个词(一句话)概括四季的特点。

   4.积累背诵。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喜欢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每人选择课文中的一个部分,组织一次朗读比赛。

板书设计:

 

自我评价: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如何区别形声字,能记住它们,正确使用它们。

   2.让学生区别带有“静”字的近义词,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

   3.熟读诗歌,积累气象谚语、指导写周记。

   4.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重点难点:

   1.区别形声字,能记住它们,正确使用它们。

   2.区别带有“静”字的近义词,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

   3.熟读诗歌,积累气象谚语、指导写周记。

   4.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法教具:

指导法、合作法、练习法工具书、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如何区别形声字,能记住它们,正确使用它们。

   2.让学生区别带有“静”字的近义词,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

   3.熟读诗歌,积累气象谚语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提出学习要求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落实训练内容

  

(一)比一比,组成词。

   1.个人填空。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说出每组词语各自的特点。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6.补充练习。

  

(二)读句子,选词填空。

   1.默读句子,自主填空。

   2.学生汇报、交流。

   3.找出三个词的相同点和它们在意思或使用上的区别。

   4.交流,总结。

三.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自由读,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师生交流。

   3.用喜欢的形式读,试背,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齐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熟读诗歌,积累气象谚语、指导写周记。

教学过程:

 

一.我的采集本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交流,这些气象谚语的意思,教师及时引导。

   3.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说给大家听。

   4.布置学生把格言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二.阅读平台《周记一则》

   1.自由读文,想想《周记一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师生交流。

   3.你知道周记的写法吗?

   4.指导周记的格式。

三.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语文大课堂”

   1.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2.小组讨论,为推广普通话可做些什么活动,有哪些形式,商定计划。

   3.师生交流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小结。

   4.小组交流“推普”的做法。

   5.学生模拟“推普”的情景。

   6.老师引导学生在班内交流感受或收获。

   7.指导写周记。

   8.总结。

   9.作业:

课后班内开展宣传活动,如故事演讲大赛等。

二.用好“指南针”

   1.明确题目要求。

   2.小组交流应如何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3.总结这种学习方法。

   4.用这种学习交流的方法,就题目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5.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6.拓展,师生交流,总结。

   7.作业。

板书设计:

 

自我评价:

 

 习作指导2

习作讲评2

-

检测卷面分析表

年级:

五年级学科:

语文单元:

第6单元任课教师:

陈秀香

基本

情况

期初

人数

参考

人数

总分

平均分

及格

优秀85分以上

≦39

 

试题

评价

 

 

 

学生答卷情况

 

改进

措施

 

 

第二单元测试讲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