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19196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Word下载.docx

《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Word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Word下载.docx

追赶追击)14、既克,公问其故(既:

已经克:

战胜故:

缘故,原因)15、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

夫:

发语词,无实义)16、再而衰(再:

第二次)彼竭我盈(竭:

衰竭。

盈:

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7、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

推测、估计。

惧:

惧怕。

伏:

埋伏,焉:

在那里)18、望其旗靡,故逐之(其:

他们,指齐师。

靡:

倒下。

故:

所以)19、古今异义。

①牺牲:

古义:

古代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

指为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②狱:

监狱。

③鄙:

目光短浅。

品质恶劣。

④师:

军队。

老师。

⑤再:

第二次。

表示又一次。

⑥忠:

指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忠诚。

⑦情:

感情。

20、一词多义:

①小大之狱(的)②公将鼓之(助词,无实义)③公与之来(他,指曹刿)④登轼望之(指齐军)⑤忠之属也(的)⑥故逐之(指齐军)

二、翻译。

1、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

他的同乡说:

“做大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何又何必参与呢?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

做大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4、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众您的。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7、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前往。

9、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交战。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战车横木远望齐军。

11、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打了胜仗,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1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作战,要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

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国是大国,难以猜测,怕有埋伏。

1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远望他们的军旗已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三、整体感知。

1、第一段:

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①曹刿请见的原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全文中的作用:

为下文写鲁庄公作铺垫,表现曹刿的远见卓识。

②(了解)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哪些方面?

(A、取信于臣B、取信于神C、取信于民)或(A、臣子拥护B、神灵保佑C、人民信任)

③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

取信于民。

④“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内容?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的实质是:

⑤本段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原因(用原文四个字):

忠之属也。

⑥(了解)“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对象、战争性质。

2、第二段:

记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①本段用“将鼓”“将驰”表现鲁庄公的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未可”“可矣”表现曹刿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抓住战机。

②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结局证明了曹刿指挥的正确,突出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着重记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

③在遇到齐军时,曹刿为什么要阻止庄公击鼓进军?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所,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④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⑤庄公要追赶齐军,曹刿说:

“未可”,后双说“可矣”,他认为“可矣”的原因是: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⑥你能否从“齐人三鼓”的现象中揣摩出齐军战时的心理?

(用“三鼓”一语表现出齐军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想急切取胜的心理)

⑦作者为什么不具体描写战争的规模和场面,反而多次写曹刿阻止鲁庄公的举止?

(文章的中心是要表现曹刿的远见卓识。

战争的规模和场面与此关系不大,如果写了,反而会冲淡文章的主题,使文章主次不分。

⑧文中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后发制人,详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也就是说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3、第三段:

曹刿论述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

①有利于反攻的时机:

彼竭我盈。

有利于追击的时机:

辙乱旗靡。

②“彼竭我盈”指的是什么时候:

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后,鲁军才第一次击鼓之时。

③“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

(辙乱:

曹刿下车后仔细察看车印中发现的,旗靡:

曹刿登上车前横木远望中发现的。

)④“公问其故”这表明鲁庄公是见识浅陋,昏庸无能的人。

⑤文中成语:

一鼓作气彼竭我盈辙乱旗靡⑥鲁国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

(A、战前政治上取信于民。

B、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后发制人,详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⑦有人认为鲁庄公虽“鄙”,却并非昏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我赞同这种说法。

鲁庄公虽然目光短浅,但能在政治上做到取信于民,因此得到百姓的拥护支持,为长勺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文中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举例分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

鲁庄公浅陋,曹刿有远谋;

战时:

鲁庄公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曹刿详察敌情,抓准时机;

战后:

鲁庄公茫然不知,曹刿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5、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①赤壁之战②官渡之战③淝水之战。

6、(了解)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

惧有伏焉(用原文,限四个字)

7、在文中找出和《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毛泽东“敌疲我打”战术相近的句子。

(①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8、(了解)文中哪些句子能看出“肉食者鄙”?

(①公将鼓之②公将驰之③公问其故)

9、“既克,公问其故”此句在文章结构的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结构:

承上启下。

内容:

暗示庄公之鄙。

10、你认为“长久之战”的胜利与鲁庄公有关吗?

说说理由。

(答案一:

有关,由于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给予曹刿施展才能的机会,才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答案二:

无关,鲁庄公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完全是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11、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

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适时出击,适时追击,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答案三:

统治者要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12、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

(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例:

公鼓之,鲁师一鼓作气,齐师士气已竭。

13、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

(示例:

遂逐齐师—随波逐流)①既克—攻无不克(克敌制胜)②难测也—深不可测(高深莫测)③望其旗靡—所向披靡(望风披靡)

14、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战后,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或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

结合上文略作分析)(答案一:

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在敌国入侵时,立即“请见”,参与“肉食者”所谋之事,并主动请战。

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取信于民作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见卓识,其见解高于“肉食者”。

有很高的说话技巧。

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

对国君,是启发诱导,以理服人。

15、曹刿认为弱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国?

答:

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后发制人,详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16、曹刿说:

“夫战,勇气也。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把你的理由说出来。

我赞成这种观点。

古时战争胜负取决于人的因素,武器落后,所以“勇气”是取胜的关键。

这与高科技武器决定战争胜负不同。

17、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请见、请从。

19、你认为曹刿、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

曹刿:

具有爱国思想,政治上拥有远见卓识,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贤臣。

鲁庄公:

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的君主。

课文选自《左传》—左丘明—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文中写“长勺之战”

课文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

“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

”庄公说:

“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了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鲁刿答道:

“打仗,要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

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2、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1、环滁皆山也(环:

环绕)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

茂盛的样子)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

靠近。

于:

在)4、饮少辄醉(辄:

就)5、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

领会。

寓:

寄托)7、野花以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

香花。

秀:

滋长)8、至于负者歌于途(负:

背于:

在)9、伛偻(yǔlǚ)提携:

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伛偻:

腰背弯曲,指老人。

提携:

指小孩。

10、山肴野蔌:

野味野菜。

蔌:

菜蔬。

11、杂然而前陈者(杂然:

乱七八糟的样子。

陈:

摆开)1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

尽兴地喝酒。

丝竹:

指音乐。

丝:

弦乐器。

竹:

管乐器)13、射者中,弈者胜(射:

投壶。

弈:

下棋)14、苍颜白发,颓然乎期间者(苍颜:

脸色苍老。

颓然:

原意指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15、树林阴翳,鸣声上下(翳:

遮盖。

上下:

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16、太守谓谁?

(谓:

是)17、名之者谁(名:

命名)18、乐:

①山水之乐(乐趣)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趣)③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

二、句子翻译。

1、环滁皆山也。

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

太守与宾客到此来喝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取别号叫“醉翁”。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像那太阳一出来,林中的雾气就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势低落,溪石显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景色。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归家,四季的景象不同,而其中的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至于那些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

10、伛偻提携,往来而绝者,滁人游也。

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登山游玩。

1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到溪边去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造酒,泉水香甜美酒清洌。

1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野味野菜,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

1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洲人的乐趣。

1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只知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1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来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三、课文理解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只是表象,“乐”才是实质。

1、主题:

文章以极其生动地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心情。

2、亭的周边环境:

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3、第一段:

(1)本段中点明题旨的句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本段中的成语:

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文中的意思: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

现在的意思:

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3)第一段写景的顺序:

由远到近

4、第二段:

(1)写朝暮之景的句子: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写春夏之景的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成语: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真相大白)(3)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之景时抓住什么来写?

——写早晚抓住“明”“晦”的特点,写四季抓住春花、夏木、秋风霜、冬水石等景物来写,更富表现力。

5、第三段:

(1)本段分为四层,依次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勾画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其中“太守醉”是核心,其余皆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一个“乐”字贯穿全文。

(2)与“伛偻提携”意思相近的一词“黄发垂髫”;

“非丝非竹”中“丝竹”指音乐,《陋室铭》中也有相似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

(3)就地取材的有:

肥鱼、冽酒、山肴野蔌。

做的游戏:

投壶、下棋。

(4)写宴饮的畅快、无拘无束: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6、第四段:

(1)“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写出了醉罢万归的情景,笔调闲散,淡雅而有情致。

(2)本段紧扣一个“乐”字,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心情。

(3)“醉能同其乐”,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7、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在滁州城西南方向的琅琊山,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边上)

8、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美丽的山间景象和太平盛世,政治清明,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9、欧阳修是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改革而被贬滁州,但选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很似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议论的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10、欧阳修旷达人生观对你有何启示?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心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笑对生活,奋发有为。

11、《岳阳楼记》一文中,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试比较欧阳修的“与民同乐”,谈谈二者之间的异同。

(相同的是都谈到了与天下人同乐;

不同的是欧阳修仅与天下黎民百姓同乐,而范仲淹则是先忧后乐。

12、本文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趣与境界?

(体现出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趣与境界。

13、就全文而言,作者“乐”有三方面:

(1)山水乐

(2)宴酣乐(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14、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同是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

(陶渊明:

忘怀宠辱,自得其乐;

欧阳修: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15、文中第二段说“乐亦无穷”,其原因是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16、前人说《醉翁亭记》“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太守”。

纵观全文,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

(文章主旨是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通过记亭子,写山水,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17、“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18、“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

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19、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

分别是什么?

核心又是什么?

四幅。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2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2、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23、“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24、第③段写了哪些人?

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心情。

*写了滁人(游人)、太守、众宾。

他们共同的心情是“乐”。

25、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

事情真相大白

26、依据文章内容,请对出下联。

上联: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下联:

27、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

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命”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下联:

*宽对即可,例如:

“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而忧”等。

28、“太守之乐其乐也”中“乐”的含义是什么?

(这里“乐”指作者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29、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可以借鉴本文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的语文特色。

30、作者写《醉翁亭记》39岁,为何他要以壮年之身号“翁”呢?

(欧阳修政治上遭受贬抑,内心难免充斥抑郁之情,此时,酒成了他解除烦忧的良药,醉成了他忘却失意的方式。

因此,酒映照着他娱情山水和以酒释怀、以酒消愁的失落与痛苦;

同时,在以“翁”自嘲的背后,隐匿着他功业未建、韶华已逝、岁月蹉跎的慨叹。

3、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明初文学家,文体:

赠序)

1、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2、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

腰佩)

3、古今异义:

①走送之(走—古义:

跑今义:

步行)

②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

热水今义:

汤汁)

4、重点词语。

1、余幼时即嗜学(即:

就嗜:

爱好,喜欢)2、无从致书以观(致:

得到以:

来)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

借假:

借每:

常常于:

向之:

的)4、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弗之怠:

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

指代抄书。

)5、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

跑。

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

因此以:

把假:

借余:

我)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

能够)8、既加冠:

指已成年。

加冠:

表示年已二十。

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

担心,硕师:

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

大)10、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趋:

快走。

先达:

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执:

拿。

叩:

请教)1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填:

满,塞。

辞色:

言语和脸色)1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援疑质理:

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援:

提出质:

询问)1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叱咄:

训斥,呵责。

至:

周到)14、俟其欣悦(俟:

等待)1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故:

所以卒:

终于)16、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之:

助词,无实义。

负:

背。

箧:

箱子。

曳:

拖。

屣:

鞋子)17、足肤皲裂而不知(皲裂: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18、至舍:

(到学舍)19、以衾拥覆(以:

用。

衾:

被子)20、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容臭:

香袋。

臭:

指香气。

烨然:

光彩照人的样子)21、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旧絮。

敝:

破)22、略无慕艳意(慕艳:

羡慕)2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

大概。

的。

若:

像。

此:

这样)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自己新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期归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赶快跑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给我,我也因此能够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4、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7、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

等到他高兴了,就再去请教。

8、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9、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泡洗,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10、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1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