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186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二

一、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7分)

mò(▲)然回首,初中三年,如花似梦。

高兴时候,你曾尽情歌唱;烦恼时候,你曾闷闷不乐。

这三年,老师kuì(▲)赠你一把把学习的金钥匙;这三年,同学▲。

课堂是你温馨的港湾,泊着你的理想,送你扬帆远航;校园是你成长的摇篮,实现你的梦想,助就成功的希望。

(1)依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分)

(3)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结构,续写一句话。

(2分)

(4)临近毕业,请你对与你朝夕相处三年的母校说几句真情的得体话,至少用上一种修辞。

(2分)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0分)

①▲,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③▲,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④▲,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⑥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⑦▲,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

⑧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集电脑、电话、相机、信用卡于一身,这款新型手机的现代功能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B.我们登上汽船,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C.茫茫燕园中,只剩下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

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

D.“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朝着人们梦寐以求的登月理想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4、下面语段中四句话中三个句子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改正。

(3分)

①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同学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②“我的课堂我做主”成了现在校园内最流行的话语。

③在每天的语文学习中,同学们兴致盎然地交流碰撞并自主研读课文。

④这种新型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将使每一位同学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态度得到有效的提高。

5.名著阅读题。

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分)

(1)《鲁滨孙漂流记》中写鲁滨孙十二次到那条大船上,把可能有用的东西都搬到住处后,感到暂时的栖身之处不宜久住,要找一个新的住所。

他认为新住所要符合四个条件,请简要列举这四个条件。

(2分)

(2)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2分)

6.今年10月1日以后,“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一戴添娇”——某女帽广告;“咳不容缓”——某咳药广告……这些广告,在海南将被禁止使用。

据报道,《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经海南省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办法规定,2011年10月1日后,在海南省广告用字不得用谐音篡改成语。

海南的这道禁令一经公布便引起争议。

支持禁令者有,反对禁令者有。

请你谈谈你的观点并且简要阐述理由。

(3分)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7—8题。

(5分)

①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7.以上三位诗人中,都写到了“愁”,请用简要的语言说说诗人借“愁”表达的感情。

(3分)

8.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5分)

华佗字元华,沛国谯人也。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

佗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因语之曰:

“向来道隅有卖饼人,蒜齑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当自去。

”即如所言立吐一蛇乃悬于车而侯佗。

时佗小儿戏于门中,逆见,自相谓曰:

“客车边有物,必是逢我翁也。

”及客进,顾视壁北,悬蛇以十数,乃知其奇。

又有一郡守笃病久,佗以为盛怒则差①。

乃多受其货而不加功②。

无何弃去,又留书骂之。

太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佗,不及,因瞋恚,吐黑血数升而愈。

注释:

①差:

通“瘥”,病愈②功:

治疗

9.选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

乃多受其货而不加功

A.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B.黑质而白章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2分)

即如所言立吐一蛇乃悬于车而侯佗。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及客进,顾视壁北,悬蛇以十数,乃知其奇。

(2)无何弃去,又留书骂之。

12.请根据选文内容,具体说说华佗的医术高超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5题。

(10分)

三思而行

季羡林

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

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日:

‘再,斯可矣。

’”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

吾家老祖宗文子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

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

《论语正义》说:

“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

”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

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

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

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③这怎么解释呢?

究竞谁是谁非呢?

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

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

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

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中间、结局都要考虑到。

(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

又有什么好处呢?

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

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

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

我平常做事不但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

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

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

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

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荼。

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_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

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

遇事必须深思熟虑。

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

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

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⑦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有删改)

13.文章第②段中列举《论语正义》和《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3分)

14.对季文子的“三思而后行”,孔子主张“再,斯可矣”,本文作者是怎样解释孔子的这一主张的?

(3分)

15.文章最后说“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作者的依据是什么?

(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19题。

(12分)

奇特的“电子生物”

①某一天,你发现窗户玻璃上静静地停着一只飞蛾,看上去就像被你家的灯光吸引来的“不速之客”。

如果这样想,那你可能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实际上它可能是一个“昆虫间谍”,正在那里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②几年前,一个科研小组宣布,他们研制出了一种“电子鼠”,它的重要用途是通过遥控装置完全控制其行动,利用它们灵敏的嗅觉在非常狭小的空间执行搜寻任务,比如发现埋藏的炸弹,或在地震废墟中寻找被掩埋者。

 ③为了使控制人员能够观察到“电子鼠”的情况,研究人员还在最新一代“电子鼠”身上安装了可视装置。

为了确定“电子鼠”在野外是否已经发现目标并锁定气息来源,研究人员又在“电子鼠”的大脑内植入了一种专门用于收集神经信号的特殊装置。

 ④科学家之所以选择像老鼠这样的动物,是因为它们本身的体积比较大,能够携带小型摄像机、小型计算机以及电源等。

当然,它们的缺陷是,执行秘密侦察任务时很难达到隐形的目的,为此,研究人员又把目光投向了昆虫。

昆虫除了体型小、不易被发现外,它们飞行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是动物无法比拟的。

 ⑤多数有翅昆虫,比如蜜蜂、甲壳虫等,在从幼虫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变形期,研究人员就是在这一时期将芯片植入昆虫体内。

当幼虫发育成成虫时,芯片与肌体结合,成为昆虫机体的一部分,使之成为“电子昆虫”。

同时,还要求芯片与神经系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研究人员才有可能随意控制昆虫的飞行。

研究人员已经研制出了直径只有几百微米的超薄神经芯片,这种芯片富有弹性,能够在昆虫变形时与神经系统进行充分结合。

 ⑥“电子昆虫”的重要用途是当“间谍”。

“昆虫间谍”在控制中心100米范围内飞行,然后准确地停在距离目标数米远的地方进行侦察,任务完成后被召回。

但是要想将昆虫设计成真正意义上的“昆虫间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管是在昆虫背上装纽扣电池还是通过有线控制,都会在昆虫背上形成一个明显的像拇指样的突起,更不用说为了进行侦察还需要装上微型麦克风、环境感受器以及传输装置等,这些都会让“昆虫间谍”一眼就被人识破。

因此,当务之急是缩小所有装置的体积,同时找到能够充分利用昆虫自身能量的方法。

 ⑦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那些停玻璃上的苍蝇很可能就是一个“间谍”。

因此,到时候你一定要小心,也许随身携带一瓶驱蚊水或者在手边常备一个苍蝇拍才是上上之策!

16.阅读全文,说说“电子生物”有哪些重要用途。

(3分)

17.科学家研制出了“电子鼠”后,为什么又把目光投向了昆虫?

(3分)

18.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分)

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那些停在玻璃上的苍蝇很可能就是一个“间谍”。

19.科学家研制“电子生物”的过程,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迪?

(4分)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0—24题。

(18分)

大地的语言

阿来

还在车上,热情的主人已经开始提供讯息,我知道了将要去的是一个古迹众多的地方。

这让我有些心情复杂。

我不大愿意去那种古迹众多的地方。

那种地方本是适于思想的,但我反而被一种莫名的能量罩住了,脑袋木然,不能思想。

拜血中的因子所赐,我还是一个自然之子,更愿意自己旅行的目的地,是宽广而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观:

土地、群山、大海、高原、岛屿、一群树、一棵草、一簇花。

所以,此行刚刚开始,我已经没有抱什么特别的希望。

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对河南想象的景观出现了。

令我兴奋的仅仅是在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

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嘘嘘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波,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向更远的地方。

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

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

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支撑。

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

原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