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1一空解脱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16100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281一空解脱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3281一空解脱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3281一空解脱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3281一空解脱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3281一空解脱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281一空解脱门Word格式.docx

《3281一空解脱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81一空解脱门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281一空解脱门Word格式.docx

但还是有个过程。

譬如说我看到一个人很面熟,想起来过去曾在哪里遇见过他,接着会进一步思考与他的交情如何,该不该打个招呼,就产生了行为。

不管是善意或恶意,理会还是不理会他,都要经过上述的过程才会变成行为。

我们每一个行为要造作前一定都有这样的过程,只是过程时间很短没有发觉而已。

也就是说,要产生任何行为前一定会有动机,没有动机就不会变成行为。

这也是很重要的地方。

“受”很重要,“行”也很重要。

一个时时刻刻都在观照的人,时刻会发现意念动机的生起,只要发觉自己起了无明的意念与动机,那就一定不会造成无明的行为,这就是观照的功能。

如果没有发觉,那就会顺着惯性马上发展出与原来习性相应的行为,所以这个“行”显得非常重要。

念头一起来,马上发觉了,就不会随着无明惯性去造作行为。

观察五蕴要把握住重点,将无明的造作变成与明相应的行为,就很容易了。

所以观察“受”与“行”中间的过程很重要。

“识”是主观的心识,统觉内心的受想行,最后由意识来决定分别。

上面这段提示了身心五蕴功能的作用重点。

注意,主要就在“受”上观察:

情绪生起来了——喜欢或不喜欢,后面又会产生行(受想行是连贯的),行为造作就来了(喜欢的想占有,讨厌的就生气想对立),造作行为前一定有受想思(行)的全过程,触、受、想、思是连在一起的。

如果我们时时刻刻观察自己五蕴功能的运作,就会清楚知道,我们被惯性所迷惑,惯性在作主,把那个当作“我”,其实是无明在作祟啊!

就在这里观察受是不是虚幻无常?

如果在受的当下能看清楚,就不会引发后面的行为了,不再相续了。

动机起来马上就发现,就无法

造作行为了,这就是观察的奥妙。

它的功能会产生这样的觉知,觉知的功能是什么,你们慢慢去体会,在如实观照下功夫的人就会发现这个问题:

“观”的当下会产生什么功能,为什么要用观(现代语言叫看)?

观就是照,“观”与“照”合起来就是“看”,就是觉知、发现、察觉、了知。

其重要性你们会慢慢明白,原来透过这个观(看)可以了解五蕴的运作过程的真相,很重要!

在你们行住坐卧生命的每一剎那,加上个觉知,知道我现在正在干什么(包括起心动念),如果有这个功夫,我保证你见法不难!

这就是下手处,在生活的每一个当下起心动念的过程,都能“看”,加上一个观察,加上“我在了知”,这就是奥妙处。

我们就是因为不知不觉,才会起种种颠倒惯性的作用;

如果在觉知中,惯性作用就无法起来。

从哪里观察五蕴的无常?

从我们生命的行住坐卧中好好了解自己,外面加上觉知,知道你现在正在干什么,这就叫觉知。

简单吗?

其实不简单哪!

你要保持三秒钟都很困难,不信试试看!

然而这就是下功夫的地方,注意听,很重要!

“依佛法说,我们的身心世界,不外乎五蕴而已。

对五蕴,应这样观察:

佛法主要探讨认识的就是我们的身心五蕴,这是能感受体会受用之处,也是产生一切问题之所在。

由于对五蕴的不如实知,导致产生了很多颠倒执着,或在五蕴中执取一个实在的“我”(即蕴我),或离开五蕴以外执取一个永恒的我(离蕴我)。

三解脱门的空解脱门,就是要从五蕴去观察。

“五蕴是无常:

身心的一切,都在生灭变化中,无有常性可得。

观察五蕴的色、受、想、行、识是无常的。

反观我们的身心,那是很容易体会到的。

首先观察“色”(物质),我们从童年逐渐长大到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色随时都在变化,没有一剎那停住。

要我们体会的就是没有一剎那是常恒安住的,即“常不可得”,无法安住,因剎那变化故。

这个过程叫“生住异灭”,简单讲就是“生灭”,表明一直在刹那变化迁流不停,这就是常性不可得。

众生的苦恼产生于将一个常性不可得的东西当作为实有而追求其永恒。

所以要真实观察我们的五蕴,发现它的无常,那就不再妄求我们身心以及外在的一切永恒不变了。

众生的苦迫烦恼、颠倒执着来自哪里?

就是内心对这个五蕴的保护,希望它永恒不变。

情绪的“受”亦复如此,我们希望拥有永恒不变的幸福快乐的感受,但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思惟也是随着因缘在变化,上午的想法也许到下午就变了,有什么是可以永远停留而不变的?

只要客观地去观察,结论就是——常不可得,永恒性不变性不可得,这一点很重要!

一般以为都知道无常变化,其实不仅要知道无常变化的表面现象,进一步深入了解的是“常不可得,我不可得”。

体悟到这点就可以解决很多的痛苦烦恼执着。

反观一下,我们的痛苦烦恼、执着爱染都与永恒不变的欲求有关,希望不老不病不死永恒存在,人间得意的事,希望永远存在,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因为常性不可得么!

而常性不可得就是从无常的变化中去观察出来的,这个很重要。

常性不可得,表明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那什么东西是“我”?

“我”的解释即永恒不变常存的,清净喜乐的。

返观一下就知道天底下没有这样的东西。

我们每天都在讲“我、我、我,我希望这样,希望那样,我的理想是这样,理想是那样”,那个“我”到底是什么?

如实观察生命真的只有五蕴(色受想行识)的缘起的组合作用,而且在无常的变化着,那不变的独存的“我”在哪里?

那不变的独存的“我”在哪里?

常性不可得,那“我”存在什么地方?

很重要!

所以观察五蕴无常为首要。

“五蕴是苦:

身心一切都在无常变化,作不得主,不能永久保有,如生、老、病、死等人生不能避免的事实。

我们希望自己的身心乃至家庭眷属、事业名利都永远保存,然而这一切是作不了主的,无常故!

无常的法则带来的就是逼迫苦迫。

如果你要怎样就怎样,要身体不老不病不死,那只是痴心妄想而已。

事实上一切都无法控制主宰,都在不能作主的无奈的迁流变化中。

无常带来的一定是苦。

有些人说自己不苦,其实最大的苦楚还没有面临,或人生中的苦迫已淡忘而已。

最大的苦就是老病死,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面对的一定是生老病死。

不管你这一生有多少丰功伟绩,成就多大,但是最后这一切都会失去,面对的必定是毁灭,这就是苦迫性。

我们最爱的就是这个身体,它竟然会老会病会死,我们是不是很苦?

所以无常带来的一定是苦,所拥有的最后一定要消失,认为最大成就的最后都会象泡沫那样幻灭。

年青时我们每一个都充满了理想,心愿很大要奋斗。

但中年后渐渐被无常性的苦迫性磨得差不多了,都能体会到了。

那时英雄就少了,认命的人越来越多。

中年后,如果不学法不得法,还会过得很无奈呢!

那个苦迫真是非常的苦!

到中年后都会面对很多痛苦的事,包括亲人的离别,父母长辈最有感情

恩情的都一一离去,那一种苦更甚。

事业上在某一个时期也许有一些辉煌成就,但最后失败的人也很多,看到社会上平地起高楼的剎那就垮下来的太多了。

我们的亲朋好友或邻居,今天嘻嘻哈哈,明天哭哭啼啼,因生离死别故。

人生充满着这样的苦迫,真是作不了主。

既然作不得主,能自由自在控制主宰的“我”在哪里?

“五蕴是空:

一切依因缘而生灭,依因缘而动乱,从因缘起的,所以都空无自性。

应该这样来观察五蕴的空:

它本身由因缘所生,是很多条件(地水火风空)的组合,没有单一性,随因缘聚合而生,也随因缘分散而灭,没有永恒不变能主宰的自性,这就是空。

一切法(包括五蕴)都是空无自性的。

“这样的观察是如实观察,经如实的观察,则对充满矛盾苦迫的世间,自然不生爱染心,趣向于出离相对界,而住于无自性空的平等正见。

什么叫如实观察?

“如实”两字就是照着我们身心当下原来如实的现象界去观察。

另一种观察叫“假想观”:

一般修行者为了修定使心宁静,就让心专注于某一缘或用心灵想象某一所缘(佛像、光明等),用意识去观想而造成某一种现象,把心安住在那个现象上,这叫假想观。

假想观也叫胜解观,可以用来修定,然而要见实相却不容易。

这里所说的如实观,不是用心灵意识想象安住在一个所缘上,而是依据身心当下的事实现象去观察,现在的身心是怎样的状态,就照它原来的样子去观察。

在我们生命当体如实的现象中,去观察它的变化,这

能当下体证空性证实相。

注意,修行有很多方法,譬如可以透过假想观,但那只是方便法,不能见实相。

真正要见实相,那得靠如实观才行。

这是重点,大家要明白!

“看”清我们五蕴的变化,明白一切是无常而作不得主的,无常故苦,因为缘起条件组合的故无永恒不变的自性。

这一些都是依据我们生命当下的五蕴来观察的,这样的观察叫如实观照。

经过这样的如实观照,了知生命确实是无常的。

如果执着有不变的我,那一定是苦。

在无常的现象中想保有它不变,那只有更痛苦更不安稳。

完全如实地去观察体验一切法的无常无我变化性,我们对这些法(包括身心)就绝对不会再爱染了,不会妄想保存它永远不变。

如实观照才使我们明白,一切法如梦幻泡影的如幻性,它的剎那生灭的不住性,没有一剎那能安住不变。

既然如此,我们还要获得占有什么?

这样的获得与占有能保持永久吗?

既是无常剎那变化的,即使占有得到了,必然失去时岂不更痛苦!

明白了点,我们对五欲(包括身心)的染着必然会淡,不再生爱染之心。

十二支缘起中揭示我们的根尘触产生受,喜欢的产生爱染贪欲,不喜欢的产生瞋恨,就是在这里造业的。

当明白一切法是缘起如幻无我的,就不再爱染执取了。

环环相扣的十二缘起流转中爱染那一环一旦断掉,后面执取造业的力量就会消失,生死的因缘也就断了,所以才能趣向于出离的相对界,住于无自性空的平等正见。

只要是缘起的就是无自性空,一切法都从缘而起,哪一法不空?

明白了法法缘起,就知道当体即空,自己本身与任何一法都是缘起空性的,所以在法性

上都是平等平等。

注意听,虽然现象上是千差万别的,但千差万别的万法都是由缘起而生而灭,自性空寂故必归于寂灭,这就叫法性平等。

当我们明白万法都是因缘生,因缘灭,没有一法不从缘起而归于空时,就知道每一法都是平等的空性寂灭,自然不再对某法特别贪爱喜欢或瞋恨了,因法法空寂故。

所以说平等正见是建立在对空义的了解上。

这个空是从缘起而体认的,明白空义,就了解三法印;

或明白了三法印也就是了解空义。

这时从法性平等来观察万法,就不会生起差别相:

这是好的,这是坏的,我喜欢这个,我讨厌那个,得失之心就不再生起。

法法平等是在法性的空寂上来讲的,这时平等平等就没有差别了。

注意听,我们讲平等心无差别(没有分别)是在法性空寂上来讲的。

佛法说众生有分别我见故而轮回生死,很多人就误解成在一切法相上不分别。

其实红的是红,绿的是绿,高的是高,矮的是矮,这如何不分别!

不分别是站在法性空寂的平等上来讲的。

注意听,不是在现象上的无分别。

现象上是千差万别,但在法性上是平等平等,所以叫无差别法性。

体会到这个,才能住于平等的正见,不会产生贪爱、瞋恨、得失、好坏等分别我见。

了解三法印,就了解缘起;

体证空性,才能超越世俗的染着而住于平等正见。

这一点非常重要。

“更进一步说明:

「诸蕴本空」。

很多人以为修行要修特殊境界,进入某一种特殊的体验,才体会到空性,好象是他有能力德行才修来的。

其实空性不是你、我修来的,而是本来就空,只是发觉它的本来而已。

佛法说一切法本自清净,不是有一个本来是清净的东西,而是说一切法都无自性空,本来就是空

寂——本自清净。

“观五蕴为无常、苦、空,不是主观的颠倒妄想,而是诸蕴的本性如此。

既然本性空,为什么生起?

佛法的“法”,意思是本来就存在的宇宙真理法则,有佛出世无佛出世都是这样,佛只是创觉即第一个发觉真相的人。

宇宙的真理法则就是无常、缘起自性空,本来就这样的,佛陀只是发现了这个真相并向众生宣说。

我们依循他的方法道迹,同样可以发现这样的真理法则。

万法的产生与消灭就在真理的法则中运作,从来没有离开过缘生缘灭的缘起法,它是法尔如是的,本来就这样的,不是谁发明创造的。

五蕴也是其中的一法,亦是缘起无自性的,五蕴本空是法尔如是的,缘起故,没有离开宇宙真理法则的运作。

既然本性空为什么会生起?

“「由心所生」。

心是迷妄的「有取之识」,在五蕴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由于心识的执取、爱染,所以起烦恼、造业,感得世间的生死。

人出生后,由于无明实在感,心灵与外界接触时起了执着颠倒的我见。

真理法则虽本来如此,但我们无知蒙昧,心灵产生了执着迷妄,明明是无常,却希望它永恒常住,在无常中起了常见;

明明是因缘和合而成,却误解为独存的,在无我中起了我见;

人生明明是苦迫的,却以为是喜乐的……。

这就是由于无明不了解真相而致。

所以探讨五蕴既然本性空,为什么生起,就是要找到根源,以便根本解决问题。

我们的六根与外在的六尘接触而产生的执着爱取都由心灵引起,五蕴是色心二法所组成,但以心法为主导。

尽管每一个人身体的构造及功能差不多,但心灵的感受确是千差万别,所以心灵起着主导作用。

尤其是心灵意识生起的染着占有,希望永恒存在的执取,是感得生死相续的动力。

为了占有会造很多贪瞋杀盗淫妄等恶业,有取识一直在执取,就带着一种动力。

这个五蕴坏了,就又会去执取新的五蕴,因为你希望永远存在。

那种永恒生存的意欲是最大的执取,对于物体或身体色的喜欢,我们会无奈于它们的坏灭。

然而,我们的心会将希望寄托在永远存在的欲望上,这就是最大最大的执取。

这一生不管如何贪取,知道都要死的,所以在无可奈何中产生了一种心态:

希望死后还存在,并且不要像这一生这么苦。

过去的印度外道希望到天界永恒存在,并且幸福快乐。

人总是希望自己永恒存在,而且是在一个极乐而没有痛苦烦恼的世界永生,这就是永远存在的意欲,生命中最最执取的就是这个,佛法叫我执我见,它是生死的根本!

我们要修行解脱,如果不知道生死的根本,如何解脱?

首先要明白,这种希望永远存在的生存的意欲就是最大的执取——我执我见。

但是现在又有多少人明白?

每天修行就是在保护这个我,希望造功立德,将来可以到天国去享福或永生。

这样的观念怎能解脱?

何时能截断生死之流!

知见不正的盲修瞎炼,那只是在坚固我执我见而已,哪里能解脱?

解脱的唯一办法首先是明白我执我见是生死之根,下决心要破除无明我见。

第一步就是听闻正法了解真相,明白痛苦烦恼生死的根本,当下明白体会无我时,就不再执取了,爱染执取的力量就消失了,当下即清净自在解脱。

现在真的体证到了,下一秒钟与现在是一样的(一“得”永不失),几月几年后还是一样,因为不再执着故。

未来的生命到你死前都一样,死后更一样,不会再变化了。

如果现在没有解决,爱染执取我见还在,下一秒钟必然仍旧烦恼痛苦造业。

剩下的生命都是这样,还是不能解脱,死后更不用讲解脱了,绝对是随业而流转六道中。

大家要注意,现在不体证,下一秒钟就有苦恼,就要造业,所以我们不能期待未来到哪一个国度去安稳。

佛陀时代所开示的法都在讲当下的生命,那么多人去亲近佛陀,甚至只有第一次见面问法都能得法见法,跟佛陀出家学法证阿罗汉是很普遍的。

佛陀说的法是这样的如实,就在当下的身心中进行,一定要明白!

所以要在自己的五蕴身心上观察,当下找出生死痛苦烦恼的根源,从观察无常、苦就可以明白。

从缘起的深义去观察:

一切法是无自性的空,一切法当体即空,诸蕴本空,那就不假造作了,当下明白,当下看到真相,当下即是清净。

这不是戏论,是真实不虚的。

一般人对自已总是没信心,认为我们都是业力深重,一定要依靠特殊力量加持,佛光普照,除此而外,自己是没有办法的,只能等救度。

其实,此刻闻法熏习的过程已在建立我们的正知见,已迈向解脱了。

只要听得懂并体会得到,用生命稍微去观察体验一下,是人人可证的。

所以众生才皆有成佛的可能性,因为法是平等的,只要你愿意,并懂得观察,懂得自我反省检讨,真正相信自己可以解脱,确实可达到究竟解脱!

“如因梦心而有梦境,因梦境而起梦心,一直迷梦不觉一样。

如果不听法,就象在梦中过日子一样,在梦中起了作梦的心态,由于作梦的心又引起作梦,永远在梦与梦心的循环中没有觉醒时候。

“若能如实的观察,通达法性空而无所取着,则迷妄的心识不生,

也就不起烦恼、造业、造作诸蕴,这就是解脱了。

这样的修习趣入,名「空解脱门」。

只要观察我们当下的五蕴身心,确实了解缘起法真是无自性,也体证到这样的空性,知道我不可得,一切的爱染取着自然就放下而不再执着了。

迷妄颠倒执取的心识就不会继续生起来,当不取着,不生起妄识时,就不会烦恼造业执取新的五蕴了,当下即清净解脱。

用这种观察方法下手体证五蕴的本性空无自性而解脱的叫空解脱门。

下面讲三解脱门,因为有三法印,所以有三解脱门,从无常而解脱,从无我而解脱,从涅槃寂静而解脱,三个层次不同,变成了三解脱门。

其实只要是解脱,就都是解脱,只是从三个不同的门进来,所以叫三解脱门。

“﹝三解脱门﹞佛法依「闻」、「思」、「修」,说明返迷启悟的实践过程。

「法印经」所说的三解脱门,重在「修慧」。

三解脱门,可说是三法印的实践方法。

学佛法都要透过闻思修的过程,先熏闻正见,还要如理思维(即消化),最后实践(即实修),闻思修的过程就是从迷到悟的过程。

但《法印经》说,三解脱门重要是在修慧,听闻及思惟的阶段还没有解脱,所以闻思是进入实证的方便,真正能证入解脱的是修慧,即智能的开发。

所以三解脱门可说是三法印的实践方法,是三个信道门,即信道解脱的实践方法。

“佛说三法印,每一法印都能开显正觉的内容,离执证真。

体会无常法印就是否定不变性,能破除我执而解脱;

体会无我法印就是否定独存性,也能解脱;

体会涅槃寂静印就是否定生灭的实在性,同样能解脱,所以三法印的开示就演变成三解脱门。

三法印的每一法印都在开显正觉的内容,可使众生离开执着而证入真理实相。

“依无我而悟入的,即空解脱门;

依涅槃寂灭而悟入的,即无相解脱门;

依无常而悟入的,即无愿解脱门。

无我印就是从空解脱门悟入的,涅槃印就是从无相悟入的,无常印就是从无愿悟入的。

下面解释各个解脱门修行的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