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2159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堰市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十堰市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十堰市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十堰市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十堰市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堰市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

《十堰市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堰市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堰市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ocx

十堰市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十堰市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摘要:

通过对十堰市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从业人员情况进行调查,对十堰市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对十堰市旅游人才培养力度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十堰市;旅游;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F59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2-0042-04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旅游业已经发展到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

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更加广泛,时代赋予旅游业的责任也空前加大,同时,旅游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逐渐增加。

本文试图以十堰市这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为例,对其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十堰市旅游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

  1.旅游院校基本情况

  十堰市共有旅游院校6所,其中高等院校3所,均设有旅游系,本、专科招生的1所,专科招生的2所;中等职业院校3所,目前有1所中专院校因生源太少,于2010年停招。

据统计,十堰市旅游院校中共设有本科班4个,专科班9个,中专班4个。

近三年各院校招收旅游专业在校生共1556人,其中:

2013年在校生531人(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411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20人)。

院校新生报到率平均为92.6%,对口就业率平均为86.6%。

本市对口就业率平均为26%。

  所有旅游院校中的专兼职教师情况分布如下:

  2.旅游企业基本情况

  截至2013年底,十堰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8.33万人,行业、学历及职称的分布情况如下:

  3.太极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太极湖”已成为湖北乃至中国旅游产业崛起的新地标,是市委人才办主抓的四个创新团队之一,市旅游局的重点对接项目,是十堰旅游高端人才的集聚地和孵化器。

2012年市委人才办曾带队赴该公司了解企业情况,并总结推广了太极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经验。

  

(1)员工总量变化趋势

  2007年,太极湖集团开始在武当山投资开发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

随着产业板块和业务的拓展,员工人数从2007年的8人到2012年的818人,年增长幅度达101%;2013年员工人数为342人,较2012年减少了58%。

  

(2)员工总量及结构分析

  2012年和2013年长期在太极湖从事管理类工作的旅游从业人员情况分布如下:

  (3)管理人员学历结构分析

  2012年和2013年长期在太极湖从事管理类工作的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分布情况如下:

  按照集团人才规划的要求,未来的五年内,这一比例仍需要加大至20%,管理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将超过70%。

  (资料来源:

十堰市旅游局人才培训科)

  二、十堰市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推手

  我市处于内陆地区,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不大,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面临着旅游环境、专业人才集聚度、商业成熟度、文化理念等多重劣势,这就需要在引才、用才、留才方面投入更多。

近年来,我市侧重于旅游项目的推进、旅游企业数量的增加以及提档升级,对旅游人才的培养的支持政策相对缺乏。

我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逐年递增,2012年已增至2000万元,却没有安排用于旅游人才培养的专项经费。

省旅游局分设了人教处和培训中心,共有8人;但市旅游局人才培训科仅2人;各县市区旅游局没有设专门工作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

同时,作为完善政府培训功能的市导服中心,没有发挥其职能作用,实际工作中也是有名无实。

  2.校企合作处于摸索状态,政府尚未发挥桥梁作用

  我市旅游院校专业设置雷同,无法满足企业需要。

据统计,6所旅游院校中设置有“旅游管理专业”的5所,“酒店管理专业”的5所,“涉外旅游专业”的1所(未开班),“旅游市场营销专业”的1所,“艺术导游专业”的1所(未开班),“武当导游班”的1所。

在实训场所上,我市目前仅有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有省级旅游实训室,其它院校均没有规范的实训室,不能满足学生专业实训要求。

人才培养的单一,无法迎合企业用人需求,企业要求旅游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直接上岗就业,否则企业成了替学校买单的实习培训场地[1]104。

  调研结果显示,旅游院校在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科专业的设置,但苦于与企业对接的少,在人才培养上没能形成政府主导的功能性的划区,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行不畅。

旅游企业呼唤本土人才,但因信息不通、薪酬待遇等多种因素导致目前合作渠道不畅。

  3.社会认知度不高,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产业发展短板

  

(1)旅游院校存在招生困难、毕业生本土就业困难

  旅游院校普遍反映招生困难。

究其原因:

一是全市适龄入学人口总数大幅度下降,而全国高校数目增加;二是家长认为旅游就是吃“青春饭”的,阻挠学生报考本专业;三是学生认为服务行业工资偏低,没有前途,缺乏职业荣誉感。

这三个因素直接导致全市高校,尤其是中等职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下降。

市财校、电大每年仅招生30人左右,市艺校更是因生源太少,于2010年停招了旅游专业。

  目前旅游院校基本实行的是W+0.5年的培养模式,最后半年学生实习。

据统计,我市高校多是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中职院校与太极湖、天河、世纪百强、紫荆花等本市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其中实习薪酬问题为主要影响因子。

沿海城市对二年级实习生的工资开到2000元/月以上,而我市目前对三年级实习生三星级酒店工资为1700元/月,学生向往的武当雅阁酒店仅1200元/月,而社会餐馆翰林院则开到了2400元/月,但需求量仍然较少。

从学生意愿出发,学校只能与沿海发达城市旅游酒店签订协议,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安全风险和责任风险。

而学生在外地实习后,一般也就留在了外地,尤其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本、专科学生几乎全部流向旅游发达城市。

  

(2)旅游企业存在招才困难、留才更难

  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受行业特性的影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但由于长期的价格竞争和成本压力,旅游企业无力负担较高的员工薪酬,旅游从业人员的工资很低。

目前我市旅游企业使用的一线员工中,80%以上为社会招聘人员,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或没有文化。

中职院校培训了二、三年的旅游专业学生,同样的需要接受培训后,才能上岗使用。

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一般不愿意直接从事一线服务工作,因缺乏经验又不符合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直接使用要求,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导致从业过程中稍有不如意,就容易辞职离岗,对企业造成用人恐慌。

再加上我市旅游行业存在整体宣传引导不够,社会评价不高,员工缺乏职业自豪感和忠诚度,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滞后,一方面企业想要的人才引不进来,上门应聘的条件太差,优秀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另一方面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无法直接使用。

  我市旅行社导游员底薪仅800-1500元,再加上市内旅游配套设施少,导游很少能拿返点津贴,与沿海城市比工资差异很大,导致一线服务人员在企业培训成熟后,外流严重。

对于旅游企业千辛万苦培养好的高、精、尖人才,却留不住的现象,企业老总们表示都很头疼。

原因归纳起来:

一是待遇太低,二是心理需求无法满足;三是部分景区、商品生产厂商因地处偏远,淡旺季节明显等等多种原因造成环境困难,员工缺乏职业自豪感,更缺乏心理归属感。

四是市场化选择灵活,没有留住人才有效的政策或抓手。

  4.社会培训机制尚不健全,高端人才缺乏

  十堰市尚没有系统的旅游人才培养规划。

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旅游部门培训机构太少,培训次数太少,旅游管理、科研、中介服务等配套机构不全,没有系统学习本土文化培训的场所。

目前旅游企业人员流动太大,导致企业培训成本加大。

如郧县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自2008年来开馆以来,讲解员已经更换了5批,几乎是每年一批次。

高层管理人员也由成立之初的10余人,到现在仅剩2人。

企业对员工待遇也想了很多办法:

如对讲解员的工资底薪2000元/月,每讲一次另加提成,单位为讲解员买三金一险,享受免费用餐,由单位派车从十堰免费接送等等。

即便如此,由于景区产品的单一,效益不好,游客不多,再加上环境偏远,淡季很淡,员工感觉寂寞,缺乏归属感,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很严重,培训成本很高。

太极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总裁琚一峰坦言:

旅游是民生工程,一旦建设发展好,是谁也带不走的,最终留成了当地的资源,成为当地老百姓就业、致富的产业。

但目前政府及配套企业致富了,老百姓发财了,但旅游企业做了贡献,当了雷锋,没有获利。

多种原因导致了管理人员的锐减,从业人员的供养和持续培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经调查显示,我市旅游人才队伍中存在:

“以高中(中专)以下学历者为主,以非旅游院校专业毕业生为主,以一线从业人员为主”的“三为主”情况。

紧缺的旅游营销、旅游规划、旅游英语、职业经理人等高端人才储量不足。

市场急需:

一是高级导游及外语导游;二是旅游经营管理高端人才;三是专业技能型人才;四是新型旅游业态专业人才;五是旅游教育双师型人才。

  三、加强旅游人才培养的对策

  旅游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的动力!

[2]43我们要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就需要用一流的旅游人才做支撑。

  1.完善旅游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坚持党管人才,由组织部门抓总,专班编制《十堰市旅游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形成梯级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引擎。

实施《十堰市旅游奖励办法》,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引导、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旅游人才奖励机制。

建立旅游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旅游人才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县市区的年度考核任务目标。

完善人才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旅游人才后顾之忧。

针对我市有突出贡献的大型旅游企业(如:

太极湖集团公司等),可给予住房补贴、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激发旅游人才投身地方的创业热情。

  2.加大旅游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通过政校企共建的办法,共同培育人才。

分别实施高级人才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懂战略管理、资本运营、金融贸易、法律法规、信息网络等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

实施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旅游文化创意、乡村旅游、温泉度假、健身休闲、修学旅游等经营管理人才。

实施职业技术人才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实用型的导游、酒店、景区等职业技术人才。

对旅游高职、中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应届毕业生,经院校考试、旅游部门审核通过的,颁发区域从业资格证书,区别于一般无学历、无经验的社会人员。

  3.拓宽旅游人才培养空间领域。

  畅通人才交流渠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方式,将行业内优秀行政干部、院校老师、企业高管纳入旅游人才库,每年组织互动挂职锻炼。

对接南水北调协作城市,签订旅游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扩大培训的领域、地域等范围,同时也可招徕北京优秀人才来堰就业。

争取国家人社部审批“国家级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争取国家旅游局审批“国家级旅游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通过提档升级争取专项经费,支持地方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定期举办旅游人才专场招聘会以及一线人员技能赛事大比拼等活动,以赛提能,以赛促能,同时积极向上举荐人才,通过奖先表优,增强旅游城市软环境建设,在全行业树立学才、重才、惜才、用才、爱才良好风尚。

  [参考文献]

  [1]程柯.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培养模式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

(1):

101.

  [2]李少斌.三门峡旅游人才现状及当地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对策[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

43.

  OnPresentSituationandProblemsofCultivationofTourismTalentsinShiyanCityandItsCountermeasures

  HEJiao-jiao

  (DepartmentofTourismandInternat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