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13731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案Word格式.docx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案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教案Word格式.docx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2总结: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1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2共同总结: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四)中华文化的发扬1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

(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

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3共同总结:

(1)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目标导学二:

美德万年长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1阅读教材第6465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

(1)扶危济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果有机会见到“顺其自然”,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

(2)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

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1)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3)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精华所在。

(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问题提出: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风好家道和,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面貌的潜在气质,也是家庭兴衰的隐性因子。

”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是对青少年的希望,许多地方正在评选美德少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问题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3问题解决: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4作业布置:

选择教材6566页“拓展空间”中推荐的作品,认真阅读经典,在好书中涵养品格,亲近道德人物,提升人生境界,与同学交流读后体会。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意义和怎样发扬中华文化;

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中华文化,争做美德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3板书设计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华文化的内容中华文化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发扬美德万年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4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繁杂,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华文化根,全方位地了解了中华文化,重点是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要结合史实和现实来理解,选择一些典型材料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个是美德万年长,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可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来学习。

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了解构筑中国价值的意义能力目标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

认识到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

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8年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被称为“火炸药大王”,他是我国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火炸药资源化治理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更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

思考:

“王泽山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说明了什么?

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高扬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1话题讨论: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民族精神的内涵1阅读教材第67页“探究与分享”。

请将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如成语名言、人物典故等)填入下图。

2师生共同总结: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三)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1阅读教材第68页“探究与分享”。

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们对当代中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价值?

3教师讲解: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四)民族精神的意义1阅读教材第69页“探究与分享”。

(1)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逆袭成功,对你有怎样的思想触动?

(2)如果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失利了,女排精神还存在吗?

3师生共同总结: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灾难,但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总是百折不挠、知难而进。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五)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1问题:

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2教师总结:

(1)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

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构筑中国价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1阅读教材第70页“阅读感悟”。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1话题讨论:

“双百”人物的精神品质为什么能打动我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三)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问题:

青少年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

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同时构筑中国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板书设计凝聚价值追求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民族精神的意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爱国主义又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如果只由教师讲解会显得很枯燥,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联系当前时政热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从问题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能力目标收集整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人口问题的本质。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

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

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1阅读教材第7576页“探究与分享”。

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

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1材料呈现:

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停车难”“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你是怎么认识的?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三)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1材料展示:

为鼓励市民按政策生育,解决“生得起、生得好”的问题,湖北省襄阳市政府办下发通知,将围绕孕前、孕期、分娩到分娩后全生育过程,为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孕产妇提供七项免费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全面实施基本生育服务免费制度。

这样做有利于落实什么基本国策?

对这一国策你有什么认识?

(1)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累计少生四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一)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1材料呈现:

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快递业的包装物主要集中在快递运单、编织袋、塑料袋、封套、包装箱(瓦楞纸箱)、胶带以及内部缓冲物(填充物)等七大类。

2016年,我国快递业包装物共消耗快递运单约312.8亿枚、编织袋约32亿条、塑料袋约68亿个、封套约34亿个、包装箱约37亿个、胶带约3.3亿米这些不可自然降解的塑料袋、胶带,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近3000万吨。

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资源形势,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2)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二)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1材料呈现:

2018年2月27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最好的环保长效机制就是坚持严格依法办事。

环保督查它本身就是长效机制的具体体现,不存在放松的问题。

在当日的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透露,环境保护部正在抓紧研究起草蓝天保卫战的三年作战计划,明确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

环境保护部为什么抓紧研究起草蓝天保卫战的三年作战计划?

提示:

我国的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

(1)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2)我国环境质量虽在进一步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

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4结合教材第77页“探究与分享”,设计辩论赛。

甲:

经济发展势必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

乙:

经济发展能够避免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

5学生分成两组,准备材料,进行辩论。

经济发展不是一定会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坚持绿色发展,就可以避免资源短缺。

6师生共同总结: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瓶颈。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7作业布置:

结合教材第80页“拓展空间”内容,制作向社区居民宣传土壤保护重要意义的手抄报一份,并互相交流。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我国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了我国面临严峻的形势,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

知道了我国资源环境面临严重危机,资源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知道了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明确了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3板书设计正视发展挑战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资源环境面临危机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4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多,理论性知识不少,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主要学习人口现状的特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及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运用对比法、数字法来学习,效果会更好;

一个是资源环境面临危机,学习资源和环境两方面的严峻形势,要结合现实生活中较为典型的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对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认识,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环境观。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

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一想:

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

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保护地球的内容。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1材料呈现:

2018年1月16日,记者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月岛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

据了解,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

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

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1阅读教材第8283页“探究与分享”。

(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

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3总结: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三)建设生态文明1材料呈现:

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2018年1月4日正式公布。

全面建立湖长制有什么现实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一)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1材料呈现:

经过十多年持续治理和国家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如今内蒙古草原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草原明显恢复。

图片是羊群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的草原上觅食的情景。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阅读教材第85页“探究与分享”。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

3阅读教材第8687页“探究与分享”。

4思考:

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5问题讨论:

6总结: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3)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