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07356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文档格式.docx

《浙江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文档格式.docx

1.0.3城市建筑工程的配置停车场(库)设置、设计,必须保障交通安全,配置合理,使用方便,并应满足道路动态交通、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防灾安全的要求。

1.0.3条文说明了城市建筑工程的配置停车场(库)设计、设置,必须确保基地及相关道路或相邻车道的交通安全和畅通,并应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合理处理好交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0.4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的设置和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要求。

1.0.4本标准在下达编制任务时,明确为省工程建设标准。

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1980年1月3日颁发的工程建设标准规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

“部标准,省、市、自治区标准和企、事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

同时,考虑到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中有关交通和停车场(库)设计要求巳作了明确的规定,如汽车库建筑设计规(JGJl00-98)、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CJJl5-87)、城市路交通规划设计规(GB50220-9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GB50180-93)等,也适用于城市建筑工程配置停车场(库)。

因此,本条规定,城市建筑工程的配建停车场(库)的设置、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要求。

2术语2.0.1城市建筑工程urbanarchitecturalenSineefing泛指城市规划区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住宅,以及工厂、仓库等。

2.0.2公共建筑publicbuilding泛指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和使用的各类建筑,主要有行政办公建筑、文教体卫建筑、商业金融建筑等。

2.0.3配置停车场(库)accessoryparkinglots(garages)指各类建筑工程依据有关规定所附设的,为本建筑工程各单位就业人员,以及前来联系工作、洽谈业务人员提供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的专用场所。

2.0.4基地出入口entranceexitOfbases指各类建筑工程建设用地上部道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口。

2.0.5停车场(库)出入口entranceexitoftheparkinglots(garages)指各类建筑工程配置停车场(库)与其部道路的连接口。

2.0.6大城市bigcity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

2.0.7中等城市mediumcity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

2.0.8小城市town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

2.0.9交通影响分析analysisOfeffectsOntraffic指建设项目实施前,为满足一定服务水平,对该影响作出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对策,以减少项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项目产生的交通量变化对周边道路交通的影响。

3一般规定3一般规定3.0.1城市建筑工程的配置停车场(库)应与主体建筑位于城市道路的同侧,并应在建筑项目用地围之。

3.0.1本条文规定的目的主要是防止主体建筑与配置停车场(库)不在城市道路的同侧所带来的车辆和人流横穿道路现象,避免由此产生的交通堵塞及交通事故。

因此,要求位于城市道路,特别是主干道两侧的建筑应按标准分别在建筑项目用地围之配建停车位。

3.0.2城市道路同侧相邻建设的两宗及以上的建设项目,因建设用地较小,单独设置配建停车场(库)难以达到规要求的,经批准后,可集中统一设置配建停车场(库)。

3.0.2考虑到个别建筑项目,尤其旧城改造项目,由于项目建设用地围过小,单独设置配建停车场(库)难以达到规设计要求,故允许在道路同侧上建设的相邻两宗及以上的建设项目,在统一申请、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前提下,经过批准后,可集中统一设置配建停车场(库)。

3.0.3城市建筑工程的配置停车场(库)出入口,应与建筑基地出入口,主体建筑主要人流出入口,以及基地道路之间有合理通畅的交通关系。

3.0.3本条文规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由公共建筑、住宅吸引的车辆,在道路上上下客,以及部通道交通不顺所引起的交通堵塞,减少对城市道路的干扰,保证城市动态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我省城市中有许多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由于车流与车库、基地大门、建筑门厅的交通组织联系不尽合理,造成公共建筑门厅前、住宅小区大门前经常堵塞,并影响城市道路上的正常交通。

如市天目山路国际花园段处,一到晚间营业高峰期间,地下车库出入口、地面临时停车位、酒店茶楼门厅之间交通混乱不堪,甚至拥堵至天目山路上。

3.0.4城市建筑工程的配置停车设施可采用地面停车、地下车库、立体停车楼等多种形式,严禁占用规划批准的城市绿地和道路用地作停车场,但在满足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经批准后,可在绿地下面设置地下车库。

3.0.4本条文规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配置停车场(库)侵占规划批准的城市绿地、道路用地等,但考虑到个别建筑项目用地围有城市防护绿带通过,为了提高用地利用率,允许在满足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如防护要求、景观要求、栽植要求等,经批准后,在绿地下面可设置配建地下车库。

3.0.5停车场(库)的规划设计,必须遵守本标准第4章和国家相关规的规定,平面设计应标明场通道、车辆及人流路线走向、出入口交通组织、停车车位、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安全等设施。

3.0.5本条文规定是为确保基地部道路和停车场的车辆和行人的安全、畅通。

3.0.6本标准规定的配置停车车位指标,机动车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单位,非机动车以自行车为计算单位。

其他类型车辆应按表3.0.6规定的车辆换算系数,折合成小型汽车或者自行车的车位,核算车位总指标。

表3.0.6车辆换算系数型机动车非机动车摩托车微型车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铰接车自行车三轮车助动车算系数0.70.7.02.02.5.5.02.5.53.0.6城市建筑工程配置停车场(库)的机动车车型主要以小型车为主,从市机动车保有量看,小型车以下的车种(含小型车、微型车、摩托车)占92左右。

而且,公共建筑、住宅吸引的机动车几乎均是小型车及以下的车种,从快速增长的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看,私人小轿车占主导地位。

因此,取机动车的设计车辆为小型客车。

非机动车中自行车所占比例达98左右,因此,取非机动车的设计车辆为自行车,并根据各种车辆几种停车方式所需的停车面积的平均数与各自设计车辆的比例得出各自当量换算系数。

3.0.7综合性建筑工程配置停车位总数应按各类性质及其规模,分别计算后累计;

群体布置的建筑工程,在符合配置停车设施总指标的条件下,可统一安排,合理布置。

3.0.7本条文主要针对综合性建筑工程和群体布置的建筑工程,其配置停车位数的计算方法作出规定。

3.0.8建筑工程按配置指标计算出的车位数,不足1个的,应按1个计算。

3.0.8本条文主要规定配置指标计算时,尾数出现小数情况的,应将小数进升为1。

4设置规则4设置规则4.1基地出入口设置4.1基地出入口设置4.1.1城市快速路上严禁开设建筑工程基地出入口;

城市主干道上应严格控制开设建筑工程基地出入口;

设置在交叉口附近的建筑工程基地出入口,应开设在交叉道路中等级相对较低的城市道路上。

4.1.1主要是针对基地在城市道路上设置车辆出入口,必将会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特别是在城市路幅宽、流量大,且车速快的快速道、主干路上,容易影响城市道路正常交通,造成交通事故频繁的情况,制定本条文。

4.1.2开设在主干道上的建筑工程基地出入口,距离交叉口道路红线转弯圆弧的起端,应大于120m或在基地的最远端;

开设在次干道上的建筑工程基地出入口,距离交叉口道路红线转弯圆弧的起端,应大于lOOm或在基地的最远端;

开设在支路上的建筑工程基地出入口,距离交叉口道路红线转弯圆弧的起端,应大于50m或在基地的最远端;

4.1.3建筑工程基地出入口距地铁出入口、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应不小于50m;

距公交车站应不小于20m;

距隧道引道端点应不小于150m;

距桥梁引道端点应不小于80m。

4.1.2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最复杂,最易堵塞,交通事故最频繁的地区,为了减轻基地车辆出入口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压力,制定本条文。

基地出入口距交叉口的距离计算方法(见下图)。

注:

S为出入口距交叉口的距离。

4.1.3-4基地出入口若距离地铁出入口、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公交车站、隧道引道端点、桥梁两端太近,容易成为事故的黑点,为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关于停车场选址及出入口视线等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文。

4.1.4建筑工程基地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交的角度应为7590,且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基地出入口的视距参见图4.1.4。

图4.1.4基地出入口的视距4.1.5建筑工程基地机动车出入口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l当基地机动车停车泊位数小于等于50辆时,宜设1个。

2当基地机动车停车泊位数大于50辆且小于等于300辆时,不应超过2个。

3当基地机动车停车泊位数大于300辆且小于等于500辆时,不应超过3个。

4当基地机动车停车泊位数大于500辆时,不应超过4个,且基地出入口宜布置在不同的城市道路上。

4.1.5-7在道路上设置基地出入口越多,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及安全影响越大,但出入口设置过少,又会影响基地车辆的交通疏散及通行。

因此,参照有关规定制定条文。

4.1.6开设在城市主次干道上的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之间净距不应小于150m。

4.1.7相邻两块基地在用地分界线两侧分别设置出入口时,2个出入口应合并为1个。

4.1.8基地机动车双向行驶的出入口车行道宽度宜为71lm,单向行驶的出入口车行道宽度宜为57m。

4.2基地总平面布置4.2基地总平面布置4.2.1建筑工程总平面布置应保证基地有车辆环通道路或回转场地,并应符合机动车流与上下客点及停车场(库)之间交通组织的要求。

基地部主要通道应设双向车道,供小型车通行的道路净宽不应小于7.O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7.Om;

供大型车通行的道路净宽不应小于8.O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lO.5m。

当尽端式地面停车场设计停车数少于20辆,停车场与主车道的连通车道长度不大于20m时,连通车道可采用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5.Om。

4.2.1建筑工程基地总平面通道、车流与上下客之间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相邻城市道路的交通通畅。

因此,本条文规定了环通道路或回转场地以及车行道宽度的要求。

4.2.2基地部道路及出入口的设计,应避免机动车从城市道路倒退驶入基地,或从基地倒退驶向城市道路。

4.2.2城市中心区的有些建筑工程基地由于建筑密度很高,部道路不畅,而造成进入或驶出基地的车辆倒退行驶的现象,对城市道路影响极大,为避免这种情况制定本条文。

4.2.3吸引有大量出租车的旅馆、饭店、娱乐场所、办公、超市、商场和医院等公共建筑,应在基地主体建筑人流主出入口处设置5个以上专用的出租车候客位。

在有接送学生上下学需求的幼儿园、小学等教育设施附近,应设置临时停车泊位。

4.2.3吸引大量出租车的公共建筑工程,由于出租车排队候客而影响到城市道路交通的情况在我省城市中比较严重。

同时,在幼儿园、小学等教育设施门口,因家长用小汽车接送学生上下学而产生交通堵塞的现象也较普遍,因此,作了本条文规定。

4.2.4商场、饭店和宾馆等有大量货物装卸的公共建筑,应在基地部道路上设置货物出入口和装卸车位,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商场可按每5000m2建筑面积设置1个装卸车位,不足5000m2的,可按1个装卸车位设置;

当装卸车位超过3个时,每增加10000m2,可增设1个装卸车位;

当装卸车位超过6个时,每增加15000m2,可增设1个装卸车位。

2旅馆、饭店每100客房设置1个装卸车位,不足100客房的,可按1个装卸车位设置;

当装卸车位超过3个时,每增加200客房,可增设1个装卸车位。

3装卸车位尺寸应为4.0x12.0m。

4.2.4商场、饭店和宾馆等均有大量货物需要装卸,为了避免占用道路作为停车装卸场地,制定本条文的规定。

4装卸车位应出入方便,周围应有一定的作业空间。

4.2.5宾馆、饭店和会议中心等应在用地的地面部分或规定的空地上,按每50个客房配置1个大客车停车位,每设置1个大客车停车位,可按表5.0.6所列的标准减设2.5个小车停车位。

4.2.5本条文主要针对有大客车停车需求的公共建筑工程,停车位的配置及计算方法作出规定。

4.3配置停车场(库)出入口设置4.3配置停车场(库)出入口设置4.3.1建筑工程配置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不应直接与城市道路连接,应设置在基地部道路上,并应满足部交通组织的要求。

4.3.1为了保证建筑主体与配置的停车场(库)之间的交通联系,不让部产生的交通利用城市道路来组织交通,减少部交通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同时,为避免进出停车库出入口的车辆由于加速度和视线不良的情况而产生交通事故。

因此,制定本条文。

4.3.2建筑工程配置机动车停车库出入口的坡道终点面向城市道路时,停车库出入口坡道终点与城市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应小于12.Om,平行城市道路或与城市道路斜交时,停车库出入口坡道终点,应后退基地的出入口不应小于5.O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7.Om。

4.3.2为了理顺基地部场地的交通组织与基地出入口和停车场(库)出入口之间的联系,保证城市道路和部道路的畅通,制定本条文。

4.3.3建筑工程配置的机动车停车场(库)出入口的车道及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停车泊位数小于等于1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1个双车道或2个单车道的出入口。

当停车泊位数小于25辆时,宜设置1个双车道出入口,也可设置1个单车道的出入口,但必须完善交通信号和安全设施,出入口外应设置不少于2个的等候客车位。

2停车泊位数大于100辆且小于等于3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1个双车道和1个单车道的出入口。

4.3.3车库出入口的数量多少,主要取决于交通安全与畅通以及出入口的通行能力,参照汽车库建筑设计规,并结合本省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文。

3停车泊位数大于300辆且小于等于5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2个双车道的出入口。

4停车泊位数大于5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3个双车道的出入口。

4.3.4机动车停车库出入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5.0m。

4.3.4为保证机动车停车库出入口之间的交通安全,特制定本条文。

4.3.5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库出入口应分开设置,出入口净距不宜小于10.0m,且两者之间必须有良好的行车视距。

4.3.5本条文主要是考虑自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制定本条文。

4.4配置机动车停车场(库)设计4.4配置机动车停车场(库)设计4.4.1城市建筑工程配置机动车停车场(库)的设计要求,应按国家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JGJl00-98的有关规定执行。

4.4.1按建设部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编写细则第十三项第一款规定:

“当标准中涉及的容在有关的上级或同级标准中已有规定时,应引用这些标准,不得重复”的原则要求,城市建筑工程配置机动车停车场(库)的设计,可按国家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JGJl00-98的有关规定执行。

4.4.2城市建筑工程配置停车场(库)应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停车泊位数小于等于50辆时,无障碍停车泊位不应少于2个,不足25辆时可设1个。

2当停车泊位数大于50辆且小于等于300辆时,无障碍停车泊位不应少于5个。

3当停车泊位数大于300辆且小于等于500辆时,无障碍停车泊位不应少于8个。

4当停车泊位数大于500辆以上时,无障碍停车泊位不应少于总停车数的2。

4.4.2-6考虑到无障碍设计和建设在我省城市建设中愈来愈被重视,本标准参考有关规定,在无障碍停车位的设置数量、布置要求和轮椅通道的组织上做了规定。

4.4.3无障碍停车位应设置在靠近入口处或醒目处。

多层停车库的无障碍停车位,应设置在底层或与交通道路同一层面上。

4.4.4无障碍停车位的地面应平整、坚固,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

50。

4.4.5无障碍停车位与人行道地面有高差时,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坡道。

4.4.6停车泊位数大于50辆的停车场(库)应设专用轮椅通道,并应与无障碍停车位轮椅通道和停车场(库)入口连接。

4.4.7建筑工程配置的机动车停车库可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并应符合机动车停车库的有关规定;

地面机械停车库应设有不少于总停车泊位20候停车位的候停区,升降横移式车位在地下车库设置时,不应超过3层。

4.4.7鉴于目前我省大城市中开始陆续兴建机械式停车库,节约了城市用地和建造地下车库的投资,但由于这类停车库容量大,为机械或液压传动,进出车库速度慢,容易在高峰时车库前产生排队等候和堵塞现象,因此,参照汽车库建筑设计规,并结合本省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文。

4.4.8体育场(馆)等大量人流、车流集中疏散的大型公共建筑,不宜采用机械式停车库。

4.4.8考虑到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影剧院等公共建筑吸引的车辆数量大,疏散要求高,而机械式停车库车辆进出车库速度慢,疏散能力差,因此,体育场(馆)等疏散要求高的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库)不适宜采用机械式停车库。

而对于有些公共建筑的配置停车场,如娱乐城、饭店、宾馆、办公楼可部分采用机械式停车库。

对于场地过小,如不用机械式停车方式根本无法解决停车问题的,可全部采用机械式停车库。

4.5配置自行车停车场(库)设计4.5配置自行车停车场(库)设计4.5.1建筑工程配置自行车停车场(库)应设置在基地,并不得占用城市道路。

当车位数在300辆以上时,其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出入口净宽不应小于2.5m。

多层停车库或地下停车库应设置供自行车推行的斜坡,坡度宜小于20,斜坡宽度不应小于300mm,并应设置无障碍轮椅通道和为残疾人设置的专用停车位。

4.5.1本条文的制定主要考虑到:

(1)为保证自行车停车库(场)出入口的通行能力,规定出入口净宽度不应小于2.5m,同时,当自行车停车位数大于300辆时,出入口数不应少于2个;

(2)地下自行车停车库为方便自行车上下,规定如设置踏步时,须设置自行车斜坡,坡度宜设在20以下,坡度宽度不应小于30cm。

4.5.2自行车停车方式应以出入方便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有垂直式和斜列式,自行车停车方式见图4.5.2。

图4.5.2自行车停车方式4.5.2-3本条文是参考城市道路设计规有关自行车停车排列方式,并考虑自行车停车场(库)在露天、室、路边不同停车位置所需的停车面积,制定本条文。

4.5.3每辆自行车停车面积应符合表4.5.3的规定:

表4.5.3每辆自行车停车面积自行车停车位置自行车停车面积(m2/辆)露天1.51.8室1.82.0路边1.01.54.5.4自行车停车净空高度不宜小于2.0m。

4.5.4本条文主要是考虑到停自行车时,停车人不至于碰头。

4.5.5公共建筑吸引的自行车停车场地应在主体建筑用地围设置,位置宜设在主体建筑人流出入口附近、建筑后退红线部分的硬地处或沿城市道路人行道外,不得占用城市道路,其停放场地标高宜与人行道一致。

4.5.5本条文的制定主要是考虑公共建筑吸引的自行车停车应停放在主体建筑用地围,避免自行车停车造成人员横穿道路或占路停放。

为方便使用,自行车停车场地最好设在建筑人流主出入口附近或沿建筑后退红线的道路旁,其标高宜与人行道一致。

4.5.6部工作人员自行车停车场地应与外来自行车场地分开设置。

4.5.6本条文的制定主要是从骑自行车者的角度考虑,便于使用管理。

4.5.7自行车停车可采用停车架,其停车面积应按停车架形式分别计算。

5配建指标5配建指标5.0.1城市建筑工程停军场(库)配建指标的选用,应符合表5.0.1配建指标级别及适用围的规定。

表5.0.1配建指标级别及适用围指标级别适用围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5.0.1全省配建停车位指标采用分级体系,通过对城市大、中、小的区分,构筑起全省建筑工程停车位配建指标分级体系。

在每个城市的实际操作时,对照配建指标级别及适用围表选定本城市配建指标的等级。

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第四条规定:

“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

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

”本标准指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即是按上述规定而定的。

5.0.2住宅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5.0.2的规定。

表5.0.2住宅停车位指标项目机动车(停车位/户)非机动车(停车位/户)平均每产建筑面积2002或别墅1.51.51.2-140m2平均每户建筑面积200m21.21.21.01.580m2平均每户建筑面积140m20.80.80.62.0平均每户建筑面积80m20.30.30.23.0注:

经济适用房按平均每产建筑面积80m2+指标进行控制。

5.0.2-14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