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四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02703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四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四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四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四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四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四章Word格式.docx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四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四章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四章Word格式.docx

5.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6.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

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

8.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的把教育和教学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9.)对于所有的学校来说,教学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和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10.教书育人始终是教师和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根本的道德责任。

11.教书育人为未来社会培养和造就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接班人。

12.育好人是教师的天职所在。

13.教书育人,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14.严谨治学的意义(三个必需):

1.严谨治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所必需的;

2.严谨治学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

3.严谨治学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的。

15.教师的学风教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学风。

16.考查一个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如何,关键的一项是看其能否做到严谨治学。

17.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学律精新):

1.好学不倦,精通业务;

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

3.严于律己,精益求精;

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第三节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18.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必须明确其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三生”,“公正”,“严格”,“教学相长”):

一、热爱学生:

A热爱学生的意义(学生需要、教育需要、社会需要):

1.爱是学生的需要;

2.爱是教育的桥梁;

3.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

B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1.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2.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

3.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的爱。

二、尊重学生:

A尊重学生的意义:

1.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

2.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调动起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B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心性意见):

1.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2.尊重学生的个性;

3.尊重学生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了解学生:

A了解学生的意义:

1.了解学生是教师培养爱生之情的需要;

2.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客观需要。

B了解学生的基本要求:

1.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

2.克服某些心理效应的影响,深入的了解学生。

四、公正地对待学生:

A这里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教师必须公正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既不偏袒任何一名学生,也不委屈任何一名学生;

二是教师必须公正地、是非分明地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既要实事求是地看到他们的缺点,也要积极热情地赞扬他们的优点。

B公平和公正,是教育爱应当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的集中体现,是使学生对教师感到可亲可敬的必备条件。

五、严格要求学生:

A严格要求学生的意义(成长、成才):

1.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体现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2.严格要求学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促其成才的需要。

B严格要求学生的基本要求(四严):

1.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严而不倦);

2.严而有度,严而有方;

3.合理要求,持之以恒(严而有恒)。

六、教学相长:

A“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文献学记提出的主张。

B教学相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一)要求教师要不断地从学生的“学”中汲取营养来改进自己的“教”;

(二)要求教师要真心实意地欢迎学生指出错误并勇于公开承认错误;

(三)要求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不同于自己看法的独立见解;

(四)要求教师要有欢迎、鼓励和支持学生超过自己的宽阔胸怀。

19.)师爱还是一种社会爱,它体现了党和人民对青少年的热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20.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认识人及人之间关系的一个窗口,一本活的教科书。

21.尊重学生,主要是指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这是对教师提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22.)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是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23.了解学生的方法:

1.教师不应当让学生感到敬而远之,而应当乐于接近学生;

2.教师还必须注意不能漫不经心地以自己的心理去代替学生的心理;

3.要注意克服“第一次效应”“成见效应”“定势效应”“光环效应”“自己人效应”等的影响。

24.爱及严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教师的严格必须以爱为基础,不能让它变成那种让学生感到害怕、敬而远之的“严厉”;

另一方面,严格又必须要对爱有所限制,它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感情用事,不能对学生溺爱和放纵。

25.严格要求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无比深沉的爱。

26.所谓减轻学生负担,其实质是要减轻那些压抑学生主体性,妨碍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的过重负担。

27.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释放学生学习及成长的内在潜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更加健康、充分的发展。

28.中小学生的不成熟性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教师的严格要求缺乏理解,因而产生不满情绪,对教师的要求抵触;

二是在改正缺点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

29.严格要求又必须以对学生高度负责和促进其逐步成长为前提。

30.严而有度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严格要求,是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程度所理解和接受的,经过一定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31.)严而有方是指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觉贯彻对他们提出的严格要求。

32.严而有度、严而有方,是教师对学生真诚关心、热爱,渴望学生进步的体现;

没有爱心,对学生不负责的教师,是不会研究教育艺术、掌握教育分寸的。

33.严而有恒是指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必须始终贯一,坚持到底。

第四节教师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34.教师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

尊重同事、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维护集体荣誉。

35.尊重同事是调节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

36.尊重同事的意义:

1.尊重同事是尊重人的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

2.尊重同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

37.尊重同事的具体要求(一同五不同):

1.尊重同一学科的同事;

2.尊重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学科);

3.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不同水平);

4.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不同观点);

5.不同年龄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不同年龄);

6.领导及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不同级别)。

38.在和优秀的同事相处时,应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一是对其抱有嫉妒之心;

二是对其过于苛求。

39.及落后同事相处时:

一是从人格上给予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以应有的尊重;

二是要努力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

三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并给予其必要的帮助。

40.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

这是因为:

一是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是办好学校的必然要求;

二是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是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也是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

41.领导及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应该怎么做?

A在和领导相处时给予其应有的尊重,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内在要求。

尊重领导,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服从正确领导,支持领导工作;

二是体谅领导,为领导分忧解愁;

三是要维护领导的威信。

B基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以及学校教育自身的特点,领导有其应在以下方面尊重教师(心性权利):

一是要尊重教师价值选择的权利;

二是要尊重教师的个性;

三是尊重教师的事业心;

四是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

42.教师的民主权利也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源”和“潜能库”。

43.团结协作的意义:

1.团结协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学生需要);

2.团结协作是教师人格的必备要素(教师需要);

3.团结协作是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

4.团结协作是形成良好校风的重要保障(学校需要)。

44.团结协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首先,教师要做到谦虚为怀,有自知之明;

其次,要严于律己,以诚相待;

最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通力合作是教师团结协作的最基本的要素。

45.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

1.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社会);

2.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教育);

3.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个体)。

46.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

1.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最基本);

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条件);

3.教师要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最高层次)。

47.集体荣誉感是集体凝聚力的来源。

48.应当把在教育工作中确立人当主义原则视为每个教师教育素养的最重要的品质。

从另一角度来看,集体荣誉感意味着敬业乐群。

敬业不只是以后总劳动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奉献精神。

49.)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社会主义道德观以集体为基础的,没有集体的荣誉,也就没有个人的荣誉,只有为集体争光的人,才会获得更大的荣誉。

第五节教师在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50.教师在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

依法执教(对国家)、爱岗敬业(对工作)、严谨治学、廉洁从教(内在)、为人师表(外在)。

51.依法执教的意义(社会规范道义):

1.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的(社会);

2.依法执教是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的(义);

3.依法执教是教育规范化、有序化所必需的(规范);

4.依法执教是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的(道)。

52.义务教育事关一个国家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53.依法执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第三,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奉公守法的模范。

54.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行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教师。

55.教师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为教师制定的法律。

56.爱岗敬业的意义(留身留心有所作为):

1.爱岗敬业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留身);

2.爱岗敬业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源泉(留心);

3.爱岗敬业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所有作为)。

57.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乐于钻研教育教学工作):

1.热爱教育,乐于从教(教育);

2.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教);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

4.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工作);

5.勤奋钻研,科学施教(钻研);

6.淡泊名利,及人为乐(乐于)。

58.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最重要的一环是教师个体的职业道德修养。

59.教师队伍在爱岗敬业精神基础上的稳定是一种开放式的、高层次的稳定。

60.)爱岗敬业精神是教师乐教勤业的动力源。

61.师德修养的关键一环,就是培育爱岗敬业精神。

是因为它既是师德的核心和基础,又是促进教师不断完善的动力源泉。

62.为什么爱岗敬业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

第一,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获得对自己职业职责履行的内在自觉;

第二,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促进自己自我的不断完善;

第三,爱岗敬业能帮助教师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化解各种矛盾,提高工作效率。

63.廉洁从教的意义(人情为师社会观):

1.廉洁从教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人”);

2.廉洁从教是为师立教的根本(“为师”);

3.廉洁从教是“树人”的根本人格条件(“人”);

4.廉洁从教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活的源泉(“情”);

5.廉洁从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的重要因素(“观念”)6.廉洁从教是转化社会风气的重要举措(“社会”)。

64.任何社会为培养人而选择教师时,不仅注重学识才能,而且更加注重是否具有良好的仁德。

65.为师立教当看重养德修身、为人师表,特别是廉洁方面,这是为师立教的根本。

着主要是因为(人格道德教育):

首先,只有廉洁,教师的人格才具有可信性(“人格”);

其次,只有廉洁,教师才具有道德上的感召力(“道德”);

最后,只有廉洁,教师才能保持教育公正性(“教育”)。

66.教师人格是对教师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道德尊严、做人资格和为人道德品质的总称。

67.教师的人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其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无法代替的。

68.廉洁从教是保持教育公正的前提。

要做到教育公正,首先要从廉洁开始。

69.廉洁从教,不仅是教师有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人格条件和内在基础,而且对社会风尚的文明强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70.廉洁从教的根本在于保持廉洁自律,廉洁自律源于坚守高尚的情操。

71.要做到廉洁自律:

首先,要不断提高道德认识;

其次要不断增强道德情感;

再次,要不断磨炼意志;

最后,要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72.教师要保持教育公正,就要做到:

第一,应明确是非标准,增强辨别能力;

第二,要敢于抵制不良风气,恪守公正立场;

第三,要自觉培养公正之品行。

73.为人师表的意义:

第一,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第二,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还及教师职业劳动的两种情况相联系:

一是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教师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二是在教师的职业劳动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74.)教师的威信是教育学生和搞好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它是教师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

75.教师威信的树立,不能靠威吓、粗暴的手段来实现,只能靠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76.教师的威信是多方面的,而最基本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

77.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言身仪态):

语言规范健康(言)、教态高雅自如(态)、仪表朴实大方(仪)、身教重于言教(身)。

78.一般来说,教师的言语应符合:

第一,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

第二,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热情、诚恳、富于激励性;

第四,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有启发性。

79.教态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的情感在动作、姿态、表情中的流露。

首先,教师的站态,既要端庄稳重又要富有活力(站态);

其次,教师的手势,要简洁、适度、准确、有力(手势);

再次,教师的表情要丰富、自然、亲切,特别是面部表情中最传神的眼睛,要给人以深邃、敏锐、聪慧之感(表情);

最后,坐态也是一个人精神气质及文化修养的体现(坐态)。

80.一般来说,教师的仪表应符合以下要求:

首先,教师的仪表应具有美感,这是对教师仪表的最基本要求;

其次,教师的仪表要具有职业感;

第三,教师的仪表应适合自己的性格特点;

最后,教师的仪表还应具有时代感。

81.身教重于言教:

第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第二,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

第三,坚持“身教重于言教”。

82.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向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