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补充规划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98046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8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补充规划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补充规划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补充规划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补充规划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补充规划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补充规划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

《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补充规划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补充规划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补充规划说明2Word文档格式.docx

52.4:

29.5,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7.9亿元,第二产业25.5亿元,第三产业14.9亿元,在产业结构方面主要呈现以第二产业(工业)为主,农业为辅,不断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格局,特别是重点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年总收入达到2.6亿元,年平均接待海内外游客370万人次。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旅游、商贸已成为全区的支柱产业,形成以各类商业网点、城乡集贸市场为主的商旅结合的产业结构。

根据旅顺口2001年统计年签表明,水师营街道、龙头镇、龙王塘街道工农业社会总产值分别202917万元、78852万元、174044万元,上缴国家税金分别为4313万元、1798万元、2082万元。

5、科研教育事业2002年,全区共有政府科研机构8所,规划各类学校62所,而该规划区内有一所中学,4所小学,幼儿园8所,从事教育人员100余人。

6、城市建设基本概况该区由水师营、龙王塘两个街道和龙头镇所辖的九个村镇所组成,有旅顺北路、南路、中路、旅大铁路穿过,郭水路东西向连接着南路、北路、中路,除水师营、盐场新村开发一些住宅及公共建筑外,其它均系民宅及乡镇企业用地,塔河湾旅游度假区建设较快,现已沿海建成塔河湾浴场、狮虎园、卡丁车场、高尔夫球练习场等游乐设施。

居民住宅均以平房为主,从用地及建设方式来看,均纳入农房管理范畴,该区现状总建筑量17.8万平方米,居民3400余户,仅水师营和郭家沟村有部分商品房开发,每年开发量仅有3.0万余平方米,基础设施都是各自的独立系统,没有建立整个区域的完整市政设施体系。

该区现状用地构成见表-1。

二、新城区发展存在问题及主要制约因素1、由于旅顺口区新城区开发建设,从战略上调整了旅顺口区的用地发展方向,因离老城区比较远,随之而来的将对市政基础设施的辐射带来麻烦,且新城区用地狭长,南向发展又受鸡冠山风景区用地及铁路用地的制约。

2、新城区的建设性质单一,城区经济无经济增长点,城区建设资金短缺,加之老城区的服务设施较远,房地产开发、销售受到制约。

由于大连地区水资源相对缺乏,因此“水”的问题将成为影响旅顺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在城区建设中,引进市场资金和外资的力度不够,这与旅顺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殊的战略位置,决定了本地区近几年来的开发程度的制约。

新城区现状用地构成表表-1用地名称用地编号用地面积(公顷)百分比(%)总用地面积1510100农业用地102067.55其中耕地E239826.36园地E332021.19林地E428719.00内陆水域E1151.00总建设用地面积49032.45其中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E628018.54对外交通用地T1348.88其中铁路交通用地T1362.39公路交通用地T2986.49未利用土地765.03其中滩涂用地E1402.65其它未利用土地E7362.38第二章总则一、本次总体规划补充规划主要依据本次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补充规划编制工作,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和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991)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1995)6、大连市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7、旅顺口区统计年鉴(19952001年)8、旅顺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报告9、旅顺口区人民政府的设计委托书二、规划期限及范围1、规划期限根据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及本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的年限,统计数据以2001年末为准,本次规划期限确定如下:

近期规划:

2001年至2005年远期规划:

2006年至2020年2、规划范围新城区的规划范围是东至郭水路的东端,即郭家沟村、塔河湾地区、西至水师营,与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所确定的规划界线相接。

南至鸡冠山风景区、龙王庙村,北至22万伏高压走廊、大孤山。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5.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0.2平方公里。

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一、旅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实施科教强区,以港兴区和发展建区的发展战略,建立以临港产业、文化旅游业、高科技产业为支柱,都市农业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社会发展战略合理发展人口规划,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依法治市,形成规范法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同步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建设目标与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规划思想建设旅顺,促进旅顺的可持续发展。

(2)创造舒适、优美、清洁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3)加强多方位绿化,保护好风景名胜旅游区,改造城市环境,创造文化生态旅游城区。

4、旅顺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1)国民生产总值2001年为44亿元,到2005年达到70亿元,到2020年达到300亿元。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1年2000元,到2005年3500元,到2020年12000元。

(3)第一、二、三产业占比重到2005年为15:

49:

36,到2020年为7:

38:

55。

第四章新城区性质、规模与发展方向一、新城区性质1、确定新城区性质的依据旅顺口老城区首先是军事要地,古往今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其次是港口功能,拥有多处天然港址,其中,旅顺新港是沟通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辐射环渤海各港口的最便捷起止点。

第三,旅顺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素有海滨花园和中国半部近代史之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由以上分析,并根据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性质,以“依托大连主城、大连市的旅游产业基地、现代化的园林旅游城区,”来确定新城区的性质。

2、新城区性质:

以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为主,以旅游度假、高新技术产业为辅的旅顺口区新城区。

二、新城区规模

(一)人口规模1、现状人口概况截止到2001年末统计,该规划区内(即15.1平方公里),二个街道一镇的小南村、五间房村、大八里村、三八里村、小孤山村、郭家沟村、龙王庙村、盐场新村总人口1.2万人,非农业人口8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3,机械人口增长率4.0%,男女性别比例1:

0.99。

从人口的空间分布看,新城区现状平均密度为0.6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很低。

从暂住人口来看,仅水师营街道、郭家沟村、盐场新村、龙王庙村有500人,主要是经商、开办企业、渔业等外来打工人员,从暂住人口数量来看,该区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反映了旅顺开放度很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2、人口规模预测根据调查,该区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持平,个别地区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确定该区域内自然增长率为零,由于该区是新城区,集中了行政办公、高科技产业、学苑区,故机械增长是近期、远期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

(1)常住人口:

人口递推法:

根据城市人口历年变化情况,及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人口预测的结果,结合该地区实际发展及性质,决定其人口的规模,首先采用递推法进行预测。

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的情况以2001年的1.2万人为基数,采用P=P0(1+r1+r2)n(r1为自然增长率,r2为机械增长率)进行预测,其结果如下:

近期2005年:

r1=0.1r2=15计算总人口数为1.8万人远期2020年:

r1=1r2=30计算人口数为7.3万人考虑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进行,人口自然增长将会出现逐年下滑的趋势,而机械增长随着新城区的建立,政府办公机构的搬迁,学苑区的建设,旅顺口区对外开放政策的放宽,会有很大的提高,故机械增长率将在现有水平上逐年提高,采用在1530之间数据。

(2)暂住人口预测根据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值增加值的方法确定经济发展预测,2005年、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77.2亿元、309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2005年产业结构比为15:

50:

35,三个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1.6亿元、37.8亿元、27.8亿元。

到2020年三产业结构比为7:

43:

50。

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1.5亿元、132.9亿元、154.6亿元。

根椐旅顺口区每年各产业增加值除以其相对应的劳动生产率,得出各个产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

2005年需13.5万人,2020年需19.6万人。

根据上述参数扣除常住人口的就业率,暂住人口就业率,可得出2005年近期旅顺口区暂住人口3.0万人2020年为8.5万人。

考虑新城区现状暂住人口与旅顺口区暂住人口的比例。

考虑经济发展及新城区建设开放度的提高,未来暂住人口将逐渐转入新城区的可能。

按老城区的现状暂住人口占现状人口的比例1%的比例增长。

最后确定新城区2005年暂住人口为0.7万人。

2020年新城区暂住人口确定为1.6万人。

根据以上具体分析,到2005年新城区人口控制在2.5万人。

其中常住人口1.8万人,暂住人口0.7万人。

2020年新城区总人口确定为9.0万人。

其中常住人口7.3万人,暂住人口1.7万人。

(二)用地规模1、新城区现状建成区用地为4.9平方公里,大部分是工矿和居民点用地。

随着旅顺口区城市发展的战略转移,近远期用地发展的方向调整向老城区北侧发展,即本规划区范围。

本区将安排三所大学,校园用地约3.0平方公里。

行政中心区的迁入,文化体育中心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鸡冠山风景区的保护与建设,使该区的用地规模将有大幅增加,到2020年新城区的总用地规模控制在15.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为10.2平方公里,山林果园2.1平方公里,城市发展备用地2.8平方公里。

2、近期发展建设项目主要是行政办公区的迁入,塔河湾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学苑区前期占地和部分居住区的开发建设,2005近期规划用地增加1.87平方公里,达到3.03平方公里。

用地指标见表-2。

规划用地指标表表-2现状2001年近期2005年远期2020年建设用地(KM2)人均(M2/人)建设用地(KM2)人均(M2/人)建设用地(KM2)人均(M2/人)4.9408.33.03121.010.2113.3三、新城区用地布局结构及发展方向

(一)、新城区西侧与水师营街道相接,即与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所确定的规划界线相接,用地是从行政中心区向东发展;

西侧建设行政中心区,东侧开发学苑区及塔河湾旅游度假区,该地东西狭长约9000米,南北较窄,仅为500米至1000米。

东南部学苑区至黄海岸线;

南端至白银山隧道,白银山隧道西端与老城区相连;

整个旅顺口城区围绕着鸡冠山风景区布局,使鸡冠山风景区为旅顺口城区内的大公园。

由于新城区发展形态呈带状布局,中间部分较窄,故以郭水路向北8001500米以外范围为城市发展备用地,加以控制。

使城市的用地发展形态更趋合理化。

(二)、把全区15.1平方公里规划用地划分为三大部分四个区,即西部行政、文化体育中心区;

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

东部学苑区、旅游度假区。

四个区即行政中心区、高新科技产业区、学苑区、旅游度假区。

三大部分由郭水路相连接,与水师营街道、老城区形成完整的环状城市用地布局。

第五章土地利用规划一、土地利用现状本规划区承接“旅顺口区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其用地与水师营街道相连,即与原总体规划界线相接,用地沿郭水路向东发展至塔河湾,其用地所属水师营街道的小南村(部分)、三八里村,龙头镇所辖的王家村(部分)、大八里村(部分)五间房村,龙王塘街道所辖小孤山村、郭家沟村、盐场新村、龙王庙村。

但土地的使用,不能单独考虑本地区的供需关系,要从整个旅顺口地区的土地来评价。

全区总土地面积为506.8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320.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为115.9平方公里。

未利用土地70.4平方公里。

而新规划区总土地面积15.1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10.28平方公里,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8平方公里,对外交通用地1.34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0.76平方公里。

该区农业用地占全区的2.15%,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全区的2.4%,未利用土地占全区的1.0%。

二、土地利用评价1、可看出该地区土地利用率达90.0%,土地退殖率为18.0%,低于大连市30%的水平,这是由于地处市区近郊,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较多所致。

2、农业建设用地所占比重大,由于该区地处农业地带,非农建设用地发展较慢,现状中非农建设用地仅占1.2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八分之一多,大片农业用地产出率低。

3、该区东面靠近黄海,海岸线长约4500米,塔湾河浴场岸线长约2500米,其它是龙王庙、盐场渔业生产品岸线,滩涂面积较少,岸线的利用率达90%以上。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顺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为“有效保护和综合整治农业用地,调整用地结构,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总量,适度开发后备资源,使土地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土地资源实际出发,第一要保证新城区的工业、旅游业、外商投资企业建设用地;

第二要满足水果发展和蔬菜商品量的用地需要;

第三要保证粮食生产目标的耕地规模;

第四要保护现有军队用地,同时保护好风景旅游区用地。

要做好本区规划,其用地规模必须与旅顺口区用地加以平衡,严格控制土地开发总量,按照全区社会和人口发展目标,根据旅顺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测旅顺口区土地总需求量,从全区总量上控制各类用地规模,全区土地利用构成如表-3。

旅顺口区土地利用量表表-3年分单位项目现状2001年2005年2020年面积(KM2)比例(%)面积(KM2)比例(%)面积(KM2)比例(%)土地总面积506.8100506.810050.68100农小计310.763.1306.860.5281.255.5业用地耕地92.118.289.817.780.115.8园地52.210.745.99.133.96.7林地166.433.1165.232.6161.731.9内陆水面6.01.25.91.25.71.1建设用地小计121.3135.326.7167.132.9城镇用工矿用地116.7124.224.5152.730.1交通用地12.39.61.912.72.5水利设施1.61.50.31.70.3未利用土地69.464.612.858.511.6第六章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体系现状1998年,旅顺口区辖区内有五个街道、一个开发区,八个镇,两个国营农场,97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21.04万人,城市化水平46.6%。

旅顺口区现有7个镇,小城镇遍布全区,已形成以旅顺口区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的城乡一体化网络。

龙王塘街道远离城区13.3公里,其间崇山峻岭,城区基础设施所够不及,因此,可做为一个独立小城镇考虑。

旅顺口区小城镇发展基础好,特点突出。

其中三涧堡、龙头、长城等镇已成为工业镇和高效农业镇;

龙王塘、北海、江西、双岛已发展成水产、旅游镇。

小城镇经济占全区总产值80%以上,成为旅顺口区经济主要增长点。

二、存在问题1、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不完善,整个体系缺乏次级中心,削弱了城区中心对腹地的辐射和扶持作用。

2、水资源贫乏,区内地下水开采资源量约1286万吨/年,现实际开采程度达112%,超量开采导致沿海海水严重倒灌。

城市水源不足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

3、区域经济结构布局不平衡,造成北部山区城镇数量少、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

区内小型企业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

4、三产发展比重不合理,第二产业偏高,第三产业十分弱,反映出区内产业调整优化还有相当潜力。

三、城镇体系规划1、城市化水平预测根据人口发展预测结果,到2005年旅顺口区总人口发展到25万人,其中暂住人口3万人,常住人口22万人。

常住人口中城镇非农人口12万人,城市化水平达55%;

2020年,旅顺口区总人口达到33.5万人,其中暂住人口8.5万人,常住人口25万人。

常住人口中城镇非农人口17.5万人,预测城市化水平在70%左右。

2、城市体系规划布局旅顺城镇体系发展模式:

旅顺口城区核心镇城镇的三级梯状结构模式,以城区为中心,核心镇(三涧堡镇)为承接点形成繁荣的经济、信息、文化交流网络,实现城乡一体化。

旅顺口区城镇体系规划一览表表-4序号城镇名称规划人口(万人)规划城镇性质地域功能1龙王塘镇3.0水产、旅游、度假水产加工、海滨旅游、度假2三涧堡镇4.0高效农业、建材加工都市农业、建材加工基地3长城镇2.5工业、高效农业乡镇工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区4龙头镇1.0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区5双岛镇1.0水产、旅游水产加工、海滨旅游度假6北海镇1.0水产、旅游水产加工、旅游、度假注:

龙王塘镇于1999年末划转为街道,由于其远离旅顺城区,城市基础设施难于涉及,故在规划中仍以小城镇存在。

第七章新城区用地评价用地评价是在调查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基础上,按照规划与建设的需要,以及整备用地在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的环境条件进行质量评价,以确定用地适用程度。

通过用地的评定,将为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组织提供科学依据。

规划区地处两条山脉之间,周边地区坡度较陡,高差变化大。

针对本区的自然地形特征,在用地评价上,从高程和坡度两个方面着手,对整个地区进行综合评定。

在对高程的评定标准上,考虑城市用地选择应尽可能满足城市各项设施的经济、合理性,以及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确定以高程70米等高线为界,70米以下为宜建区,70米以上为不宜建设区。

另外,在山区,地面坡度的大小往往影响着土地的使用,因此,坡度也是用地评定的主要因素。

一般按适用程度划分为10%,10%-25%,25%三类。

综合上述因素,根据规划与建设的需要,我们把整个规划用地分成了三类:

一类用地:

是指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本次规划此类用地面积为9.18平方公里。

二类用地:

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本次规划此类用地面积为4.72平方公里。

三类用地:

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一般工程技术绝对难建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做建设的用地。

本规划此类用地面积为1.20平方公里。

第八章用地规划布局一、居住用地规划

(一)现状规划区范围内的现状居住用地主要为居民点用地,共涉及水师营街道、龙头镇、龙王塘街道的9个村庄,用地面积202.0公顷。

(二)规划原则1、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前提下,根据人口发展规模和人口分布原则,合理安排居住用地。

2、结合老城区风貌与环境保护,贯彻“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想,创造有文化内涵和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现代居住区。

3、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遵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三)规划目标1、近期目标:

改善居住环境,超过同期大连市平均水平,达到富裕型小康标准,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4.0平方米。

2、远期目标:

新城区总体居住水平达到同期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0.0平方米。

(四)布局结构根据新城区内地形、地貌及现状发展特点,规划居住用地将以居住区为主、居住小区为辅的布局结构,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247.77公顷,占总用地24.29%。

1、规划远期将形成一个居住中心和四个居住组团。

即行政办公区居住中心,五间房居住组团、小孤山居住组团、郭家沟居住组团和盐场新村居住组团。

2、住宅建设分类根据规划住宅等级,将住宅建设分为以下几类:

度假别墅、高级多层住宅和一般多层住宅。

(1)行政办公区居住中心以建设小高层住宅和47层住宅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