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9717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Word下载.docx

《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Word下载.docx

是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接着在十七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城镇化,后来在十八大报告中对于城镇化的提及多达七次,这些报告内容可以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城镇化的发展。

现如今,尽管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较大差距,但是从十六大提议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正稳步提升,随着城镇化的提高,大量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源源不断的像城市涌入,城市居民生活的软硬件环境正在得到极大的改善,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让城市居民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又因为受利于优惠政策的便利,城镇居民有更多的机会获取较高的收入并让自己的收入增值。

反观我国的农村居民,因受困于城乡经济二元格局,并不能像城镇居民一样拥有同等便利的政策条件,获取工作的渠道十分狭窄,接受的教育水平也不尽人意。

以上种种原因都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发展到2000年,我国收入分配未跑赢GDP,基尼系数首次超出了国际警戒线达到了0.41,到2016年甚至达到了0.465,其中2008年是基尼系数最高的年份,在0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居然达到了0.491,我认为这么高的基尼系数所显示出的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应当引起政府以及有关学者的重视,因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导致我国产生越来越多的固有利益集团,如果听之任之让这些利益集团不断发展壮大,那么为了自身的固有利益,它们就会成为改革道路上的绊脚石,随着它们壮大改革也会变得越来越棘手,从而激化社会矛盾,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由此,本文进行了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旨在探索提高城镇化的同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1.2研究意义从实际意义上来看,首先城乡差距过大会恶化两极分化现象,难以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高犯罪率也往往伴随着过大的城乡差距发生。

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可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从而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接着就是能够解决目前中国现存的产能过剩问题。

从理论意义上来看,第一点:

由于中国农民的收入相对较低,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原理,中国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高。

如果能够提高中国农民的收入,则可极大地拉动中国农民的需求,而本文正是在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后,进行了总结归纳,收集了相关数据。

第二点:

由于外国经济增长乏力,中国商品出口受到影响。

理论上:

如果能够成功地解决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就能有效的释放中国的国内需求,解决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从而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点:

研究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城镇化的发展变化规律,把握现实情况,选择更好的解决方案。

因此,让城镇化的成果更多的惠及全体居民,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的现实需要。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针对城镇化发展的研究主要有:

第一就是存在于政治经济学理论界的要素分配理论,KarlHeinrichMarx在资本论中综合论述了资本积累及剩余价值规律。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里,一共有三要素参与分配(土地、劳动力、资本),随着资本家不断榨取剩余价值,两级分化和收入差距拉大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1】。

MaYan等(2011)调查介绍了中国各个地域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缩小,然而城乡收入的差距却在扩大,中国的经济正处于腾飞阶段,现在面临的一个关键性挑战就是中国超越中等收入陷阱即收入分配问题【2】。

Atsushilimi研究发现城镇化是促进区域公平,平衡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3】。

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Kuznetscurve提出了倒U理论,又名(库兹涅茨曲线),即历史发展阶段论,这个理论是发展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即收入分配状况伴随着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

这一理论结论显示,随着经济从较低水平发展到中等水平这一阶段内,收入差距会逐渐加大,直到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收入差距即达到最高点,在达到中等经济水平后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收入差距则会渐渐减少直至趋于消失。

这一理论出现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开创了一种研究收入差距关系与经济发展的全新视野,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在二元经济框架下S.Robinson已证明倒U现象成为了一个经济法则【4】。

Duranton于2009年指出城镇化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制度因素是劳动力市场结构,移民与贸易保护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政治因素【5】。

1.2.2国内研究现状面对日益扩大的我国城乡差距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陈宗胜的公有制份收入分配倒U;

理论试图在中国制度的背景下来讨论关于收入差距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国内对于倒U理论大多都是支持的,最近的主要代表有徐秀艳(2013)、刘田(2013)等人。

李实等利用泰尔指数,通过把我国的个人收入差距分解为农村内部、城镇内部和城乡之间这三部分,计算这三种差距对我国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他的结论表明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的收入差距的贡献是最大的【6】。

伊希果等运用VAR模型和面板单位根证明均衡关系并不存在于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7】。

而郭军华运用面板协整检验和面板单位根证明我国城镇化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直接有长期均衡关系。

赵永平和徐盈之(2014)利用我国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缩小城乡差距有显著效果,而新型城镇化也收到了因城乡差距缩小而产生的积极反馈。

陈雨卉,栾贵勤(2014)等运用ADF检验、构成因素分析等一系列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了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得出适当的结论。

张国林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整个国民经济针对农业冲击的响应函数分析,充分表明农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持作用。

蔚雪波,杨帆,唐莉莉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发现一种稳定的长期增长关系存在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之间。

李春霄,贾金荣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优化农村金融结构,提高农村金融效率。

另有学者也从不同视角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思考,如:

付敏杰(2010)以19952007年数据,采用非限制性VAR模型,这项研究的结果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具有不同的门槛效应,农村居民需要达到5000元才能具有财产性收入,而这种门槛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

段景辉,陈建宝(2011)研究发现教育发展、经济开放度等因素均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他的影响大小也不同。

马明德和陈广汉(2011)运用GE指数对收入的区域进行分解,研究了20002009收入差距产生的最重要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均匀主要是集中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的,并且在2002年以后差距更大。

金双华(2013)利用Lorenzcurve和Ginicoefficient,算出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结果发现城镇居民内部差距在扩大。

吴福象和葛和平(2014)基于财富研究视角马太效应;

探究我国收入差距的趋势,结果发现我国个人、行业、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

根据周月书、王悦委(2015)的研究,2003年之前,大量的农村资本流入了城市。

种种研究表明,在城市发展初期,农村的各种资源确实都向城市涌入,种种事实都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1.2.3文献评述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对城乡居民收入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收入分配的重点,但目前对此的研究还主要是由对于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的差异研究所得,对于形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因城镇化的发展对收入差距形成影响的研究还很罕见。

当前只对收入差距内部成因进行分析还不够,应当在我国城镇化浪潮的背景下去探究收入差距问题。

1.3研究内容和方法1.3.1研究内容本文以中国城镇发展为研究内容,重点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对于城乡发展差距的影响,其中包括选题背景及意义,还有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于前人对于城镇化研究做了总结。

并对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状况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区别以及造成区别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说明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回顾了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管理的相关文献,并对涉及的成熟理论进行了整理和阐述,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在了解城镇化含义以及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做出分析。

还包括对于我国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是实证研究的前提,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主要包括居民总体之间的、城乡之间的、城乡居民收入内部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城镇人口分布状况。

第三章:

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1996-2016年二者相关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考察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影响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3.政府加大调控力度1.3.2研究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在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分析时,将大量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和图表法进行分析。

全面分析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和城镇发展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城镇化对城乡差距的演变和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找到中国城镇化对城乡差距的具体影响。

2.时间序列计量方法。

本文在进行实证分析时,探究城镇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时,计划采用VAR模型等时间序列计量方法。

VAR模型同时考虑几个内生变量,就此而言,它看起来类似于联立方程模型,其一般形式为:

第二章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概念界定及现状分析2.1基本概念界定2.1.1城镇化城镇化(urbanization)也称为城市化,关于这两种说法,我国学者学者对此的认识是从完全对立到趋于统一的过程。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

其内涵已经无本质差异,都是指中国城镇化要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

;

城市;

、城乡;

城镇;

其实都是对urban的不同解释,说起来urban其实也是很模糊的概念。

在960万平方的国土上2%的城市用地、几百平方公里的市级行政区域里的中心城区和外围几个重要的县镇、在几平方公里的村域里居民集中的村庄范围都是urbanarea。

所以它的概念也是相对的,实际包含着从大都市到小乡村的各级居住区,只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它的含义。

2.1.2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我国建国以来城镇化发展经过68年的发展历程,现如今仍然处于城市化集中快速发展的阶段。

观察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大的阶段: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

表2-11949-2016城镇发展进程改革开放之前,工业和城市的地区分布呈现出倚重东部沿海地区的格局并且着重发展重工业,几乎把工业发展当作城市发展的唯一指标,然而在建国初期,城市工业生产能力和人口规模都较小,发展很缓慢,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是城市化的初期起步期;

第二阶段,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动荡发展期;

第三阶段,19661977年,是城市化的低迷停滞期。

从图2-1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我国城镇吹过改革发展的春风,农村人口又开始向城市涌入,这也导致了城市人口流动性强,非农产业人口分布散乱,在城市工作的农村人口无法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

但是,历经将近40年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是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了2016年的57.35%。

图2-1城镇化历程此进程具体可续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l978l984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推动力的城市化时期;

第二阶段,19851996年,是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城市化时期,到1996年,我国城市已发展到了668个,与1979的216个城市相比,新增城市452个,相当于前30年增加数2倍多。

城市人口也迅速增加,1995年及以前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只有1000多万,但从1996年开始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达到两千多万,城市化水平增长到18%,毫无疑问,这种快速发展是经济改革,特别是农村经济率先改革所带来的。

第三阶段,19962016年,是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也是本文所要分析的最核心的内容,即我国城镇发展最近这20年。

自从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来,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城镇化也进入全面推进时期,截止到2016年,我国城镇人口已达到79298万人,城镇化率也上升到了57.35%。

从表2-2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城镇化简单来说现状如下:

一是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差距大。

上海、北京、天津的城镇化率都超过了80%,分别达到了87.62%,86.50%,82.61%,这三个地区是我国城市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最先进的地区。

我们也可以从表格中看出,河南、贵州、云南的城镇化率分别为46.85%、42.01%、43.34%,而-自治区的城镇化率甚至仅有27.78%。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差距超过40个点,按照当前每年1点几个点的增长速度,这中间是30年左右的差距。

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目前大部分国土处于农业化末期、工业化初期和中期。

图2-21996-2006我国城镇人口及城市化水平二是人口都往资源丰富的大城市聚集,大城市越大人口越多,落后地区人口日渐凋敝前文提及到的城镇化率较高的城市,如上海市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2415万,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达到0.38万,而-自治区疆域辽阔,总面积达到120.2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却只有324万,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仅有2人。

表2-2分省2016年数据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明显加快,但在这进程中也存在着城镇化率虚高,人民生活并未得到实际改善改善,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工业化赶不上城镇化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亟需新的发展战略,所以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2中国城乡差距现状分析2.2.1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分析我们一般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它是一个衡量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指标。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差距越高,反之,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差距越少。

表2-3基尼系数通用标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1-2015年的数据,以及在2017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公布的2016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我国近几年(2001-2016)的基尼系数,从而绘制出下图2-3:

图2-32001-2016年基尼系数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从2001年开始,我国收入分配未跑赢GDP,基尼系数就已经超出了国际警戒线达到了0.4337,到2016年已经达到了0.465,而2008年是基尼系数最高的年份,在这一年我国的基尼系数甚至达到了0.491,我国已经不能忽视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从2009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开始持续缓慢的下降,说明其中必有政府调控的作用,且一系列调控措施已经生效。

虽然近年来基尼系数有所下降,但依旧处于国际警戒线之上,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刻不容缓。

2.2.2城乡居民收入内部差距1、城镇居民高、低收入组间的绝对差距在稳步缩小。

表2-4城镇居民高低收入组各年收入表单位:

(元)如上表2-4所示,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20%高收入户的人均收入为34931.95元,而20%低收入户的人均收入为6058.45元,高低收入之比为5.77:

1,这个收入比2013年为5.59,2014年为5.414,2015年为5.3807,到了16年,20%高收入户的人均收入为51714.7元,而20%低收入户的人均收入为10351.85元,这个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比例缩小为4.996:

1,我们也可以从下图2-4更直观的看出城镇居民收入内部差距的趋势是正在逐年降低的。

图2-4城镇居民内部高低收入差距图2、农村居民高低收入组间的差距在扩大。

本文选取五分法对城乡居民收入内部差距进行分析,因为五分法直观易分析,相关数据也较易得到。

五分法就是将研究群体内部人口按收入高低分为五等份,分别有高收入组、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等偏上收入组和较低收入组,并计算各组间的比值,以此来判断收入差距。

如下图2-4所示,用五分法对2016年居民收入内部层次进行分析,低收入户的平均收入约在9214元,中等收入户的人群平均收入在26457元,高收入户的人群平均收入为59259元。

由此可见,中低收入之比为2.87,高中收入比为2.24,高低收入之比甚至达到了6.43,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之间的内部收入差距都在逐渐扩大。

图2-52016年中国收入分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图2.2.3城乡收入差距发展趋势在这里我们选取19962016年数据进行分析,在不考虑城乡居民政策福利差距的前提之下,使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来表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具体数据如下表2-5。

表2-51996-2016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面两图2-6和图2-7是利用excel软件处理的结果,据图2-4,1996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达2.512:

1,2010年为3.228:

1,2016年为2.719:

1,从我们现在得到的数据来绘制出图2-6和图2-7,从图上可以看出,自1999年起,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就开始高于农村,并呈现出一个较为平稳的增长率差距,而伴随着收入增长率差距的稳定,城乡之间的差距也缓慢拉开,直到2010年达到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最高点。

2010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开始加快,并超越了城镇的增长率,城乡收入差距比在近几几年也持续下降,这两幅图较好的描述了收入差距波动状况。

第三章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3.1样本及指标体系的选取3.1.1样本的选择本研究的工作方法主要采用将中国知网、中国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2016等作为数据采集点,以获得我国城镇化的4个相关指标: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镇人口(万人)、乡村人口(万人)的相关数据,作为反映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指标。

3.1.2数据的来源本章数据大部分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网站或经过计算所得,部分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的中国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具体数据见下表3-1:

表3-1建模数据3.1.3变量的选择1.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水平通常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来衡量,考虑到价格变动的影响,本文采用剔除价格变动后的指标,即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之差作为衡量城乡收入水平的最终指标。

2.解释变量城镇化水平是衡量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一般用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二是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但此比重由2000年开始。

为了使指标保持一致性,本文选用城镇化率(urban)即城镇人口比重作为解释变量。

3.2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将城镇收入减去农村居民收入得到的值作为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将城镇人口比上总人口作为城镇化率的指标,对两者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回归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

3.2.1城乡收入差距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由于经济环境中的数据大部分是不平稳的,如果直接对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能会出现伪回归的现象;

,因此现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为了消除异方差,使变量的线性趋势更加显著,对2个变量进行对数处理,其中,LNGAP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自然对数,URBAN是城镇化率,并对其进行ADF检验,得到表3-2如下:

表3-2变量的ADF检验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

变量的原始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不显著的,即各个序列在原序列水平下是不平稳的,而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均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均为平稳序列。

在此,原序列为I(0)序列,一阶差分后的序列为I

(1)序列。

由于变量均是一阶单整,因此可以得出这差分后的序列的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即这2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现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的长期关系进行检验,由于经济变量经常与滞后期有关,由于约翰森协整检验需要确定滞后阶数,因此,建立VAR模型,并根据AIC、SC信息准则最小确定最优滞后阶数,协整检验时选择的滞后阶数则为最优滞后阶数减1:

表3-3最优滞后阶数选取根据最优滞后阶数选取原则(AIC、SC、LR),在此,选择最优滞后阶数为1,则协整检验之后阶数选择为0,因此,进行试验得到如下所示结果:

表3-4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不存在协整的原假设,即几个变量之间至少存在1个协整关系。

即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对变量进行OLS回归可得:

表3-5OLS回归模型注:

*,*,*分别表示在0.01,0.05,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的。

URBAN对LNGAP的影响系数为0.080,且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对应的R方为0.994,模型解释了整体的99.40%,F值为3423.471,对应的p值为0.000,在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整个模型是显著的,URBAN对LNGAP的影响是正向的。

接下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建立VAR模型来检测变量间的动态影响。

3.2.2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率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由于变量具有协整关系,且变量间的最优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