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高三信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94777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高考高三信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年高考高三信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年高考高三信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年高考高三信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年高考高三信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高考高三信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历年高考高三信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高考高三信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高考高三信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如考号中“5”,学生涂成5上面一位“4”或5下面一位“6”,把“0”涂成“1”等。

4、填涂深度不够:

有个别考生涂卡力度不够或未用2B铅笔填涂,使卡色度不深。

5、填涂信息不满:

考生在填涂信息时未把信息框涂满,如在涂“C”信息时,学生只是画了一横,没有把信息“C”全部涂满;

或学生把信息涂成一个大圆圈,不但把“C”涂满还把B或D给涂上了。

6、信息卡不洁净:

考生在错误信息填涂后改涂时学生擦的不干净,还有个别考生信息卡中有墨水、有污染等。

7、学校教师不够重视:

部分学校机读卡袋子上面的信息未写、或未写全;

个别学校在封袋子时胶水把机读卡给粘住了;

还有部分学生考号根本没有填涂,监考教师也没有检查。

对于以上情况我们建议学校要求学生掌握涂卡5字口决“准”、“深”、“满”、“匀”、“净”。

a、“准”是指信息位的位置一定要涂准,一定不能窜行和错位。

b、“深”是指信息位的色度要涂深,一般建议用2B铅笔填涂信息卡。

但不能划破信息卡。

c、“满”是指信息位的小矩形框要涂满,不要超出框,也不要涂不满框。

d、“匀”是指所涂信息卡上所有信息位颜色的深浅要基本一致,同一信息位也要保持深浅一致。

e、“净”是指一定要保持信息卡的洁净,绝不能滴上墨水、污物或用填涂的笔在非信息位处乱划。

如果用铅笔填涂,涂错时,必须用塑料橡皮擦干净。

从试卷结构看,各科均按高考模式命题,试题整体难度较2010级0诊增大,语文难度系数0.53;

理科数学0.50;

文科数学0.32;

外语0.46;

物理0.44;

化学0.31;

生物0.33;

政治0.45;

历史0.38;

地理0.38。

试题区分度较好,能将学业程度不同的学生筛选出来。

从成绩分布看,理科特优生有2人,文科特优生无。

望各校认真分析,分析到班分析到学科,搞好高三的校本教研,优化复习策略,督查高三教学过程,全面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使之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作业批改,把教学工作做实做细,力争2011年高考再创佳绩。

下面将各学科阅卷反映出的一些情况分述于后,供参考。

语文

前不久,我参加了2010年四川省高考语文命题(绵阳)调研会,得到了一些有关2011届四川高考语文命题思路的权威解读。

会上刘永康教授指出,语文命题是一年贴着一年在探索,要求稳,不能让考生觉得与上一年差别太大,无所适从,但也要求变,不能让考生觉得没有什么变化和突破,引不起一种兴奋,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试题要慢慢渗透新课改精神和内容,实现与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的无缝对接。

我想,这应该是今后一年我们巴中语文命题思路的总导向。

亲自操作了巴中市2010年高三零诊语文试题命题和阅卷工作后,我觉得作为一套在关键时期指导我市高三语文备考的摸底卷和预测卷,本次零诊语文试题实现了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又引领复习方向的双重目标。

整套题题型求稳,稳中有小变;

坚持了试题关注反映现实生活的好传承;

试题素材紧扣了教材,又展现出能力层面的灵活性。

下面我就试卷分块逐一作浅析。

前四题,提示夯实基础。

字音字形,紧扣了教材,如筵席、坍圮、掎角之势等,关注了生活,如刨冰、锃亮、信笺、低碳、倒计时等;

词语题素材鲜活,涉及“舟曲泥石流”“重庆打黑风暴”“嫦娥二号发射”,此处却有埋伏,掌握“三人成虎”“翘楚”“不赞一词”等还需要一定的阅读量;

语病题涉及身边热点“促销”“乘车难”等,也关注了社会焦点事件“就业率造假”“新版《红楼梦》剧”,特别难得的是语病类型考查变化大。

我们预计2011年开卷仍是老四题,所以命题要让考生有应考启示,这点,本次做得不错。

文言文段很有特色。

写人物狄仁杰,像人物传记,却又不是传记体例,而是史料笔记。

这也给考生提个醒,备考不要一味研读人物传记,也要广泛涉猎游记、札记等丰富的文学样式;

且狄仁杰功勋卓著,品行高格,心怀仁慈,有很正面的舆论导向功能;

文言翻译注重对教材里的实词虚词的迁移考查,强调了教材在备考中的基础功能。

基本上说,文言复习应在此类文段上下足功夫。

诗词鉴赏考点有了适当变化。

第一问表面上有开放性,那些不细读诗句的学生会草率下判断,而只要有一定阅读常识和积累的学生,就能审准倾向,有话可说。

但从实际评阅来看,学生多忽略命题信息,没有把握“结合全诗分析”这一要点,实属遗憾。

这也告诫学生要仔细完整地审察题目。

第二问实际上考对诗的思路的把握,非常有必要,从说话到行文,学生都显现出不会谋篇布局,甚至思路混乱的趋向。

这一考查,旨在提醒老师和考生关注和强化此项能力很有必要。

名句默写基本沿用去年高考考法。

主要是句子不太眼熟,扩展了考面,提醒考生避免背诵中的“套板效应”,多记忆一些较“生”的名句名篇;

多评价性背诵,要求考生能理解句子的内涵和精神,而不是机械记忆。

现代文阅读两题颇有特色。

小阅读沿袭高考取材习惯,着意于社会人文类散文的考查,把“隐逸”和“园林”这两种中华文化元素有机捆绑,既扣住上海世博这个当下的热点,又引领人们进行精神上的回溯和思索,且命制题目易于理解,也着眼于理解,不与考生为难。

大阅读虽篇幅较长,但文字浅显平易,情感单纯可感;

题目明白直观,第16小题“文章第1段有何作用”,考点指向突出,第17小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落叶”,与去年考法相比有了新意。

语言运用题,漫画一题解说和寓意考点齐备,考查说明性语言和评价性语言,也是一个善意提醒,题总是会变的,关注创新题型、关注旧考点翻新,是有必要的;

而本次评卷中此题显示出的低得分率也可佐证这一点。

大多数一线教师预测2011年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它较话题作文难,因为要审准材料的观点和倾向,不能偏题;

而且材料作文写作也有讲究,比如观点要从材料中来,文章要扣材料等,许多学生甚至教师都不太清楚材料作文的篇章要求,这点值得警惕。

顺便提及一下学生的卷面意识。

评卷发现,许多学生使用涂改液、胶布等纠错,用圆珠笔答题,作文胡乱涂改,在表达题中肆意黑巴,让阅卷者忍无可忍。

这些都要下大力气整改。

许多老师平时阅卷给分不规范,也会误导学生,希望加强学习,吸取有经验老师的经验,准确把握备考要求。

数学

一试题评价

本试题所考查的目标明确、合理,考查内容准确、适度,符合《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

试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梯度和区分度,起到了检测、区分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和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

从整个试题的设计来看,由于本试题仍然围绕高考应试模式进行命题和考核,所以,对于有关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育三维目标来说,本试题还是比较注重考查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注意到了对于有关高中数学重要方法和思想的考查,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但是,对于学习研究过程的培养与体验却几乎没有涉及,这也和高考题型设计的模式,考试的方式等有着很大的关系。

看来,如何在教学、考试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三维目标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尝试的问题。

本试题的立意主要在于检测学生对于高三选修课及近期的复习内容所涉及的数学基本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运用的灵活程度。

考查的重点紧紧围绕高考的目标与要求,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相关考点的分布情况科学、合理。

本试题题型设置严格按照高考真题式样,其中基础题、中档题和难题所占的比例较为适中,但整个题的难易程度较高考真题有所降低,这正符合学情。

客观题设计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主观题比较平缓。

二答题基本情况

客观题1—10题答对率很高,仅第8题(考查立几中线面的基本性质)失分率较高。

11、12题得分率很低,11题貌似平淡,却不仅考查了排列组合知识,还考查了学生的严谨性习惯。

12题符号多、式子庞大,考查学生对式子变形和综合分析能力。

填空题11—15题是基础题,得分率较高,理科16题多选题涉及知识面广,失分严重,文科16题考查分段函数的单调性,失分严重。

解答题17题

(2)小题求最值,涉及化二元为一元的思想,做得不太理想;

18题利用图表考查概率与统计,立意新颖,得分令人满意,失分主要在(3)小问;

19题立几综合题做得漂亮;

20题考查数列知识,理科学生做得较好,文科学生做得较差。

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对题目所给的多条信息融合不了,对重要技巧:

累加法运用不熟;

21、22题得分很低,理科21题考查分段函数、函数性质、不等式的证明,发现学生综合能力不够,证明技巧欠缺;

文科22题同理科21题;

文科21题是用导数分析函数性质,发现学生计算能力较差,分类讨论能力不够;

理科22题是用导数分析函数性质,学生分类讨论能力明显比文科生强得多,

(2)小题做对的学生很少,其实很多学生已把几何问题转化为方程、函数问题了,但接下来要么叙述不清,要么知识运用出错。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答卷情况的认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仍旧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的态度、习惯和责任感均有一定的问题,特别是文科生。

2.对于典型题型和基本题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掌握不牢固。

3.书面表达和做题基本功不过硬,书写格式不规范,逻辑混乱。

4.计算基本功欠佳。

5.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逻辑推理的能力和层次太简单。

6.克服困难,摆脱困境,积极寻找思路的信心,勇气不足。

四、对今后教学的思考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意见,希望与同行们研讨。

1.一定要花大力气把一些基本题型的常规解法和思路落到实处。

2.知道思路并不等于会做,更不等于能做对。

不会表达,字迹潦草,眼高手低,豪无逻辑顺序,书写不规范是学生的通病,建议老师一堂课板书一道解答题格式。

3.作业一定要适量,高效。

题目要有典型性、代表性,要有梯度。

这既有利于大部分学生学好基本功,也给优生腾出了宝贵时间去探索难题。

当然,这使老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多。

应该把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真正落到实处。

英语

本次高三英语O诊试题题型与二OO七年高考英语试题相同,试题知识覆盖面较广,难度与高考英语试题相当。

听力部分重点考查了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录音清晰,语速与高考题相当,难度不大,考生平均得分在17分左右。

单项选择题重点考查语法和词汇等基础知识的运用,所考知识点也较为全面,但部分题难度较大,考生在21、26、28、30、33、35等试题中失分较多,平均得分在7分左右。

完形填空题选材较好,但大部分考生未能充分理解全文,考生失分主要在36、39、41、46、47、55等试题,平均得分在14分左右。

阅读理解选材较为丰富,提干设计较为合理,A、D两篇文章较为简单,大部分考生均能较好地完成,B、E两篇文章难度较大,考生失分主要在62、63、67、74、75等试题,平均得分在22分左右。

短文改错难度与高考题相当,但从阅卷的情况来看,考生得分较低,如84小题考查的初中所学知识,但90%的考生未能完成。

76、79、83等小题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平均得分在4分左右。

书面表达选题贴近学生生活,要点设置较为合理,大多数考生均有话可写,但从阅卷的情况来看,多数考生所写文章错误很多,如时态的运用、主谓一致等,且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不强,缺乏用恰当词汇和句型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书写很不规范。

平均得分在12分左右。

建议:

第一轮复习应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强化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

坚持进行听力检测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理解习惯;

坚持让学生每天阅读1—2篇不同文体的阅读材料,并进行限时阅读训练;

有针对性地进行书面表达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书写和表达的习惯。

物理

一、试卷特点

突出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科学、规范,以中档题为主体、难度适中,试题基本上无繁、难、偏、怪题,有较好的梯度;

试题基本上覆盖了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突出了“导向、模拟、诊断”的功能,有利于高三后续复习工作的开展。

二、试卷结构

1、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全卷共12题,共计120分。

2、Ⅰ卷全是选择题,共48分,其中单选6个,多选2个。

3、Ⅱ卷共72分,其中实验1个,16分,计算题3个,分别为17分、19分、20分,共56分。

三、考查内容:

1、考查范围:

高中物理全部内容。

2、考查要求:

(1)以教材为根本,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试题中14、15、18、22都是基础题型。

(2)注重基础知识的应用,考查学生对知识是否真正过手,如试卷中16、17、19题。

(3)考查所学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试卷中23、24、25题。

四、考查情况

1、基础(特别是常考而非立于知识部分)比较薄弱,需要引起特别注意,如15题的电压互感器的使用。

2、物理学科的基本素养较差,主要体现在书写不规范,物理符号混乱不能规范作图,物理量的单位不能正确使用等。

3、审题不仔细,认识物理模型的能力较差,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理解不到位。

4、实验基础不扎实,方法未过手,实验仪器的使用不熟悉,原理不清晰。

5、数学计算能较差,有待加强。

6、综合分析能力较差,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差,尤其是对物理过程(动态过程、临界状态)的综合分析能力低下导致判断出错。

五、教学建议

1、很抓基础,夯实基础是复习的重点,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方法和技能。

2、加强常规题的规范训练,培训学科素养。

3、试题要精选精练,强调速度和成功率。

4、加强应试心理指导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5、强化补差工作,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围绕怎样有效解决学生知识上、技能上的缺漏,思维上的障碍,能力上的缺陷来组织教学。

化学

高2010年秋“0诊”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符合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就总体设计来看,从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4个方面全方位地考查了学生的中学化学主体知识内容。

试题从题量、题型、结构、总体难度等方面,与09年秋0诊大体相当。

它把握了高考的重点和热点,知识覆盖面大,既注重了考查基础,无偏题,怪题;

也注重了考查能力,有一定的灵活性,综合性和解题技巧。

本次试卷相对于目前学生知识结构要求稍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是一份较成功的试卷。

一、试卷结构及试题基本评价

1、试卷结构

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12题,共计108分,其中Ⅰ卷为选择题,共48分,Ⅱ卷共60分,其中包括填空题20分,推断题13分,有机题13分,实验题14分,基本概念、理论约40分,元素化合物约25分,化学实验约25分,化学计算约18分。

2、基本评价

试题紧扣大纲、考纲等考试标准,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适当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知识覆盖面广,注重与科技、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对课本中知识点的考查很细,基础知识不扎实,看书马虎的同学易失分。

试题源自课本,侧重双基,对一轮复习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1)题量适中,难度较大,区分度好。

(2)充分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试题第6、7、8、10、12题。

(3)重视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回避常见题、热点题。

经初步统计,本卷中考查的知识点计30多个,有阿伏加德罗常数,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离子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物质(无机与有机)的推导,化学实验,电解质溶液的PH值等,这此知识点的考查,既体现了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又是考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必备的基本技能。

这样做,可以保证有较大的知识覆盖面,稳定全卷均分的作用。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如第6题的考查,为近年高考试题的导向所在。

(5)强调对能力的考查,突出对分析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实验和科研能力及获取知识能力的考查,如第10、26、27、28题的考查。

(6)注重实验考查的力度,如第27(5)、29题,综合考查学生完成基本实验的操作,评价实验和优化实验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此类试题在高考中经常出现。

二、考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试题难度不是很大,但从卷面情况和最终情况结果看出学生中普遍存在:

基础不牢固、审题不仔细、思维不严谨、表述不准确、缺乏规范意识,分析推理的能力薄弱,对题中的信息不能捕捉等问题,具体是:

第一部分:

第6题选D为实验基础知识不扎实。

第7题因校对失误应为AB答案,阅卷时选A或B均给6分。

第8题错选D,对F2性质不熟悉。

第9题D图象本身的歧义导致错选A或B或C。

第11题错选D,对活性电极知识还需加强。

第12题错选B,对卤原子直接连于苯环上的水解及消去知识未深入思考。

第二部分:

元素化合物知识不熟悉导致第26、27题推断出现问题,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及同分异构体书写导致有机物推断受阻,对实验基本操作及数据处理导致29题内容填充不严密、不规范。

三、教学建议

1、降低难度、注重双基知识的训练,关注主干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统摄、检索、演绎、推理和归纳,将知识贮存有序并化为能力,并有效注意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

2、加强化学实验复习,提高实验能力,从历届学生的知识特点判断,实验能力不足为老大难问题,以后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培养其分析推理及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3、认真研学《考试大纲》和近年高考试题。

4、注重学生解题技巧的指导,如第13题,可从守恒法等角度注重对学生计算题型的解题指导。

5、加强对学生应试心理指导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6、强化补差工作,针对学生理综中出现的此消彼涨的情况。

围绕如何有效解决各科时间等方面的协调,为此后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

生物

一、试题分析

本套试题侧重考查了基因工程、生态、遗传、新陈代谢等及相关章节的知识,尤其突出了在知识的细化和关键知识点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强调基础知识,难易比较适中,但所覆盖的知识点不是太多,是比较成功的一套试题。

二、卷面分析

1、“30-Ⅰ”题,是一道侧重识记的题,学生在答卷中,出现的问题是:

填图位置不准确,如“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标指在图中虚线处,或圈指于编码区上游某一点。

专业术语不准确,如出现“切割酶”、“RNA连接酶”等,说明学生对最基本的书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有待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尤其是选修教材。

2、“30-Ⅱ”题,考查的是有关生态和新陈代谢的知识,从卷面得分情况看很低,出现的问题是:

对生理过程的分析不准确,如出现“有氧呼吸”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反应方程式不完整,不是缺少反应物就是缺少生成物,或缺少反应条件。

关于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率的计算,答正确的很少,由此看来生态知识还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需多加强训练,新陈代谢的内容在复习中还要更细化。

3、“31”题是与遗传变异有关的内容,答卷中出现的问题很多,一是归纳总结能力差,问题答不着实质;

二是臆造术语,如“性X”、“反向杂交”等;

三是关键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如在细胞分裂和生殖问题上,生殖细胞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而考到要求学生写出某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上,几乎没有学生能够正确写出,反映出学生在深入理解,多加思考方面有待提高。

1、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阅读教材,因为生物学科的概念很多,需要学生去记忆。

2、建立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如给学生整理教材每一章的知识骨架,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3、重点把握每章节的知识点和一些章节的连结点,如减数分裂与生殖遗传,只要掌握配子的形成知识,能写出正常和不正常分裂时配子的基因型,很多疑难问题都能解决,细胞的结构及生理的有关问题,从抓住生物膜及生物膜系统着手去把握等。

地理

一、总体评价

试卷由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组成,选择题11个小题,共44分,综合题由36题

(1)、

(2)、(3)、(4)小题和39题的

(1)、

(2)小题组成,共56分,总分100分。

题型、题量与高考试题接近,内容符合课标及考试说明要求。

考点主要分布于高一必修上册及区域地理,选修Ⅱ的部分内容中。

试题呈现一定的综合性、灵活体,凸现了“能力之意”的试题特点,有较明显的区分度。

考查了考生对信息搜索、整理、整合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兼顾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内时事,对后期考三复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答卷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欠缺、概念含混不清。

如36题1小题中“关于尼日利亚水稻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是对教材“农业区位”知识变迁的迁移与应用,许多学生不能结合尼日利亚的实际完整作答,又如39题中1小题,学生普遍对“自然地理环境”概念模糊,答题偏离意义。

2、审题不严。

如39题2小题中“分析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本应从“对上海建设的有利影响”和“对上海市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别作答,而学生普遍笼统作答,丢分严重。

36题第2小题“尼日亚发展石油工业的条件”、学生不能从不利、有利两方面作答。

3、书写潦草,答题不规范,Ⅱ卷试题往往知识要点较多,一些学生思路不清,笼统作答,加上书写潦草,阅卷困难,大量过失丢分。

1、夯实基础、强化主干知识的教学与训练,尊重教材,重视考纲。

2、强调学生的书写,规范答题,重视对学生审题的指导。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地理,关心社会时事热点,善于运用地理思维审识热点时事。

历史

一、对试卷的评价

1、历史试卷由卷Ⅰ和卷Ⅱ两部分组成,卷Ⅰ部分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卷Ⅱ由37题和39题(3)、(4)、(5)小题组成,共52分,总计100分。

试卷所命题范围:

主要是由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下)和部分中国近现代(下)所覆盖的知识面组成,中国古代史占与部分数60分,世界近现代史(下)占分数30分,中国近现代史(下)占分数10分,知识覆盖面较广,占全部教材一级标题80%左右,该试题符合命题要求、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考生不但要熟悉教材,而且必须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才能解答好试卷,尤其是卷Ⅱ.37题把中外经济史部分内容几乎全部纳入,试卷有高考余风,导向性强、操作性大,是近年来我区0诊考试中不可多得的好试卷。

2、试卷存在的问题

(1)在选择题中,中国古代史所占比重较大,世界近现代史只有3个选择题,畸轻畸重严重突出。

(2)材料题中,经济史命题比例较大,虽然试题很好,但影响了对其它知识点的考查。

二、学生卷面上所存在的问题

1、由于专题时间跨度较大:

对知识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解题能力较差。

例如第37题1、2小题学生对中外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和管理经济措施相互借鉴认识不清,了解不够,得分率偏低。

2、时间段记忆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