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服务工作大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9287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服务工作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设计服务工作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设计服务工作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设计服务工作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设计服务工作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服务工作大纲文档格式.docx

《设计服务工作大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服务工作大纲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服务工作大纲文档格式.docx

其所在地域的重要程度,周围环境、邻里关系、场地内的自然条件,退让距离要求等等。

c、建筑的时间性。

清楚工程是永久性建筑还是过渡性临时建筑,知道多长时间完成设计,明白诸多对设计的制约条件。

2、收集整理资料

a、收集书面文字、图纸资料。

将业主提供的所有书面资料,如设计标书、计划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地形图、规划管理部门认可的红(绿、蓝)线图及建设场地的规划条件、勘探资料等设计所必须的资料,并进行剖析、评审、研究,找到设计所需的关键部分。

b、现场查勘,主设计人一定要亲临现场查勘、核对、修正、舍取已经取得的书面资料,或者提出尚需要补充的资料,在头脑里对现场及周边环境形成深刻的印象(可采用数码摄影、录像等手段)。

现场查勘工作提纲:

1)必须携带规划管理部门给定设计范围的现状地形图;

2)参照地形图对现场用地范围的地物、地貌、地形、地下管线位置等进行查勘;

3)对用地范围内必须受保护的建筑物、古迹名树等要仔细查询,并丈量所在位置;

1)观测建设用地范围相邻场地、建筑的现状和了解周边地块规划情况,尤其要查看相邻建筑物是否对拟建建筑物构成不利的制约因素;

2)必须对给定的设计用地边界范围大小进行现场核定(包括必要的丈量);

3)认真听取业主对新建工程的功能和使用上的意见和要求,对设计上的重大问题同业主研究讨论,争取相互间的沟通,以利于工作开展。

2、从设计对象的诸多因子中,分清主次,抓住主体,初步构成对建设用地的构想。

1)首先清楚建设基地内的用地范围,明白地形图中各条制约线,如征地范围线、道路红线、用地红线、河道边线(蓝线)、城市绿化带边线(绿线)、高压架空电力走廊线、多层建筑控制线、高层建筑控制线等等,若无给定的多层建筑控制线、高层建筑控制线,应按当地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退让。

此项工作极其重要,否则,整个设计成果成为废品。

2)其次重温相关的规程、规范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国家规范。

3)将所有掌握的场地的自然等客观条件,与建设目的的要求的主观条件相结合,以技术条件的制约、各种规程规范的限制,按照美学原则、构图原理手法,将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扬长避短、化不利为有利、变不能为可能,形成既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又经济可行、平面关系良好、空间组织得体的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特构思。

4)从另一方面分析,场地设计可以认为就是环境设计,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条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环境,也就是“借景”,借自然之景来为我服务;

第二条是改造自然的环境,以适应建筑设计的需要,创造人为环境,称之为“造景”,塑造出优美的环境空间。

5)新的建筑群或个体建筑,应该是环境(无论大环境或小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不是消极被动的。

如在新的开发建设区“一张白纸”的环境中,根据区域规划环境要求,应成为“领头羊”,而不要成为“绊脚石”。

新的建筑群或个体建筑应该是场地环境的升华,以提高环境文化层次,增强艺术氛围为己任的建筑创作,而不是消极的填平补齐的一堆砖瓦灰砂石的堆集物。

新的建筑群或个体建筑应该是环境大家庭中的一员,与其氛围统一协商的好伙伴,不是独往独来,格格不入的败家子。

以上所讲,是做场地总平面布置设计的基本点,若只讲个体、不讲整体,只讲个体的特色、不讲整体的统一协调,就犯了建筑设计的大忌。

6)居住区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共建筑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变化;

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2、计划工作量

在方案规划设计中计划工作量包括以下设计成果:

(1)规划方案设计说明书

(2)规划区位图

(4)规划总平面图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规划总平面相关分析图

(6)鸟瞰图及主要建筑效果图

(7)建筑平立剖面图

(10)竖向规划图

(11)管线综合规划图

(12)投资估算

(13)其他必要图纸及说明

(3)对招标项目的理解

项目用地面积为78882.47平方米,合约118.32亩。

项目用地位北临宝达路,南边是321省道,西临宝丰路,东临正在规划中的兴宁街。

整个用地较为平整,适宜建设。

拟建的昌宁县第一小学为昌宁县田园镇中心完全小学与昌宁县第一示范小学的合并校区,拟建规模为48班完全小学。

其中包括新建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风雨球场、文化设施、附属设施、地下停车场,以及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信息化等附属工程。

对于整个规划设计的原则为:

1、尊重现状,尊重环境,充分利用现有地形进行规划和建筑设计,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合理进行功能布局,分区明确,交通组织流畅。

3、建筑造型新颖大方,具有时代美,充分体现校园建筑的文化氛围,创造丰富的室内外空间,注重环境设计。

整个项目的规划地点在昌宁,所以我们对昌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地理区位

昌宁县位于云南省西部,于1933年由保山永昌、顺宁凤庆析置设县,取两地名后一字为县名,属保山市。

保山市隆阳区东南。

2、地形地貌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渐低,形成山坝南北纵列高山坝谷相间的地貌状态,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

3、自然气候特征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低热、温热、温凉、高寒4个气候带。

境内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6℃。

年平均降雨1259毫米,无霜期253天,有右甸河、枯柯河、勐统河、更戛河、大田坝河、漭水河等八大水系。

4、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昌宁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锡、铜、铅、金、银、锑、汞、锌、石灰岩、大理石、硅石、硫磺、硅藻土等。

其中:

硅石总储量1000万吨以上;

硅藻土总储量2000万吨;

石灰岩资源十分丰富。

5、生物资源

已知的木本植物有615种,其它植物1000多种,有“核桃之乡”、“茶叶之乡”之称,是全国茶叶基地县之一。

森林覆盖率达45.2%,活立木总蓄量1147.7万立方米,主要树种为思茅松、杉木和各类杂木,经济林木核桃、板栗、梅子等,年产量达1万吨以上。

野生药材、菌类资源种类多,数量大。

有兽类33种,鸟类114种。

6、水资源

昌宁县拥有中小型水库64座,水利化程度达61.2%。

完成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人畜饮水等水利工程6985件,水利化程度由“九五”末的56.2%提高到62%,水利保障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

电力设施不断完善。

建成水电装机容量1.56万千瓦,年发电量5681万千瓦时。

7、人口民族

2010年,昌宁县有5镇9乡,123个村。

2006年,总人口342809人,其中:

少数民族人口36142人,占10.6%。

境内世居民族有汉族、彝族、傣族、苗族、布朗族、回族、白族、傈僳族8种,人口35346人,占昌宁县少数民族人口的98.8%。

少数民族多数聚居在边远高寒山区和亚热河谷地带。

有3个民族乡,17个民族村,人口5645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6581人,占昌宁县少数民族人口的75%。

昌宁县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三大宗教,大都属少数民族群众信仰;

还有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信仰原始宗教。

全县有佛教寺庙20个,清真寺2个,基督教简易教堂一个。

截至2002年末,有神职人员35人。

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而整个项目的规划背景为:

1、项目规划背景

昌宁县第一示范小学坐落在昌宁县城中心(今县农贸市场南侧),背靠五台山,北临南门河。

学校创建于1908年(清光绪34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县内办学历史较长,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小学。

学校的前身是昌宁县示范小学,2009年8月30日,根据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正式更名为昌宁县第一示范小学。

当前,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853人,教职工46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学历达本科8人,专科27人,中师(中专)7人。

小学高级教师20人,一级教师24人,高级工2人。

教师中有省市县学科带头人5名,市县级骨干教师12名,省市级优秀辅导员6名。

昌宁县第一示范小学以“做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以南京行知学校“赏识教育”为现代示范学校建设的榜样,以“团结,文明,勤奋,守纪”为校风;

以“求实,创新,爱生,敬业”为教风;

以“自觉,刻苦,全面,奋进”为学风。

一学年来,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师以“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为目标,学生以“遵规守纪,勤奋好学”为光荣,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校园文化正朝着精品化发展,第一示范小学全体师生正以崭新的面貌为一小明天的辉煌而不懈地努力着,奋斗着!

2、项目用地现状

(4)总体设计思路

3、项目建设规模与任务

4、设计原则

5、整体设计规划

该校园主要由四大区域组成,即教学行政区、体育活动区、景观休闲区和学生生活区。

①教学区主要由综合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组成。

充分利用阳光、自然风的生态资源,较好地满足了房屋日照、通风要求。

②体育运动区布置在校园的东南角,运动区主要田径跑道和规划的室外蓝球场、排球场组成。

远离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干扰非常小。

③校园景观休闲区布置在教学区的西边,其内容主要有科学家的事迹简介,名人激励学习语录,传宣栏、公告栏、花坛、灌木、石凳等组成,是同学们课间休闲时间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友好交往的重要场所。

④学生生活区布置在校园的西端,和学校的小游园、食堂紧密结合,主要用于学生就餐和午休。

6、建筑设计

①建筑是灵性的空间,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回规人性建筑的本性,我们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定量研究分析,最后决定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体量相结合的设计手法能较好解决与周围环境融合协调的问题。

②以棕红色、浅米色组成的外墙立面,想表达的是昌宁的茶文化,非常融合协调,不仅体现了小学建筑活泼可爱的一面,同时,也表达了校园建筑的宁静和优雅。

③把各栋楼相连在一起的走廊,打破了过去校园建筑那种单栋独立,互不往来的格局。

学生们行走其中,不仅能增加建筑空间在立体上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往空间和活动场地。

④教学楼底层架空,不仅是解决空间开阔问题,而且可以做为学生们在炎夏上体育课的场地或课休活动的场地。

⑤在设计中,除了充分考虑教学功能的要求外,还进行了一些人性化的设计,比如说在景观休闲区中设置一些石板座椅,在教学区的西侧还设置了供师生们停放自行车的防雨停车棚等等。

因此,从整个校园的规划布局、建筑群设计来讲,是布局紧凑中求合理,外观简洁中求变化,空间变化中求有序,色彩明快中求亮丽,充分体现了现代校园生活的精神风貌和美好未来。

7、道路设计规划

该校园的主、次入口,均沿着新规划的兴宁路沿线布置,师生进出十分方便。

在东北角布置了主要出入口,主方便师生的步行需要。

在东南角布置了一个次要出入口,主要用于车行的方便出入。

整个校园的交通系统实现人车分流。

环形消防车道在校园中呈环形布置,穿插于四个主要功能分区,使各个功能分区得以满足消防需求,平常也是学生们重要的疏散通道,即安全又便利。

一般情况下,校园内严禁机动车穿行,只有在学校需要搬运教学设备和器材时,才允许机动车进入。

因此,整个校园交通组织流畅,安全可靠。

8、竖向设计规划

规划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在保证地面和路面排水所要求的最小坡度的前提下,结合现状地形尽量减少填挖方量,以降低工程造价。

由于基地地势较平整,规划将道路纵坡基本设计为1.25%以下,以充分缓解地势高差给机动车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

同时,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在减少填挖量的同时,考虑其二者之间的就近平衡。

建筑布局局部采用台地的形式以充分适应地形的变化。

9、景观设计规划

①从校园的主入口放眼望去,引入眼帘的是一个景观广场,作为校园的主景观,它形成了校园内一道亮丽的景观带,学生们可以在这里自由慢步,友好交流,激发进取精神,充分表现了新时代新校园的一种文化氛围。

②综合教学楼中间底层部分架空,学生们可以在此穿越,以最短的距离到达教学区,是师生们一个重要的快速疏散通道。

综合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食堂、风雨球场之间设计了联系的架空平台,削减了各栋楼之间的紧迫感和闭塞感,使各楼之间围合的庭园空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人们慢步其中,会感到视野开阔,风景这边独好。

充分体现了校园环境是学生们第二课堂的理念,即使他们远离母校多年,也会念念不忘给他们带来了美好享受的校园环境。

③校园的西侧,布置了一个校园小游园,师生们在这里可以进行休闲活动,在这样相对僻静的环境中,体会宁静的时光。

(5)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六)对招标项目设计的特点及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对策措施

1、招标项目设计的特点

A、总体布局设计

根据规划要求,拟建综合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食堂、图书馆风雨操场和文化设施及其他辅助用房。

北面较为安静的位置设置综合教学楼、办公楼(综合)、图书馆。

西侧也相对较为僻静,宿舍楼和小游园设置在此位置。

而风雨球场和食堂设置在整个校园的中心位置,这样设计的缘由是为了方便师生从课堂和宿舍到食堂就餐和到风雨球场进行休闲活动。

学校人行主入口位于用地东北侧,方便教师、学生出入;

车行主入口位于东南侧,靠近地下车库出入口,方便车辆进出学校地上及地下停车场。

综合教学楼与宿舍楼、办公楼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个相对围合的教学行政空间。

而宿舍楼、食堂、风雨球场则形成另一个有机的、联系的生活空间,错落的绿化空间给教师、学生不一样的空间感受。

B、功能布局

整个规划设计分为:

教学行政区、体育活动区、景观休闲区和学生生活区四个大功能片区。

①教学行政区位于整个用地的北部位置,由一幢六层办公楼(综合)、一幢四层图书馆楼和一幢院落形式的综合教学楼互相串联组成,报告厅设置在教学楼中。

②体育活动区位于整个用地的西南部,有一个300m跑道的运动场、八个篮球场和四个排球场组成,运动设施齐全。

体育运动区与教学行政区分区明显,避免了噪音干扰,不会对其他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③校园景观休闲区位于整个用地的中心位置,其中包括风雨球场、食堂,在风雨球场的建筑前方设计了大体量的水景,而风雨球场和食堂二层有连廊联系,从视觉上构成立体的景观感受。

④学生生活区位于整个用地的西侧,由于西侧的地形较为不规则,首先考虑的是一个小游园,而在此的基础上把学生宿舍楼设计到其中,为的是给学生一个安静良好的休息环境。

C、建筑风格

由于整个方案想表达的是把昌宁的茶文化融入到校园中,在师生们在茶文化的气息中学习和生活。

建筑运用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以简洁的体型和质感对比,结构体系的真实表现,来体现校园建筑的秩序、理性和人文的内涵。

建筑造型注重体块的高低错落和穿插,形体的咬合串接,形成丰富的空间变化,立求营造清新、淡雅的校园建筑和亲和温馨的育人环境。

由于是小学,建筑的色彩处理和可识别性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中将不同类型的教学组群赋予一定区别的色彩系列,使整个校园洋溢着轻松、明快的视觉氛围,同时又强调色彩的和谐统一和对比搭配,使各建筑组群的色彩自然融入到整个校园环境之中。

2、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对策措施

1、规划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土质等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乔灌草自然结合。

树种以常绿树种为主,并结合观花、观叶、观型、闻香等苗木综合配置,营造舒适恬静的环境。

结合现状地形合理布置水景、山景、绿景,呼应总体规划思想。

2、结合规划设计方案,合理布置各功能建筑,建筑平面设计流线明确、功能布局合理,根据建设标准分配各功能面积,优化组织、避免面积浪费。

建筑内部空间须保证良好的采光通风要求。

3、建筑方案设计应提前考虑可实施性,特别是学校建筑减隔震的设计,应综合考虑、保证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落地性。

4、地下停车库的设置结合公共文化开放区设置,方便对外人员使用的同时,避免与校园师生流线交叉,布置于田径场下、柱网规整,可以提高地下车库的停车率、减少投资。

5、学校建筑设计安全设计措施、隔音措施、安防措施,无障碍设计、节能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设计,确保设计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6、室外场地的标高设定:

因本工程室外道路标高相差不大,场地布置中,在保证场地排水通畅的前提下,场地设置尽量按原始标高设置,在变化较大的局部区域,采用道路平整,绿化随坡度的方法,减少土方量。

在入口高处,设置场地反坡排向道路后,采用较大坡度迅速解决高差,在入口低处同样采用较大坡度,使内部场地较为平整,有利的促进了建筑布局和日照的环境。

7、桩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只要控制好孔底沉渣厚度,泥浆找到合适的方法处理,一般没有太大难度。

8、地下车库开挖为尽量减少挖方,同时也可减少基坑维护费用和施工难度,地下室层高可适当降低,地下室浮力也能适当减小,降低造价。

9、基坑维护比较重要,牵涉到工程安全问题。

基坑开挖难度不大,但要注意挖掘机安全上下坑即可。

基坑维护可采用钻孔灌注桩和水泥搅拌桩,两种桩型需要维护设计时合理组合,防止基坑周围软质土塌方,以致造成安全事故,首先做到安全,再考虑经济。

基坑抗浮比较重要,上部荷载还未全部加入,暴雨或地下水位比较浅极易造成桩、基础梁、底板等拉坏,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做好井点降水,排水和防水工作,特别是下暴雨前预备工作要做好。

10、上部主体结构施工注意混凝土梁、板、柱、栏板等的保护养护,商品混凝土含水较多,容易造成薄截面构件的裂缝。

薄截面构件中若管线比较集中则须在此区域增加钢筋网片。

在屋面板,卫生间楼板等有防水要求的薄截面构件中要注意,防止出现板裂缝。

11、本工程建筑为多层学校建筑,教学楼、宿舍楼建筑设计多为开敞外廊设计,暖通设计应结合节能环保设计原则综合考虑。

通风系统应注意地下停车库、变配电房、柴油发电机房等设备用房、物理、生物实验室等特殊功能房间的通风系统设计。

本工程地上靠外墙设置的封闭楼梯间,当有可开启外窗时,均满足自然排烟条件;

地下封闭楼梯间在一层处有可开启开窗或直通室外的,也采用自然排烟。

封闭楼梯间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按规范要求设置正压送风系统,系统竖向设计。

正压送风量按规范取值。

安装时需做好防护及防雨措施。

设计余压:

防烟楼梯间为40Pa至50Pa。

地下停车库按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不小于规范要求最小风量。

排烟口设在车库上部,排烟口距防烟分区内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0米。

同时,设有自然通风采光井及汽车坡道未设置防火卷帘门的的防火分区火灾时自然补风;

其余防火分区均设置机械补风设施。

消防排烟补风量按不小于排烟量的50%设计。

12、本工程供热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宿舍楼,热水供给系统采用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热水由置于屋面的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供水管道采用同程的布置方式,整个系统采用强制循环,循环泵设置于屋面,循环方式为干管循环。

热水由贮热水箱出来后在屋顶分别供至各个热水供应立管,分配至各个用水点,整个系统在一层汇集后返回屋顶贮热水箱,完成循环供水流程。

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电加热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确保热水用水的正常供应。

宿舍楼热水用量为:

69.1m³

/d,设置一个10m³

的加热水箱,一个10m³

的储热水箱。

太阳能保证率60%,集热器单位采光面积产水量80L/㎡.d,于屋顶设置贮热水箱及加热设备。

13、本项目根据规范要求,教学楼、学生宿舍、地下车库,均应设置室内消火栓,消火栓箱尽量暗装。

室内消火栓系统与室外消防管网布置成环网,并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支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水枪充实水柱≮10m,立管设计流量为15L/S。

消火栓为65型,麻织水龙带(25m),消防按钮及指示灯一套。

14、本工程雨水经收集以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系统。

暴雨量按照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重现期为P=2a)。

雨污要分流,雨水经建筑散水沟或雨水口收集后排入雨水调蓄池,雨水调蓄池有效容积174立方米。

多余的雨水排到区内的雨水管网,最后再排至区外的雨水管网。

15、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政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确保安全和环保。

遵循曲靖市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工程规模,使工程建设和城市的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程度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