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II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92697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II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II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II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II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II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IIWord下载.docx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II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II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IIWord下载.docx

总有一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

物质丰裕的时代,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精神道统”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属于精神道统这个范畴。

B.“精神道统”以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为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行为操守。

C.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只有人人去努力,并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方能获得自我升华。

D.悠久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影响下,孕育中华儿女崇德尚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某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良知失守。

B.华夏文化崇德尚义,儒家思想关于“义”的观点态度可以证明这一点。

C.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是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

D.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一个人能够获得自我升华,一个国家也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

3.下列各项中,其性质属于原文所说“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的一项是()A.近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行善时,和受灾群众一起手举200元捐款合影,

这种高调行善,甚至“暴力慈善”的行为显得格外的耀眼,甚至另类。

B.苏州公交上一男子吃瓜子乱丢瓜子壳,旁边的“西装男”进行劝告,争执中“西装男”捏了小伙的脖子,“瓜子男”情绪激动,语言轰炸连续七分钟并扯衣服不让“西装男”下车,公交司机和乘客劝架无果,最终“西装男”忍无可忍暴打“瓜子男”。

C.四川成都49路公交车上,一名63岁老人为抢座位,坐到一穿短裙的青年女子的腿上,并在该女子让座后因言语不和扇其耳光。

D.12月19日,沈阳大爷王福顺在人行道上被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撞倒。

男子停车询问大爷是否需要就医,大爷称“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走吧”,然后一瘸一拐地离开了现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

这只摇了38年的轮椅,停了

赵涵漠

史铁生总梦想自己是一个田径运动员,最好有“一米九以上的身材”,并且跑起百米来要超过“九秒九几”。

他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田径比赛,他甚至能说出“所有田径项目的世界纪录”。

 

 

但因为瘫痪,这个病人已经在轮椅上度过了整整38年。

2010年12月31日,在距离自己60岁生日仅仅4天的时候,因为突发脑溢血,史铁生带着永不能实现的梦想和未完成的书稿,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个一直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男人,终于“辞职”了。

从21岁那年开始,史铁生就一直没有逃过病痛的折磨。

他把身体比喻成一架飞机,先是作为“起落架”的两条腿瘫痪了,然后像是“发动机”般的两个肾也“一起失灵”,患上了尿毒症。

他不得不每周接受三次透析,全身的血液先被抽出来,再被输回去。

经历过1000多次的针刺,手臂间肿胀的动脉和静脉就像“3条大蚯蚓”。

他的身体已经虚弱到“甚至就连喝汤时呛了一口,都可能感染肺炎”。

可是,在朋友们的眼里,史铁生乐观得“根本不像一个被重病缠绕的病人”。

几乎所有采访过他的人都提到,他很少一脸愁容,恰恰相反,他“太爱笑了”,黑镜框后的“小眼睛眯成一条缝,有时还透着几分孩子般的狡猾”。

当然,并非从一开始,这个病人就能笑着面对他无法摆脱的梦魇。

21岁时,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朋友们还记得,那时,如果有嘲笑他的腿,“他恨得想抱着炸药包冲过去”。

这个年轻的病人最常去活动的地方,是离大杂院不远的地坛。

每天,他都摇上还吊着用来接尿的黄色塑料瓶的轮椅,在这座荒废的园子里,“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为什么要出生”。

最终,这个古园里诞生了一篇15000字的《我与地坛》。

这部探讨生与死、荒废与生长、绝望与希望的长篇散文,打动了无数读者,以至于作家韩少功评价道,“《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年的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

作为写作者,史铁生获得了盛名,但作为一个随时都可能离开人世的病人,他却开始失去宝贵的时间。

有一年冬天,记者们围堵到他家,他不得不受着寒冷,“全副武装,到地坛去逃难”。

“陌生人总要无端夺走他写作的时间”,更何况,“他又不能像个健康人那样一走了之,他无处逃避,因此也无法选择来访者”。

因此,他自制了一张“来客须知”贴在房门上,“史铁生不接受任何记者、报告文学作者的采访;

史铁生一听有人管他叫老师就睡觉;

史铁生目前健康状况极糟,谈话时间一长就气短,一气短就发烧、失眠,一发烧、失眠就离死不远;

史铁生还想多活几年,看看共产主义的好日子。

可他的病情几乎未曾向好的方向转弯。

年轻时那种想“抱着炸药包”与嘲笑他的人同归于尽的想法,已经慢慢被磨平了。

他说起自己的腿,“就像说别人一样”。

就在几年前,当这个作家被问及理想的生活状态时,他笑着回答,“我希望住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透析中心就在我家旁边”。

那时,他每次都要为了透析花掉四个半小时的时间,前提还是“路上不能堵车”。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史铁生每天几乎只有两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写作时,这个病人总是躺在床上,在胸前斜支起一块木板,费劲地在笔记本电脑上敲打。

20万字的《病隙碎笔》,史铁生整整写了4年。

算起来,他一天平均只写了136个字。

而这样的工作,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一直写到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根据不完全统计,这种艰难的写作之后,中国文坛留下了属于史铁生的100多万字作品,也鼓励了无数的读者。

对史铁生来说,死亡从不是个遥远的话题。

甚至早在上个世纪末,他就对身后事做出了安排,“墓地、墓碑、花圈、挽联以及各种方式的追悼,什么都不要才好,让寂静,甚至让遗忘,去读那诗句。

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如今,在北京城东四环一个小区里,他的家门口没有摆放花圈或挽联。

家人用一种宁静、镇定的声音婉拒前来采访的记者。

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那个摇着轮椅的、虚弱的病人的身影,再也不会出现在这个院子里了。

但还是有人会想起他那永远不曾实现过的梦想。

几年前的一个春天,史铁生最喜欢的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来到北京,特意赠送给这个“一辈子都梦想着成为田径高手”的病人一双定制跑鞋。

这个体育迷担心场面尴尬,就先乐呵呵地对着偶像说:

“我1997年去洛杉矶,特意去加州大学体育场(第23届奥运会的主会场),摇着轮椅转了几圈。

2010年12月31日凌晨,这个病逝作家的肝脏,按照他的遗嘱,被捐献给了一个来自天津的病人。

而十几个小时后,2011年的元旦就要来临。

生前,他曾经说过:

“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也许,在这个节日里,这个病人的魂灵已经告别轮椅,微笑地飞翔着,进入了天国。

相关链接:

①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史铁生《我与地坛》)

②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2002年华语传媒大奖授予史铁生“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时的颁奖词)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即使一直到瘫痪之后,史铁生也没有放弃成为一个田径运动员的梦想,多年之后,他带着这个永不能实现的梦想和未完成的书稿与世长辞。

B.从21岁就被困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尽管一直没有逃脱病痛的折磨,但却能够笑着面对困扰他人生的梦靥,这种豁达连他的朋友们都钦佩不已。

C.在荒废的地坛,史铁生获得了意外的顿悟。

这种对生命、宇宙的豁然开朗的理解让曾经焦躁、冲动的史铁生获得了平静的生活。

D.就作品的数量而言,史铁生并不能算得上一位十分高产的作家,但他却凭借写作成就和人生态度获得了人们的称赞和感动。

5.在2002年华语传媒大奖上,史铁生被评为“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史铁生令人钦佩的原因。

(4分)

6.史铁生是一个“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的作家。

请结合材料,分析史铁生的生命和写作的关系。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圣诞夜的歌声

【匈牙利】约卡伊•莫尔

城里住着一个叫亚诺什的穷靴匠。

他每天拼命赚钱,却一直没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为家中隔年就有新生命呱呱坠地。

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妻子不幸离开人世,撇下他孤零零地给孩子喂饭、穿衣。

分面包时,一次得切成三片!

给孩子们做鞋时,一下就要做三双!

养家糊口难啊,靴匠常常叹息。

圣诞节那天,披着飘飘洒洒的雪花,靴匠去给客户送靴子。

奔忙了一天的他,很晚才走在回家的路上。

看到路旁店铺里的玩具和花花绿绿的糖果,他禁不住想:

过节了,得给孩子们买些礼物。

买三份,花销太大;

只买一份,又不公平。

想来想去,他决定送给孩子们一件特别的圣诞礼物!

“孩子们,都到这儿来!

”亚诺什到家后招呼道。

孩子们一个搂住他的脖子,一个扑到他怀里,他又把最小的一个抱在膝上。

“知道吗?

今天是圣诞节!

今晚不干活了,我们好好乐一乐!

我来教你们一支歌,非常好听的歌,这是父亲为你们准备的圣诞礼物。

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得几乎要把家里闹翻天了!

  “静一静!

现在跟着我唱。

”亚诺什清了清嗓子,缓缓唱起那首优美而古老的圣歌。

歌声轻盈,调子欢快,孩子们瞬间就被吸引住了。

在这个温馨的夜晚,小天使们美妙的歌声,从婉转到高亢,一遍又一遍……

  然而,这歌声却惹恼了楼上住着的人,一位富有的老爷。

他一个人住着九个房间,第一个房间用来闲坐,第二个睡觉,第三个用餐……其余的又派什么用场呢?

此刻他正在第八个房间里抽烟,琢磨着自己怎么在圣诞夜也提不起兴致呢。

楼下传来的声音越来越响,当亚诺什们唱到不知第几遍时,他再也无法忍受,循声找到靴匠家。

 “你就是亚诺什,那个靴匠吗?

“是的,老爷。

您有什么吩咐?

富人本来是要发火的,可他瞬间改了主意,说:

“哦,你有这么多的孩子!

  “是的,老爷,唱歌,嘴多声音大。

  “吃起饭来,恐怕嘴更多吧。

听着,亚诺什,我给你带来了好运——把你的孩子送给我一个,我来养,将来他会成为有钱的老爷。

  亚诺什惊讶地睁大了双眼,谁能不动心呢?

他孩子将成为老爷!

这些乖巧可爱的孩子,该过上好日子啊!

给!

为什么拒绝呢?

可选谁呢?

他喃喃自语:

“老大,听话懂事,长大会有出息的;

老二是个女孩,送给老爷不好;

老小,是妻子豁命生下的,怎能送人?

  可怜的亚诺什嘴唇直哆嗦,几乎哭着说:

“谁想离开这儿,坐漂亮马车?

吃好吃的东西?

谁想去,就站出来吧……”

  

面对这样的诱惑,孩子们却都怯生生地缩到父亲背后,扯住父亲的手、裤腿和皮围裙,谁也不吱声,好像要远远地躲开这位富有的老爷。

 “不行,老爷。

不行啊!

我不能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您,我们得在一起……”

富人无奈,只好要他们别再唱歌了。

作为补偿,他给靴匠1000本戈,随后回到楼上去继续他的无聊时光。

亚诺什小心翼翼地将钱锁进箱子,藏好钥匙,内心五味杂陈。

孩子们噘着嘴,不说话。

屋里笼罩着冰冷而令人窒息的气氛。

  亚诺什坐下,又习惯性地做起靴子来。

拿着皮料,他裁着,削着,不知不觉又哼起那首歌。

似乎有微弱的声音在应和?

抬头一看,孩子们闪着亮晶晶的眼睛,正围着他小声哼唱。

他一脚踢开椅子,打开木箱,翻出那1000本戈,三步两步跑到楼上。

 “老爷,请收回您的钱,让我们唱吧!

我们高兴,这比1000本戈重要啊……”

没等富人反应过来,,亚诺什就将钞票放到桌上,转身跑回了家。

他挨个亲吻孩子,屋里重新响起了优美而纯净的歌声……

唱着唱着,望着简陋的厨房,想起锅里的白水煮土豆,亚诺什又为把钱送还感到一丝歉疚。

圣诞节,除了歌声,孩子们是不是也得有点儿奶酪和香肠呢?

孩子们的歌声很快淹没了他的不安。

富有的老爷在第九个房间里来回踱步,思忖着,诧异着,在这个世界上,别人究竟寻到了什么快乐?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圣诞夜里的故事,语言质朴,表现手法多样,情节张弛有度,主题耐人寻味。

B.“温馨的夜晚”之所以温馨,是因为整日为生计操劳的父亲“今晚不干活了”,更是因为孩子们收到了礼物。

C.文中对孩子们面对诱惑时“怯生生”的神态描写,体现出他们对富人的提议既憧憬又恐惧的心理。

D.作者写亚诺什还钱时,连续使用了“踢”“打”“翻”“跑”等动词来表现他动作的迅速与决心的坚定。

E.作者为我们描述了穷人和富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穷人疲于奔命,但很快乐;

富人衣食充裕,但并不快乐。

8.文中画线部分都提到“歌声”,概括说明其不同的含义及重复出现的作用。

9.小说的结尾写到亚诺什心存歉疚。

他是否应该还钱?

请结合作品加以解说,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

万历十一年进士。

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

征授刑科给事中。

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

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

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

俄陈矿税之害,言:

“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

已,巡视厂库。

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

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

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

进礼科都给事中。

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

时比年日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阳之月其变尤大,先后疏请修省,语极危切,帝终不纳。

寻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

所部水灾,数请蠲贷。

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

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尚书。

连掌内外大计,悉持公论。

当是时,万历中建言诖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

问达等定议:

以廷杖、系狱、遣戍者为一等,赠官荫子;

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赠官。

获恤者七十五人。

问达历更大任,持议平允,不激不随。

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

诏加少保,乘传归。

五年,魏忠贤擅国。

御史周维持劾问达力引王之寀植党乱政,遂削夺,命捐赀十万助军兴。

顷之,问达卒。

以巡抚张维枢言,免其半,问达家遂破。

崇祯初,赠太保,予一子官。

(节选自《明史•张问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

右侍郎

B.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

C.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

侍郎

D.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启元年”一词中“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元年”指第一年。

明代以后规定一帝一元,故可用年号称呼皇帝,如乾隆皇帝等。

B.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星变:

星象的异常变化,古时谓将有凶灾。

例如文中“比年日食皆在四月”的天象变化,也是“星变”。

D.典试:

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由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文中指张问达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问达心系苍生,关心百姓疾苦。

宁夏打仗,他请求全部免去陕西全省拖欠的赋税。

后来到山东,又请求废除矿税,皇帝全都答应。

B.张问达正直敢言,不怕触犯权贵。

宦官从营造宫殿的款项中获益,他力请停工;

他发现宦官与商人勾结,又上疏争执请求查办。

C.张问达忠诚机智,善抓机会进谏。

他看到星象发生变化,认为这种情况常常预示异常的灾害,就借机请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并没有接受。

D.张问达执政公允,勇于承担重任。

对于前朝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经死去的大臣,他按照处罚程度轻重不同,分别加以抚慰、保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

(2)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采桑子·

杂忆 

史惟圆

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

能得当场几度怜?

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

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

注:

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

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

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

D.“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

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

15.“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两个,试简述。

(三)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空白处诗句.

(1),子无良媒.

(2)西当太白有鸟道,.

(3),百年多病独登台.(4),此时无声胜有声.

(5),蓝田日暖玉生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发令枪响,百余名参赛健儿如白驹过隙,向着终点发起冲击,沿途观众也在为健儿们加油助威,将比赛的气氛推向高潮。

B.办案民警在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后,又在窃贼落脚点守株待兔,逮住另外两名购物归来的犯罪嫌疑人,破获了当晚两起入室盗窃案。

C.书法艺术学习存在“技、艺、道”三个层面,多数人穷尽一生也只能停留在“技”的层面,唯有少数人能登堂入室,成为一代大家。

D.“光盘行动”,是民间组织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如此上行下效,逐步形成节俭的好风气。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

C.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D.迪亚克表示,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为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增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推动了田径运动的大发展。

国际田联愿进一步加强同中方的交流与合作。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

___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

___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

___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

___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B、②④③①⑤C、⑤③①④②D、③①④⑤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①?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

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

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② 

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③ 

,有了这个底蕴。

这样的人上网不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