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三 数 学 一 轮 复 习 建 议Word文档格式.docx
《高 三 数 学 一 轮 复 习 建 议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 三 数 学 一 轮 复 习 建 议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研究高考试题特点,包括命题的角度、命题的立意、命题的载体、试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表述方法、试题的解题思路、评分标准(让学生体会命题人对步骤的要求、了解得分点的确定)等,以指导我们如何精选例习题和练习题,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帮助学生跳出题海,这无疑是一条捷径。
最近几年,《中教参》在高考后都要刊登研究当年高考试题的文章,比如,今年的第8期刊登07试题的新亮点和新启示,第9、10、11期将刊登省市试题的新解法和解题感悟。
这些文章从高考试题的背景、命题角度、解题途径、思路分析、试题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复习和测试选题。
链接1分析案例1.doc
案例:
如2006年第10期刊登的“百题解答思路分析”中的一例:
试题(06湖南卷,理科第14题)
若
是偶函数,则有序实数对
可以是.(注:
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组数字即可)
试题特点:
本题结合偶函数的概念考查三角函数性质,是一道结论不唯一的开放性命题,作为填空题求解策略多样灵活,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路分析:
1.一般化,由
化简得
,对任意
恒成立,故
,则答案可以是
等,一般化可以是
.
2.特例法,由
得
,故答案可以是
等.
3.看到角
与
互余,
则
,可以化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则
或
的形式,故直观得
,
故答案可以是
4.
,要使其成为偶函数,直观可得
方法小结:
三角函数的性质是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在求解中涉及偶函数性质、三角公式、诱导公式等。
思路1是一般方法,作为填空题思路2是好方法,思路3需要特殊角的概念与较强直觉思维,思路4有“凑”的成分,也是一种解题策略。
二是加强题源分析,透视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
命题从哪里产生,复习就应当指向哪里。
命题主要有五个来源:
一是教材,二是其它省份试题,三是课改的新理念、新内容,四是初高等数学衔接内容,五是近几年的竞赛题
(1)教材是试题的基本来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八九成的试题能在教材上找到影子,是在教材题目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
如今年山东卷理科第18题。
链接2分析案例2.doc
B版数学3
P116例1掷红、蓝两颗骰子.事件A={红骰子点数大于3},事件B={蓝骰子点数大于3}.求事件A∪B={至少有一颗骰子点数大于3}发生的概率.
P125习题3-1(B)
2.在区间
任取两数
,求二次方程
的两根:
(1)都是实数的概率;
(2)都是正数的概率.
山东卷理科第18题:
设
分别是先后抛掷一枚骰子得到的点数,用随机变量
表示方程
实根的个数(重根按一个计).
(I)求方程
有实根的概率;
(II)求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III)求在先后两次出现的点数中有6的条件下,方程方程
有实根的概率.
(2)全国卷的发展变化在各省市命题中起引领作用,07年高考命题改革力度大的省份的命题,会影响08年山东的命题,多年来,上海题以它新颖的命题立意和角度,倍受各省份学习和借鉴。
(3)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理念、新内容,成为高考的创生地带,肯定影响命题者的命题思路。
(4)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问题为命题提供背景,这既是高考考查潜能的需要,也是命题者学术背景使然。
尤其是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衔接内容,常常是创新的载体。
(5)前几年的竞赛试题,特别是竞赛试题中的思路和解法,成为命题者可能的借鉴因素。
因此,高考复习应在考纲的统领下,在以上五个方面去开发课程资源。
即将到来的试题会在哪里创新?
如果从命题者的思路分析,就可能找到答案。
显然,高考支持新课改,新课改倡导创新教育,要创新,就得有所突破,就要不断扩充原有的边界,以函数为例:
单一的表达式不够,就得有分段函数;
解析式不够,就得有图象和表;
具体的函数不够,就得有抽象的;
连续的不够,就得有间断的或离散的。
研究的性质,除了单调性、最值、奇偶性外,还可涉及凹凸性、变化速度和增长差异。
研究方法,除了运用不等式和导数等知识进行运算求解和演绎证明外,还允许空间想象、直觉猜想等。
在这样的扩充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某种规律。
4.夯实基础,更新“双基”,设计科学实用、符合学生实际的学案
夯实基础,狠抓落实,这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复习策略,也是高考取胜的保证。
无论是学案的设计、例习题的选取、检测题的命题,都要立足基础,以中低档题为主,在通性通法的复习与落实上下功夫,集体备课中要明确每一部分的“双基”内容,确定落实“双基”的措施。
新课程引起了传统中“双基”的变化,这一点必须清醒地看到。
新的“双基”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和“图”有关的内容.如:
三视图、统计图、程序框图、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变换、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
二是与“函数”有关的内容,如函数的性质及围绕研究函数性质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导数、三个二次、数列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方法、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
三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如统计与概率、线性规划等相关的应用问题.
———以上是教师的复习前准备,要通过集体备课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二、课堂教学
1.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07年山东试题相对平稳、改革力度适中,这与今年的大背景相适应。
但是,今年高考改革力度较大的省份的命题,似乎也指出了今后山东高考命题的走向,改革是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改革,只能走向死胡同。
作为一线教师,对课改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特别是经过今年的高考以后。
新课改改变的主要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而教学内容只是个载体,高考支持课改已成为共识。
因此,改革过去的复习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适时点拨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自觉总结解题规律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坚决反对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不讲够不放心的做法,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敢于和善于将时间还给学生。
2.以解题教学为中心,将能力训练贯穿复习始终
2.1把好选题关
数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最终要落实到解题上。
要解题,选题是关键。
一轮复习的选题,包括例习题及各种测试题,题目的选取要精心,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透彻研究高考试题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来选题。
一是通过研究高考试题,了解什么样的题目是好题目。
题目好不在难度和新颖程度,在于符合学生的实际、在于方法的典型意义,在于与高考冲得准等。
二是选题的几个原则:
典型性原则:
要求所选例题应是最具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的题目,能突出教材的重点、反映课程标准中最主要而又最基本的要求。
综合性原则:
所选的例题能包括多个知识点,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也是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的问题。
应注意:
强调综合不是意味着提高题目难度。
灵活性原则:
要求在选编例题时应注意题目解法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解题方法的训练中,进一步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强化技能,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针对性原则:
要求选择例题要注意针对学生实际,抓住学生平时学习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或选择例题,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规律性原则:
通过所选的例题,能找到解这一类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发现并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之功效。
2.2重视教材典型例习题的作用
充分挖掘教材典型例习题的潜在功能,达到几个目的:
一是加深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与把握,二是学习规范的数学语言,三是学习如何规范表述解题过程,四是加深学生对题目所体现的通性通法的理解等。
2.3抓住通性通法,培养能力.
重视中学数学的通性通法,倡导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努力培养学生“六种能力、一个意识”.数学能力包括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分类和要求与以前有不同,必然要反映在命题中.特别应注意新增加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前者与统计有关,后者与应用问题有关.另外,“推理论证能力”有别于先前四大能力之一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注重是演绎推理,“合情推理”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正是我们国家现在大力提倡的.
2.4重视解题过程教学
题目的讲解,是解题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最重要方式。
在解题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让学生充分体验并交给学生正确的读题方法、理解题意的方法、捕捉信息的方法、抽象概括猜想归纳的方法、根据有效信息探索解题思路的方法、避免繁琐计算的方法、及时调整和转换思路的方法、总结反思的方法等。
讲题要讲一下各环节:
解法的发现过程;
题目的典型性;
题目的引申;
(与其它部分知识的联系)
题目的变式。
2.5坚持几个原则
精讲多练的原则、先做后讲,不做不讲的原则、不典型的问题不讲的原则(包括大多数学生会做的问题、解法特殊没有一般意义的问题、过难的问题、高考不可能考的问题、超纲的问题等)、讲后必做总结的原则等。
3.关注复习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3.1强调技巧,忽视通法
高考的宗旨是考查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因此,一轮复习要特别重视基础,充分体会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通法也是高考试题制定标准答案的依据),系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要加强对各章节知识和方法的梳理,系统全面地进行复习,灵活运用,熟练掌握通性通法,舍弃偏、难、怪习题,淡化特殊技巧。
3.2重视思路和解法,轻视运算过程的指导
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既包括数的运算,又包括式的运算。
高考对运算能力的考查注重算理和符号运算的考查,控制运算量,精确计算与合理估算结合。
运算的合理性是运算的核心。
根据问题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合理选择运算途径是提高能力的关键,灵活地运用公式、法则和有关的运算律,尤其是数学思想方法,可以简化运算,提高运算速度,保证运算的准确性。
教师往往重视解题思路的分析与突破,却忽视其中的算理、算法和对运算途径的优化。
学生同样的运算结果的背后,运算量可能差别很大,而课堂上教师往往将运算处理为“课后去解”。
我们每每感慨学生的运算能力差,这与我们平日缺少指导不无关系。
3.3关注创新,忽视教材
课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教材来体现,通性通法蕴含在典型例习题中。
重视教材,不是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抓纲悟本,把重点放在典型例习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创造性地用好教材,重视“源”与“本”的关系,提高复习效率。
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不要好高骛远,错误地认为,不做难题就不能提高解题能力。
要在毫不吝惜地删除复习资料中的难题的同时,充分以课本中的例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引申、发散等方式形成典型题目,提炼通性通法。
3.4过分强调题型套路
高考复习当然要有一些题型训练。
掌握一些基本的题型,考生在答题时才能迅速检索和判断,但如果考生只是流于形式,凭记忆来认定当前问题和基本题型的表面相关,而不是用理性的态度去辨析其中的本质联系,盲目套用,将是非常危险的。
考试说明是这样描述“能力立意”的:
“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应用和灵活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
一个是“灵活的应用”,一个是“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它们无疑是“题型套路”的克星。
3.5过分强调全面,盲目提高题目难度
一轮复习常见的是,教师为了复习的全面、扎实,为了冲准高考,往往希望以题量取胜,唯恐对知识和题型的复习有一丝的遗漏,一味求全求难,一是担心复习不到,高考会考到;
二是担心高考会在此处命难题,复习难度达不到出现失误。
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每年高考结束看到高考题,第一个感慨就是复习中做了太多的无用功!
题目复习得过难!
教师在研究高考试题上多下功夫,知道什么样的题目是好题目,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4.上好复习课
复习课是一轮复习中的重要课型,教师应站在知识体系的高度驾驭教材,提炼各单元的知识、方法、思想、解题规律等。
复习课不能上成“第二遍新授课”,也不是零散的机械的知识堆砌。
4.1复习课的基本程序
链接3复习课流程图.JPG
4.2流程说明
知识梳理:
明确有哪些知识点,课标和考纲是如何要求的。
考题回顾:
主要介绍高考如何考查该部分知识、主要题型、在试卷中的地位。
典型题目:
题型说明指该题属哪一类题目、有哪些解法、通法如何应用;
思路探索要重点分析解法的切入点;
解题过程指正确规范地表述解题过程,包括解题过程的再整理;
易错辨析要指出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或典型错误展示;
归纳点评指对本题的解题策略进行小结.
反思总结:
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回顾解题思路,思考解法优劣;
审视解题过程,思考过程优化;
总结解题规律,思考通法的普遍意义。
题后反思,便于总结解题规律,优化解题方法从而能起到摆脱题海战术、以少胜多、事半功倍的效果。
题后反思,还有利于积累经验,巩固学习成果,真正达到解题的目的。
“题海无边,总结是岸”是有道理的。
巩固练习:
(略)
自我检测:
三、检查测试
1.检查,教师要特别重视对教学目标和要求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落实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复习质量,落实搞不好,一轮复习就是一句空话。
1.1利用课堂提问、自习辅导、作业批改、试卷批阅等机会,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2指导学生整理和运用好两个本子:
错题集和典型题集,这两个本子中题目的来源主要是复习课和讲评课.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整理,要经常检查整理情况.
1.3及时检查规范化训练要求的落实情况。
规范化训练包括:
书写的规范化: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是最基本要求;
解法的规范化:
尽量用常规方法解题,这也是强调通法的原因之一,生僻、怪异的解法往往会导致失分。
平日的练习、各种形式的测验、错题集和典型题集的整理等,都是进行规范化训练的好机会.检查、督促是教师的责任。
2.测试:
测试包括综合测试、模块测试、单元测试、随堂检测等。
测试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题目质量,选好题是关键;
测试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教师的讲评是否具有针对性,要紧紧抓住典型的题目讲,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题目重点讲评,把学生出错的根源剖析彻底,把学生的思维障碍了解全面,指导学生如何清除这些障碍,这都要求教师事先做好调查、备好课。
上好讲评课是关键。
链接4讲评课教学程序图.doc
四、几个观点
1.高考试题年年变,我们只能以“夯实基础”这一“不变”应对试题的“变”,这是高考取得理想成绩的不变之策。
2.数学是通过问题的教学教会学生如何思维的,因此数学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解题是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方式,一定量的解题训练是必需的,要把握好选题关.
3.教学目标的落实是通过学生来完成的,因此,教必须要与学紧密沟通,抓落实显得尤其重要.
4.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课标的具体化。
在教材版本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应在课标和大纲的指导下,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5.新课程,新理念,落实到平日教学中仍然要强调因材施教。
“材”有两层意思:
一是学生,学生的数学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要想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分类指导、分层次教学是必要的。
二是教材,新课程对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跟上课改的步伐。
6.辨正地看待从07年到08年山东试卷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