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旅游景区价格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8932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旅游景区价格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安徽旅游景区价格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安徽旅游景区价格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安徽旅游景区价格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安徽旅游景区价格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旅游景区价格分析.docx

《安徽旅游景区价格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旅游景区价格分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旅游景区价格分析.docx

安徽旅游景区价格分析

引言

旅游业的发展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而我国的旅游业是八十年代才真正开始的。

在我国,旅游行业与其它行业的发展所不同的是,它一开始就走进了市场经济中,相对来讲较之其他行业更少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痕迹。

加之行业技术壁垒较低,很容易进入,因而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在发展较短的时期内,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走入低价格甚至是低于成本的价格竞争道路。

并且旅游商品的特点是不能贮运,它的商品价格是随看购买者的完成而一同出现的,因而旅游商品的销售更依赖于削价竟卖来减少亏损。

为此对旅游市场价格进行研究分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安徽的旅游业是以自然资源即山水旅游资源为主体的旅游业,其它与此配套的吃、住、行等服务类旅游商品是随之而发展壮大的。

安徽的旅游业是随着改革开放同时起步的,它从无到有,从缓慢开始到迅速发展到空前高涨,二十年的时间使安徽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业已成为安徽市的支柱产业。

同时,也由于旅游发展迅猛,某些方面可能会跟不上节拍。

特别是由于旅游一开始就走的是市场化道路,从开始的卖方市场逐渐走向买方市场,导致出现低价格竞争,加之安徽市由于历史的原因,工业规模小而少,农业效益低,旅游行业容易进入。

一时间,许多企业、许多人都做起旅游,这更加剧了旅游价格的竞争,这种竞争久而久之若不加以规范,必将成为安徽旅游业发展的障碍。

本人在这篇论文中对安徽省旅游市场价格,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和定位评价,得出安徽旅游市场价格明显偏低,门票价格定位有很多问题,使安徽旅游业的发展受到限制,这显然不利于安徽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因此,为了安徽省有一个健康的旅游市场,总的原则是把旅游价格定位在一个合理的价位上,与其优质的山水旅游资源相匹配,以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安徽重点风景区概述

1.1安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1.1安徽旅游业的基本情况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居近海内陆,处华东腹地。

土地总面积13.9×104km2,分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和皖南低山丘陵五个地貌区。

境内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徽文化、沿江文化、江淮文化和沿淮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景观更是丰富多彩,从而使安徽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大省。

据统计,安徽省2007年旅游接待总人数为7955.38万人次,同比增长27.51%;全年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达到575.99亿元,同比增长了39.96%;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7.84%,同比上升1.14个百分点。

 

1.1.2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1、国内、国外旅游同比增长

2007年国内旅游增长强劲,国内旅游人数达到7848.95万人次,同比增长27.45%,其中过夜游游客6248.16万人次,同比增长25.0%,一日游游客1600.80万人次,同比增长37.9%;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43.68亿元,同比增长40.3%,其中过夜游收入489.67亿元,同比增长36.3%,一日游收入54.01亿元,同比增长91.1%。

与此同时入境旅游发展迅猛,2007年安徽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06.43万人次,同比增长32.42%,其中,接待台湾同胞19.65万人次,同比增长28.60%;接待澳门同胞1.54万人次,同比增长21.38%;接待香港同胞10.90万人次;接待外国游客74.34万人次,同比增长41.34%;旅游外汇收入4.24亿美元(含旅游商品创汇),同比增长41.08%。

从客源结构看,外国游客达到69.85%,比上年高5.4个百分点。

外国游客中,亚洲游客依然是安徽省主要客源地,入境游客达到51.75万人次,同比增长43.74%,占外国人比重达70%;欧洲游客次之,为11.26万人次,同比增长46.83%,占外国人比重15%;第三是美洲游客,共8.12万人次,同比增长30.90%,占外国人比重11%;大洋洲游客1.78万人次,同比增长21.77%;非洲游客0.28万人次,同比增长最大,达82.71%。

从主要客源国看,韩日美等主流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所接待的韩国游客人数最多,为33.32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46.56%,占外国人比重45%;日本游客次之,人数为9.18万人次,增长幅度36.91%,占外国人比重12%;美国游客第三,人数为6.21万人次,增长幅度27.55%,占外国人比重8%。

所接待的外国游客中同比增长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达到了246.82%。

2、区域结构加快调整

一方面大皖南板块继续扮演主角,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数达86.5万,占全省比重81.28%,比去年同期增长31.72%;外汇收入比去年增长61.39%,达2.46亿美元,占全省比重为71.45%;国内旅游人数达2966万人次,同比增长27.85%,占全省比重37.78%;国内旅游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40.21%,占全省比重44.95%;旅游总收入达263亿元,同比增长41.12%,占全省比重45.94%。

泛巢湖板块开始升温,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达3020万人次和215亿元,国内旅游收入增幅达41.41%,占全省国内旅游总收入的比例为39.5%,比2006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新皖北板块在入境游市场和国内游市场都取得突破,接待入境游客人数3.71万人次和国内游客人数1863万人次,增幅均为全省最高,分别为38.83%和30.03%,分别占全省比重3.49%和23.74%,外汇收入和国内收入分别达到1486万美元和85亿元,同比增长为37.6%和37.5%,分别占全省份额4.32%和15.61%,旅游总收入达到86亿元,同比增长37.5%,占全省份额15.09%。

 

另一方面各市旅游竞相发展,2007年,全省共有11个市旅游业发展5项指标同比增长全部超过20%,其中池州市旅游业发展5项指标同比增长全部超过80%。

全省17个地市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两位数,16个地市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池州、巢湖、滁州、宿州、阜阳、合肥、六安、蚌埠和黄山9个市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

池州、巢湖、滁州、宿州、阜阳、合肥六市旅游总收入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4个市增幅超过50%,池州市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21.14%。

15个市旅游总收入超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其中,安庆、池州两市超50亿元,黄山、合肥两市超100亿元。

 

3、旅游黄金周拉动增长。

2007年安徽省春节黄金周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7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8.83%,旅游收入达到11.20亿元,同比增长42.14%,两项指标再创安徽省春节黄金周的新高。

2007年“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旅游接待人数均突破一千万人次,分别达到1053.85万人次、1127.57万人次,同比增长60.51%、43.74%;旅游收入分别达到23.4624亿元、27.5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5.00%、54.23%,均创黄金周历史新高。

据统计,三个黄金周共接待游客2654.38万人次,同比增长48.98%,占安徽省全年总接待人数的33.41%,实现旅游收入62.21亿元,同比增长52.18%,占安徽省全年旅游总收入的10.8%,成为名符其实的“黄金周”。

 

表1-12001-2007年安徽旅游业发展概况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入境旅游接待(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国内旅游接待(万人次)

2001

186.2

1.36

38.09

174.91

3364

2002

216.2

1.60

45.91

202

3883

2004

265.7

1.90

50.10

249.96

4328.81

2005

308.6

2.46

63.29

288.96

4684.14

2006

411.6

3.01

80.37

387.63

6158.68

2007

576

4.2

106.4

543.7

7849

注:

由于2003年非典原因,不收入该年数据

1.1.3安徽旅游业在全国旅游的地位

近几年来安徽旅游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旅游收入大幅度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总量及人占有水平与全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1、安徽旅游业与全国比较

安徽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态势。

为了评价安徽旅游经济增长速度,本文选取国际旅游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四个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将安徽与全国同类指标的增长速度作一比较。

由表1-2可见,安徽各项旅游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旅游业总收入增长率是旅游业发展速度的总测度指标,2000-2006年间,安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递增17.96%,也高于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递增水平(14.35%)。

表1-22000-2006年安徽与全国旅游经济增长情况比较

2000

2001

2002

2004

2005

2006

国际旅游人次(万人次)

全国

1016.04

1122.64

1343.95

1693.25

2025.51

2221.98

安徽

31.84

38.09

45.91

50.10

63.29

80.37

国内旅游人次(百万人次)

全国

744

784

878

1102

1212

1380

安徽

29.74

33.64

38.84

43.29

46.84

61.59

国际旅游收入(百万美元)

全国

16224

17792

20385

25739

29296

33954

安徽

112.96

135.77

160.22

190.00

245.58

301.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全国

3175.5

3522.4

3878.4

4710.7

5285.9

6230

安徽

150.48

174.91

202.92

249.96

288.96

387.63

注:

由于2003年非典原因,不收入该年数据2、主要旅游经济指标人均密度低于全国水平

安徽旅游业发展速度虽然比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快,但旅游经济总收入占全国的份额偏低,在全国排名靠后,见(表1-3)。

表1-32004-2007年安徽旅游总收入占全国的比重

2004

2005

2006

2007

安徽旅游总收入占全国的比重

5.46%

4.02%

4.61%

5.28%

注:

由于2003年非典原因,不收入该年数据

如果考虑人口和面积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安徽旅游总收入密度指标于全国的差距更加明显。

表1-4从地均经济密度和人均经济密度角度对安徽旅游经济发展总量与全国进行了比较:

安徽近年旅游经济收入的地均密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经济密度,除2003年非典对全国旅游经济的影响使得2004年全国旅游总收入人均密度低于安徽外,2005、2006年安徽均低于全国水平。

2004

2005

2006

地均密度

(万元/km2)

人均密度

(元/人)

地均密度

(万元/km2)

人均密度

(元/人)

地均密度

(万元/km2)

人均密度

(元/人)

全国

4.907

362.42

8.006

587.81

9.307

679.74

安徽

19.033

411.24

22.106

473.60

29.47

624.10

表1-42004-2006年安徽与全国旅游总收入经济密度指标比较

1.2安徽旅游景区概况

1.2.1安徽旅游景区区概况

截止2007年底,安徽省A级景区数已达208家,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42家,3A级景区69家,2A级景区89家,1A级景区6家,安徽省旅游景区总量和4A旅游景区量双双跃居中部地区前列。

纵观安徽省旅游景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两头轻,中间重。

5A级景区占全省A级景区总数的0.96%,1A占2.89%,4A占20.19%,3A占33.17%,2A占42.79%。

(见附表1-5)

二是A级景区呈典型的“南热、中温、北冷”格局。

大皖南片中拥有2个5A级景区,26个4A级景区,30个3A级景区,37个2A级景区,4个1A级景区,总共99个,占所有A级景区数47.60%;泛巢湖片中12个4A级景区,27个3A级景区,34个2A级景区,2个1A级景区,总共75个,占所有A级景区数36.06%;新皖北片中,有4个4A级景区,12个3A级景区,18个2A级景区,总共34个,占所有A级景区数16.34%。

三是A级景区遍布全省17个市。

但目前仍有蚌埠、亳州、淮北、宿州4市4A级旅游景区未实现零的突破。

合肥、池州、六安、阜阳4市3A级景区的建设刚刚起步。

(见附表1-5)

 四是A级景区中层次分布不匀,比例欠协调。

池州、巢湖、安庆、合肥等市2A景区数比例偏重,2A总数36个,约占4市所属A级景区数的53%,景区档次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1-5安徽省07年度A级旅游景区分布表

 

五是同A级景区中,资源存在显著差异。

如西递、宏村、天柱山、迪沟、八里河、棠越牌坊群·鲍家花园,六景区挑大梁引领全省4A级景区起跑。

2007年天柱山门票为4853万元,西递、宏村共为5938万元,棠越牌坊群·鲍家花园门票为2000万元,其它两景区门票收入均在1000万元以上。

六是5A级景区黄山、九华山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2007,安徽省黄山、九华山一举夺得全国首批5A级景区桂冠。

2007年,黄山旅游接待人次突破230.6万,旅游门票收入突破3.8亿元大关;九华山旅游接待人次突破212.3万,旅游门票收入突破1.7亿元大关,顶级精品景区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凸显。

A级

市别

5A

4A

3A

2A

1A

合计

黄山市

1

15

8

6

30

宣城市

5

7

5

17

池州市

1

1

7

9

18

芜湖市

3

5

8

1

17

马鞍山市

1

2

3

6

铜陵市

1

1

6

3

11

安庆市

2

7

9

1

19

巢湖市

1

6

9

1

17

合肥市

5

3

9

17

滁州市

2

4

5

11

六安市

2

7

2

11

阜阳市

3

1

4

8

淮南市

1

3

2

6

蚌埠市

4

5

9

亳州市

1

3

4

淮北市

2

2

4

宿州市

1

2

3

景区比重

0.96%

20.19%

33.17%

42.79%

2.89%

总计

2

42

69

89

6

208

 

1.2.2安徽旅游景区资源分布

安徽省具有不同层次的旅游资源,其中:

有2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处全国重点寺院,3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个国家森林公园,38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2处省级森林公园,29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3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158处地市级风景名胜区,1000处地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此层次多样、类型不同的旅游资源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因此,这是使旅游业成为安徽省的一大支柱产业的重要保障。

据统计,安徽省共有自然旅游景观87处,其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国内外并不多见。

那一座座名山,一道道秀水,一个个奇洞,一处处自然保护区,装点着安徽13.9万km2沃土,吸引着四方游人。

安徽旅游资源主要分为“大皖南”、“泛巢湖”、和“新皖北”三大板块。

其中,“大皖南”板块,以黄山为龙头,“两山一湖”地区为重点,皖南六市为基础,自然文化遗产为品牌,打造大皖南国际旅游区。

皖南地区不仅拥有黄山、新安江等名山胜水,而且还汇集了徽州文化、九华山佛教、齐云山道教等许多人文景观。

特别是徽州文化,其内涵相当丰富、底韵十分深厚。

以“粉墙黛瓦、封火山墙”为特征的徽派建筑、玲珑剔透的砖雕、凝重深厚的石雕、清新淡雅的木雕、京剧两大渊源之一的徽剧,以及徽州刻书、藏书、徽州版画、盆景等,不仅在明清时期辉煌华夏神州,而且至今仍不失为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近年来,游人们对这些越发表现出浓厚的旅游兴趣。

按照国际化、现代化理念开发开放的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广泛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本参与建设,促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现代艺术品味与传统文化风格相结合,充分挖掘旅游的徽文化、佛文化、道文化内涵。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长三角经济圈旅游城市联动发展,尽快建成无障碍旅游区,形成以黄山为重点、“两山一湖”为依托的世界级旅游观光度假胜地和现代会展中心,九华山则向世界级佛教圣地进军;“泛巢湖”板块:

充分发挥合肥作为省会和中心城市的优势,整合周边2.5小时高速公路车程内的人文自然资源,特别是巢湖水资源、大别山生态资源,以商务、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实现安徽旅游的中部崛起。

结合合肥市重点规划的“滨湖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积极创建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对皖南、皖北具有衔接带动作用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皖北”板块“沿淮”文化旅游区:

以“两淮一蚌”重点城市群建设为基础,皖北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凤阳明中都、寿县古城等沿淮市县人文自然资源潜力巨大,打造新皖北全国著名的文化旅游项目和沿淮省级休闲度假项目,并逐步将成为我省旅游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在省委、省政府加快老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下,充分发挥皖西、皖西南,特别是大别山区的红色旅游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积极与河南、湖北形成区域互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

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老区群众的富民产业、新农村建设的带动性产业。

1.2.3客源市场

1、国际客源市场

根据《安徽统计年鉴》的资料,日本游客2004年之前一直位居榜首,韩国、美国在2004年以前分别稳居第二、三位。

2007年,韩国游客跃居第一,为33.32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46.56%,占外国人比重45%;日本游客次之,人数为9.18万人次,增长幅度36.91%,占外国人比重12%;美国游客第三,人数为6.21万人次,增长幅度27.55%,占外国人比重8%。

,从客源国来看,安徽国际客源市场格局一直是以亚洲为中心,欧洲和北美为两翼,其中日、韩和港澳台地区是一级客源市场,北美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是二级客源市场,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地区为新兴客源国,有巨大的开发潜力,2007年,所接待的外国游客中同比增长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达到了246.82%。

2、国内客源市场

据《安徽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以来安徽省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数大体上呈直线上升态势,2003年因“非典”有所下降。

有关数据显示,安徽接待最多的国内游客仍是省内游客,其次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游客,这说明安徽旅游业是以省内游和周边游为主。

截至2007年安徽省达到国家4A级标准的景区己有42个,但从接待游客人次看,省外游客多集中在安徽省的南部,即包括黄山、西递宏村古民居以及附近的九华山风景区,而其他的4A级景区如马鞍山采石矶、滁州琅琊山等以及其他等级的风景区所接待的游客主要是省内游客,包括少数周边省市的游客。

国内游客市场中,港澳台同胞游客量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接待台湾同胞19.65万人次,同比增长28.60%;接待澳门同胞1.54万人次,同比增长21.38%;接待香港同胞10.90万人次;接待外国游客74.34万人次,同比增长41.34%。

1.2.4旅游景区交通区位

安徽省地处我国东部,向东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旅游业兴旺、客源市场前景看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随着这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崇尚旅游,并把目光瞄准旅游资源丰富的广大中西部地区。

这就使得安徽省的地缘优势不言自明。

其次,安徽省临江近海,与海内外联系十分便利。

另外,安徽省还紧邻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京钟山、江浙苏杭、江西庐山、长江三峡等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风景名胜区,这无论对其发展国内旅游,还是对其发展国际旅游都是十分有利的。

近年来安徽旅游交通显著改善,合铜黄、合六叶、合淮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形成了贯通皖南与皖中皖北、畅通我省与周边重点客源地的旅游快捷大通道,特别是“合铜黄”高速公路的全线开通,极大的刺激了安徽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部门与交通部门合作,加强旅游公路标识建设,全省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主要交通线上增添了3A以上景区以及红色旅游景区的标识标牌,黄山实施了旅游公路标志、标线示范工程,池州、铜陵、马鞍山、淮南、淮北、宣城等地旅游标识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

空中拥有40多条航线,2007年,黄山开发旅游包机900余架次,实际执飞旅游包机453架次,出入境游客4.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1.75%和19.1%。

合肥机场接待来自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等国籍旅游包机10架次,实现欧洲旅游包机零的突破,新开通合肥——香港航线每周2班;池州港接待长江游轮208航次,同比增长24%,接待游客12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5.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9.5%和38%。

 

2.安徽旅游景区价格的实证分析

2.1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2.1.1样本选择

本文对安徽旅游景区价格的研究主要以A级景区为主,总样本景区总数为208家,其中安徽省旅游局重点监测31家重点景区,该31家景区的旅游人数、旅游门票收入在安徽省总旅游人数和旅游门票收入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每月的统计数据都在安徽旅游局的网站上给以公开,因此该31家景区的实际价格状况不仅能够代表安徽省旅游景区价格的市场表现,而且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性。

此次统计过程中筛去若干月份数据不全的景区,最后选择了26家风景区。

2.1.2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文献调研法,在写本论文时,查阅大量文献,包括中国统计年鉴,安徽旅游统计年鉴、安徽旅游资讯网的规划统计资料等。

通过查询相关管理部门如旅游局、运管处等和各种宣传媒体如旅游网站、旅游报刊、当地报纸以及电视等获得第二手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归类,通过查询和阅读有关资料掌握相关信息的过程。

本文主要数据来源于安徽旅游资讯()网站的规划统计数据,数据的计算方法主要为求平均数法。

统计平均价格是26家风景区从07年2月——08年2月这十二个月的门票收入的平均数,其中因2007年12资料不全,删除该月数据。

统计平均价格=全年价格/12,全年价格=风景区年门票收入/风景区年客流量,实际价格则为风景区的制定门票价格,因大多数风景区没有设定淡季价格,故本文所称门票价格为旺季价格。

2.2安徽旅游景区价格的统计性描述

其中1-26分别代表26家重点风景区(1徽园2包公园3黄山4花山迷窟5翡翠谷景区6太平湖景区7西递8宏村9棠撼牌坊群·鲍家花园10徽州古城11祁门牯牛降景区12齐云山景区13唐模14九华山15天柱山16太极洞17旌德县江村18恩龙山庄旅游区19绩溪龙川景区20新四军军部旧址21阜阳市生态乐园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