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三年级 信息技术 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1882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三年级 信息技术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 信息技术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 信息技术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 信息技术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学设计三年级 信息技术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三年级 信息技术 教案.docx

《教学设计三年级 信息技术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三年级 信息技术 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三年级 信息技术 教案.docx

教学设计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前言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三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本册教材突出了趣味性和简易性,从介绍认识“我的新工具——计算机”入手,让学生来体会在计算机中画画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潜移默化的让学生熟悉鼠标和键盘的操作,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并穿插了windows的有关知识。

本册教材的目标是使学生认识计算机这一新工具,并通过绘画、文字处理、网络浏览感受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引起学生兴趣,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和技能。

第1课安排了认识计算机的内容。

学生通过看、听、摸感受计算机的外观、声音和组成。

通过鼠标的涂涂抹抹、键盘的敲敲打打,使学生初步感知、体会鼠标、键盘信息输入的方法和特点。

了解和熟悉计算机输入、输出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方式和特点。

知道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家,它不仅管理着计算机的资源,而且是计算机与人之间进行交互的接口,实现了人机对话。

对桌面、窗口、菜单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

了解常用文件、文件夹等工具,强化操作能力的提升,深刻理解计算机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认识新工具。

第1课十分关键,学生对计算机很感兴趣,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通过看、听、摸来感知计算机,放手让学生涂涂抹抹、敲敲打打,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好!

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情境中,感受计算机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有:

1.了解计算机的外部组成,熟悉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2.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3.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4.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三、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实践是最主要的。

四、教材分析

本册是《小学信息技术》系列教材的第一册。

让学生来体会在计算机中画画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潜移默化的让学生熟悉鼠标和键盘的操作,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1

8.25-8.29

推开智慧门

信息和信息技术

1

2

9.1-9.5

认识新伙伴

计算机

1

3

9.8-9.12

10日教师节

“中秋节”放假按规定执行

1

4

9.15-9.19

牵手指挥棒

使用鼠标

1

5

9.22-9.26

从容上舞台

使用键盘

1

6

9.29-10.3

“国庆节”放假按规定执行

1

7

10.6-10.10

航天梦喜圆

形状与填充工具

1

8

10.13-10.17

金鱼乐悠悠

铅笔橡皮工具和移动

1

9

10.20-10.24

熊猫庆生日

旋转和复制粘贴

1

10

10.27-10.31

小鸡水墨画

刷子工具

1

11

11.3-11.7

趣味敲字母

英文输入

1

12

11.10-11.14

妙计打汉字

汉子输入

1

13

11.17-11.21

智能输词句

词组和整句输入

1

14

11.24-11.28

写字万花筒

字型手写语音输入

1

15

12.1-12.5

曲项向天歌

输入设置文字

1

16

12.8-12.12

一句一景色

复制和剪裁图片

1

17

12.15-12.19

蜻蜓立小荷

粘贴和旋转图片

1

18

12.22-12.26

月夜思故乡

图形组合

1

19

12.29-1.2

元旦放假按有关规定执行

1

第1课推开智慧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无时无刻都感受到信息。

(2)了解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和应用过程中都要使用到信息技术。

(3)认识在当下信息社会中,正是信息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高信息素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2)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

1)分析、归纳,理解事物及事物的原理和规律。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2、重、难点

(1)关于信息的认识。

(2)关于信息技术的认识。

(3)认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对自我发展的意义。

3、教学过程建议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

1)介绍新课程。

2)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意义。

3)问题:

什么是信息呢?

(激趣)

思考、讨论

讲授1

1)我们身边的信息(展示图片)。

2)信息的概念。

观察、思考、讨论

交流活动

组织讨论和交流活动。

交流:

我们身边的信息。

小结

信息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离不开的消息。

思考、归纳

就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

讲授2

结合图片讲解:

1)信息获取技术及发展。

2)信息存储技术及发展。

3)信息传递技术及发展。

4)信息加工和应用技术及发展。

观察、思考、讨论

交流活动

组织讨论和交流活动。

交流:

信息技术的发展。

总结

1)信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概念。

3)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

自我总结

教学建议

以图片展示为主,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了解本课内容。

可以小组方式讨论,使学生感受信息和信息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信息并不神秘。

可以以游戏方式,如“你做我猜”等,使学生理解信息及其载体的关系。

可以联系当地当时,准备其他更能吸引学生、更能说明问题的图片,不必拘泥教材。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部分,建议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进行,避免一味说教。

(三)教学资源(补充资料)

信息的特征

通过对大量信息事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信息的一些重要特征:

1、传递性

信息的传递性是指信息从信源出发,通过信息载体和传播渠道被信宿接收的特性。

这种跨越时空的传递特性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

2、共享性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等方式可以由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共享,而信息的提供者也不会因此而失去信息内容和信息量。

这种共享是一种不同于物质共享和能量共享的无损共享。

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并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之间转换。

信息经过加工和处理,往往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增值。

4、价值相对性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它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

但信息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它取决于信息接收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

5、时效性

由于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着的,那么表征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信息也必然会随之改变。

信息的价值实现取决于对其及时地把握和运用,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即时间与效能的统一性。

6、真伪性

信息在表达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在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对于同一信息,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形成“认知伪信息”;或者由于传递过程中的失误,产生“传递伪信息”;也有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采用篡改、捏造、欺骗、夸大、假冒等手段,制造“人为伪信息”。

第2课认识新伙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2)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3)会正确开、关机;认识WINDOWS系统开机画面。

(4)培养正确使用计算机的好习惯。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建议

1、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计算机和计算机系统。

2)学会正确开、关机。

3)认识Windows桌面。

(2)过程和方法

分析、归纳,理解事物的原理和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规范使用计算机,爱护计算机设备。

2、重、难点

1)了解和认识计算机。

2)开关机操作和认识Windows桌面。

3)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教学过程建议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

1)问:

大家了解计算机吗?

2)问:

同学们见过哪些计算机?

它们帮助人们做什么工作?

回忆、讨论、交流

讲授1

1)计算机的发明。

2)计算机大家庭(展示实物和图片)。

3)台式计算机的组成。

观察、思考

小结

组织讨论和交流活动。

交流总结:

计算机的组成。

演示1

演示开机。

观察

练习1

提出要求、巡视指导。

打开计算机。

讲授2

介绍Windows桌面。

观察、思考

小结

组织讨论:

1)问:

什么是成功开机?

2)问:

Windows桌面上有什么?

观察、思考、讨论

演示2

演示关机。

观察

练习2

提示关机步骤。

关闭计算机。

总结

1)计算机硬件组成。

2)计算机软件(视野拓展)。

3)规范使用计算机。

自我总结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任务较多,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认识计算机和开机和关机操作。

认识计算机部分,以观察图片和实物引导学习,老师主要要帮助学生总结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知识。

计算机开关机部分,要让学生动手亲试,这是破除计算机神秘感的好方法。

开机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屏幕的变化,适时介绍WINDOWS开机画面和操作系统;关机时,教师要提示操作要领,提示观察计算机关闭的过程,要强调规范使用计算机的意义,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

讲硬件和软件时,可以多举些例子(如“视野拓展中”对软件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

讲解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避免过细过深。

如果时间允许,建议本课安排2个课时,每课时学习一部分。

(三)教学资源(补充资料)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ENIAC(埃尼阿克),于1946年诞生在美国的宾西法尼亚大学。

它占地约170平方米,重达30多吨,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它的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

伴随着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便能把几万个、甚至几千万个晶体管放在拇指大小的一块集成电路板上,装入计算机,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十万次至数千亿次。

由于采用了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得计算机的制造成本、体积、重量等都有了大幅度的降低,而在运算速度和性能上却有了很大的提高。

1971年,Intel公司首先制造了微型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使用和普及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随着软件业的高度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崛起,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使得计算机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按照计算机的功能强弱,一般把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几种。

我们最常见的是微型机,微型机还可以细分为台式机、便携机(笔记本)、掌上型微机等。

体积更小的微机小到可以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