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湖北省黄梅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梅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词、小说最好推荐给初中生,曲赋和笔记文学则最好推荐给高中生比较合适。
D.老师通过对《雷雨》剧本矛盾冲突的分析,我们认清了具有深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与罪恶。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元代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
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B.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其中悲剧有《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等作品。
C.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于隋唐,盛行于宋。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派,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李清照、苏轼等,豪放派代表有柳永、辛弃疾等。
D.范晔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的历史。
班固的《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东汉的光武帝建武元年到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6年的历史。
近代以,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带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革新,戏曲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越越显示出多样而各异的发展趋势。
在明代王世贞《曲藻》所称的戏曲衍生规律“三百篇亡而后有骚、赋,骚、赋难入乐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婉转而后有词,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在多元变化的时代中,已然成为戏曲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则。
传统观念中将位列“小道”的戏曲纳入诗骚正统,既显示了戏曲与正统文学艺术割舍不断的联系,也表明戏曲日渐成为涵括传统文化样式的艺术综合体。
特别是随着近代以国门的开放,从宗庙祭祀与高台教化中走出的中国传统戏曲,继承并发展了清中叶花部戏曲的传统,强烈地张扬着大众娱乐精神,成为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附著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基因,迥异于世界其他民族戏剧形态。
在当代世界文化中,中国戏曲已经成为识别民族个性的最显著的标志,也成为认识中华民族悠久传统的最显著的表征。
在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体系中,与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度梵剧不同,中国戏曲一俟形成,就具有一种稳定的结构和超强的代谢、革新机制,使得中国戏曲穿越历史时空,千百年不衰,步入当代,成为一种当代艺术,实现着传统与现代的历史转换。
而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度梵剧的辉煌早已成为历史记忆,残留的不过是斑驳、风蚀的剧场大石头和点点滴滴的遗响。
邻国日本的传统戏剧歌舞伎、能乐、狂言也主要作为一种“博物馆艺术”而存在。
中国戏曲不然,它依然是一种活的、流行的、大众的舞台艺术——尽管今天的时空环境已非昨日的生态环境。
但是,从古典向当代迈进,迥异于古典时期不同阶段与朝代的代谢、嬗变,实现古典向当代的转型和过渡,不仅是戏曲的追求,也是传统文化当代发展的目标,而社会形态、历史传统、文化属性和审美取向的不同,使得实现这一转型和过渡具有其艰难性和复杂性。
中国戏曲在当下,面对着流行艺术的趋同,在发展创新和个性追求中呈现出复杂的特征。
这就要求中国戏曲在摆脱传统束缚之后,能够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
需要中国戏曲拥有进入观众生活的活力和力量,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借用流行文化发展的部分模式,将戏曲从业人员及剧团的艺术创造,与时代风尚、观众审美结合起,逐渐营造出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生态,成为当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品类,以避免流行时尚带的实时消费和消极影响。
我们还应在努力保持中国戏曲遗产性的同时,积极地寻求建立戏曲保护和传承的机制,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好时机中,将中国戏曲文化遗产中属于“博物馆艺术”的部分,充分保护,并将其潜在的历史、文物、旅游等价值挖掘出,这既有效地保证了那些没有市场生存能力的戏曲遗产,也稳妥地找到了戏曲艺术在民族文化建设中具有的独特定位。
6、下列对“中国戏曲的市场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传统走入现代的中国戏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市场化道路是一条必由之路。
B.将演员和剧团推向市场,任其生灭,让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戏曲市场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C.戏曲市场化道路就必须彻底摆脱传统的种种束缚,使其成为当代社会深受老百姓欢迎的艺术形式。
D.中国戏曲市场化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社会的急剧变迁,让戏曲呈现出多样而各异的发展趋势。
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戏曲目前已经实现了由古典向当代的转型和过渡,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历史转换。
B.当前,中国戏曲只要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就能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
C.戏曲之所以要进行文化与审美的转型与变异,是因为我们进入了现代社会,而戏曲只是属于传统的东西。
D.当下的中国戏曲需要借用流行文化发展的部分模式,与新时代的民风、民情精密结合起。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戏曲发展辉煌,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历史悠久。
B.中国戏曲历经千百年仍然富有生命力,突破了中国“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文艺发展普遍性规律。
C.日本的传统戏剧歌舞伎只是作为“博物馆艺术”存在,相对于中国戏曲,没有其存在的价值。
D.戏曲要面向市场,那么,对于那些已失去市场、没有观众的剧种,就要遵循物竞天择的进化发展规律。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
苏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
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
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
明年,舟至淮、浙。
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呜呼!
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公始病,以书属辙曰:
“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辙执书哭曰:
“小子忍铭吾兄!
”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
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
“吾有子矣!
”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
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
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
公使人谓之曰:
“远夷慕化而,理必恭顺。
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不悛,当奏之。
”押伴者惧,为之小戢。
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
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
“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卒长呼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
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复请调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公实有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书属辙曰属:
嘱咐B.至与钤辖亢礼亢:
匹敌
C.然终不以为恨恨:
遗憾
D.以虞水之再至虞:
料想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③⑤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
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
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
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警告他们,如果不改,要将此事上奏朝廷。
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
大水将冲决杭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
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
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
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
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3分)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1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没有标点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阳门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晋人之觇宋者反报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说殆不可伐也!
(节选自《檀弓》)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题。
(8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4分)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作简要分析。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做五题)(5分)
(1)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2)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3)人生如梦, 。
(苏轼《赤壁怀古》)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5)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水龙吟》)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7)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
(8)吾所以为此者,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吴冠中——傲然不屈的艺术魂
吴志菲
说真话是鲁迅给我的影响
吴冠中走了,说真话的人又少一个。
鲁迅是吴冠中追随的“精神之父”,血管里融了他的血,品格上附了他的魂。
“说真话是鲁迅给我的影响,我用几十年的人生去实践这一点。
”从初中起,吴冠中就喜欢鲁迅,他一辈子都想说真话,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他才有了说真话的机会。
1979年,吴冠中对“政治第一、艺术第二”开火:
“政治第一,艺术第二,这样的第二,永远是第二,艺术永远上不去。
我说,这个看法有问题,应该辩论。
”整个会场竟没有人敢接他的话茬儿。
1992年,他发表文章《笔墨等于零》,意在说明绘画效果依凭全局笔墨构成,而不能孤立、局部地看待笔墨,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结果被一些人断章取义,横加指责。
2007年3月,身为全国政协常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88岁高龄的吴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美协、画院就是一个衙门,养了好多官僚,是一群不下蛋的鸡”,呼吁取消美协、画院,建议对画家实行“以奖代养”。
“现在国家给的奖不够,文化部给艺术的奖只有3万,还是日本人捐的钱,我觉得很耻辱。
”
吴冠中书房的书架上,有一格摆的都是不同版本的鲁迅作品。
他把鲁迅看作是“民族魂”。
他在很多方面和鲁迅一样,对中国艺术现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别人不敢说的问题他颇有不说不快的劲头。
悲壮毁画与慷慨“嫁女”背后
吴冠中曾有“中国最贵画家”之说。
即使冒名顶替的赝品,也动辄以百万成交。
尽管他的作品拍卖价居高不下,但是他对自己稍有瑕疵的作品,从不肯轻易出手,而是忍痛销毁,令人惊异的是他恰恰在作品走红时销毁行动更强劲。
吴冠中绘画的一生上演了无数的烧画事件。
1991年9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也全部毁掉,此举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
吴冠中对这一豪举给出的解释是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
吴冠中晚年着意表现人生之惑或不惑了,“怀孕生子”已不易,但他对以往的作品更加苛求,在家里常常抽空做这样的功课,他一次次把不满意的作品张挂起,一次次用挑剔的眼光审判着,一次次定案,一批批忍痛毁灭。
在烧画的同时,吴冠中对伪作的出现更是毫不含糊,为了心中至高无上的艺术不受污染而不惜对簿公堂。
假如不能为艺术而生,那就为艺术而死。
他视画如命,却常常将作品捐赠给各大美术馆,他说:
“我的作品是属于人民的,而艺术也只能在纯洁无私的心灵中诞生。
殉道才足以维持艺术的尊严
在作品进入市场后,他完全有条件改善现有的“生活质量”,可他依旧是劳动者朴素的习惯,在用钱方面像对待时间一样节俭。
被他称作“下蛋的窝儿”的家在北京方庄芳古园小区的一处老居民楼内,是20世纪90年代初搬进的。
那套小四居几乎没什么装修,家具也都是用了好些年,与平常人家无异,访客常常会惊讶于沙发上补洞的透明胶。
他的住房连同被友人戏称为“蜗居”的画室从没有刻意装潢过,一次有工人到他家换水表,一进门就大惊小怪直呼:
“哟!
现在很难见到水泥地的人家了!
就是这样一个“落笔成金”的画家,却一直过着近乎寒酸的平淡生活,不尚虚华。
曾经有一个房地产老板提出,愿意给吴冠中在大厦的顶层盖一个四合院,顶层有阳光,适合作画。
但吴冠中拒绝了,理由很简单:
不需要。
他对艺术创作是高追求,于物质生活没有追求。
吴冠中曾经长期失眠,学生推荐说,足底按摩对睡眠很有好处,只“体验”了一回,他还是那句话:
“不合适我。
”在美术圈流传较广的是,吴冠中脚穿孙儿穿剩下的旅游鞋,经常花两元钱在楼下找个“蹲摊”的理发师傅“剃头”。
一次,熟人遇见了他,开玩笑说:
这么有价值的脑袋怎就这么廉价地“处理”一下?
见有人说话,吴冠中扭过头说,剃头师傅是“行为艺术”,我是纸上谈兵,我们工作的领域不同,价值一样。
苦惯了的吴冠中很满意自己的生活。
艺术创造的享受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并不需要过多的物质条件。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吴冠中深受鲁迅的影响,品格上附了他的魂。
他对于中国的艺术现状很不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B.吴冠中认为艺术创造的享受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享受,优裕的物质条件会侵蚀人对艺术的热情,故鄙视物质享受。
C.88岁高龄的吴冠中呼吁取消艺术衙门,对画家以奖代养,认为文化部拿日本人捐的钱作为给艺术的奖金是耻辱。
D.吴冠中对艺术的追求很严格,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属于人民的;
尽管爱画如命,但他还是很慷慨地把画捐给国家。
E.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技巧,为我们刻画出一个个性鲜明的吴冠中,一个具有傲然不屈艺术魂的吴冠中。
17、请简要分析吴冠中先生悲壮毁画的原因。
18、本文采用小标题分节的形式有什么好处?
19、吴冠中说“艺术也只能在纯洁无私的心灵中诞生”,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共3小题)
20、2012年10月11日,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12日《大河报》以“莫言空前,莫言绝后!
”为标题进行了报道,盛赞莫言的成就。
此标题一出,立刻在众报道中脱颖而出。
请赏析此标题的妙处。
21、参考辛弃疾词作《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容,把下列词语组成一副对联。
怎表廉颇情 伤心意 拍遍栏杆 谁揾英雄泪 北顾仇 无人会
望断中原 临京口北固亭 有谁知 登建康赏心亭
22、下图是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的会徽。
请用简洁的文字介绍画面的内容,并说说会徽的寓意。
六、写作(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班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要求学生就“中国人排队”这一现象发表看法。
生A:
食堂吃饭要排队,医院看病要排队,考试升学要排队……生老病死,衣食住行,
中国人事事都离不开排队,几许岁月付消磨呀!
生B:
排队等候的是时间,体现的却是文明与规矩。
生C:
从各式各样的排队中我似乎看到了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对梦想的追求。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限写议论文;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一四年秋季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B【解析】A项.埋(má
n)怨;
C项.情不自禁(jīn);
D项.自怨自艾(yì
)。
2.C【解析】A项.像貌——相貌残羹冷灸——残羹冷炙;
B项.烦燥——烦躁礼上往——礼尚往;
D项.国萃——国粹苌弘化璧——苌弘化碧。
3.C【解析】参考必修四
4.B【解析】A项递进关系不当,“不仅”和“更”后面的内容互换;
C项句式杂糅,删掉“最好”或“比较合适”;
D项中途易辙,应将“通过”移到句首;
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的决定”。
5.B【解析】A项.王实甫应改为郑光祖;
C项.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D项.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
6.A【解析】B.由第一段最后一句可知,该项说法片面;
C.“彻底”不对,原文是说“市场化的规则决定了中国戏曲在当代的发展,更多地需要摆脱传统的诸多束缚”;
D.据第二段可知,社会的变迁使得戏曲呈现出多样而各异的发展趋势,但不能说中国戏曲市场化的主要目的是让戏曲呈现这一趋势。
7.D【解析】A“实现了”“完成了”不当,第三段是说中国戏曲“实现着……”“实现古典向当代的转型和过渡,不仅是戏曲的追求,也是传统文化当代发展的目标”;
B.第四段说的是“要求中国戏曲在摆脱传统束缚之后,能够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
C.“只是属于传统的”不对,中国戏曲是传统文化,也是当代艺术。
8.B【解析】A.因果关系不当,原文第一段只是说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C.“博物馆艺术”并非没有其存在的价值;
D.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该项有误。
14.
(1)“跳”就是“跳动、跳跃”之意。
雨点在荷叶上快速跳跃(1分),一方面有力衬托了雨势之急(1分);
另一方面也是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描写得绘声绘色,生动别致。
(1分)
(2)开始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满湖烟水,闻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1分);
忽然急雨袭,敲打船篷,致使诗人午梦惊醒(1分);
诗人醒眼前却呈现出“荷叶跳珠”、“水银流泻”这样美妙的景致,欣喜之情又油然而生(2分)。
15.默写
(1)重湖叠巘淸嘉
(2)竟无语凝噎
(3)一尊还酹江月(4)一蓑烟雨任平生
(5)水随天去秋无际(6)赢得仓皇北顾
(7)玉枕纱厨(8)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6.BC(B项吴冠中没有鄙视物质享受,也没有认为优裕的物质条件会侵蚀人对艺术的热情;
C项吴冠中认为文化部对艺术的关注不够,给的奖金很少,且这很少的奖金还是日本人捐的,这才是耻辱。
不能误解为拿日本人捐的钱作为奖金是耻辱。
17.①对买家负责,不把作品当作谋取金钱利益的手段。
②留传下的作品要为后代负责。
③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苛求完美。
(每个要点2分,答两点即得满分)
18.①内容上:
便于从多个角度表现吴冠中的艺术魂(1分),凸显文章主题(1分)。
②结构上:
条理清晰,便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1分)。
③吸引读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分)。
19.艺术是心灵的外化表现,没有心灵的纯洁就没有艺术的纯净。
(观点句2分)吴冠中一生以鲁迅为参照,要求自己不随波逐流,这种美好的德行为他的艺术能够纯洁无私奠定了基础;
(2分)吴冠中为了艺术的纯净,他不惜烧画,不惜与造假者对簿公堂;
(2分)尽管功成名就,吴冠中仍能保持自己的本真,甘于苦寒,故而他的作品才能保持纯净。
(2分)(学生的答案只要有观点句,有论据,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
20.此标题采用双关手法,(1分)“莫言”即指作家,“莫言”又有“不要说”的意思。
(1分)标题既盛赞莫言巨大的文学成就,又表明在莫言之前中国也曾有大批的优秀作家,之后也将涌现更多的优秀作家。
(2分)
21.登建康赏心亭伤心意无人会拍遍栏杆谁揾英雄泪
临京口北固亭北顾仇有谁知望断中原怎表廉颇情
22.
(1)画面内容画面由上下两部分组成:
上面是由三只手组成的奖杯,手掌之间有“2014”字样;
下面是两行英文,第一行是“FIFAWORLDCUP”,第二行是“Brasil”。
(2)会徽寓意2014年足球世界杯在巴西举行,巴西举手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三只象征胜利的大手也意味着各国之间分享足球互相交流带的喜悦。
(2分。
言之成理即可。
23.(作文评分标准请参照2014年湖北省高考语文卷。
作文审题指导
一、关于材料的“内容”(材料的表层信息)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说“中国人排对”的现象,具体有:
1.中国人事事都要排队。
2.排队消耗了中国人大量时间。
3.从排队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与素质。
4.从排队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遵守规矩的自觉行为和意识。
5.从排队中可以看到百姓生活的艰辛。
6.从排队中可以看到百姓对梦想的追求。
二、材料的“含意”(材料的隐含信息)
从“排队”内容上挖掘,隐含在材料中的信息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排队过程中反映出的人生百态。
2.排队反映出中国城市的拥挤状态。
3.需加强有关教育,提高国人素质和文明程度。
4.排队反映出服务与管理不到位,需提高城市服务与管理水平。
5.排队体现资分配不公现象,需增加公共服务资。
6.排队折射制度、规定缺失,需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
7.排队反映出部分人的特权意识,小市民思想和趋吉避凶观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