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培训的四个挑战和五个转型Word下载.docx
《互联网 培训的四个挑战和五个转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 培训的四个挑战和五个转型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样的名单还有不少,如松下、夏普、诺基亚、黑莓...这是怎么了?
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太快。
我曾经在论坛中,抛出一个问题,这些曾经的巨无霸没落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是创新?
论创新意识,比得过朗讯么。
朗讯的创造力,科技的原动力。
别忘记了,朗讯的研发中心是贝尔实验室,在这里聚集了全球最顶级的通信科学家,其中有7人获诺贝尔奖。
是文化?
当年“诺基亚,以人为本”的文化口号曾经大街小巷,路人皆知。
是人才培养?
大学有比摩托罗拉大学更专业的不,6sigma那可是摩托罗拉大学的专利哦。
都不是,真正抛弃他们的不是创新、文化、人才,是这个时代!
没有始终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抛弃他们的这个时代,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移动互联时代。
苹果、阿里、腾讯、XX所创造商业奇迹正是因为他们处在时代的浪尖上。
我是2007年5000点入的市,去年4月份抛了所有的股票,无法忍受7年漫长的熊市,亏损80%多割肉走人。
从去年7、8月份开始启动的这轮牛市,从2000多点一直到现在兵临5000点,连跳广场舞的阿姨都赚得乐开了花。
是技术么,K线、MACD、KD、RSI我个个都懂;
是不用心么,白天看A盘,晚上看美股,分析各种信息,国内的国外的。
有用吗?
没有用,时间窗口没有到,没有踏到点,玩什么技术都没有用。
踏在时代的窗口,你就是赢家。
企业也一样。
移动互联时代企业的生存法则,是看你有没有和互联网进行紧密的结合,有没有互联网思维,有没有在互联网浪潮中进行转型并实现新的增长点。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更是把互联网+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当作工具,而互联网+才能实现锐变,并彻底改变了传统行业。
互联网+传统广告=XX互联网+百货公司=京东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互联网+银行=支付宝互联网+房产营销=好屋中国
互联网+给所有行业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培训也不能例外。
今天在“我是好讲师”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一起来正视互联网+时代给培训带来的课程、讲师、学员、企业等四个方面的挑战。
挑战1知识迭代快,课程开发速度跟不上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互联网+时代,资源为王。
以互联网的名义,抢夺资源、打劫传统行业的商界情景剧不断上演。
企业通过产品快速迭代,迅速占领市场、抢占资源。
没有规划、只有变化;
速度胜于完美,效率高于一切。
产品快速迭代,带来了知识体系、商业模式、经验案例不断地更新。
很多培训课程过了2个月就不适用了。
知识快速迭代给课程开发带来挑战,因为无论是企业内部讲师,还是外部讲师,其课程开发的速度一般为2-3个月,开发结束后就用上1年,这种速度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
一门课讲几年,一招鲜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挑战2信息来源渠道广,讲师的权威性受到影响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一切,信息透明化、去中心化。
一切依靠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将受到严重影响。
很不幸,培训也是这样一个行业。
从本质上来讲,讲师之所以为讲师,是因为比学员懂得多、知道广。
对一堂课来说,最遥远的距离是台上和台下的距离,这个距离是知识上的距离,而不是位置上的距离。
也正是这个多与广,成就了讲师的尊严。
记得5年前,一个讲领导力的讲师在授课时,到了案例部分,就提醒学员,此处不可照相,因为他深知案例是这堂课的亮点,是核心竞争力,不能外传。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讲师是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的。
但是移动互联时代,一切都变了,微博、朋友圈、公共微信号,直接扩展了各种信息化渠道,学员可以很方便从手机就中获取各种案例、各种信息,可以直接加专家的微信、微博,接受他们的思想和各种观点。
人是一种喜欢自我暗示的动物,当和专家互粉了,接触他们的论点见得多了,自然也就认为和他们同步了。
虽然是粉丝,但却站在专家和偶像的高度。
试想,都和大咖当同步了,有多少人真正愿意从心里面听您的课?
也许您要说的,我举的案例是通用素质或者领导力的课程吧。
对专业类,技术类课程影响不大。
错了,线下技术课程遇到的挑战更可怕,慕课、网易公开课、云学堂,大部分是技术培训,而且很多是来自微软、思科等领域的专家授课,请问比专业,比技术比得过么?
挑战3学员越来越自我,课堂专注力越来越低前些年学员到培训室,最关心的两个问题,一是讲师是谁?
二是是否可以拷贝PPT?
现在不同了,现在最关心的二个问题,第一是WiFi密码是多少?
第二是有充电宝么?
讲师上面讲课,学员下面看微信、微博、刷朋友圈的越来越多。
不仅仅是培训,走路、吃饭、上班、睡觉看手机已经成为新常态。
最近的一个统计,90后人均用手机时间是每天4-5小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看手机。
莫愁前路无知己,一部手机伴天涯。
终于明白:
一个APP为什么引各路风投大量烧钱。
项庄舞剑、意在手机!
不明白的是:
问手机是何物,只叫人精疲力尽,废寝忘食?
牛顿让我们认识这个了世界,而弗洛伊德让我们更好地看清自己。
弗爷告诉我们,精神的三大部分是由超我(super-ego)、自我(ego)和本我(id)三大部分组成。
超我代表了理想,追求道德与完美,是外在呈现的自己;
自我代表追求现实和自我实现,是自己所认识的自己;
本我代表了原始的自己,是潜意识,自己所不知道的自己。
工业和信息时代极大地释放了超我。
汽车、火车、飞机让我们越来越更快;
电报、传真、电话、电脑,让我们效率越来越高。
过去的几十年,超我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我们作为个体依然不满足,我们越来越焦虑。
因为更快、更高、更效率只是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却并不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
我们听了电台、看电视、读报纸、倾听了全世界的声音,但是从内心深处,我们更需要自己的声音。
欲望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而技术进步则是助推器。
这一天终于到了,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媒体,我们终于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向全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移动互联技术实现了人类从超我到自我的转变。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无数的屌丝。
所谓屌丝是一批摒弃完美的超我,而追求自我的一批人。
他们不需要高大上,只需要展现自我。
他们不羡慕白富美,他们要做回的就是自己。
所以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真正改变不是技术,而是消费者心理。
在这个从超我向自我迈进的年代。
用户不再关注产品功能层面,你产品再好、资源再广、品牌再大和我有什么关系,而是关注购买的产品是否满足了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企业的转型和定位都应该围绕在如何让用户实现自我,而不是如何将自己做强、做大。
成就客户,这是所有企业成功转型的华容道。
成就学员,而不是讲师自己,是新时代培训要做的重要价值观转变。
挑战4企业培训的地位在依旧不高,企业重视程度不够移动互联时代,培训在很多企业的地位依然不高。
线上培训的丰富,并不能带来线下培训的繁荣。
从培训预算总体逐年下降就可以看得出。
很多培训部门定位为组织部门、后勤部门。
培训预算老板砍、培训内容部门定、满意度学员打。
最后培训部门只剩下场地、酒店、考勤、费用报销等组织工作。
当一场培训辛辛苦苦全部都准备好了,最后能来的学员不到40%,作为一个培训组织者,不仅要问,培训的地位何在?
有不少把培训地位不高的根本原因归结为老板不懂培训?
老板不重视培训?
真的吗,多年的培训职场,无论是历经华为还是美国友邦,我的深刻体会是培训最大问题不是老板不懂、不重视,而是很多企业的培训管理者缺乏证据链,证明培训是有用的,是能帮到企业的。
反过来,随着信息透明化,培训反而有不少反向证据链的案例,比如培训做的特别好的摩托罗拉、诺基亚。
也许有人说,你说的是课堂培训,现在咨询的效果比培训好。
好吧,知道战略大师迈克尔·
波特么,他创立的Monitor
Group公司全球有27家分公司、1500位顾问,是全球顶级的咨询顾问公司,去年该公司申请破产了。
培训遇到了最艰难的困境和最严峻的挑战!
这个挑战来自这个时代,而转型是迎接挑战的唯一之路。
转型一课程内容简约化莎士比亚说过,一场舞台剧的灵魂不是编剧、导演、演员而是观众。
同样,一场培训的主体也不是PPT、课程、讲师,而是学员。
移动互联时代,用户至上的理念植入到培训,要是以学员为中心,就是要摒弃传统的大而全,广而杂的设计理念。
要崇尚简约为美,提倡少就是多、短就是多。
培训最终目的不是讲的多、讲的好、讲的热闹,而是学员能记住多少,吸收多少,应用多少。
所有学员记不住的内容都是多余的内容,所有不能转化成行为的概念都是虚概念,所有不能提升绩效的培训都是伪培训。
课程内容需要简约思维,如果哪天你上课说,“我只讲一个1小时、1个观点、1个案例、1个马上可以使用的工具及1个培训后可以直接落地的行为”,请问学员好意思去看手机不?
转型二课程组织碎片化节奏快、工作强度大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传统的1天或者多天的培训效果是很难持续保证效果,学员的注意力、精力,很难集中。
况且目前培训还有手机这个天敌。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课程组织碎片化,每次不超过2小时,聚焦在某一个特定的知识点。
如同吃饭,我们少吃、多餐。
同步可以发挥网络课堂的作用,实现了双向互动。
不仅可以线上看视频,还可以提问题,讲师在线上对问题进行解答。
大家知道,岗位胜任差距是所有培训的出发点,培训存在的价值就是解决问题。
既然网上公开课有讲解、有互动、解答,不就够了么。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培训从线下转到线上,而线下培训的主体是一些线上无法完成的,如操作类培训,以及需要传递情感的,如文化类培训。
连续几天的线下培训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少。
转型三课程体系迭代化课程本质是知识体系,而不仅是一堂课。
一个课程不仅仅属于某个讲师,而是属于公司、属于部门、属于用户。
把课程体系视为软件系统,实现内容的快速迭代,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所有的课件都有版本号,和软件一样,增加了哪里,优化了哪里,一清二楚,并不断加快课程迭代的速度。
目前好屋大学正是按照这样的模式操作。
新产品课程开发标准周期为半个月,每个课件都有版本号,并标注版本时间,更新的内容。
当产品迭代了,随后的课程优化不超过5天。
课程的优化来自几部分,一是产品的更新,二是学员对产品的意见和优化改进,三是来自合作伙伴、用户对产品的反馈。
转型四课程讲师社区化互联网的精神是开发、平等、协作、分享,社区是互联网精神的最好体现。
在社区里面,没有架构、没有权威、没有中心,精神上平等且互助。
好屋中国的考拉社区所倡导的邻里亲情,就是一个温馨社区的典范。
互联网+下的未来企业讲师不再是来自部门选拔、人力部推荐、以及各级专家评审,而是来自社区。
在社区内,人人都是讲师,个个都是高手。
社区崇尚“高手在民间”的价值观;
在社区分享知识、案例、经验,并逐步形成课程所需要迭代的素材;
在社区,我们都是讲师,大家自由平等;
在社区强调每个人最少要讲一次课,体验做讲师的感觉。
讲师社区化,人人都当讲师,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拉近了学员和讲师的距离。
试想,如果你也做过讲师了,体会过自己讲课,台下学员低头看手机或者频繁出去接电话的不舒服。
以后自己做学员的时候,自然就会将心比心,理解讲师的不容易,克制自己不专注,而给讲师更多地尊重了。
增加培训体验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让每个学员都成为讲师。
转型五培训定位战略化培训的首要问题不是课程设计问题、讲师标准问题、体系搭建问题,而是定位问题,定位决定了地位。
目前培训在部分企业地位不高,我一直觉得是和一个单词的翻译有关系。
这个单词就是“Training”,翻译为培训。
培训是舶来品,受到翻译水平的限制,我们只能翻译为培训。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是Train+ing,是火车+ing,而不是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ing呢?
培训为什么是Training,而不是Bicycling,
Motoring,Caring呢?
Training
这个单词本身就给了培训最清晰的定位!
培训不是骑单车,
靠自己双脚前行,不仅是订酒店、摆会议室,搬教材、记考勤等纯体力活。
培训不是骑摩托车,加加油就可以,加油式、心灵鸡汤式的培训已经去了。
培训不是开小汽车,你可以速度很快,但车上人太少,影响力有限。
培训的目的不是带动几个人,而是带动全部。
培训是火车,是动车。
火车的方向就是战略,火车头就是企业的决策层,每一节车厢就是各个部门。
培训的核心定位就是给组织与个人动力,牵引各个部门、每一位员工朝着战略目标前行。
流程有问题,优化流程;
组织有问题,组织变革;
岗位不匹配,提升能力;
文化不认同,宣导文化。
培训不是陪着大家训练,也不仅仅是培育&
训练学员。
而是发现不足,引导方向,激发学习的动力。
培训是引擎,牵引着企业的战略、文化、员工胜任能力、执行力及各个业务环节。
这一切难道不是战略么?
我记得2012年5月底,我写了一篇近2万字的长文《柯式四级培训效果评估全攻略》,攻克了培训四级评估的世界级难题,在培训界引起了广泛注意。
三年过去了,今天我演讲的《互联网+培训的挑战与转型》,包含了过去三年我对培训、对互联网、对这个时代的思考。
希望能引起大家共鸣。
三年期间有人批评我,你一个培训人,三年都没有写书、没有发声了,对得起培训人的称号不?
确实做得不太好,懒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是自己觉得很多事情没有想清楚,弄明白,不想发表观点。
不过还得感谢批评的朋友,互联网时代,崇尚快速,我也要纠正自己慢的不足,相信后面发表观点的速度会快很多,大家可以加属于培训人的微博@朱晓波-,我们共同成长。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
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
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
祝第三届“我是好讲师、我有好课程”大赛圆满成功!
让我们期待培训行业的明天更加美好!
让培训也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
赢在风口,您我继续前行!
本文由朱晓波提供及授权。
更多干货等您领↓↓↓关注培训江湖,回复下列标题后面括号内的文字,即可查看对应文章!
原创|从菜鸟HR到专业HR的基础是什么?
(基础)
揭秘,ADDIE已死的真相!
(真相)江湖秘籍:
苹果“天才”培训手册(天才)必看!
万达特色培训实招!
(特色)三大模型,让培训更接地气!
(模型)培训师课堂上hold住全场的六大技巧(课程)培训效果提升三步法,资深HR经验之谈(提升)10分钟看完《万达工作法》,想读懂万达,看这篇足够了!
(万达)培训师必知的15个课程设计曲线原理|除了艾宾浩斯还有这么多(曲线)胜任力与任职资格异同分析(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