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五单元第17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86178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五单元第17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五单元第17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五单元第17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五单元第17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五单元第17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五单元第17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五单元第17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五单元第17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五单元第17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mmnnUuVVD.mmNnUuVv

解析 因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所以每个显性基因可使离地高度增加:

=9cm,F1的基因型为:

MmNnUnVv,由F1与甲杂交,产生F2代的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可知:

F2代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最多有7个显性基因,采用代入法可确定B正确。

4.(2011·

北京理综)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A.1/16B.3/16

C.7/16D.9/16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为9∶3∶3∶1,其中黑色有白斑小鼠(基因型为B_ss)的比例为3/16。

5.(2010·

安徽理综)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

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

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A.aaBB和Aabb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D.AABB和aabb

解析 F1自交所产生F2表现型及比例接近9∶6∶1,这可以推测出,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又知圆形南瓜亲本杂交,后代全为扁盘形,这说明两亲本均为纯合子,其基因型为AAbb和aaBB。

答案 C

6.(2011·

高考福建卷)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

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F1株数

F2株数

紫色叶

绿色叶

①紫色叶×

121

451

30

②紫色叶×

89

242

81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

)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右图圆圈中画出组合①的F1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

解析 

(1)已知一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此性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表格中的数据比例也相符。

(2)组合①的F2中紫色,绿色约为15∶1,故F1含有两对等位基因,F2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林的叶片表现为绿色,A_B_、A_bb、aaB_的植林都表现为紫色。

组合①的紫色和绿色亲本基因型为:

AABB和aabb,F2中15份紫色叶植株中有3份为纯合子,即1AABB、1AAbb、laaBB,故F2的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5。

(3)由组合②的F2中分离比约为3∶1,推知F1中只含1对等位基因,故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绿色叶植株杂交后,后代的表现型为紫色∶绿色=1∶1。

(4)把握住组合①的F1中含两对等位基因,且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即可画出示意图。

答案 

(1)自由组合 

(2)AABB、aabb 1/5 (3)AAbb(或aaBB) 紫色叶∶绿色叶=1∶1

(4)

 

限时检测

(限时45分钟 满分8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②④⑤

C.①③⑤D.②③⑤

解析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表现为9∶3∶3∶1,其产生配子类别比例为1∶1∶1∶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基因型比例也为1∶1∶1∶1,但自交后代基因型有9种,比例为1∶2∶2∶4∶1∶2∶1∶2∶1。

2.下列有关孟德尔成功揭示出两大遗传定律的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选用异花传粉的豌豆作实验材料,豌豆各品种之间有稳定的、易区分的性状

B.分析生物性状时,首先针对两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

C.主要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从中找出了规律

D.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并设计新实验来验证假说

解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豌豆是典型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可以避免自然情况下杂交的发生;

研究问题要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即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然后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

只有进行定量的分析,并且运用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才可能找到其中的规律。

3.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A.AABbB.AaBb

C.AAbbD.AaBB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亲本基因型的求解。

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aabb产生的配子是ab,由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可推知未知基因型亲本产生的配子为AB、Ab,两种配子的比例为1∶1,由此可知亲本基因型应为AABb。

答案 A

4.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品种杂交组合后子代各表现型的植株数:

组合

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抗病红种皮

抗病白种皮

感病红种皮

感病白种皮

抗病红种皮×

416

138

410

135

180

184

178

182

感病红种皮×

140

136

420

414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D.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解析 由第三组可知感病为显性,由第一组可知红种皮是显性。

感病、抗病基因用T、t表示,红种皮、白种皮用B、b表示,第一组的亲本基因型是:

ttBb×

TtBb,第二组是:

Ttbb,第三组是:

TtBb×

Ttbb。

且根据结果可以判断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5.(2012·

东北师大附中三次摸底)有一植物只有在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

已知一株开紫花的植物自交,后代开紫花的植株180棵,开白花的植株142棵,那么在此自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组合方式有多少种

A.2种B.4种

C.8种D.16种

解析 有一植物只有在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可以说明已知的一株开紫花的植物的基因型肯定是A_B_,自交后代开紫花的植株180棵,开白花的植株142棵,可以说明亲本的基因型肯定是AaBb,那么在此自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组合方式有16种。

6.下表列出了纯合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的部分基因型(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配子

YR

Yr

yR

yr

YyRr

yyrr

A.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B.表中Y与y、R与r的分离以及Y与R或r、y与R或r的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C.①②③④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之间的关系为③>②=④>①

D.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概率是3/8或5/8

解析 依据表格知,①②③④的基因型依次为YYRR、YYRr、YyRr、yyRr。

它们在F2中出现的概率依次为1/16、2/16、4/16、2/16,故①②③④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③>②=④>①;

由F2产生的配子类型可知F1的基因型为YyRr,但亲本类型不能确定,故重组类型的比例不惟一;

但表中基因的载体为染色体。

7.(2011·

济南一模)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基因P、p和Q、q控制,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假定每一对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花的颜色为紫色,其他的基因组合则为白色。

依据下列杂交结果,P:

紫花×

白花→F1:

3/8紫花、5/8白花,推测亲代的基因型应该是

A.PPQq×

ppqqB.PPqq×

Ppqq

C.PpQq×

ppqqD.PpQq×

解析 由后代性状分离比知:

后代有8个组合,将两对基因分开处理,其中一对交配后代有2个组合(测交),另一对交配的后代有4个组合(杂合子自交),故亲代基因组合为D。

8.(2012·

郑州二模)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子一代均为扁盘状南瓜。

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者比例为:

9∶6∶1,现对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做测交,则后代中扁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为

A.2∶0∶1B.0∶2∶1

C.5∶0∶1D.0∶5∶1

解析 由9∶6∶1比例可推出:

扁盘状、圆形、长形南瓜分别为双显性、单显性、双隐性。

对单显性个体测交,后代无双显性个体,圆形与长形比为2∶1。

9.(2010·

上海)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

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

则乙的基因型是

A.aaBBccB.AaBBcc

C.AaBbCcD.aaBbCc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与应用能力。

题中信息表明,每含有1个显性基因,果实重量在120克的基础上增加15克。

甲产生的配子为Abc,F1的果实重135克时表示含1个显性基因,则乙产生的配子中存在不含显性基因的情况,即abc,排除A、B项;

F1的果实重165克时表示含3个显性基因,则乙产生的配子中存在最多含2个显性基因的情况,又排除C项,则答案为D。

10.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A.DdRrB.ddRR

C.ddRrD.Ddrr

解析 由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知F1的基因型应为DdRr;

由图2判断知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因此丙的基因型为ddRr。

11.(2011·

上海奉贤调研)小麦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1与a1,A2与a2)控制,且含显性基因越多产量越高。

现有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出现了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

让F2中某一中产个体自交,后代中有高产个体出现。

该中产个体的基因型为

A.A1a1A2a2B.A1A1a2a2

C.a1a1A2A2D.A1a1A2A2

解析 小麦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1与a1,A2与a2)控制,且含显性基因越多产量越高,因此基因型中含4个显性基因的为高产个体,含3个显性基因的为中高产个体,含2个显性基因的为中产个体,含1个显性基因的为中低产个体,不含显性基因的为低产个体。

F2中某一中产个体(含2个显性基因)自交,要想使后代中有高产个体出现,该中产个体的基因型只能为A1a1A2a2。

12.(2012·

山东潍坊一模)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

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解析 分析题可知,后代中黄色∶鼠色=(6+2)∶(3+1)=2∶1,说明黄色为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致死才会出现;

卷尾∶正常尾=(6+3)∶(2+1)=3∶1,说明这一对性状中卷尾为显性,且不存在致死现象。

二、综合题(共3小题,满分44分)

13.(14分)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

现提供以下4种纯合亲本:

亲本

性状

非糯性  抗病  花粉粒长形

非糯性  不抗病  花粉粒圆形

糯性  抗病   花粉粒圆形

糯性  不抗病  花粉粒长形

(1)若采用花粉形状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甲与亲本________杂交。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选择的亲本是________。

将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花粉粒的数目,预期花粉粒的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提供的亲本进行杂交,F2能出现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物的亲本组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F2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物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________,在该组合产生的F2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若采用花粉形状鉴定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应是花粉粒形状中长形与圆形为这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获得F1,F1的花粉粒可表现出1∶1的性状比。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应是通过糯性和非糯性、花粉粒长形和花粉粒圆形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获得F1,通过F1产生的花粉可表现出圆形蓝色∶圆形棕色∶长形蓝色∶长形棕色为1∶1∶1∶1的性状比。

(3)F2要出现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物,则亲本组合中要提供这3种表现型,因此亲本组合有甲和乙、甲和丙、乙和丙。

由于三组组合中各有一组性状为显性纯合基因决定,因此三组组合中F2表现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分别为3/16、3/16、9/16,因此乙和丙的亲本组合比例最高,在该组合中可以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9。

答案 

(1)乙或丙

(2)甲和丙、乙和丁 圆形蓝色∶圆形棕色∶长形蓝色∶长形棕色=1∶1∶1∶1

(3)甲和乙、甲和丙、乙和丙 乙和丙 

14.(15分)(2012·

广西南宁二次适应性测试)紫茉莉的花色(白色、红色和紫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

图表示该植物的花色控制过程。

枝条的颜色(花斑、绿色和白色)是由细胞质中质体颜色决定的。

请分析回答:

基因A    基因B

 ↓     ↓

白色色素

红色色素

紫色色素

(1)由图示可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2)从植物中直接分离到基因A并成功导入大肠杆菌,该大肠杆菌不能合成酶1,原因是基因A编码区中含有________,导致基因不能表达。

(3)紫茉莉枝条颜色的遗传不同于花色的特点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

(4)将花斑枝条植株的花粉,授到花斑枝条植株的柱头上,则获得的能正常开花的F1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

(5)选用某白花绿色枝条植株与红花绿色枝条植株杂交,F1全为紫花绿色枝条植株,则亲本控制花色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

用F1中雌雄植株相互杂交,F2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

(6)让F2的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红花植株所结的种子,将这些种子单独种植观察并统计,则理论上长成白花植株的比例是________。

解析 

(2)因原核细胞不能识别真核细胞基因编码区的内含子序列,故从植物中直接分离到基因A并成功导入大肠杆菌,该大肠杆菌不能合成酶1。

(3)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具有母系遗传、后代无一定的性状分离比的特点。

(4)母本为花斑植株,后代可产生绿色、花斑、白色三种植株,因白色植株不能发育到开花阶段,故得到的开花植株只有绿色和花斑两种。

(5)白花绿色枝条植株与红花绿色枝条植株杂交,后代全为紫花绿色枝条植株,说明亲本均为纯合子,即aaBB和AAbb。

F1基因型为AaBb,F1雌雄植株自交后代为:

9/16紫花(A_B_)、3/16红花(A_bb)、4/16白花(3/16aaB_+1/16aabb)。

(6)红花植株(2/3Aabb、1/3AAbb)自交,后代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其概率为2/3×

1/4=1/6。

答案 

(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内含子 (3)母系遗传 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顺序不计) (4)绿色枝条植株、花斑枝条植株 (5)AAbb、aaBB 白∶红∶紫=4∶3∶9 (6)1/6

15.(15分)(2010·

高考福建卷)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

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矮化蟠桃

矮化圆桃

乔化蟠桃×

41

42

13

14

(1)根据组别__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理由是:

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

___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解析 

(1)乙组中,乔化×

乔化→矮化,说明树体乔化对矮化为显性。

(2)甲组中,乔化×

矮化→41乔化∶42矮化,则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Dd×

dd;

蟠桃×

圆桃→41蟠桃∶42圆桃,则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Hh×

hh。

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

(3)如果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DdHh×

ddhh→1DdHh∶1Ddhh∶1ddHh∶1ddhh,即乔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蟠桃∶矮化圆桃=1∶1∶1∶1。

(4)Hh×

Hh→1HH∶2Hh∶1hh,如果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则后代蟠桃∶圆桃=3∶1;

如果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则后代蟠桃∶圆桃=2∶1。

答案 

(1)乙 乔化 

(2)DdHh ddhh (3)4 1∶1∶1∶1 (4)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 ①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②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