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指南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8488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0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安全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护理安全指南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护理安全指南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护理安全指南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护理安全指南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安全指南Word格式.docx

《护理安全指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安全指南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安全指南Word格式.docx

A型反应与剂量有关,发生率高。

B型不良反应:

这是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异常反应,而与人体的特殊体质有关,且难推测,发生率低而病死率高。

如过敏反应(休克)等。

常用A类高危药品不良反应及相关知识

药品名称

不良反应

处理方法

肾上腺素

1、心悸、头疼、血压升高、震颤、无力、眩晕、呕吐。

2、有时可有心律失常,严重者可由于心室颤动而致死。

3、用于局部可有水肿、充血、炎症。

4、肾上腺素中毒现象:

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速、血压上升、肌肉震颤、步态不稳、寒战、发热、出汗、瞳孔散大、惊厥、四肢发凉等。

5、血压急剧上升时,则有搏动性头痛。

6、重症病儿常发生肺水肿、心室颤动、脑出血、昏迷、心脏及呼吸中枢麻痹。

1、有心悸、头疼、激动不安等现象,经休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2、有心律失常血压剧增等现象,应控制用药剂量,与给药速度。

3、禁用于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甲亢、糖尿病、及心源性哮喘。

4、紧急处理:

出现中毒症状立即停药,注射过量时立即于注射部位上方暂时结扎止血带,以阻止药物吸收。

5、药物处理:

抗高血压:

选用血管扩张药例如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6、除颤治疗。

7、治疗局部组织坏死:

0.25%普鲁卡因溶液在坏死处上部或渗漏周围做局部封闭。

8、应用肾上腺素阻断剂:

苯芐胺0.52mg/kg—250mlNaclivgtt。

9、吸氧等。

利多卡因

1、本品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睡、感觉异常、肌肉震颤、惊厥、昏迷及呼吸抑制等。

2、可引起低血压及心动过缓。

3、血药浓度过高,引起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下降。

4、血管系统:

静脉注射剂量过大、速度过快,可导致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血压下降等。

5、中枢神经系统:

头昏、嗜睡、兴奋、谵妄、语言障碍,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及呼吸抑制等。

6、过敏反应:

较少见。

1、出现兴奋、头昏症状时应降低滴速。

2、原有传导障碍、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的患者应减少用量及减慢滴速。

3、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肌肉四肢抽搐等,应将病人平卧,按压人中。

4、给予氨水刺激。

5、快速吸氧,遵医嘱肌注异丙嗪、地塞米松静注。

6、病人出现抽搐遵医嘱给予硫喷妥纳、冬眠。

7、如果惊厥伴低血压时及呼吸停止者,应用安定,必要时做气管内插管改善通气。

硫酸镁

1、静脉注射硫酸镁常引起潮红、出汗、口干等症状,快速静脉注射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心慌、头晕。

2、肾功能不全者,大剂量用药可发生血镁积聚,感觉反应迟钝、膝腱反射消失,呼吸抑制,心律失常,浓度进一步升高可使心跳停止。

3、长期使用硫酸镁可引起便秘,部分人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4、镁离子可自由通过胎盘造成新生儿高血镁症,表现为肌张力低,吸允能力差,不活跃,哭声不响亮等。

5、少数孕妇出现肺水肿。

6、心血管系统:

心动过缓、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低血压、心脏停搏及呼吸抑制等。

7、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受抑,可引起昏迷。

8、其他:

恶心、呕吐,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潮红、抿热感,口干、出汗及尿潴留,膝反射迟钝,一旦反射消失常为呼吸衰竭之先兆。

1、肾脏功能不全、心肌传导阻滞时应慎用。

2、用药时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呼吸急促应听诊,拍X片以便早发现肺水肿。

3、用药过程中观察膝腱反射、测定呼吸次数:

(1)应用硫酸镁时要观察尿量少于25ml-30ml/时、呼吸低于14-16次/分,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应及时停药,并抽血观察mg+浓度。

(2)急性镁中毒:

遵医嘱给予钙剂静脉注射。

胺碘酮

1、心脏不良反应:

心动过缓。

2、注射部位反应:

红斑、水肿、坏死、静脉炎、色素沉淀、以及蜂窝组织炎。

3、肝脏不良反应:

血清转氨酶水平升。

4、血管不良反应常见:

通常为中度和一过性血压下降。

偶见循环衰竭的病例。

5、肺毒性:

干咳、咯血、白细胞增多、进行性呼吸困难。

6、心脏毒性:

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传导阻滞、低血压等。

7、甲状腺毒性:

长期服用本品时可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心律失常。

8、消化系统毒性:

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等。

9、神经系统毒性:

表现为头痛、震颤、睡眠障碍、近端肌肉无力、继发性肌痛、末梢神经病变等。

1、眼角膜碘微粒沉淀:

应减量或用1%甲基纤维素滴眼可消失。

2、长期用药者应测心电图,间断复查肺功能、X胸片、甲状腺功能、肝功能。

3、胺碘酮用药剂量,越低越好,可每周服5天,停药2天。

4、对长期用药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检查,定期做T3、T4浓度测定。

5、患者皮肤呈灰色、蓝色,停药后消失。

6、长期服用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停药后六个月可缓慢恢复。

7、大剂量长期治疗患者出现肺毒性症状时,应及早发现、停药并加服激素治疗,肺合并症可消失。

8、消化道不良反应:

减少用量症状可消失

10、眼毒性:

长期口服胺碘酮的患者均会出现角膜微小碘粒沉积。

11、皮肤改变:

表现为过敏性皮疹、皮肤蓝灰色色素沉着等。

12、其他:

可出现骨质疏松症、肝功能减退、月经不调等。

50%高糖

1、静脉炎,发生于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滴注时。

如用大静脉滴注,静脉炎发生率下降。

2、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外渗可导致局部肿痛。

3、反应性低血糖:

合并使用胰岛素过量,原有低血糖倾向及全静脉营养疗法突然停止时易发生。

4、高血糖非酮症昏迷:

多见于糖尿病、应激状态、使用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内给予高渗葡萄糖溶液及全营养疗法时。

5、电解质紊乱,长期单纯补给葡萄糖时易出现低钾、低钠及低磷血症。

6、原有心功能不全者。

7、高钾血症,I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高浓度葡萄糖时偶有发生。

糖耐量试验时易出现倾倒综合征及低血糖反应,应改为静脉葡萄糖试验。

1、停药,对症治疗。

2、一旦发生静脉炎,及时停止静脉补液,硫酸镁湿热敷,抬高肢体,局部忌按摩,必要时加用地塞米松5mg外敷条索状红肿处,每天一次,或者使用含地塞米松软膏,给予局部封闭。

3、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停止注射。

4、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3min左右,给予局部封闭。

硝普钠

1、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恶性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包括急性肺水肿,急性心肌梗死或瓣膜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的急性心力衰竭。

2、短期应用适量,不致发生不良反应。

3、用于手术时控制降压时,突然停药,尤其血药浓度较高而突然停药时,可能发生反跳性血压升高。

4、血压下降过快过剧,出现眩晕、大汗、头痛、肌肉颤搐、神经紧张或焦虑、烦躁、胃痛、反射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症状的发生与静滴给药速度有关,与总量关系不大。

5、硫氰酸盐中毒或逾量时,可出现运动失调、视力模糊、谵妄、眩晕、头痛、意识丧失,氰化物中毒或超级量时,可出现反射消失、昏迷、心音遥远、低血压、脉搏消失、皮肤粉红色、呼吸浅、瞳孔散大。

恶心、呕吐、耳鸣、气短。

6、皮肤:

光敏感与疗程及剂量有关,皮肤石板蓝样色素u沉着,停药后经较长时间(1-2年)才渐退。

其他过敏性皮疹。

停药后消退较快。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应立即停药。

适当补充液体及电解质,血压过高给予a受体阻滞剂,如酚妥拉明5-10mg静脉注射。

2、持久或大量使用时,可使回心血流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心排血量减少,后果严重,应立即停药。

3、适当补充液体及电解质,血压过高给予a受体阻滞剂,如酚妥拉明5-10mg静脉注射。

氯化钾

1、静脉滴注浓度较高,速度较快或静脉较细时,易刺激静脉内膜引起疼痛,甚至发生静脉炎。

2、高钾血症:

软弱、乏力、手足口唇麻木、焦虑、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

一旦发现高钾血症,立即停止补钾,通知医生,积极采取保护心脏的急救措施,对抗钾的毒性作用;

促进钾向细胞内转移;

排除体内过多的钾,以降低血清钾浓度。

急救措施:

1、静注钙剂(10%葡萄糖酸钙5-10ml),可重复使用,钙与钾有对抗作用,能缓解钾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2、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60-100ml。

或11.2%乳酸钠溶液40-60ml,之后可再注射碳酸氢钠100-200ml或乳酸钠溶液60-100ml。

这种高渗碱性钠盐可扩充血容量,以稀释血清钾浓度,使钾离子移入细胞内,纠正酸中毒以降低血清钾浓度,还有注入的钠,对钾也有对抗作用。

3、用25%-50%葡萄糖100-200ml加胰岛素(4g糖加1单位正规胰岛素)作静脉滴注,当葡萄糖合成糖原时,将钾转入细胞内。

4、注射阿托品,对心脏传导阻滞有一定作用。

5、透析疗法:

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肾功能不全,经上述治疗后,血清钾仍不下降时可采用。

6、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可从消化道携带走较多的钾离子,亦可加入10%葡萄糖200ml中作保留灌肠。

遵医嘱给药,应用利尿剂,促进钾离子代谢。

疼痛处热敷,减轻疼痛。

西地兰

1、胃肠道反应:

一般较轻,常见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2、心律失常:

服用洋地黄过程中,心律突然转变,是诊断洋地黄中毒的重要依据。

如心率突然显著减慢或加速,由不规则转为规则,或由规则转为有特殊规律的不规则。

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心律失常有:

多源性室性过早搏动呈二联律,特别是发生在心房颤动基础上;

心房颤动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与房室结性心律;

心房颤动伴加速的交接处性自主心律呈干扰性房室分离;

心房颤动频发交接处性逸搏或短阵交接处性心律;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

双向性交接处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和双重性心动过速。

洋地黄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也颇常见。

应用洋地黄过程中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

3、神经系统表现:

可有头痛、失眠、忧郁、眩晕,甚至神志错乱。

视觉改变:

可出现黄视或绿视以及复视。

1、该品过量及毒性反应的处理:

轻度中毒者,停用该品及利尿治疗,如有低钾血症而肾功能尚好,可给以钾盐。

心律失常者可用:

1氯化钾静脉滴注,对消除异位心律往往有效。

2苯妥英钠,该药能与强心苷竞争性争夺NA-K-ATP酶,因而有解毒效应。

成人用100-200mg加注射用水20ml缓慢静注,如情况不紧急,亦可口服,每次0.1mg,每日3-4次。

3利多卡因,对消除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成人用50-100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

4阿托品,对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用。

成人用0.5-2mg皮下或静脉注射。

5心动过缓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有发生阿斯综合症的可能时,可安置临时起搏器。

异丙肾上腺素可以提高缓慢的心率。

6依地酸钙钠以其与钙螯合的作用,也可用于治疗洋地黄所致的心律失常。

7对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洋地黄中毒可经膜滤器静脉给予地高辛免疫Fab片段,每40mg地高辛免疫Fab片段,大约结合0.6mg地高辛或洋地黄毒苷。

8注意肝功能不良时应减量。

同时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保泰松、利福平会使血中洋地黄毒甙浓度降低50%。

2、若出现中毒反应,应立即停用洋地黄,补充钾盐,停用排钾利尿药,纠正心律失常。

3、轻度中毒者,停用本品及利尿治疗,如有低钾血症而肾功能尚好,可给以钾盐。

浓氯化钠

1、输液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

2、不适当地给予高渗氯化钠可致高钠血症,甚至出现急性左心衰竭。

3、{外渗的临床表现}:

肿胀,水泡,破溃,坏死。

1、局部外渗:

1生理盐水6ml+2%利多卡因4ml局部封闭654-2湿敷。

3禁用硫酸镁湿敷

渗出处理:

创面持续有分泌物渗出,并加重趋势,4d后转为大量脓性分泌物,应采用泡沫型辅料覆盖治疗。

2、下列情况慎用:

1水肿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竭、脑水肿及特发性水肿等;

2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量减少而对利尿药反应不佳者;

3高血压;

4低钾血症。

3、根据临床需要,检查血清中钠、钾、氯离子浓度;

血液中酸碱浓度平衡指标、肾功能及血压和心肺功能。

4、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25%葡萄糖

2、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外渗可致局部肿痛。

多见于糖尿病、应激状态、使用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尿毒症腹膜透析者腹腔内给予高渗葡萄糖溶液及全营养疗法时。

高钾血症,I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高浓度葡萄糖时偶有发生。

1、停药,监测生命体征,对症治疗。

2、一旦发生静脉炎,及时停止静脉补液,硫酸镁湿热敷,抬高肢体,局部忌按摩,必要时加用地塞米松5mg外敷条索状红肿处,每天一次,或者使用含地塞米松软膏。

多巴胺

1、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心律失常(尤其用大剂量)全身软弱无力感;

心跳缓慢、头痛、恶心呕吐者少见。

2、长期应用大剂量或小剂量用于外周血管病患者,出现的反应有手足疼痛或手足发凉;

外周血管长时期收缩,可能导致局部坏死或坏疽;

过量时可出现血压升高。

1、应停药,必要时给予a受体阻滞剂吸氧。

2、血压明显升高时,可用酚妥拉明等。

3、渗漏损伤发生早且范围小者,可行局部热敷,促进液体的吸收,可用湿热毛巾,温度不宜超过50℃或采用654-2或酚妥拉明湿敷,局部封闭可用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

安定

1、嗜睡、轻微头痛、乏力、运动失调,与剂量有关。

偶见低血压、呼吸抑制、视力模糊、皮疹、尿潴留、忧郁、精神紊乱、白细胞减少。

2、长期应用可致耐受与依赖性,突然停药有戒断症状出现。

宜从小剂量用起。

1、青光眼、重症肌无力等患者慎用。

新生儿、哺乳期妇女、孕妇(尤其妊娠开始3个月及分娩前三个月)忌用,粒细胞减少、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老年人剂量减半。

2、注射宜缓慢,以防造成心血管与呼吸抑制。

盐酸多巴酚丁胺

心悸、恶心、头痛、胸痛、气短等。

如出现收缩压增加(多数增高1.33-2.67Kpa(10-20mmHg),少数升高6.67Kpa(50mmHg)或更多),心率增快(多数在原来基础上每分钟增加5-10次,少数可增加30次以上)者,与剂量有关,应减量或暂停用药。

1、低血容量时应用本品可加重,故用前须先加以纠正;

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加重,心肌梗死后,使用大量本品可能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加重缺血。

用药期间应定时或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排血量,必要或可能时监测肺楔嵌压。

2、心房颤动,多巴酚丁胺能加快房室传导,心室率加速,如须用本品,应先给予洋地黄类药;

3、高血压可能加重;

4、严重的机械梗阻,如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多巴酚丁胺可能无效。

阿拉明

1、心律失常,发生率随用量及病人的敏感性而异。

2、升压反应过快过猛可致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心跳停顿。

3、过量的表现为抽搐、严重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

4、静脉滴注时药液外溢,可引起局部血管严重收缩,导致组织坏死糜烂或红肿硬结形成脓肿。

长期使用骤然停药时可能发生低血压。

1、2、反应可降低输液速度;

3、反应此时应立即停药观察,血压过高者可用5-10mg酚妥拉明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

4、给药时应选用较粗大静脉注射,并避免药液外溢。

胰岛素

1、低血糖反应,严重者低血糖昏迷,在有严重肝、肾病变等患者应密切观察血糖。

2、病人伴有下列情况,胰岛素需要量减少:

肝功能不正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恶心呕吐,肾功能不正常,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10-15ml,胰岛素的剂量减少到95-75%;

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到每分钟10ml以下,胰岛素剂量减少到50%。

3、病人伴有下列情况,胰岛素需要量增加:

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或外伤、重大手术等。

4、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糖、尿常规、肝肾功能、视力、眼底视网膜血管、血压及心电图等,以了解病情及糖尿病并发症情况。

5、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1、低血糖时意识清醒口服15克糖,意识不清者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

2、感染进行外科换药及抗感染治疗。

3、过敏者停药,严重者抗过敏治疗。

4、屈光不正一般用药3周左右会消失。

阿托品

1、心血管系统反应:

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

2、过敏反应:

烦躁、咽喉痛、全身皮肤灼热、皮疹等。

3、神经系统反应:

眩晕、兴奋、烦躁、定向不能等。

4、阿托品中毒:

动作笨拙不稳、抽搐、心慌、谵妄等。

5、眼科局部病变:

视力模糊、睫状肌麻痹。

下肢水肿。

应慎用,静脉注射速度应缓慢,如症状明显,应立即停药。

常用B类高危药品不良反应及相关知识

异丙嗪

1、可见嗜睡、头晕、口干、恶心、鼻塞、视力模糊等,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可出现失眠、震颤、昏迷或惊厥等,儿童可出现兴奋现象。

2、偶见粒细胞减少、光感性皮疹。

3、静注可使血压下降,肌注可引起局部刺激。

1、停药,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对症治疗。

2、立即给予平卧,静注盐酸地塞米松5mg,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抢救。

脂肪乳

1、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呼吸困难,发绀,变态反应,高脂血症,凝固性过高,恶心,呕吐,头痛,潮红,发热,出汗,寒颤,嗜睡及胸骨痛等。

2、患者出现脂肪超载综合征。

3、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问题

4、心血管系统出现问题

1、PICC、中心静脉输注。

2、外用静脉输注本品应每日更换留置针。

药物外渗处理:

1、重视药物的用量和滴速

2、局部用5%酒精擦敷,透明酯酸钠稀释后分5次注射

3、破溃处使用水胶体或水凝胶辅料

4、留置针使用不能超过3天。

TPN

高渗性药物容易引起局部血管外渗

水合氯醛

呼吸抑制

吸氧,检测血氧浓度,静点呼吸兴奋剂

肝素钠

1、出血反应:

各种粘膜出血、关节腔积血和伤口出血等。

过敏性休克,皮疹、多脏器功能衰竭。

肝素钠过量时可用1%的硫酸鱼精蛋白溶液缓慢滴注。

缩宫素

1、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

2、子宫收缩不良引起的出血

3、偶有恶心、呕吐、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

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高血压或水滞留。

1、观察病情,观察宫缩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对症治疗。

2、根据病情减速或停药,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对症给药。

第三部分

药物外渗

临床常用易外渗药物的种类及名称

(1)血管收缩药:

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

(2)血管刺激性药物:

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浓氯化钠

(3)高渗性药物:

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碳酸氢钠

药物外渗

(1)药物出现外渗和渗出的概念

外渗: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渗出:

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非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

(2)分级: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小于2.5cm,皮肤发凉,伴有或无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在2.5~15cm之间,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小直径大于15cm,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瘀斑、肿胀,水肿范围最小直径大于15cm,呈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为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发疱剂或刺激性的液体渗出。

(3)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1、轻度炎性改变:

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

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

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4)药物出现外渗的原因

1、药物因素——与药液的酸碱度、渗透压梯度有关。

2、物理因素——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器针头的选择有关。

3、机械因素——与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各种穿刺的损伤时导致血管外漏的直接原因。

4、血管因素——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

(5)如何判断药液外渗

1、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

2、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

3、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挤压针管有无回血。

(6)如何防护药液外渗

1、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由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

2、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3、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

硝酸甘油贴。

血管扩张剂具有增强局部血流,并中和药物酸性作用。

4、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减少了穿刺的次数,同时减少了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

5、熟悉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适当调节室温及穿刺部位的保暖,提高注射液的温度。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工作责任心,经常巡视病人,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1)药物外渗的常见并发症

1、血管损伤体液及细胞漏出,引起血管周围大量结缔组织增生,知识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或堵塞。

2、局部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