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8461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报告书文档格式.docx

2、注意事项:

必须分组进行,以锻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调查方法:

网络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座谈会均可。

4、作业形式与内容:

(1)小组调查报告由担任小组长的同学负责撰写或指定小组成员撰写。

小组调查报告必须按照调查报告格式规范书写;

调查报告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社会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过程、样本数量、问卷设计思路,最终统计结果分析,所发现的问题与产生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报告在2000—3000字为宜。

(2)每位同学写出一份个人完成小组分工任务报告书。

报告承担小组分工的情况,调查中的体验与调查完成后的感受。

不少于1500字。

(请设计问卷者将调查问卷置于附页)。

(3)小组长负责评价每位参与者完成任务情况与能力、对小组工作的影响力与支持度,在小组调查报告和个人完成小组分工任务报告书后签名。

二、法律实践(2学时)

参与网络有关法律问题的讨论、自发组织社会热点法律问题的研究探讨均可。

2、作业内容:

宪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刑法等方面的内容均可。

实践报告必须结合所学法律基本知识,谈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法制观念,主动维护法律权威法律。

(不少于800字)。

三、热点焦点问题研讨(2学时)

自觉、以班为单位或自发组织小组均可,结合当前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大学生群体中敏感问题但必须结合所学本课程理论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或辩论。

2、作业要求:

每位同学在开展研讨后,写出研讨的初衷、研讨方式、社会上的一些主要观点对研讨的影响,以及研讨前后自己认识的一些变化(结合本课程所学课本知识)。

四、著作选读:

(4学时)

1.马克思: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2.列宁:

《论共青团的任务》

3.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

4.胡锦涛:

《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冯友兰:

《人生哲学》、《中国哲学简史》。

6.季羡林:

《季羡林谈人生》。

7.亚当.斯密:

《国富论》、《道德情操论》。

8.林语堂:

《吾国吾民》。

9.罗国杰《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费孝通:

《江村调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

11.《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等法律文本。

13.何怀宏:

《良心论》

14.罗尔斯:

《正义论》

15.陈少峰:

《中国伦理学史》。

16.王海明:

《新伦理学》

17.《大学》、《论语》、《道德经》、《孟子》。

18.瞿同祖: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一、社会调查选题:

大学生对待行乞的看法

1)选题的意义:

和谐社会重在各种人际关系的和谐,友爱则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因而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原则。

当前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很多,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行乞之人,但如今社会没有诚信,有些行乞之人受人驱使,或者本身就无需帮助,通过骗取大学生同情心谋取利益,面对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大学生会怎么抉择?

假若人际关系紧张,就不会有友爱;

没有友爱,就不会有社会和谐;

没有诚信友爱,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是与之相违背的。

2)调查的对象:

武汉纺织大学学子

1)年龄范围设定:

18—22

2)职业范围设定:

大学生

3)专业范围设定:

服装设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

3)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4)问卷设计人:

郑文凯、陈融

5)小组调查报告(可粘贴):

见报告内容

①你认为行乞者是否影响市容?

A是87%B否13%

调查显示人们对行乞者的社会地位是不认可的。

很多人都认为行乞者就是行骗者,他们就是市容上的一大污点,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丢下尊严来低声下气的去乞求别人的施舍。

其实我个人也比较反感,但是不是歧视行乞者。

我只是希望这个社会更和谐,不会有这样那样影响心情的东西。

②最近新闻报告武汉一女大学生请乞丐打球吃饭,因照片被网友传上网而爆红网络,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A她是真心帮助流浪者28%B她是故意炒作47%

C她的行为起到了很好带头作用,会有更多的人去帮助他们16%

D我也会向她一样去帮助他们9%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接近半数都认为她是在炒作,说明大家不仅对行乞者不理解,对行善者也认同,当人们在做好事时,总是以为别人都是别有用心的。

就像前些日子颇有争议的事,首善陈光标他在媒体面前晒他将要捐助的现金,捐钱是否作秀?

对此事我不发表评论,但是他不断地在做好事,不断地在帮助他人。

③你认为大多数行乞者为何出来行乞?

A因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急需用钱12%

B因缺乏劳动能力,同时也无人救济23%

C因行乞不需劳动就可获得金钱,好吃懒做42%

D专业行乞23%

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行乞在当下已经是一些人为了逃避工作,轻松赚钱的一种方式,甚至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当然在自己通过劳动获取,而他们只是伸伸手就可以得到,这会引发自己心中的不满。

但同时这也表示了人们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的不够重视,没有去用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去帮助别人,甚至都没有这种想法。

人人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天堂。

④遇到行乞之人你会如何选择?

A给予一两元钱的帮助24%B不相信,不给予帮助63%

C详细询问,若是真需要,给与大力帮助7%

D反感行乞之人,不屑一顾6%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如今大多数大学生不愿帮助行乞之人了,就连帮助几块钱都不愿伸出手给与帮助,反感之人不断上升,为什么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反而遭到反感呢?

说实话,我每次在街头看到乞讨者时,不管是不是真的,我都会给几块钱,也许我会被骗,但也有可能会帮助一个困难的人。

这几块钱只不过是买了一份良心上的心安理得。

现在大学生对乞讨者越来越冷漠,为此我们小组再次出击,需找当今大学生冷漠的原因。

⑤你不给予帮助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什么?

A觉得他们大都是假的57%

B他们是职业行乞之人,与我们地位相同6%

C自己经济情况不允许4%

D天天见面,不可能天天给33%

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大学生大部分都不相信这些行乞之人了,归根结底还是社会诚信的问题啊。

当前,诚信问题显然已成为牵动社会的中枢神经。

由诚信缺失而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不仅破坏社会秩序、危害人的生命健康,而且瓦解社会的信任心理,冲击社会基本的道德信念,扰乱人的心灵秩序。

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个世界,跟不能很好的分辨是非丑恶。

所以我希望国家能站出来管理,打击那些职业行乞者,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⑥你是如何觉得他们是假的呢?

A自己有过被骗的经历23%B通过别人被骗的经历31%

C通过新闻报道其中虚假46%

看来不是人们缺乏关爱,而是这个社会缺乏诚信,人们自己就是受骗者受害者,那还有什么心思去帮助他人呢?

就像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一样。

郭美玲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这样人们还会去捐款吗?

现在的问题是,为何“郭美美事件”这样一根小小的导火索,就能轻而易举地烧毁红十字会长期积累的历史声誉?

社会舆论的集体发酵、大众情绪的愤激表达等等,显然不足以解释这一切。

说到底,中国红十字会的当下危机是多年体制缺陷的总爆发,尤其是监督机制的缺失见了光。

就连如今的政府机关都失信,我们还会去相信哪个呢?

⑦你认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行乞者?

A社会制度的缺陷8%B太多的人想不劳而获46%

C被生活所迫45%D体验生活1%

回答始终都是围绕着不劳而获与好吃懒做,太多的人宁可相信行乞是为了不付出就收获,也不愿去相信他们是真的有困难,需要我们的帮助。

在如今太多的人缺乏同情心,缺少一颗去关爱身边的人,需要帮助的人的心。

我们要努力去改变这个现状。

就像那句公益广告台词说的一样,多一份关心,少一些冷漠。

组员:

陈融、郑文凯、陈昭、郭航、沈冯

报告人(执笔者)签名:

沈冯、陈昭

小组长签名:

卢厚勇

报告完成时间:

2012年4月20日

6)个人完成小组分工任务报告

我们在调查实践活动里主要是设计问卷调查,本以为很简单,做的时候才发现很复杂,这要求我们了解现实社会发生的热门事件,而我们现在是学生,很少关注社会事件,从这次活动以后,我们觉得以后要多关注社会,关注国家,而不是一味地上网玩游戏消磨时间。

郑文凯、陈融

在调查活动中我们的任务虽然简单,但是很麻烦。

我们负责发放问卷调查和回收。

结果发现很多大学生都没有认真对待我们的问卷调查,都只是敷衍了事。

不过反过来想想自己,也是一样的,也没有认真对待别人的辛勤劳动,所以我们决定以后要认真对待别人的劳动成果。

在下次的实践活动里,我们也会尽力尝试不同的任务分工,提高自己。

卢厚勇、郭航

调查结束之后,我们负责统计数据和写报告。

这项工作不是可以赶急的,必须等他们做好之前的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之后才可以,所以限制因素很多,很被动。

不过还好,他们都很积极,而且效率也比较高,没有浪费很多时间。

对于我们而言,这是第一次写报告,真心不擅长,对规则和格式了解也不是很具体,不过能和小组这样合作,感觉还是有收获的,不管是能力还是友谊关系。

所以以后还希望有这样的合作活动。

沈冯、陈昭

报告人签名:

郑文凯、陈昭、陈融、沈冯、郭航

小组长签名:

卢厚勇

完成时间:

2012年4月22日

二、法律实践报告“热点”吴英案探究

1.法律部门:

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

2.法律文本:

吴英是原浙江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007年3月16日被逮捕,2009年12月18日,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吴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

2010年1月,吴英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2011年4月7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始二审吴英案,吴英所借资金究竟系用于正常经营活动,还是个人挥霍挪作他用,将成为判决的关键。

2012年1月18日下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一案进行二审判决,裁定驳回吴英的上诉,维持对被告人吴英的死刑判决。

3.具体条目:

吴英案的社会影响和体会探究

4.实际问题:

吴英案折射出什么社会问题从中我们体会到什么

5.实践体验报告:

前段时间造成很大社会反响,总理说:

“我们应该引导,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使其规范化、公开化,既鼓励发展,又加强监管。

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正在积极考虑将温州的民间金融作为综合改革的试点之一。

在组内讨论后我们得出,对于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和处置原则,相关的法律制度好不够完善,民间金融的发展与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适应。

现在的问题是,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而银行又不能满足,民间又存有不少的资金,所以才会让人转空子,也影响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吴英除了本人出面向社会公众筹资,还委托部分不明真相的人向社会公众集资。

公众的经济法相关知识薄弱对此产生了极大推动作用。

它打破了效率公平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国家法制逐步健全的情况下,民间借贷还处于“地下”或者说是“灰色”状态,缺少法律保障和政策引导,借贷程序、手续不规范,随意性大,潜伏着很大风险,目前暴露出的问题,恐怕还是冰山一角。

集资人只对他的下家负责,而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知道自己放贷的钱用在了何处。

2011年,最高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具体类型和认定标准。

随着法律条文的完善,越来越多公众的利益得到了保障,这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慎重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通知,并且对吴英案采取了十分审慎的态度。

“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在此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民法得到了保障,法院的重视也提升了国家的公信力。

随着总理指出的积极考虑将温州的民间金融作为综合改革的试点之一,我们将案件的探讨回到自己的身边。

不少学生都会考虑自己以后的就业,譬如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的原则。

(2)按劳分配原则。

(3)男女平等原则。

(4)劳动者民主管理原则。

我们应该有全面的了解和认知。

而在下面情况出现时,我们也要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

(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产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最后对于有志于自己创业的,关于最新的法律动向,有关民间金融的法律条文都应去好好关注,在不影响国家公众利益的同时学会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同时在自己获益时也不要忘了回报社会,回馈他人,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指导教师签名:

俞学林

实践者签名:

郭航

完成时间:

2012年4月24日

三、热点问题研讨报告学校乱收费问题研讨报告

1.问题的起源:

近年来,全国范围的学校乱收费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应。

学校乱收费严重违背了义务教育的本质,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研讨的发起:

近日,网上流传湖北省京山县第一高级中学乱收费导致学生暴动,这是一个值得讨论和思考的话题。

3.研讨的方法:

小组讨论

4.参考阅读书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主要观点及影响力:

我们从思修课本上也了解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我们有权利接受教育,而学校有义务实行教育。

所以我们一致认为学校不应该乱收费,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国家已经颁布义务教育法,按思修课本上法律的实行,学校这样做实质上是违法的。

学校应该本着无私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理念办学办教育,而不是一味地贪图钱财,中饱私囊。

如果国家的教育机构都像这样一己私利,那这个社会这个名族这个国家是绝不可能在世界之林长久屹立不到的。

6.研讨收获:

通过小组研讨和互相交流,我们归纳出以下重要结论:

一.乱收费问题的主要表现

乱收费名目较多,当前,学校乱收费的名目主要有建校费、借读费、进班费、赞助费、补课费、搭餐费、寄宿费等等。

乱收费金额较大,近年来,根据对20个省(区、市)的初步统计,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共对63484所大、中、小学和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重点检查,查出违法收费案件12634件,违法收费金额高达21亿多元。

乱收费隐蔽性强,通过近些年来查处的案件,我们不难发现,各级学校的乱收费行为隐蔽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而言。

由于在全国普遍实行“一费制”,明里乱收基本上“治”住了。

于是,某些学校“明的不行就来暗的”,出现了变相“乱收费”的现象,增加了查处和治理的难度。

如有的学校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收钱,有的班主任老师委托班委会代收等,五花八门。

二.乱收费问题存在的原因

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学校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近10年来我国教育经费总量虽然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相对于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言,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少数人“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某些部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难办事”的现象,特别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等,对学校领导及老师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其乱收费有理的心理。

三.乱收费问题的改善途径

教育乱收费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问题,而成为一个涉及社会公平的敏感问题。

如何治理学校乱收费是对现行公共教育体制的功能及其运行方式的一次检验。

为此我国的公共教育体制正在做出回应,在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案件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

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一费制”;

进一步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

严格规范高校收费行为;

禁止搭车收费和各种形式的摊派,等等。

但是,要想实现教育公平,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作出努力。

在研讨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对社会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不能全面地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分析,以后还有待提高和改进。

另一方面我还想到,读书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消费,父母辛辛苦苦工作供我们读书,我们真不应该在学校混日子,浪费青春。

应该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自己,不让自己后悔。

研讨人签名:

卢厚勇

完成时间:

2012年4月25日

四、经典书籍阅读感受

《正义论》读后心得

众所周知,"

正义"

一词存在已久,也经常被提及而加以讨论。

从词汇上的定义到落实于现实生活的道德观念与相关实体制度,丝毫不见停止探究的一天。

正如观念会随环境时空背景而有所变异,对于正义的看法也会因时而异、因地制宜。

在讨论《正义论》之前,对于此书的著作年代背景不可不知。

在作者JohnRawls写作此书时,正是美国动荡不安的年代,从五十年代的韩战,到六十年代的古巴飞弹危机、越战、民权运动、黑人种族抗争、校园学生运动、等等问题,都在此时爆发,致使"

成为当代讨论的重要议题。

作者于此书讨论了有关平等自由、公正机会、分配额、差别原则等问题,在在呼应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并以完整,但却带有抽象的理论,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之道。

作者强调,此书是以理想的社会正义原则来处理非理想社会问题,也就是日常生活所面临的难题,以理想社会的正义理论为指导原则,提供处理现实生活时的大方向。

然而,我的鄙见是,《正义论》所提供的是一套针对理想社会而设计出来的正义概念,并不涉及现实社会的制度与现况,理想与现实毕竟是迥异的,一如科学上所提供的理论都是于理想状态下的假设,于实际操作上需要加以修正,但仍存有误差。

所以,此书中所提及的正义理论,是否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仍旧值得商榷。

也因此,此书曾被评为乌托邦理论。

除此之外,此书并非我想象中的纯粹讨论法制上的公平正义,而是广泛的讨论社会问题,包含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方领域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如此贴近生活,以致于此书非但广受学术界讨论,更为一般社会民众关心。

于此书中引起我注意的段落是──古典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一词常见于书刊与报章杂志之中,然而什么是功利主义的基本定义呢?

正是一个可以让社会中的个体追求最大的利益,一个拥有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满足的净余额的社会,才是真正组织完整的社会。

而这样的正义思想正可以体现在当今的经济状况上。

在目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同时,政府如何建立一个公平正义、让弱势族群也可以站在同样起跑点与他人竞争的社会,将是一大难题。

本主义固然是好,但无可避免的是,现在M型化社会成长趋势越形严重,如何透过相关政策与配套措施,让人民得以在公平正义的原则下获得最大利益,让社会正常运作,让社会中的个体仍可以继续追求最大的利益,这是追求经济上的公平正义,也是功利主义社会的最高宗旨。

此外,社会上的弱势族群是否能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自立更生,是否能够透过本身的能力达成自己的理想抱负,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也是值得关切的问题。

此类的问题最常见于残障与智能障碍者的身上,由于自身的残缺,于职场上经常受到不平等的对待与欺侮,损及本身的权利,但却由于资源不足、申诉管道的阻碍,以致于这样的不平等无法获得重视与处理。

因此社会的正义不只是除了法制上的公平,更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等等各个层面,而这些正义除了透过法条明文规定外,更可透过无形的道德伦理观念的建立来构筑。

正义不只是口号,更是个需要付诸实行的概念与想法,如此一来,社会方能更理想、更和平地运作着。

总而言之,《正义论》并不是一乌托邦理论书,而是一本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的现实主义的作品。

郭航

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论十大关系》是由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等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智慧而成的一部具有较高意义的文章,是他们通过几个月系统的调查研究,同几十个部门的负责人谈话,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然后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

十大关系问题的提出,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

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所谓的积极因素,在国内,以工人和农民为基本力量,争取中间势力,做好反动势力工作,化消极为积极。

在国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总之,就是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提出的十大关系分别是: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通过读《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我对中国当时的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十大关系也有了一点自己的见解: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

重工业一直都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轻工业和农业给重工业的高速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进而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

但是我们发展的重点还是重工业,只不过要适当加大轻工业和农业的投入比重。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我国当时全部的轻工业和重工业,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尤其是轻工业。

但是,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