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80376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秋季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秋季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秋季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秋季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

《秋季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Word文件下载.docx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设想

1.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5.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8.31~9.4

长度单位

4

2

9.7~9.1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加法

3

9.14~9.18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减法

9.21~9.2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加法和减法

5

9.28~10.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连加和连减

6

10.5~10.9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加减混合

7

10.12~10.16

角的初步认识

8

10.19~10.23

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

(一)

2+3

9

10.26~10.30

表内乘法

(一)

10

11.2~11.6

11

11.9~11.13

期中检测

12

11.16~11.20

观察物体

(一)

13

11.23~11.27

表内乘法

(二)

14

11.30~12.4

15

12.7~12.11

16

12.14~12.18

认识时间

17

12.21~12.25

数学广角——搭配

(一)

18

12.28~1.1

总复习

19

1.4~1.8

期末总复习

20

1.11~1.15

期末总复习检测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教学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懂得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学习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

米和厘米。

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画线段。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习重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测量物体的方法。

2.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掌握用米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尺子画线段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4.理解并掌握单位和数据相结合的判断方法。

5.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难点:

1.能正确灵活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2.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联系,知道1米=100厘米。

3.建立线段的表象,会分辨线段。

4.学会借助参照物进行判断和估测物体的长度。

课时安排:

(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

(2)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

(3)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1课时

(4)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1课时

(5)练习课1课时

教法与学法:

在长度单位的教学中,主要用启发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学校

杨家园则镇中心小学

主备人

野丽丽

课题

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学习

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同时,尝试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初步学会用尺子量长度是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2.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学习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测量物体的方法。

学习难点

能正确灵活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知识链接

厘米的认识

教具学具

课件、练习纸等

学习活动

学法指导

一、激趣导入。

畅所欲言:

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尺子,它上面都有什么?

2.课件展示各类在生活中用的尺子。

3.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刻度、刻度线,知道厘米用“cm”表示。

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厘米。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

(2)还有哪段是1厘米?

你还有什么发现?

(3)引导学生在尺子上分别找出3cm、6cm、7cm。

(4)小组学生动手测量小正方体的边长、图钉的长,自己动手画出1厘米。

(5)引导学生想: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用厘米量。

活动:

估一估,量一量油画棒、数学课本和文具盒的长度。

1.根据生活实际,各抒己见。

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3.观看课件演示,倾听老师的介绍,理解刻度0、刻度线及cm表示的意义。

4.明确学习内容。

1.

(1)同桌交流得出:

先找到刻度“______”,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观察、交流。

(3)全班汇报。

(4)动手测量、交流。

(5)交流、汇报。

2.小组内交流,动手测量验证估测结果,小组代表汇报测量方法。

达标检测

1.讨论:

小明想测量一把小刀的长,可他只有一把断尺,没有0刻度,他该如何测量?

2.小华想用串珠做一个手链,但必须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用尺子量怎么都不方便,你能帮小华想个好办法吗?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得积极认真吗?

你又认识了谁?

2.小丽想知道黑板的长,你们觉得用厘米量合适吗?

为什么?

课后作业

认真完成相应小练习册内容并批阅。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厘米用字母“cm”表示。

1分=60秒

教后反思

2.认识米和用米量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会简单的换算;

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会估测较长物体的长度。

2.让学生经历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3.积极愉快地进行操作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掌握用米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联系,知道1米=100厘米。

米的认识

教具准备:

课件18厘米长的刻度尺米尺

学具准备:

刻度尺米尺绳子

课件动画播放——学生用小三角尺(约10cm)量黑板长的搞笑场景。

师:

你看后有什么想法,请跟大家交流一下。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动手测量,释疑。

(1)用课前准备的长约12cm的三角尺测量黑板的长,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2)交流测量过程、质疑。

2.导入单位“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像黑板的长,通常用比“厘米”高级一些的单位——“米”作单位。

补充: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3.认识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出示米尺,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学生尺和米尺,看看米尺有什么特点。

(2)用尺量一量,看看米尺上一个小格有多长。

(3)用尺子量一量或者数一数,你发现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

1米=100厘米)

4.用米量。

(1)实际体验:

1米到底有多长?

组织学生互测臂展长度。

(2)再次体验:

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绳子的1米、2米……给大家看。

(4)自愿用米尺测黑板的长和宽,感受与用学生尺测量的不同。

预设:

我感觉动画中的同学测量黑板的长用的时间太长,测量结果很不准,感觉很麻烦。

1.

(1)小组代表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汇报。

(2)交流测量过程,质疑。

(老师纠正:

应该是高级一些的单位)

2.明确单位“米”及用字母“m”表示。

3.

(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汇报。

(2)比较、测量。

发现什么?

(3)小组分工,测量、数出1米里面有多少个厘米?

4.

(1)同桌合作,动手测量。

(2)互测身高,感知身高比1米高出或少了多少。

(3)小组活动,各组对比。

(4)学生自愿测量后汇报结果。

1.小组合作:

测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

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再动手量。

1.这节课你表现如何?

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认识米和用米量

1米=100厘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3.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1.能认识线段,会用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会数线段的条数。

2.亲身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认识线段、测量线段、画线段、数线段的过程。

3.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明白数学产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尺子画线段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建立线段的表象,会分辨线段。

线段的认识

PPT课件红领巾长方形纸方桌面

学具准备:

细线学生尺长方形纸

1.播放课件:

两只小猴正在争论,都说自己撕下的纸条长,裁判小松鼠也为难了,看着两条蜷曲的纸条,不知判谁赢,你能说说小松鼠为什么为难吗?

2.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一比两根线的长短。

3.谁能介绍你们是怎么比的?

4.导入新知:

这根拉直的线,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线段的知识。

1.在操作中感知。

请一位同学把一条线段拉成各种形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是不是线段,并说明原因。

形状:

2.观察发现:

课件展示几条长短不同的线段:

请认真观察,你发现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3.举例说明线段。

(1)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段。

(2)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成是线段。

4.教学画线段。

(1)引导学生画线段。

(2)组织学生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3)组织学生画一条和已知线段等长的线段。

1.学生自由发言:

因为纸条是弯曲的,不好比。

2.动手操作,作出长短,小组内交流结果。

3.学生:

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1.观察,回答提问。

2.交流发现:

线段要画直,在线的两头各点上一个点表示端点,也可以用两个小竖表示。

3.找线段,并汇报。

4.大胆动手尝试。

1.找、折线段。

2.我是设计师。

(用线段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

这节课你发言了吗?

你都知道了什么?

认真线段和量画线段

1.线段是直的。

2.有两个端点。

3.线段是有长短的。

4.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1.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能运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及参照物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估测物体长度的实际问题,会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积极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学习活动,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能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理解并掌握单位和数据相结合的判断方法。

学会借助参照物进行判断和估测物体的长度。

长度单位的认识

PPT课件尺子

学生尺

1.话说光头强当了“护林员”,镇长为了对他表示嘉奖,特别给他定做制服,电话询问他的身高,光头强说:

“本人标准身材,体重70千克,身高170米。

”镇长听后差点笑掉大牙。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3.你们知道13厘米和13米哪个长吗?

1.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旗杆是13厘米还是13米,并说明理由。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师生共同小结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

想一想:

旗杆确实是13米高,大家分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判断的呢?

2.新知应用。

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

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长度单位的。

1.学生交流、讨论、自由发表看法。

2.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并说自己的身高相当于几个尺子长。

3.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1.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8题,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20()。

黑板长3()。

手指宽为1()。

一本书厚约1()。

手掌宽约8()。

操场长为60()。

课桌高约65()。

一条跳绳长2()。

1.这节课你合作学习了吗?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2.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1.单位和数据相结合。

2.借助参照物。

如:

13厘米<

13米,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米。

5.练习课

会统一长度单位,会认识厘米、米,会认识线段和解决问题。

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厘米,米,线段的灵活应用。

刻度尺米尺细线

一、知识点1:

认识厘米、米。

1.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2.看一看,铅笔长()厘米不。

2.知识点2:

认识线段。

3.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分析:

纸条一端在0cm处,另一端在6cm处,所以长度为6cm。

线段应该是直的并且有2个端点。

1.看一看,铅笔长()厘米不。

2.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一谈身边物体的长度。

练习课

练习

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

靠大家自己的努力。

2、师:

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

四、练一练

1、要求:

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字体写的最端正。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册P4的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五、议一议

1、对改

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交换习题,学生对改。

2、讨论。

同桌互相交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3、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

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

该怎样做,为什么?

4、让学生更正错题。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完成练习册P3的第1、2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方面又有了提高。

完成练习册第3页,第3、4题。

练习

线段有两个端点。

2、拿出练习册,完成练习册P5的习题。

完成练习册P2的第1、2题。

完成练习册第2页,第3题。

1米=100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