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侵华战争与三大条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798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次侵华战争与三大条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次侵华战争与三大条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次侵华战争与三大条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次侵华战争与三大条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次侵华战争与三大条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次侵华战争与三大条约.docx

《五次侵华战争与三大条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次侵华战争与三大条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次侵华战争与三大条约.docx

五次侵华战争与三大条约

专题一:

五次侵华战争与三大条约

中国近代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洗刷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

1、《南京条约》2、《马关条约》3、《辛丑条约》

专题二:

近代化的起步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先进的知识分子

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等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等

主张

自强,求富

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学习内容

先进军事技术

先进政治制度

先进思想文化

积极影响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人们追求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

失败原因或局限: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务派只学先进技术,不学先进制度,未触动封建统治制度。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无实权,光绪帝只是傀儡;没有群众基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近代化的特点:

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专题三: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军队建设、重大战事

重要会议

1、**一大(1921年,上海)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七大(1945年,延安)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附: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北平)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北京)

军队建设

1、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抗战时期,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4、解放战争至今,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重大战事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1927年):

2、红军长征(1934年至1936年):

3、百团大战(1940年):

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

5、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6、渡江战役(1949年):

专题四:

新中国的农村政策(生产关系的三次变革)

1、土地改革(1950—1952年)

法律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基本目的: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基本内容: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意义:

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目的:

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走集体化道路。

形式:

建立农业合作社

实质:

改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土地公有制

意义: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目的:

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建立的农村基层组织。

特点:

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后果:

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专题五:

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的提出

2、香港澳门的回归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

1984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20世纪80年代,正式签署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台湾问题

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全部归还中国。

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

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垮台,败退台湾

1984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1992年,九二共识

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专题六: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①清政府:

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北洋军阀政府: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③国民政府:

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的密秘交易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

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二.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

国际形势:

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成就:

⑴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⑵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⑶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3、70年代的外交

国际形势:

美苏争霸,苏攻美守。

主要成就:

⑴中美建交,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4、改革开放后

国际形势:

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成就:

⑴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

⑵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

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5、原因:

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②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专题七: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开辟了世

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它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资产

阶级革命及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3、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

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4、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使工

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5、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保留

了大量封建残余。

6、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

量的封建残余。

7、罗斯福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调控能力。

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

维护了美国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加强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民主与法制

1、《权利法案》:

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性质,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确立。

2、《独立宣言》:

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3、美国1787年宪法: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4、《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

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