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综合检测1 中图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综合检测1 中图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综合检测1 中图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题,美国、日本、英国均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下图为“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a、b、c三条曲线判断正确的是( )
A.a表示的是死亡率B.b表示的是出生率
C.b表示的是自然增长率D.c表示的是自然增长率
6.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口最高值的年份大约出现在2027年左右
B.2015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同
C.2015年之后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大,死亡率开始回升
D.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由于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但由于老龄化现象的存在,人口死亡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可知a表示的是出生率,b表示的是死亡率,c表示的是自然增长率。
第6题,当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此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读图可知中国人口最高值的年份大约出现在2027年左右。
(2013·
济宁高一检测)下表为“某国不同年份人口增长变化比较表”,读表回答7~8题。
年份
①
②
③
④
出生率(‰)
38
28
41
15
死亡率(‰)
18
39
08
自然增长率(‰)
20
13
02
07
7.根据人口增长特点变化的一般规律,表中所示①、②、③、④四个年份的先后排序最有可能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D.③、①、②、④
8.目前该国( )
A.外迁人口增多B.少年儿童比重降低
C.老龄化趋势减缓D.社保负担减轻
答案 7.D 8.B
解析 第7题,从表中数据特征看,③年份的人口增长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①年份的人口增长特征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②年份的特征与①相似,但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均有所降低,④年份的人口增长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第8题,目前该国的人口增长已经进入“三低”模式,因此其少年儿童比重降低。
有一个国家,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
它,就是日本。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日本的人口容量远高于中国,主要得益于( )
①资源丰富②科技发展水平高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④生活消费水平高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10.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B.社会体制
C.资源(土地、水等)D.科技水平
答案 9.D 10.C
解析 第9题,日本资源匮乏;
生活消费水平高将减少人口容量。
第10题,当适度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随着积极因素增速变缓,消极因素凸显,特别是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适度人口进一步增长的瓶颈;
在第Ⅲ阶段,人口增长变缓并趋于稳定。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
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
据此完成11~12题。
11.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D.开放程度
12.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矿产枯竭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D.教育需求
答案 11.A 12.C
解析 第11题,从材料中可知白于山区干旱缺水,水质差,可见影响其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
第12题,此次人口迁移属于环境移民,由于政策的支持才得以进行。
上海地理)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城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据此回答13~14题。
13.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
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4.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C.①④D.③④
答案 13.D 14.C
解析 第13题,根据材料的描述,四个城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大致相同,则人口容量与作物熟制成正比,④地纬度最低,热量充足,一年内作物成熟的次数(作物熟制)最多,故人口容量最大。
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④两市的人均用水总量并没有超过人均水资源总量,说明两市还有多余的水资源,还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故①、④两市的人口数量还没有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读“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单位:
‰)”,回答15~17题。
15.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小的年份是( )
A.2012年B.2010年
C.2000年D.1995年
16.目前,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
A.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
B.总量呈下降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总量呈增长态势
17.我国于2013年底推出了“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①出生率趋于回升②老龄化程度降低
③死亡率趋于上升④公共资源压力增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15.B 16.D 17.C
解析 第15题,1995年相差2.6,2000年相差3.6,2010年相差2.4,2012年相差3.6,2010年相差最小。
第16题,黑龙江省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型,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故总量仍呈增长趋势。
第17题,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出生人口增多,导致出生率回升,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公共资源的压力会增大,而死亡率应该趋于下降。
(2014·
天津五校联考)读“某国194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18~20题。
18.图示时间段内,该国人口最多的年份是( )
A.1940年B.1985年
C.2000年D.2012年
19.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①鼓励生育②推迟退休
③提倡早婚④吸引移民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20.该国最可能位于( )
A.非洲B.北美洲
C.欧洲D.南美洲
答案 18.B 19.C 20.C
解析 第18题,从1940年到198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不断增加,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时,人口达到最多。
1985年以后,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人口总量开始减少。
第19题,该国近期人口一直出现负增长,因而要鼓励生育;
同时要推迟退休年龄以缓解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第20题,该国自1985年开始出现人口负增长,因而最可能在欧洲。
21.某城区一年中人口迁移状况如下图所示,该区域投资前景最好的是( )
A.大型儿童用品超市B.中低档时装店
C.五星宾馆D.海鲜酒楼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迁入的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为进城打工的人群,消费水平较低。
云南统测)“婚姻贫困”是我国在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等影响下产生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可婚男性将过剩2400万。
贫困地区该问题更加突出。
据此回答22~23题。
22.导致我国“婚姻贫困”的原因不包括( )
A.生育率低B.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
C.“养儿防老”思想D.年龄结构失衡
23.缓解我国“婚姻贫困”的主要途径是( )
A.限制城乡人口流动B.适度调整生育政策
C.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D.加强胎儿性别选择
答案 22.D 23.B
解析 第22题,导致“婚姻贫困”的原因是男性人口比例大于女性人口比例,影响因素有:
我国“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的人口数少;
区域经济不平衡,贫困地区经济落后,女性不愿到落后地区去。
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与年龄结构失衡无关。
第23题,由题意可知,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是我国强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的人口少。
所以缓解该问题的重要途径是适度调整生育政策。
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
渔猎时期为0.02~0.03人/平方千米,农业时期为40人/平方千米,工业时期为160人/平方千米。
据此完成24~25题。
24.该资料反映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资源B.科技发展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
25.下列有关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土面积的大小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B.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C.文化消费水平的高低不影响环境承载力
D.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答案 24.B 25.D
解析 第24题,渔猎时期、农业时期和工业时期最重要的差别就是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别,也是造成环境承载力不同的重要原因。
第25题,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相关人口信息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流动人口城乡构成表。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
流出
流入
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
广东36.7%、浙江9.0%、上海7.6%、江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6%
流动人口城乡结构
乡村
75.6%
22.8%
城市
24.4%
77.2%
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
22100万(人)
材料二 我国流动人口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可判断出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_______。
(2分)
(3)上海市是目前我国外来人口(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请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市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4分)
答案
(1)人口流动规模大(或流动人口数量多);
流动人口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南沿海地区;
从农村流向城市。
(2)制造业 批发零售业 社会服务业 较低
(3)积极影响:
①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的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带来的问题:
①加大了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
②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
27.(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92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计算出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见下表)。
潜力区
具体地区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人/km2)
北温带
大兴安岭北部
4800
480
中温带
东北地区
105100
23000
229
南温带
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东部、苏皖北部、辽南
87900
22000
279
北亚热带
长江中下游区
88600
395
中亚热带
江南丘陵、南岭、武夷山区、四川盆地、湘西—黔东
229700
57000
427
南亚热带
台湾中北部、福建东南部、两广东南部、滇南
91900
22900
460
热带
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西双版纳、藏东南
22400
5600
486
干旱及半干旱区
内蒙古、宁夏、吉林西部、河西走廊、新疆
85600
8500
32
青藏区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1)根据上表,我国最多可承载的人口数为____________。
(2)我国中亚热带的最大人口密度远大于南温带,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
我国热带可承载人口小于干旱及半干旱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能否向西部地区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试从人口合理容量角度加以说明。
(3分)
答案
(1)162480万
(2)中亚热带的气候资源优于南温带 我国热带面积较小
(3)不能。
西部地区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是耕地、水资源等严重不足,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再加上受地形等条件影响交通不便,环境相对闭塞,从而使得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合理容量较小。
28.(11分)读下面“人口与资源”漫画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问题。
(人口承载状况是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1)此漫画说明了什么地理问题?
(2)图中显示人口大量迁入的省区是________,试从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其主要原因。
(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与图中其他省区的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_______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4)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怎样才能缓解我国的人口压力。
答案
(1)反映了人口与资源的深刻矛盾,说明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2)广东 气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
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等,所以人口容量大。
(3)变小 因为:
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
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4)努力发展科技,提高经济水平;
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解析 第
(1)题,解答漫画类题目的切入点是根据漫画所揭示的含义,寻找与所学知识、原理的内在联系,用地理思维方式和地理语言表述其内在意义。
漫画使我们认识到任何自然资源的数量都是有限的,而人口的数量如果不加以控制,则会无限膨胀。
第
(2)题,本题考查人口承载状况与人口迁移的关系。
首先应明确,人口的承载量与人口的实际密度不是一回事,如图中所示,广东应是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但其人口承载状况却是最小的,这里应注意到人口承载状况是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广东省因气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
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人口的理论容量大,所以广东的人口承载状况最小。
第(3)题,应从人口承载状况的概念入手组织答案,要从减少实际人口密度和增加理论承载密度两方面回答。
第(4)题,我国面临庞大的人口压力,加快经济发展可调控人口承载能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可以缓解人口压力。
29.(8分)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A国属于________国家,B国属于________国家。
A国家人口增长属于________模式,B国家人口增长属于________模式。
(2)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的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完成下表内容:
人口问题的影响
A国
B国
人口增长
社会发展
答案
(1)发达 发展中 “三低” 过渡
(2)人口老龄化严重 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3)
人口的老龄化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下降
人口增长迅速
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重、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人民生活水平降低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会看三角坐标系。
判断出A国的65岁及以上的老人占10%以上,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A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属于“三低”模式;
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增长慢,造成的影响是劳动力不足;
人口老龄化严重,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而B国的0~14岁的少年儿童占30%以上,因此B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属于过渡模式;
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增长快,造成的影响是就业压力大;
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环境等压力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的安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0.(10分)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2000年相比,200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北京市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
C.外来人口大量迁入
D.北京市人口出生率大幅增长
(2)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
2005年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________。
(3)2005年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
为什么?
(4)从北京市2005年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北京市现在面临着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对策?
答案
(1)C
(2)102(或103)
(3)否。
15~64岁的人口比重达到79%,劳动力充足。
(3)就业压力大;
人口老龄化。
对策: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养老院,关心老年人等。
(回答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