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7237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4、2、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

4、4、范读古诗,讲读法。

生再读古诗。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字词、意思、情感)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弄懂的和不懂的)

7、巩固

8、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

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提示:

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

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引伸: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9、背诵,指导有感情的背诵。

4、总结本诗启示。

(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不同)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宋苏轼)

赞美庐山雄奇壮观——蕴含哲理

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

今天学的这首诗表现他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2.写此诗时诗人罢官闲居三山乡。

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二、读读讲讲问问。

1、问:

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

表现什么?

客人是谁?

写出什么?

(农家热情好客)

2、讲:

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

3、问:

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

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

这个村子美不美?

(美。

9、只有一个面呢?

10、背诵,指导有感情的背诵。

5、总结本诗启示。

4、讲:

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5、读:

结合理解朗读好这首诗。

三、总结,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

四、作业设计:

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游山西村(宋陆游)

表达诗人真挚情感——对农村生活

6、《爬山虎的脚》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观察学校门口的爬山虎

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第1课时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

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它有脚。

)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

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2、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

去写。

(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

(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3、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6爬山虎的脚

生字

抄写生字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2、背诵3、4自然段。

第2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1、指名认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2、教师:

这两组词语都出现在咱们的《爬山虎的脚》这一课,你发现这两组词语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吗?

(生汇报,分别是描写爬山虎的叶子和脚两个片段)

  师:

是的,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课文给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和它那有趣的脚。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师:

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请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和你的小伙伴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

2、分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朗读中感受叶的美):

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1)生汇报感受到了叶子很美。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教师相机引导:

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动态美)。

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

小结:

咱们在描写一种事物的时候,除了写它静态的时候,还可以对比写出它动态时的美,这样会让人感觉更舒服。

(2)师引导:

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

(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

)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

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

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交流话题二(研读中感受细微观察)师相机引导:

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

谁能来说说爬山虎的脚。

生汇报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师相机引导:

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

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

  交流话题三(学会用一组动词描写一个动作):

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生汇报在第四自然段种发现了什么?

作者用了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

(触、巴、拉、贴),为什么要用上这些动词?

作者在这里把爬山虎这种植物当做什么呢?

指导写法:

你能用一组动词,描写一个有趣的动作吗?

学生动笔学写法

教师相机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三、总结写法

   1、师:

小小的爬山虎的脚多有韧性呀,此时,你对爬山虎又有了怎样新的感受呢?

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最后一段吧。

   2、师:

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

你能联系文中的具体句子来说吗?

(1)观察细致。

(2)要抓住特点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叶子美:

嫩红嫩绿绿得新鲜匀称整齐

脚的特点:

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

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

牢固萎了

 

7、蟋蟀的住宅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方法。

1、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2、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破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

(1)“蟋蟀”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或者观察到的蟋蟀是一种怎么样的动物?

(2)住宅就是居住的房子。

引导学生书写“宅”字。

本文蟋蟀的住宅是蟋蟀的洞穴,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为“住宅”呢?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拟人。

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对蟋蟀怀有喜爱之情。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想:

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1)在读通文章的过程中,学习重点字词:

A、隐蔽:

遮掩;

隐藏。

注意“蔽”字的写法。

蔽,形声字,草字头,草类植物歪斜着倒在一起,草类植物遮掩住物体。

B、毫不可惜:

什么意思?

突出“毫”字。

C、隐藏:

突出“藏”的意思。

近义词:

隐蔽。

D、随意而安:

随:

顺从;

遇:

遭遇。

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2)在你头脑中,蟋蟀的住宅是怎么样的?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3、学习1-6自然段,了解住宅的特点。

哪些重点词语表现了蟋蟀如何选择住址?

请勾画出来

“随遇而安”什么意思?

那别的昆虫是怎么样“随遇而安”的?

从哪里能看出蟋蟀是“不肯随遇而安”的?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探讨: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

4、课文那几段是写修建住宅?

(7-9自然段)

学习词语:

扒土,刨开,挖。

区别bāpá

这里是bā扒土。

5、总结课文: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请问,你怎么评价蟋蟀的住宅?

作者是怎么评价的呢?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板书:

伟大的工程)

7、蟋蟀的住宅

住宅特点:

修建住宅:

1、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2、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一、复习词语

二、抓住中心句质疑:

(课件呈现)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住宅具有什么特点?

它的挖掘工具是什么?

它是怎样挖掘的?

三、带着问题深入阅读文本,读中探究:

1、住宅的特点:

(1)慎重选择住址:

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洞穴。

(2)外部特点:

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3)内部结构:

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

带着对蟋蟀的赞美和欣赏之情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2、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请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

画出蟋蟀用哪些工具挖掘住宅?

请画出来。

工具柔弱:

施工的工具仅仅是前足和后退,这样柔弱的工具却很轻松而快速地完成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整修等工作。

总结:

蟋蟀用柔弱的工具挖掘出这样舒适的住宅,真让我们由衷佩服?

读出敬佩之情。

3、深化阅读:

师:

让我们更为敬佩的是蟋蟀把修建住宅的当做一种享受。

请问他是怎么修建住宅的?

a边做边休息:

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b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

一如既往、坚持不懈(板书)

目的就是建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家。

3、回归整体、感悟思想、读中学写:

1、课件出示结构,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文章,我们不得不佩服这可爱的蟋蟀,请问你将用什么样的话来赞美蟋蟀?

(伟大的杰出的工程师、蟋蟀有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

2、除了赞美蟋蟀,我们更应该赞美谁?

为什么?

(1)热爱动物,对蟋蟀充满的喜爱之情。

(2)长时间观察蟋蟀,全面了解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住宅的方法。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在仔细观察蟋蟀?

总结课文写作方法:

作者正是带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仔细观察,采用拟人的写作方法,写地生动具体,让我们这些读者都产生了思想的共鸣,都喜欢上了这勤劳创造美好生活的蟋蟀。

请同学们找一找拟人句。

7、蟋蟀的住宅

慎重选址、外部隐蔽、内部卫生

工具柔弱、坚持不懈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一、破题置疑:

主人公是谁?

魏格纳。

在观察世界地图中发现了什么?

从这个发现中,他想到了什么?

二、读通文章,感知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词:

安静、无聊、偶然、崭新、漂移、轻易、资料、证据、鼓舞、考证、起源、召开、假说、震动、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消磨时光、不可思议、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

2、读课文,回答问题(呈现重点句子):

(1)发现了什么?

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2)联想到什么?

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不断漂移,才分成今天的各个大陆,它们的海岸线才会惊人地吻合。

三、带着问题,深入探究:

1、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的?

细读课文1_4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也可以展露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理

清文章的条理,简要概括片段内容)

生病住院——坐卧不安——画地图消磨时光——偶然发现美洲巴西突出的部分与非洲几内亚湾吻合在一起——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2.魏格纳在产生地球大陆漂移遐想后是怎样证明自己的奇想的?

细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和第八然段。

进行考察——在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中龙的爬行动物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推断这些动物当时生活在同一大路上(巴西与非洲带路紧密连在一起)——又做了很多考证工作——作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演讲,正式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轰动世界地质界。

四、回归整体,感悟思想:

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仔细观察、大胆猜想、反复论证、探索真理。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观察地图

发现大陆板块吻合

过程联想大陆漂移

考察论证

提出漂移假说

口语交际

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图画中看到什么,发现什么,是怎么发现的。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体验观察带来的乐趣。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体验观察带来的乐趣。

一、明确要求:

比一比眼力,体验观察的乐趣:

引导学生如下要点进行说话:

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

后来又发现了什么?

是怎样发现的?

在这过程中有何感受?

二、学生分组,按照如上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学生汇报交流,没有说说对的地方进行补充介绍:

1、人头,10个

2、鼻子与侧面头像

3、小孩与老妇人形象。

四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善于观察,细心观察,多角度观察。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习作

习作训练,要求学生把生豆芽活动的观察记录整理成日记或按照记叙文的形式写出来,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培养乐于观察和表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培养乐于观察和表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培养乐于观察和表达的习惯。

教学过程

备注

一、明确观察实验汇报要求:

1、你是怎么观察生豆芽的?

2、在每天的观察中,你注意到豆芽有什么样的变化和新的发现?

3、在观察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4、通过生豆芽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5、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学生交流观察生豆芽的体会。

三、明确习作要求:

1、选择几则自己满意的日记,认真进行修改和加工,成为一篇习作。

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x则》注意日记格式。

2、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直接写一篇记叙文,交代清楚观察的经过,豆芽发生的各种变化,以及生豆芽的情感体验。

四、习作指导: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一起生豆芽的过程,写清楚生豆芽的前后经过,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

注意:

(1)写清楚观察到的豆芽生长变化的特点。

(2)日记的格式:

时间星期天气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1、我的发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的方法。

2、日积月累,背诵积累花名的歌谣。

日积月累,背诵积累花名的歌谣。

教学PPT

学习我的发现

一、读“我的发现”中的三个句子(课件呈现),说说这三个句子在表达上,好在哪里?

二、读小林与小东的对话,明确写得好的原因:

认真细致观察、长时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描写得准确、描写具体。

三、回忆本组课文中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事物特点描写得准确具体的语句。

引导学生抓住《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两课进行交流。

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

四、课外拓展训练:

阅读《鱼游到纸上》一文,理解龙聋哑青年仔细观察,胸有成竹,在头脑中留下金鱼鲜活形象,把金鱼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事迹。

让学生感悟到观察体验、真情写作的重要意义。

五、根据同步阅读,引导学生感受观察写作的重要性。

学习日积月累:

一、引导学生积累花的民谣,抓住每个月花地特点来识记民谣。

正月梅花香又香,(香)

二月兰花盆里装,(高贵)

三月桃花红十里,(多)

四月蔷薇靠短墙,(茂盛)

五月石榴红似火,(娇艳)

六月荷花满池塘,(繁荣)

七月栀子头上戴,(艳丽)

九月菊花初开放,(高贵)

十月芙蓉正上妆,(美)

十一月水仙供上案,(观赏)

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坚贞)

二、学习成语故事《胸有成竹》

1、用文中的语句解释胸有成竹的意思:

“我非常熟悉珠子,每当我要画竹子的时候,珠子的样子就在我心中出现了,我只不过是把心中的竹子画到纸上吧了。

2、文与可为什么能画出一杆杆生动传神的竹子?

他每天都观察竹子,看看竹子在不同时间,不通气候下有什么变化。

她看的高兴了就挥毫作画。

3、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的收获和体会。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习作讲评

通过老师精心挑选的习作代表在课堂上全班修改,让学生知道该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文章。

让学生自己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能发现习作当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能提出自己修改的方向。

教学投影仪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