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作业20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71247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作业2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作业2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作业2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作业2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作业20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作业20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作业20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作业20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作业20Word文件下载.docx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

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

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解析 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失去人民的支持。

故选A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排除B项;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沙皇统治已被推翻,排除C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利益,排除D项。

4.(2017·

无锡学测模拟)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列宁认为(  )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答案 C

解析 A、D两项明显不对;

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是为了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而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是一种超前行为;

只有C项与新经济政策以及列宁的话相符。

5.苏俄(联)历史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

于是就有了……”这里省略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体制D.新经济体制

解析 “军事共产主义”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材料是说打开之后有了新的政策,故A项错误;

材料中明显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才有了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

斯大林体制是在新经济政策之后实行的,故C项错误;

新经济体制属于无中生有,故D项错误。

6.“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

”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解析 从材料中的“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可知为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利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此即让步)发展生产力。

A、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的是“斯大林模式”。

7.(2017·

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该材料所描述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

C.建立集体农庄D.实行义务交售制

解析 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种,各种农产品除了口粮和种子粮之外,全部都要上交,由政府付给一定货币,实际上和无偿征收没有区别,农民无权支配自己的农产品,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

材料“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反映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提高其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

在集体农庄中,基本生产资料属于集体所有,庄员进行集体劳动,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

义务交售制是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开始实行的苏联农产品收购的主要形式,这一制度的特点是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剥夺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D项错误。

8.(2017·

浙江台州高一检测)列宁主张“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

这一观点在苏俄(联)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

C.实现国家工业化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析和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材料关键信息是“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即苏俄(联)“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9.列宁说:

“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

”“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

”为此他(  )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

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

解析 材料体现了列宁重视商业,主张由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掌握”“指导”“控制”商业,为此列宁主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向社会主义过渡。

10.1929年斯大林说:

“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到那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落后的国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先进的国家。

”由此可知斯大林(  )

A.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B.对苏联工业化充满信心

C.反对农业集体化D.帮助西方摆脱经济危机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斯大林强调发展汽车制造业是改变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径,故选B项。

11.苏联史专家闻一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他一定要以动员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定要让社会自我牺牲地为苏联效劳。

下列属于“社会自我牺牲”发展苏联的策略是(  )

A.新经济政策B.管理权下放原则

C.物质利益原则D.农业集体化政策

解析 新经济政策尊重苏联人民的利益,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

管理权下放在斯大林时期没有出现,故B项错误;

物质利益原则出现在列宁时期,故C项错误;

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政策让苏联农民牺牲自身利益以促进工业化实施,故D项正确。

12.下图为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增长率柱状图。

图中变化有利于(  )

A.集体农庄从无到有B.国民经济趋于协调

C.发挥市场的作用D.小农经济的发展

解析 图中变化主要是苏联二五计划时期轻工业尤其是农业比重上升,苏联在一五计划时期,就已经建立了集体农庄,故A项错误;

从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到二五计划时期农业由零到有和轻工业有所上升,可知该变化有利于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故B项正确;

苏联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体现不出市场的作用,故C项错误;

材料中反映的是苏联国民经济部门的调整,不能促进小农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材料二 1920年,列宁约见了一位来访的老农。

列宁:

依你看,现在农村里主要的问题在哪里呢?

老农:

我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儿的兴趣。

政府拿走的太多了。

农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有什么办法能唤起大家干活儿的兴趣呢?

为什么不采用我们庄稼人早已习惯,而且认为最合理公平的办法呢?

我说的是政府按俄亩规定固定上缴税收,而且要事先公布,不随便改变。

你是说,允许庄稼人按规定交税后,自己可以支配剩下来的产品?

正是这样。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给列宁的启发是什么?

他是如何解决老农所说的农村中存在的问题的?

(3)材料三图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说明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是如何解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问题的?

答案 

(1)反映了国内战争结束后,人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极端不满。

原因:

①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

②苏俄领导人试图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2)启发:

建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办法:

推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收代替余粮收集制。

(3)说明:

新经济政策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解决方案:

实行新经济政策,充分利用货币、商品和市场关系来发展经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

(1)题由于政府从农民那里拿的过多,使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极端不满。

分析原因时不要漏掉苏俄领导人试图直接过渡。

(2)题启发应根据材料得出:

把生产关系退回到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程度上来,为此调整经济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

第(3)题新经济政策适应了生产力水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过渡道路问题要从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方面考虑。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原则进行分配:

首先,自然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余的粮食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

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执行。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的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的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的规定农民所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和农产品。

——《苏共决议汇编》

材料三 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所迫时采取的特殊“战时共产主义”,进到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的一种过渡形式。

而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又是以带有小农在居民中占优势所造成的特点的社会主义进到共产主义的一种过渡形式。

材料四 既然无产阶级紧紧掌握着政权,紧紧掌握着运输业和大工业,这里就没有什么使无产阶级政权可怕的地方。

——材料三和材料四均摘自《论粮食税》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措施?

依据材料三指出其实施的背景。

(2)材料二又提出了什么措施?

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其实施的主要原因。

(3)有人认为由材料一的措施转向材料二的措施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试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答案 

(1)措施:

实行余粮收集制。

背景:

战争所迫;

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2)措施:

实行粮食税。

小农经济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提高当时的劳动生产率。

(3)观点:

不正确。

理由:

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解析 第

(1)问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如“其余的粮食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战争所迫”等。

(2)问“纳税后……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

第(3)问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和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