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语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第二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杨时是()
要求学生说一句话。
(2)杨时是宋朝()的大学问家。
要求用上“既……又……”
3.齐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4.指名学生分别读2-5自然段。
5.理解“程门立雪”的意思。
(1)“程”是什么意思?
(师简介“程颐”)
(2)“门”是什么意思?
“立”是什么意思?
(3)成语中还缺什么?
(谁和谁)
6、说话练习。
(1)程门(谁)和(谁)立雪。
(2)要求把“程门立雪”的意思说具体。
程门(谁)和(谁)立雪(),(),()。
(3)学生自由说。
“程门立雪”指的是()。
(4)指名说“程门立雪”指的是什么?
(5)把“准备请教”、“谁和谁”、“站在”部分放在前面怎么说?
在这句话前用上“为了……”该怎么说?
(6)在上面的话后加上“说明杨时是()的大学问家”怎么说?
(7)指导理解:
“悄悄地、静静地、默默地”体会杨时当时的心理和尊敬老师的高贵品质。
7、读、背末一自然段,完成练习。
(1)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教师评议)
(2)教师示范读最后一自然段。
(3)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体会杨时的品质。
(4)拓展延伸:
程老师听了他们的话,会想些什么呢?
(5)用“心疼”说一句话。
二、小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三、书写生字。
(1)读我会认的生字。
(2)给生字组词。
(3)同桌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4)老师讲解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并在填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书空。
(6)学生书写,老师巡视,单个指导。
课后作业:
写生字;
换偏旁组字,再分别组词。
睛(眼睛)疼()宋()祥()换()快()
晴(晴天)—()—()—()-()—()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设计上,我主动探索,将平时的点滴积累都不遗余力的渗透给学生。
从内心深处去走进学生,爱护学生。
用一颗真心去对待这个事业。
因此,我觉得这节课最起码是真诚的。
课件制作比较贴合设计,能为讲解与升华起到支撑性的作用。
学生准备比较充分,课堂气氛活跃。
6、曹冲称象
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会写6个生字。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采取小组议论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故事课件、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
象有多重?
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
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
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
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1.范读全文
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
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
官员、曹冲
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这头大象怎么样?
(又高又大)
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
(像……像……)
指名读句子:
“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师:
“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官员们议论什么?
“到底”什么意思?
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过渡:
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③指名读三段
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
(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杆秤称象
秤称象肉
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
“直摇头”什么意思?
(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
为什么直摇头呢?
称不出伤害象(指导朗读)
④指名读四段
这段写什么?
(曹冲想出称象办法)
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
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默读四段:
读、画:
用“——”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
共有几句话?
1句和后4句是什么关系?
(1句是总写,后4句是具体叙述)
指名逐句朗读
画、批:
按称象步骤用…画出有关动词
赶、沉、画、赶、装、沉、称
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
为什么?
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
练习:
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
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课堂作业:
出示幻灯: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到船上,看船身下()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一条线。
再把大象()上岸,往船上()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减去()船上的石头。
最后把几次称得的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⑤指名读五段
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
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结果怎样?
“果然”一词什么意思?
曹冲当时几岁?
“才”什么意思?
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
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3.观察插图
图上画了哪些人?
他们在干什么?
与课文哪段内容相符合?
(重点观察曹冲的动作、神态)
口述画面内容
(三)朗读全文。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动脑筋、想办法
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
(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
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二)练习。
1.读一读,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①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摇头”就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官员的称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赞成他们的意见)
②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第二句加了一个“才”字,“才七岁”是只有七岁或仅仅七岁的意思,强调曹冲年龄小,但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③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二句加了“到底”二字,“到底”有多重就是究竟有多重,“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
第二句在“摇头、七岁、多重”前边分别加了“直”、“才”、“到底”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指导用“直”、“才”、“到底”三个词造句
2.把下面句子意思写具体
①大象又高又大。
()
②教室真整洁。
3课中练习:
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4.练习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书写生字。
(四)作业;
完成练习题
在课堂上往往会发出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资源,在讨论称大象的方法时,彭浩斌就提出来:
如果把大象宰了,是不保护动物。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学生就大胆发言,课堂十分活跃。
7岩石书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及“化石、岩石”二词
通过阅读能理解勘探员为什么把岩石称作“书”。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重点段落
教学准备
岩石的图片、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设疑激趣
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注拼音的绳子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读一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课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他们都是什么人,各叫什么?
3.再读读课文,给课文找自然段标上记号,说一说“岩石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叫它“书”。
三、读读议议
1.指名读1-5自然段,说一说2-5自然段这几句话分别是谁说的,你怎么知道,再说一说这几段中勘探队员叔叔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
2.指导读6-7自然段,说一说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你怎么知道,你还读懂了什么?
3.指导读8-9自然段,理解岩石书上“写着什么?
”可结合动画,演示理解“这块陆地沉下去变成了大海”,“地壳又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的过程。
4.指导阅读10-11自然段,理解“我们的祖国多么富饶”。
5.读最后自然段。
联系全文启发学生对地质科学的兴趣。
一、指导朗读
1.在小组中分角色读。
2.各小组在班上分角色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好,进行评价,评价时要以鼓励为主。
二、指导完成课后第2题
三、识字写字
1.巩固绳子,用卡片认读,插读,组词读,学生自主记字形。
2.写字指导。
(1)读我会写的生字。
重点书空“像‘和”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第3题“填一填”。
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中摘下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花朵上。
小练习:
给下面形近字注音组词。
象——()那——()漫——()
像——()哪——()慢——()
岩石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孩子们理解文本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学生天生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尤其对于那些岩石,他们天生就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所以孩子们在课堂上提了很多问题:
什么是地壳变化?
如果发生地壳变化,我们人类该怎么办?
一连串的疑问接踵而来,我就让他们畅所欲言自己对于岩石的不解之处,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我让小朋友们针对相关问题去收集岩石书的资料,学生们因为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兴趣很高,所以,都能主动去查阅有关的资料,交流活动也完成得较圆满。
8自己试一试
1.知识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
提醒、学校、科学家、觉得、用意、因为。
分角色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二。
3.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自己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图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师提问,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师出示准备好的盛满水的鱼缸。
师提疑:
“看看,现在水缸里的水是满满的,那如果我再放下一课石子,水会溢出来吗?
”生猜答并说原因。
2.师请生上来亲自做一做。
然后师再提问:
“那如果我现在再把一条金鱼放进去,那水还会溢出来吗?
”生先讨论,再请生上来亲自试一试来确定答案。
3.通过这个试验,你们明白了什么?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另外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二、进入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说说故事讲了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什么事情?
2.请生读1.2自然段,了解科学家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3.抽两个学生分别读3.4段,了解同学们的答案及其他对这些答案的反应,这些说明了什么?
4.读5——7段,读懂伊伦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勾出相关句子)妈妈又是怎么说的,最后的出的答案是什么?
结合插图,分角色读一读伊伦娜和妈妈的对话。
读8——10段,读懂反问句,理解科学家的用意是什么?
三、自主识字,掌握规律
1.把会认得字组成词或句子认读。
2.讨论会写字和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注意同音字的区分。
“意”和和义”
作业:
书写、组词。
完成课后练习。
识字一预习作业;
1.熟读。
2.完成课后第二题。
3.给我会认的生字标上拼音。
识字一形声结合识汉字
(1)认识“仑、轮”等16个会认字,会写“仑、仓”等8个生字,并学会运用。
(2)进一步认识形声结合识汉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通过加偏旁扩大识字量。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认识“仑、轮”等16个会认字,会写“仑、仓”等8个生字,并学会运用。
启发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挂图、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
一、举例导入,复习形声字的特点
1.出示“咪、眯、迷、谜”,让学生读一读,再回忆一下,以前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咪、眯、迷、谜”这四个字都是形声字,字义跟形旁“口、目、辶、讠”有关;
音节都是“mi”跟声旁“米”有关。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的汉字,部分是形声字,象前面那样,利用“形、声结合”的方法,我们将会更容易认识更多的汉字。
齐读课题:
《形声结合识汉字》。
三、引入游戏,趣味识字
1.闯关游戏。
①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
②学生自读,同桌互读互听。
2.闯关夺旗游戏。
①第一关:
读准字音我能行。
a、出示带拼音的字,让学生快速拼读。
(结合正音)
b、出示词语,让学生当小老师领小组同学读。
c、各组派一名代表读。
(结合评价)
②第二关:
记字我有巧办法。
a、小组交流记字办法。
(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些字,请与小组的同学交流)
b、指名说出记字的巧办法。
(让学生把识字的好办法告诉大家)
c、问一问,说一说。
如:
你知道什么(轮)字是什么(车)旁吗?
d、结合前面学过的字词与书上的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轮,扩词为车轮、轮船、三轮车、齿轮、等词语,理解词意。
抢,扩词为抢夺、抢球、抢救等词语,理解词意。
③把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句子一:
海面上有一艘大轮船,船舱里装满了鱼。
句子二:
同学们在讨论问题多激烈呀!
句子三:
在抢夺红旗比赛中,第一小组获得第一。
你还能用其它的词语说句子吗?
(让学生说一说)
④第三关:
寻找秘密大行动。
这些字包含很多秘密,你发现了吗?
快来参加寻找秘密、争夺红旗大行动吧。
(学生寻找秘密,说出秘密。
⑤第四关:
巧排生字有理由。
“仓”、“枪”、“苍”、“抢”“轮”、“仑”,这些字你准备怎么排列,说说为什么?
(学生可能有多种排列方式,有的以同音为排列依据,有的以同结构为排列依据,有的以同偏旁为排列依据。
一定让学生自由地排,再让学生说理由)
四、观察检验,写好汉字。
1.出示田字格的生字:
仑、轮、仓、苍、枪、抢。
静态观察:
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找出关键笔画。
2.老师范写,提示容易误写的笔画、结构比例。
(出示正确的些字姿势图)
动态观察:
看老师范写书空。
(学生摆好写字姿势。
3.学生先描红后仿写,老师巡视。
体验观察:
学生照样子书写,特别注意老师提示的部分。
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
对比观察:
欣赏、评议。
板书设计:
识字一
形声结合识汉字
仑 轮 仓 苍 抢 枪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带有“仑”、“仓”的形声字及它们组成的词语,检查认读。
2.揭示本课学习内容:
学习带“尧”字的形声字及儿歌。
二、指导学字,积累词语。
1.看一看,认一认,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伙伴互相说,指名说,老师相机出示学生所说的词语和有关的生字)
2.做采花的游戏。
①每朵花都有它的名字,要叫出它的名字,才真正属于你,谁愿意来采?
②在每一朵花上贴本课所学的生字,然后请同学们来做采花的游戏
③采完花后,在讲台前站好师:
呀!
你采的花真漂亮!
能告诉同学,你采到的是什么花?
出示生字烧,你知道这朵花的名字是什么吗?
告诉大家。
“我采到的花叫烧。
”这朵花想让大家喊一喊它的名字,它就会开了,一起来喊,再喊一声。
这位同学,你是怎样记住这朵花的名字的?
告诉同学们,好不好?
(也可以叫别的同学说)
④帮花找朋友,找到朋友后在用它说一句话,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好。
⑤师范写生字,讲明在田字格的位置,笔顺,再指导书写,你认为自己哪个字写得最好,就请你对这个字笑一笑或对同桌夸一夸。
⑥把你喜欢的词语摘采到你的词语花篮里。
三、有情有趣读儿歌。
刚才,同学们学习生字词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送一首儿歌给你们,使刚学过的生字永远成为你的好朋友(出示儿歌与挂图)
1.生自读儿歌,同桌互读互听。
2.指名朗读,结合正音、评价。
3.指导有情趣的朗读。
4.熟读成诵,把儿歌背出来。
5.想一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成课后练习第2题。
2.自由组合学习伙伴,利用课余时间,合作列出同族字,试编识字歌。
划去各组中不同类的词语。
1.寒冷晴空冰雪冻结
2.松柏杨柳兰花梨树
3.海洋湖泊大河高山
4.跳绳蹦极提水踏青
语文百花园二预习作业;
1.熟读语文百花园二。
2.完成第三题“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
”
语文百花园二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独体字加偏旁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通过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2.让学生认识词语中的词素位置调换后就成了另外一个意思不同的词。
3.训练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用不同的语气说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能力目标:
巧妙的情景设置,让学生与小熊维尼一起在语文百花园中畅游,通过桃树开花、蜜蜂采蜜等环节让学生在帮助小熊解决问题的时候掌握新知。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巩固独体字加偏旁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通过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看图编故事,并写下来。
巧设情景,采用情景教学法。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
(教师点击出示:
小熊维尼)
快听听,它在说什么?
(维尼: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到美丽的语文百花园游玩,你们高兴吗?
二、讲授新课
过渡:
咱们快和维尼一起去语文百花园(板书)看看吧!
(一)语海畅游
1.维尼来到了一棵桃树下,(出示桃树图片),它发现有一朵桃花很特别,我们也走过去看看,(出示汉字桃花)
(1)大家都仔细看看,你发现什么了?
(2)你们观察得都很仔细,你们看,中间的“尧”字加上不同的偏旁成为不同的新字,“尧”字在新字中是表示读音的,所加的偏旁帮助我们理解字的意思,这样记字,就不容易混了。
你们看,这里还有两朵汉字桃花呢:
和刚才的那朵花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字不一样;
有的花瓣没有字)那你能在这些花瓣上填上合适的字吗?
就请你打开书32页看第一题,先和同桌说说再自己填写。
(3)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第一,看清楚桃花上面的基本字是什么,想想加什么偏旁能够组成新字。
第二,每组推选一名写字漂亮的同学负责填写,其余同学说。
第三,哪组先写完,组长到前面来把桃花贴在黑板上。
下面,就请组长来领桃花。
(教师发给组长中间写有:
“方、青、古、分、包、巴”的桃花)
(4)学生分组填写,教师巡视,并陆续将各组的桃花贴在黑板上。
(5)指名进行反馈,不同的内容可以进行补充。
要求说清楚加的偏旁和新字的读音。
2.读读比比
(1)这么漂亮的桃花把谁吸引来了?
(贴出蜜蜂图并板书词语)蜜蜂飞来采花蜜,维尼这会儿可高兴了!
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因为维尼最爱吃蜂蜜了)你看这就是维尼的蜂蜜罐,里面装满了蜂蜜。
(贴出图并板书词语)
(2)读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字调换了位置,成为两个不同的词语,意思也不一样)
(3)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两个字调换位置,变成了另外一个词语,而且意思也不一样,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请你们打开书第32页,看第二题,这里还有好多这样的词,请你先读读,再想想每组两个词的意思,然后和同桌说说。
(4)反馈:
对读体会。
(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5)你还能举出几组有这样特点的词语吗?
这一组写在书上,一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学生动笔,教师巡视)
(6)反馈:
指名学生读词语,教师及时表扬。
小结:
汉语的构词多么巧妙呀,把一个词的两个字交换位置,变成另外一个词,大部分的意思不一样了,也有的意思差不多,同学们可以继续查找,我们在下节课的课前两分钟再做交流,好吗?
3.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1)同学们,快看,维尼带我们来到一片美丽的竹林,(出图)小笋芽们正要从图里钻出来呢,快和老师一起读读,出示:
笋芽儿嚷:
“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怎样是“嚷”?
再读读后面的这句话。
这里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
(叹号)
叹号在这里是为了表现出笋芽儿非常急切地想钻出地面的心情,那我们再来读读,体会一下吧!
想一想,笋芽儿会怎样嚷,这里填上什么词比较合适?
出示:
“我要出去,我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