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6600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使用词语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正确使用词语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正确使用词语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正确使用词语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正确使用词语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确使用词语分析Word格式.docx

《正确使用词语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使用词语分析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确使用词语分析Word格式.docx

煽动、后果、抗拒、武断。

  中性词:

不表示褒贬。

鼓动、结果、抵抗。

  词除褒贬义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我们称之为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

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

陵墓——坟 

富态——胖 

兹——现在 

马铃薯——土豆 

苍穹——天空

  口语:

聊天、办法、吓唬、妈妈、生日。

  书面语:

谈话、措施、恐吓、母亲、诞辰。

  从词义方面辨析

  ②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如:

  年华——年岁 

风俗——风尚 

书籍——书 

河流——河

  上面的词中都有相同的语素,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

  ③词义侧重点不同

  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辨,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

“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④词义的轻重不同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

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

  请求——恳求 

批评——批判 

担心——担忧 

制造——创造

  以上各组词均是前轻后重。

  从运用上辨析

  ⑤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的搭配有一定的习惯,不能任意组合。

  发扬——优点、作风、传统;

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

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⑥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

“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

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

可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⑦适用的对象不同

  爱护:

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

  爱戴:

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关怀:

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只用于对人。

  关心:

对人对物均可用,对人时,用于一般人。

(四)方法指导

1.实词

实词词义的辨析一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区别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

例:

事情——事件——事故

(2)区别词的色彩。

①感情色彩

成果——结果——后果

②语体色彩

寿辰——生日 

宰——杀

③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

吓唬——恐吓 

小气——吝啬

④一般用语和特殊用语的不同。

可以——准予 

脑袋——头部

(3)词义的轻重。

损坏——毁坏 

努力——竭力

(4)看词语的习惯搭配。

发扬——发挥 

改进——改善

(5)词性和句法功能。

诞生——诞辰 

突然——猛然

(6)词义着重点不同。

精细——精致——精巧——精美

才能——才华 

陡峭——峻峭

2.虚词

(1)明确虚词位置

  例1:

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例2:

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2)防止虚词滥用

例1: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例2:

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

(3)避免虚词误用

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今年要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抓好。

(4)辨析近义虚词的不同含义

不免——难免

(五)题型示例

1.(2004年江苏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________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________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________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终身 

辨认 

品尝 

B.终身 

辨别 

品评

C.终生 

D.终生 

2.(2002年全国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美关系________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_______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______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往往

3.(2002年全国卷)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过错(过失、错误) 

过犹不及(过头或不够都不好)  

过瘾(满足癖好) 

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

B.道义(道德、正义) 

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

道歉(表示歉意) 

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

C.工会(职工团体) 

适逢其会(恰巧碰到了那次聚会)

会谈(多人商谈) 

心领神会(不用明说就已经领悟)

D.张望(向远处看) 

剑拔弩张(提出刀剑、把箭射出)

张榜(贴出文告) 

虚张声势(假装、夸大自己的气势)

(六)典型词例辨析

1.读音相同、书写半同的近义词。

(1)必须——必需 

(2)不力——不利 

(3)不至(不至于)——不致(不致于)

(4)发愤——发奋 

(5)考查——考察 

(6)利害——厉害

(7)力行——厉行 

(8)辽阔——寥廓 

(9)邻近——临近

2.读音半同、书写半同的近义词。

(1)暧昧——暗昧 

(2)哀号——哀嚎 

(3)安定——安宁——安谧

(4)安放——安置 

(5)懊悔——懊恼 

(6)按照——依照——遵照

(7)颁布——公布 

(8)保持——维持 

(9)包含——包涵——包括——包罗

(10)保障——保证 

(11)宝贵——珍贵 

(12)悲哀——悲伤——悲痛

3.读音不同、书写不同的近义词。

(1)办法——措施 

(2)刹那(刹那间)——顷刻——霎时——瞬息

(3)憧憬——向往 

(4)打算——企图 

(5)朝——向——往 

(6)到底——终于 

(7)发表——宣布 

(8)迟疑——踌躇——犹豫

复习建议

  1、多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关工具书,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

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

平时要注意积累。

  2、解答此类题的方法和技巧

  ⑴把握语境含义。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

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

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

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

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

选择恰当词语,要先把握语境含义及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止、截至)九月中旬,已完成全年施工计划的90%。

  从语境看,是整个事件的中间暂停,将来还要继续进行。

因而用“截至”就比较恰当。

因为“截止”是指到某时间停止,不实发展:

“截至”是指截止到某时间、事件仍会发展。

  ⑵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者。

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色彩、运用这几方面的细微差别。

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

“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

都有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

因而应选“化装”。

  ⑶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何词。

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无法通过语素比较进行鉴别。

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如:

  他(迟疑,犹豫)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义。

迟疑不决、犹豫不决,这些词语都正确。

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去体味其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

“我请他帮助,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

”“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

”“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指态度而言,因而据语境应选“犹豫”。

目标

1.能够准确理解常用熟语(主要是成语)的含义。

2.能在具体语境中辨析并正确使用常用的成语。

教学设想

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语境辨析并正确使用成语是本课的难点。

总结辨析的方法,进行归类积累,辅以近几年的高考练习,是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1999—2003年高考成语试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答案:

A.解析:

这是99年全国卷语文试题。

“殚精竭虑”意思是“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用在科学工作者身上是恰当的。

B项“美轮美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错,原意是“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这句话中用以形容石刻作品,是不恰当的。

C项中的“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句中用来形容家用电器,是不恰当的。

D项中“一劳永逸”,意思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一劳”是指把事情办好了,而句中奥尔布赖特并没成功,因而不恰当。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B.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C.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斑驳陆离吧。

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B.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多次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C.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

D.这位公司的首席代表以买椟还珠的气魄,大胆地与外商签订了联合开发海外市场的新协议。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B.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C.本届影展表现出参赛者对民俗摄影的深刻理解,参赛作品的题材从日常生活习俗、人物服饰到节庆活动应有尽有,真是蔚为大观。

D.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二、师生互动,共同解决疑难(在讨论的基础下明确)

1.A.这是99年全国卷语文试题。

2.B.这是2000年全国卷语文试题。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

其中“淋漓”指酣畅、尽情;

“尽致”指达到极点,无以复加。

“淋漓尽致”用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

A句“汗牛充栋”显然使用不恰当。

因为“汗牛”指用牛拉车,牛累得出汗;

“充栋”指堆满了屋子。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的楷模。

C句“洗心革面”使用不恰当。

“洗心”指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

C句指刊物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既不是指人,也没有“悔改”之意,显然不恰当。

D“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

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

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

D句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说”,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

3.D.这是2001年京皖蒙春招高考试题。

成语都是普通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成语,但越平常越容易被忽视,使用时常有不够恰当的现象。

A项“不三不四”是指不像样子;

B项“不遗余力”是指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C项“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D项“指手画脚”一般是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A、B、C、各项成语使用是恰当的,值得指出的是A句和《现代汉语词典》“不”字条“不三不四”例句相仿,这就告诉我们,使用成语应多在工具书中查找。

4.B.这是2001年全国卷语文试题。

“颐指气使”的意思是,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神气。

这一句中的“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下文又有“盛气凌人”,所以用“颐指气使”完全符合文意。

A句用“安步当车”意指慢慢地步行,就当做是坐车。

用“安步当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

可见,句中用这个成语与它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

C项“车水马龙”是说车多得像流水,马多得像游龙,常用来表示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这同购买物品没有任何联系。

因此用“车水马龙”显然是不恰当的。

D项中的“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蓬荜生辉”一词只能出自自己的口,不能出自他人之口;

否则,就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意思。

可见,这里用“蓬荜生辉”,有贬低别人居室的嫌疑。

另外,“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一语中,“居室”和“蓬荜”意义重复累赘,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

单以此处而论,需删去“蓬荜”才行。

5.A.这是2002年全国卷语文试题。

这句话中“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没有明显的褒贬,因此用来修饰“现代观念”,不管这些“现代观念”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该肯定还是该否定的,是西方的还是非西方的,只要其确实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就可以用“光怪陆离”来修饰。

B句中“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可见该成语主要用于褒义。

而本句讲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厂”的事情,显然不能用“雨后春笋”来修饰。

C句中的“有口皆碑”,从通常解释的意思看是“比喻人人称赞”,使用“有口皆碑”这个成语还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被称赞的好人好事必须是“特出(特别出众)的”,是需要建立“功德丰碑”来长久颂扬的;

二是被称赞的好人好事一般是应该经过较长时间验证的,是被普遍肯定的。

而“机关作风的变化”显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一则这件事情本身远远达不到“建碑”来“歌功颂德”的程度,二则这件事情尚未实现,也不是已经被普遍肯定的事情。

D句中“偃旗息鼓”的意思是“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停止战斗或停止行动”,而从本句表达的意思看,“几家汽车大厂”实际上还没有开始采取行动(即价格变化的“动作”),当然也就谈不到“停止行动”了;

另外“偃旗息鼓”是一种短暂的甚至是瞬间的动作行为,也不可能“一直”。

6.A.这是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

“薪尽火传”指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

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

“未雨绸缪”原指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以阻止不好事情的发生。

据B项句义看,用“未雨绸缪”显然不当。

C项中“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必多寻思,就能写出来”,“信手拈来”在这里误用,把成语作为一个动词使用了。

D项中“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在句中正好用反了。

7.B.这是2003年北京春招高考试题。

“返璞归真”:

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也说归真返璞,符合语境。

“涣然冰释”:

流散、消失得像冰块消融一样,比喻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B句显然是望文生义,用错了。

“蔚为大观”:

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

符合语境。

“无可厚非”:

没有可以指责、批评的地方。

8.D.这是2003年全国卷语文试题。

“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三、.在交流中,了解高考命题特点

从上面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成语命题具有以下特点:

①以考查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为命题要求,采用选择题形式。

②考查的重点以常见常用的成语为主,特别是生活中容易先入为主、望文生义的四字成语。

③将容易误用的成语,分为不同的类型,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要求作出准确辨析,特别要注意近义成语和正反两用成语的区分。

四、解题方法点拨,探讨误用的类型

1.望文生义。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简单地只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

例如: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见预习3)(“指手画脚”是指形容说话兼用手势示意;

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2.感情色彩不当。

成语也有其感情色彩。

运用时如不注意与全句甚至全文的内容和谐一致,就会造成误用,特别是“褒贬不分”。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见预习1)(“炙手可热”都是贬义词,不恰当)

3.适用对象误用。

成语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运用时如不注意适用范围或不分清适用对象,就会造成误用。

①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99年全国卷)②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见预习2)(“美轮美奂”的对象是建筑物;

“汗牛充栋”的对象是书籍)

4.词义轻重失当。

词义在表达程度上有轻有重,运用不当也会造成误用。

①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的动作。

(预习5)②李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

(“偃旗息鼓”指停止行动,而语境是指还没有开始采取行动,改用“按兵不动”较贴切;

“良莠不齐”贬义词,用在学生身上,轻重失当)

5.搭配不当。

成语在运用时相当于一个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