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63856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液体的压强》教案 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液体的压强》教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液体的压强》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

⑵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

⑶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

⑷会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

⑸能熟练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⑹能说出连通器的特点,并能举出一些常见连通器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的能力,体会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的实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教学难点】用等效替代法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

【教具准备】

1.学生实验器材(每4~6人一套):

玻璃板、滴管、液体压强计、水、盐水(染成红色)、蓝色硫酸铜溶液,透明盛液桶,空饮料瓶和锥子、盛有水的水槽、塑料袋,

2.教师实验器材:

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塑料袋、侧壁开口的试管、橡皮膜。

3.自制PPT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1:

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因受到重力而对水平面有压强,那么,液体受不受重力呢?

问题2:

液体和固体有什么不一样的性质?

小实验:

玻璃板、滴管、水

提示:

用滴管吸水从高处滴到玻璃板上,发现水往周围散开

再播放两张图片,并提出问题:

①你见过活的深海带鱼吗?

②潜水员潜入不同的深度为什么要穿不同的潜水服?

问题3:

液体也有压强吗?

问题4:

若有,它的压强特点和固体的一样吗?

问题5:

若不一样,它的特点是什么?

板书课题:

§9.2液体的压强

【设计意图】旨在设疑,吸引学生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重力和液体特点的相关知识。

用所提供的仪器来设计实验验证液体具有流动性。

思考问题,明确本课研究的内容

①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学习重点。

②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本课内容。

③学生尝试完成“合作展示”中的部分填空题。

【设计意图】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认真自学,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依据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请学生观察桌子上的水杯,思考:

(1)放在杯中的水有没有受到重力?

(2)你觉得杯中的水对杯底有没有压力的作用,会产生压强吗?

(3)水对杯壁有没有压力的作用,会产生压强吗?

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塑料袋设计实验验证刚才的猜想。

1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看到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

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

2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3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扩展: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不是一样呢?

教师展示实验室里能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

结论:

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容器底有压强;

液体有流动性,所以对侧壁有压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亲身感受液体存在压强,然后通过实验感悟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积极思考问题

学生实验:

利用桌子上的塑料袋,设计实验验证刚才的猜想。

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并展示:

实验怎么做的?

观察到什么现象?

得出结论

知识点二:

液体压强的特点

(1)提出问题:

既然液体对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压强的大小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了由于液体重力和流动性的原因液体可以产生压强,所以学生可能有以下猜想:

A、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深度有关。

B、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多少有关。

C、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内部的方向有关。

D、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形状有关。

E、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密度有关。

和学生一起讨论所猜想的因素,排除很容易发现的不合理因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事实进行大胆但合理的猜想,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

(2)设计实验:

介绍液体压强计。

类比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内部的心跳,介绍液体压强计的三部分及其作用,练习U型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读数,突破关键点,

明确U形管两边的高度差大小反映了金属盒薄膜上所受压强的大小。

设计实验表格

教师点拨:

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可以采取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①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器材:

压强计、烧杯、水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尝试完成下面表格的设计:

金属盒的深度cm

金属盒的方向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cm

 

②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器材:

压强计、烧杯、水、盐水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尝试完成下面表格的设计:

金属盒的

深度cm

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在水中cm

在盐水中cm

【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控制变量法,并尝试让学生通过前面的猜想去设计合理的表格,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一步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可能要求较高,学生设计的表格可能五花八门,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提示点拨,降低难度,最后统一思想,找到合适的表格在全班展示。

(3)进行实验

【实验前的温馨提示】

1、压强计连接的软管要保证气流畅通,不要弯折。

2、出现U型管中液面不平时,请把胶管接头处拔下来,重新接好。

3、测量深度时,让探头尽量靠近水杯侧壁上刻度线,减小误差。

4、深度以金属盒上的橡皮膜的中心所在位置为准。

5、改变橡皮膜方向方法:

手拿胶管,转动上端的旋钮即可。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准确、规范的使用实验仪器,培养他们严谨有序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让学生根据设计好的实验表格,进行实验。

教师不断巡视,对于不会进行实验的或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①在实验验证各个方向压强相等的过程中对学生没有把橡皮膜放在同一深度给予指导。

②提示学生一次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需要多次测量再总结出结论。

实验结束让学生将所得实验结果填入实验表格中。

(4)总结实验,得出结论:

①找学生试着去总结液体的内部压强的规律,对于学生所总结的规律无论全面与否都要给予正面积极的鼓励,对于错误的要适当的改变提问的方式或问题。

②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液体压强的规律,得出结论。

结论:

①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②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密度有关,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扩展:

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重力、体积有关?

与液柱的粗细是否有关?

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除了要在全班明确液体压强的特点,规范学生对于结论的语言表达外,还要进一步提示学生思考,在开始的猜想中,对于其他因素是否影响,如何设计实验。

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放在课下让学生去完成。

让学生猜想:

并说出猜想依据。

认识压强计

明确压强计能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原理

学生讨论:

怎样采用控制变量法来验证:

液体压强可能跟液体深度有关?

液体压强可能跟液体密度有关?

说出具体的做法。

设计表格

听老师的温馨提示

根据设计好的实验表格,进行实验。

学生展示实验数据,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记住液体压强的特点

思考在刚开始的猜想中,对于其他因素是否影响,如何设计实验。

知识点三:

液体压强的大小

1、问题引入:

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那么液体内部某处压强的大小如何确定呢?

  

如上左图,向玻璃管内加水,玻璃管底部的气球膜向下凸出,说明液体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

如上中图,把下部蒙有气球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思考:

如何让上右图的玻璃管插入水中后橡皮膜变平呢?

学生观察,找出橡皮膜变平时的特征:

管内外水面相平。

分析得出:

管内液体重力产生的压强等效替代了管外橡皮膜所在深度的各个方向的压强。

2.建立理想模型:

管内液体某一点的压强与该点所在面的压强相等,假想成一液柱计算压强。

3.学生完成推导过程,

实验证明,该公式也适用于不规则容器所盛液体产生的压强。

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4.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公式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公式并向学生讲述一切规律的得出都是需要理论与实验相互验证这一原理。

公式得出后,教师点拨h的含义和公式适用条件。

5、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液体密度和深度

(强调与其他因素,例如液体的重力,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形状,液柱的粗细均无关)

6、例题讲解。

(课本P35页例题较麻烦,可以只让学生做第一步,其他可以课下自学)

【设计意图】学生对在液体中设想一个液柱来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感到很难理解,因为要在液体中想象出一个液柱,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材中分析的思路,由具体到抽象过渡得较快。

如果设计一个过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就能让学生快速建立这个理想化的模型,轻而易举的突破难点,快速推导出最后的公式!

思考问题

观察实验

动手操作,完成右图中的实验:

让图中的玻璃管插入水中后橡皮膜变平

学生完成推导过程,

完成推导过程

理解公式中各个字母的含义

记住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完成课本P35页例题第一步“计算7km深处海水产生的压强”

知识点四:

连通器

一、连通器

1、出示连通器,请同学们观察这种容器的形状和特点。

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

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将连通器装入水,让同学们观察水位,把连通器沿竖直面旋转,但水未溢出,继续观察。

当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举例:

茶壶,水塔,锅炉水位计等。

3、请同学上台把两根玻璃管和一根

橡皮管组装成连通器,并装入水体验连通器的特点。

二、船闸

介绍三峡水利工程:

为什么我们要把长江拦起来?

当长江拦坝之后会出现什么难题?

引入船闸。

三、应用

家中的连接情况,在主管和家中的排污管之间接有一段弯管,这段弯管正好连通了它的两端,形成一个连通器;平常其中总是有水,可以起到隔住臭气的作用;当有污水需要排入时,由于室内一侧的水面比另一端高,水会自动的流出,直到两边相平为止。

【设计意图】连通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没有形成规范的物理定义。

本设计主要从学生观察、动手实验、生活应用几个方面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得出结论并应用于生活中,充分体现了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观察容器的形状和特点。

学生归纳

让同学叙述自己所见过的哪种属于连通器

组装连通器,并装入水体验连通器的特点。

让同学先阅读课本船如何从上游行到下游的,然后起来叙述船又是如何从下游行到上游的。

知道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通器

课堂小结

请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教师对学生说的不完整的方法进行点拨:

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

课堂检测

完成导学案中的反馈检测

布置作业

教材38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液体压强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受很少,在教学时教师如果用简单的几个实验演示就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变成学生死记硬背了。

因此,在上这节课时,大胆地用一些简单方便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并通过观察和感受来归纳液体压强的特点,从中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

然后再来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显得容易的多了。

对于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如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在液体中设想一个液柱来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感到很难理解。

因为要在液体中想象出一个液柱,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而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绝大多数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部还比较弱,加之学生还末遇到过这种抽象问题,也没有日常生活的经验作依托,另外教材中分析的思路,由具体到抽象过渡得较快,也是使学生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

我认为要教好这堂课除了平时需加强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外,对本节的难点突破也应作适当的改进。

例如设计一个过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就能让学生快速建立这个理想化的模型,轻而易举的突破难点,快速推导出最后的公式,整节课的效果收到了良好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在知识的应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附件

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导学案

课题

第九章压强

主备

教师

马伟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1.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密切的关系。

2.能熟练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说出连通器的特点,并能举出一些常见连通器的实例。

学习过程

1.为什么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用什么仪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2.知道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3.会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并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会利用连通器的原理解释船闸工作过程及生活中的连通器。

师生

标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3-36页回答相关问题

根据生活现象,举例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1)由图9.2-1可知:

液体对有压强;

(2)由喷泉水柱上喷可知:

液体内部也有压强;

(3)塑料袋盛水后底部下凸,说明液体对有压强;

2.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原因:

液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具有

,所以液体内向都有压强。

3.实验: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演示图9.2-2)

①了解微小压强计的结构,微小压强计是怎样显示压强大小的?

②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

次数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盐水

液面高度差㎝

液面高度差㎝

1

3

朝上

2

3

朝下

3

3

朝侧面

4

6

朝下

5

9

朝下

③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液体内部存在

(2)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

(3)深度越,压强越。

(4)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1.利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2.由公式可以看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3.讨论交流:

(1)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取的底面积大小有没有关系?

(2)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重力大小有没有关系?

4.阅读例题

三、连通器

1.定义:

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原理:

连通器里装的是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总是相同的。

四、阅读:

科学世界---三峡船闸-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

师生

标注

1.下列日用器具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喷泉.B.钢笔吸水.C.茶壶D.液体压强计.

2.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

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A.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D.无法判断

3.如图所示:

底面积相同而形状不同的A、B两个容器中装有等高的同种液体,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压力的关系为:

PA_____PB,FA______FB。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倒入等质量的三种液体,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液体对烧杯底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P甲>P丙>P乙B.P甲<P丙<P乙

C.P甲=P乙=P丙D.因密度未知,所以无法比较

5.如图所示:

A、B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等质量的不同液体a、b,且液面等高,则试管底部所受压强Pa______Pb。

(填“>”、“<”或“=”)

6.某自来水龙头离地面高度为1米,测得水龙头处水的压强为1.96×105帕,则水塔里的水面离地面高度为______米。

(g取9.8Nkg)

7.将10kg的酒精倒入底面积为100cm2的容器中,酒精深1dm,则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多大?

(g取10Nkg、ρ酒精=0.8gcm3)

师生

标注

作业

教材38页第1、2、3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