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本科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638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试论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试论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试论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试论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本科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本科学位论文.docx

《试论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本科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本科学位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本科学位论文.docx

试论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本科学位论文

 

试论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2010级哲学专业

 

2013年3月

摘要

任何一项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都伴随着伦理的争论,转基因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尖端领域,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从推广的一刻起就争论不休,本文将分五部分分析转基因技术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介绍转基因技术的概况,包含起源、现状、技术发展的必然性以及技术的双重性。

第三部分,阐述转基因技术引起的伦理争议。

第四部分,从多个方面举例分析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第五部分,分析转基因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守伦理道德的原则。

旨在希望通过全面的分析,来利用伦理引导促使转基因技术朝着更加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的良性协调互动。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伦理

 

目录

摘要

1引言

1.1选题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研究思路和方法

2转基因技术的概况

2.1相关概念界定

2.2转基因技术发展历史

2.3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2.4转基因技术的双重性

3转基因技术引发的伦理道德争议

3.1转基因技术应用引发的伦理争议

3.2各国对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态度

3.3转基因技术伦理问题原因分析

4转基因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4.1克隆人的伦理问题

4.2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

4.3基因武器的约束性问题

4.4转基因技术应用需遵循的伦理道德原则

5结论

参考文献

1引言

1.1选题背景

生命科学在20世纪取得了最辉煌的发展,蛋白质、糖和DNA的分子结构相继被阐明,试管婴儿、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陆续问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这些飞速进展越来越多地向人们表明,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这其中包含两方面含义:

首先,生命科学将成为带头科学,并将为其他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其次,生物工程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在解决世界人口、粮食、环境、健康、能源和海洋等影响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上取得重要成绩。

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同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转基因技术应用的成果颇为丰富,在农业、食品、医药、工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以及通过转基因技术制成的药品等。

现在,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微生物等都已经不断地从实验室推向市场,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现在,这项技术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转基因作物种植国的数量激增到了25个。

不可否认,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项技术也自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当人们一味崇拜转基因技术的同时,政府和科学家也渐渐研究发现,其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影响也导致了一些人对转基因技术陷入恐惧之中,一味地盲目否定这项技术。

然而,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转基因技术带来这么多优点时也应该考虑到它所带来的不利的影响。

加强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发现这项技术不利的方面,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得这项技术能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是国内外科技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牵涉到多方的利益,伦理道德争议广泛。

本文试图从伦理角度来探究转基因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科技与伦理相结合在一起,目的是为了让这项技术能够更好的推动人类自身的发展以及协调好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道德研究是对应用伦理学研究的具体化和深化,有利于加强我们对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提高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理性认识,为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的伦理标准和道德准则,对完善有关转基因技术的政策制定,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转基因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因技术产生之初,人类就开始关注它对社会的负而影响,但直到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建立了伦理、法律、社会问题研究小组之后,基因技术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才真正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综观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前从伦理学角度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较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

一是对转基因技术引起的伦理道德问题的探讨。

包括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争议,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和标识问题,涉及的基因专利、基因治疗等问题。

二是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伦理原则及其指导意义的评价。

如,杨通进(2006)的“转基因技术的伦理争论:

困境和出路”一文认为,对转基因技术的争论主要涉及尊重自然、不伤害、自主、正义等伦理原则。

三是针对转基因技术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而提出解决措施的研究。

国外一些较早应用转基因技术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主要从技术、法律法规及监管层而对转基因技术进行安全控制。

措施包括,成立相关技术专家委员会,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应用的可行性进行评估,降低转基因技术的负而效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转基因技术进行监管。

总体而言,国家、政府组织及学界对转基因技术及其运用将给自然界和人类带来何种伦理道德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也试图从各个方而探索如何解决这些伦理道德问题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但同时,国内外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也有很多不足。

比如,对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较多,而对转基因技术其他应用领域方而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较少。

1.4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科技的发展与伦理联系起来,通过查阅文献以及案例,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展在转基因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将技术和伦理相结合,分五部分分析转基因技术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介绍转基因技术的概况,包含起源、现状、技术发展的必然性以及技术的双重性。

第三部分,阐述转基因技术引起的伦理争议。

第四部分,从多个方面举例分析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第五部分,分析转基因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守伦理道德的原则。

2转基因技术的概况

2.1相关概念界定

基因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的一个特定片段。

不同基因的遗传信息,存在于各自片段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之中。

基因的精确复制,保证了遗传信息的代代相传;基因通过转录出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指导合成特定的蛋白质,使基因得以表达,来完成特定的生命活动。

所以基因是遗传之本,是控制生命活动的蓝图。

基因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应用人工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是脱氧核糖核酸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将重组了的DNA导入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中,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品性,有时还使新的遗传物质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以得到基因产物。

这种通过体外DAN重组技术创造新生物,并给予特殊功能的技术就称为基因工程,也称DNA重组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简言之,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把任何外源的基因,包括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整合到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胞中,使其具有人们所需要的各种性状。

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通常被称为遗传基因被改造过的生物体,或叫做转基因生物。

从定义不难看出,与其他生物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而的特点:

首先,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生物的天然演化规律,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限。

其次,转基因技术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扩展到生命本身。

第三,正因为转基因技术的前两个特征,使其影响深远且复杂,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重大事项,可能导致的后果也更加难以预测。

转基因技术是按人们的意愿创造出具有特殊性状的新生物品种,它不像无机物的合成品仍为无机物那样,转基因技术创造的是有生命的、可以将其性状遗传给下一代的产品。

这些生物新品种会给生物界(包括人类)带来什么影响,现在很难预测,这就增加了人们的忧虑。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作名词时是指一个共同祖先经过无性繁殖产出的一群“同一”的DNA分子、细胞或个体;作动词时则指一个共同祖先经过无性繁殖产生同类DNA分子群、细胞群或个体群的过程。

具体操作原理是:

将一个体细胞的DNA移入一个己经被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用电或者化学方法刺激这个改造后的卵细胞,使它开始分裂并成为一个胚胎,这个胚胎的基因与体细胞提供者的基因完全一样。

因此,克隆技术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

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1938年首次提出,到目前己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J决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从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比如用遗传基因(DNA)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

就生殖方式而言,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都是无性生殖。

但两者仍有明显区别:

转基因技术是转入外源基因、打破生殖隔离,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变化;而克隆是一种“复制”,像动物细胞核移植。

一个是只替换了一两段基因,一个是替换了全部细胞核,所以克隆产物的全部性状一样,而转基因物种只有一两个性状改变。

转基因技术的目的是培育出具有某一有利性状的生物,是从其他生物体上把能够表达出这一有利性状的基因添加到实验生物体内的目的基因上。

克隆的目的是通过无性繁殖复制出与本体一样的个体,是把从两个不同个体中得来的细胞核与去了核的细胞结合,再植入第三个个体进行生育。

2.2转基因技术发展历史

基因在20世纪中才被完全认识,这是一种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性状的遗传因子。

它实际上如同生命的钥匙,因此人们对其认识越多,也就越想要掌握它、改造它。

1973年,转基因的技术问题被解决。

进入20世纪最后的20年,这项转基因技术便进入突飞猛进的阶段:

1986年抗病毒棉花试验成功,在美国进入田间试验。

1987年抗虫基因、耐除草剂基因和番茄成熟控制基因相继成功地转入作物。

1992年美国建立转基因安全性评估体系。

1993年美国授予第一个转基因作物专利。

1995年第一个转基因食品——番茄在美国进入超市。

1996年全球许多国家开始把转基因作物进入商品化生产,种植面积达170万公顷。

据国际有关组织测算:

从1996年至2000年的5年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25倍,去年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总面积有4420万公顷。

其中,大豆占一半有多,其次是玉米和棉花。

2.3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地球上人口越来越多,而土地、能源等资源越来越少。

全球每年有近2100万公顷可耕地丧失生产能力。

这已经是阻拦不住的趋势,而且据国际权威的估计,到2020年世界人口还将增加20亿,因此别说下一代,就是当代人也会面临着粮食短缺、能源匮乏的未来。

从我国来看,2030年左右,中国的人口将达到16亿,需要的粮食在6.5亿吨左右,农产品要在总产上提高50%,而现有的技术和耕地根本支持不了这么大幅度的产量提高。

何况,人类还向往更健康、更舒适的生活,而利用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生产防病治病的胰岛素、疫苗,可以利用植物生成替代石油的能源,甚至为人们减肥、戒烟等等。

因此,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够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

2.4转基因技术的双重性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技术本来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们进行科学探索,开展科学活动和技术创新,目的是为了人类服务、促进社会的进步。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深刻化,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矛盾、与社会的矛盾、与自然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了。

当人们只是注意科学在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时,马克思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