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份数序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6346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份数序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公文份数序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公文份数序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公文份数序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公文份数序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文份数序号.docx

《公文份数序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份数序号.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文份数序号.docx

公文份数序号

【公文份数序号】公开

一般

大田县教育局文件

田教办〔2007〕540号

通知

各校:

现将《思维——行动:

追逐教育的理想》《十年引领读书风——记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长赵翠娟》《捧着一颗对党真诚的心——记哈尔滨南马路小学校长赵翠娟》《赵翠娟的学校-哈尔滨南马路小学—教育孩子的40条经验》《赵翠娟:

教师和学校是共同成长的整体》等文章发给你们,请印发给学校老师学习。

要求校长带头学并做好学习笔记,教师要以教研组或年段为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活动,撰写学习心得交学校办公室备查。

2007年11月6日

 

主题词:

教育学习通知

大田县教育局办公室    2007年11月6日印发

思维——行动:

追逐教育的理想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对“校本教研”核心价值观的诠释和思考

2007年5月24日,全国第四届“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研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开幕式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主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姜沛民、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等领导到会并致开幕词。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校本研究”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003年,北京市率先开始了国家级校本教研实验,探索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思路和教师发展模式,并于2004年适时推出了海淀、朝阳、昌平、延庆四个实验区;2005年底又开始把全市各个区县纳入校本研究试验范围,在所有的中小学校推广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北京市基础教育最为强势的海淀区作为重要的一个试验基地,其取得的成绩推动着北京市校本教研的快速发展。

海淀,这一凝聚众多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教育领地,以教育、文化、创造为魂的品质一脉相承,一直引领着中国教育创新的潮流。

而地处海淀核心之地的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成立短短不到10年,其“校本教研兴校”所取得的成绩却令人瞩目和思考。

这得益于他们对“校本教研”核心价值观的不懈追寻,融汇成学校的核心文化——“思维—行动”。

带着憧憬的心情,我们走进了承担这次项目研讨会分会场的海淀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与学校领导以及部分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访谈,最终深刻感受到了该校务本求真、分层推进、全员参与式的“校本教研”的核心文化。

——题记

地处海淀,优质教育资源林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对于建校时间不长的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来说,像春雷,但更像是前进的号角,要把学校办成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办学条件很好、师资队伍精良、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质量现代化新型学校,就必须首先思考如何发展、以一种什么样的核心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一所学校,固然需要悠久历史的传承和积淀,以奠定其发展的厚实基础,但更需要科学的战略思考和务实创新的教育实践成就其发展的动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才能带来发展。

在彭玮校长的率领下,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流,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率先开展“校本研究”,以学校管理制度、教研制度与资源供给机制的调整和创新为项目实施的有力支撑,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新课程的有效推进为核心和目的,以课改理念为依托,引入全员参与式培训模式和研究模式,在开放、民主、科学的平台上和全新的学校文化中,使课改理念真正内化到教职员工的心中,落实在教学实践中,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及各方面工作的和谐发展。

沧海烟风、桑田雨雾,九年前精心地播下“校本教研”的种子,而今,已绽开了明媚的花朵。

这期间,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全体师生感受了快乐和忧思,遭遇了挑战和矛盾,这一切源于思想的唤醒、观念的碰撞、实践的摩擦、成功的欢乐。

九年来,在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索和实践中,学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教师的眼睛“亮”起来,思维“活”起来,手“动”起来,方法也“多”起来,内容也“趣”起来。

校本教研,使得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获得了不少成绩,得到了社会认可,更使得其充满了热情,坚定了信念,大踏步向创建21世纪的新型优质资源学校迈进。

荩栽得梧桐迎来凤凰百鸟朝

“校本教研”价值解读一:

校本教研是“扎根研究”,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教师的现实需求、现有的生存状态和面临的各种问题之中,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建构,从而来追寻教育的理想——为了人的发展。

研究教师的生命成长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所在。

“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进行的研究活动。

进入21世纪以来,“校本”思潮呼唤着教育理论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校本、走进校本,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的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等校本活动成为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而早在上世纪末,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就远见地认识到:

“校本教研”不仅是一种观念、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一种“唤醒”、“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融学习、工作和科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教师教学研究活动。

因而,学校一直以来就把校本教研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首选策略,并充分发挥作为教育部首批“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基地实验校的先锋作用,举全力推进校本教研,不断开拓新课程改革的新天地。

在不断的积淀与创造中,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和可借鉴的成功模式——

实施全新校本教研引领学校快速发展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亟待全面提高课程质量之际,正值海淀区课程改革启动之时。

这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教育的秩序以及整个教育文化都提出了深刻的变革要求。

在充满困难和挑战的新课程改革中,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反而看到了可以托起学校发展的那棵“梧桐树”——校本教研。

借助新课程改革这一大好东风,学校大胆地率先开展校本培训,依托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突破口,建立起开放、民主、科学的文化氛围,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带动了学校的发展。

正可谓是: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成功的校本教研,犹如清亮的啼叫,引得“百鸟”纷纷来朝。

校本教研是“扎根研究”,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教师的现实需求、现有的生存状态和面临的各种问题之中,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建构,从而来追寻教育的理想:

为了人的发展,研究教师的生命成长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所在。

本着务实求真的精神,为着“培养附着在学生身上带得走的能力与素质”的育人目标,学校开始下大力气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使校本培训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保障有力。

校本培训由校长直接负责,建立起三个层级的培训体系:

一是管理层,由校长负责的每周干部培训为校本培训提供内在驱动;二是全员层,由教学处、教科研室负责,为全员参与式培训提供培训的指向,形成课改氛围;三是部门层,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的行为,促进年级、部门的队伍建设,调整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

培训工作是各部门和年级负责人的核心职责之一。

正如刚好赶上校本教研实践启动的刘晓旭老师就说道:

“我校校本教研是有梯度地在循序渐进,每一项活动会推动实施半年左右,之后会再有新的、更深一层的东西提出来,可以说我校的校本教研是一种在寻根溯源的活动,越来越接近教育的本质。

学校的校本教研课题直接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

“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从学校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通过校本研究来培养、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

可以说,其校本教研真正做到了对“以校为本”的“以人为本”的本质的追寻。

承担高一物理学科的赵志永老师在采访中就谈道:

“我校的校本培训是在真正促进教师的发展。

学校会及时给予老师一个新的学习方向,特别是逐步地在更高层面上给老师提供方向,更多接触前沿的教育理念。

老师在学习观摩和教学研讨过程中可以融会贯通,将体会到的共性的理念和方法恰当地移植到各自学科。

校本教研最终是要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校的中、高考成绩非常不错,特别是学生在做人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经过九年的发展,校本教研真正推动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

”  

构建科学推进策略探究全员参与机制

科学合理的内容主体是校本教研成功推进的核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形成了以“学习、培训、科研、教研和课程开发”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究,着力于校本研究的具体化、本土化、区本化。

在校本教研的具体实践中,从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的制度与网络入手,以促进全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力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推动全员参与式校本研究逐步向纵深发展,在共同认识过程中固化为共同行为方式,探寻出校本教研的核心价值内化成校本核心文化。

全员参与式是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在学校建设和教师发展中创新的校本教研方式,其核心原则就是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要参与到研讨活动中来,充分树立、发挥主人翁意识。

第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加快培养理念新、教育水平高、能独立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着眼于应有的教学思想与行为的共识,解决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认识。

第二阶段是提高质量的攻关时期,正值国家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推动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推动教师群体参与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与理论,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提高。

第三阶段是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攻坚期——向课堂要质量。

为此,学校把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转化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重点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什么”与“怎么教”的本源问题,重点解决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其之间的关系。

随着全员式校本培训的推进,教师们越来越感受到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操作技术的需求,因而校本教研呈现出了国际化的进程,教师们的视野大大开阔。

2002年到学校工作,有着17年教龄的高继红老师毫不掩饰在校本教研中获得成功的欣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的思考、交流、碰撞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在广泛的国内外交流碰撞中,吐故纳新,不断摒弃以前的旧观念,产生新的东西,不断尝试创新校本教研方法和模式,真正地去做有利于教学提高的事情。

所以,我们学校的校本教研获得了成功,而且还在继续走向更加成功的成功。

在海淀区的多次教师业务比赛、学术成果评选中,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师生们的展示,都令人刮目相看。

近年来,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先后获得了“北京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海淀区校本教研先进学校”、“海淀区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学校”、“海淀区和谐校园”等荣誉,这些见证着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所倡导的“校本教研”的成功。

可以肯定地说,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创新的校本教研模式推进策略的成功,其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荩同舟共济风正人和众一心

“校本教研”价值解读二:

校本教研,其根本性质就是以人为本,“为了人,依靠人”,依靠校内力量、解决校内问题、进行校内研究。

所谓“依靠校内力量”,主要是依靠老师,为了老师——为了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心应手,为了老师的专业化程度得以提升,为了老师更热爱教育事业并且乐此不疲,为了老师的幸福指数得到更大的提高……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通过九年来的校本培训,依托课程改革理念,针对学校发展的实际,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突破口,干部和教师两手抓,在开放、民主、科学的文化氛围中同舟共济,推动着校本教研的稳步前进。

独特行政干部会议发挥科学管理作用

校本教研不应该是教师个人的一种无目的的行动,而是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的整体追求,是一种集体行为。

切实抓好校本教研的实施,保证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学校行政领导班子参与的管理意识与管理行为的转变是不容忽视。

在谈到行政干部也参与到校本教研上,彭校长兴奋地说道:

“当学校的管理者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与研究中,才可能真正了解教育教学,才可能发现学校内部每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和谐发展。

而我们的校本教研就是遵循这一原则,在全校研究氛围逐渐形成的条件下,校领导从管理者转变成为与教师平等的研究者。

我带头到教师中去,发现并抓住影响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问题和困惑,成为教师工作的组织者、支持者、帮助者和服务者,从而提高全校教职工的专业化水平。

这的确是我们在对众多学校的采访中的最大收获。

海淀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的行政会与其他学校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以学习为主,具体事务放在会后讨论,保证80%到90%的时间用于学习和研讨,案例化的学习方式成为年轻干部成长的阶梯。

几年来,学校教学干部一直没有离开教学科研第一线,始终站在教育教学前沿,抓热点、难点,引导教师在理论上得以深入浅出,方法上利于实际操作。

尤其注重强化教学干部的服务意识,由校长带头,亲自上公开课、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活动,切实地掌握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启迪教师进行教研思考。

正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这座藏在水下的冰山必须厚重,才能薄发!

武亚军老师是一名参加干部培训两年的年轻年级组长,她的最大感受就是:

通过培训,从思想上彻底转变了行政领导的旧观念。

她说:

“我意识到一定要脱离小我,站在全校、站在校长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站在为国家育人的角度上思考自己的工作。

我自己感觉自己的胸襟开阔了很多。

”特别是,领导干部和老师之间的感情越来越近了,“从前容易看到缺点,现在发现看到人的优点是更有意义的,因为发展是第一位的”。

在工作中,武老师鼓励每个教师建立个人的发展目标,在强化优点的同时,不断发现问题,帮助老师改进。

特别是倡导合作意识和培养团队精神来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使教师有被承认被尊重的感觉、有成功感,从而产生最大效益。

初三年级的裴立英老师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地获得全国教学一等奖,就是一个例证。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的教研活动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活动机制正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格局。

这深刻表明了校领导层对校本教研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采访中,老师们热情洋溢地表示了对彭校长和校领导的敬业和专业的敬佩之情:

“在我校的‘校本教研’中,彭玮校长将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校内公认的最投入、最专业的人。

隔周一次的全校学习都由校长亲自主持,确定切实的目标,服务于学校校本教研的推进。

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校长一直都在坚定地坚持着校本教研的推进。

”看着校本教研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杨剑兰老师对此深有感触:

“从刚毕业任教的懵懂到对教育教学的娴熟把握,校本教研对老师的培养作用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彭校长的带动作用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老师们都有一种感觉:

每次教研会议都是对自己的洗脑,校长在开会时候讲的东西都是很超前、实用的,对教师的进步来说很有推动。

”初三数学学科的浦正国老师也谈道:

“几年来,学校的校本教研一直很实在,很大的原因就是校长在用心地做,引领着校本教研的发展。

凡是让教师要弄明白的问题,校长会先明白;凡是让教师学懂的东西,校长会先学懂。

可以说,校长成为了学校理解课程改革理念最深刻的学习者。

强化校本教研价值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的价值之一是依靠校内力量、解决校内问题、进行校内研究,以人为本——为了人,依靠人。

所谓“依靠校内力量”,主要是依靠老师,为了老师——为了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心应手,为了提升老师的专业化程度,为了老师更热爱教育事业并且乐此不疲,为了老师的幸福指数得到更大的提高……教师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老师,才能保证学生的不断发展。

老师的研究能力和认识程度会有一定程度的参差不齐,海淀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在深入了解每个老师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帮助每个老师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时刻关注老师们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紧抓契机,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把自己从为追求分数“苦干”,在题海“苦熬”中解脱出来,提升到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

正如初二数学学科的张洪老师所说那样:

“在2003年来学校之前,我对课堂的设计上只是遵循以前的教案和经验,而现在更多的是思考到底教给学生什么,如何教授给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和学生互换角色的研讨中,我们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慢慢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不再有题海战术,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几年来,校本培训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海淀区负有盛名的标兵群体,他们具有教育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观念上具有领先意识,能主动投入教学改革和创新,愈来愈多的人成为专家型教师。

通过牢牢抓住校本教研所凸显的价值,实现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根本转变。

诚如高一数学老师曾辉所说:

“感觉以前也就是个好的教书匠。

但是来到这里,在特有的校本教研氛围中培养之后,我的研究和思考意识得到了加强,教学能力也逐步在提高,教学的艺术也得到深化了。

”一句话还不足以证明学校校本教研的成功性,那么让我们看看几位老师成长的故事吧——

高水平的校本教研应该是一种润物无声的研究,具体深入,底蕴深厚,长远大气,是对教育事业的真心热爱与对教育规律的不倦探求。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的校本教研正是在融洽、和谐、真实、开放的氛围中,使老师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浸润,真可谓是——

闲花落地,细雨湿衣

高三2007届的化学教师程涛在采访中回想自己工作的心路历程时倍感激动:

“我正是在一种‘浸泡’中不断成长的。

在这里,‘教育’替代了‘教书’,‘事业’替代了‘职业’。

”五年前,程老师刚刚走上三尺讲台,还没有摆脱学生的稚气,更不要说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了,是教研组的同仁、年级组的同事、学校的同行和领导不断给了他鼓励和帮助。

那种由内而外的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深深感染了他。

现在的程涛老师,思想上有了根本的变化——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在行为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课堂上,师生已融为一体。

并且,程老师还在尝试用校本教研去带队伍。

从程老师的成长轨迹来看,正好印证了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学校“人文、人本、人格”的思想、大兵团作战精神、良性竞争的舒适环境、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理念,更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每一位老师,使老师们有了更高的教育价值追求。

这是一种“场”,一个“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的场”,会作用于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

自悟提升,自省常新

高继红老师说:

“在学校将近3年的一起工作和拼搏,已经成为我15年教育教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有多元而高远的教育价值追求。

3年前,何谓好老师,她定位在让学生拿到高分数、考上理想大学。

3年后,她已经注意到利用历史学科适合德育渗透的优势,恰如其分地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对话,取得情感上的共鸣。

有强烈的学生观、以学生为主体、激活学生思维的课才是最成功的。

3年前,在“什么样的课是成功的课”这个问题的界定上,她关注的是自我,只要想交代的都交代了、表演得好,课就成功了。

3年后,她站在了学生的角度上,每一堂课前、课后的思考围绕在:

这部分内容,学生的认知达到了什么程度?

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吗?

他们得到了什么?

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消化吗?

教育教学理念及时内化为内心的需求,外化为每一节课堂的实践。

3年前,基于已有的十几年教学经验,参考教参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课程的设计方式随意性很强。

3年后,每一节课都会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实施的方法上煞费苦心,冥思苦想“学科教学的最高目标、阶段目标、每节课的小目标如何设定、关系如何理顺、台阶如何搭设,如何帮助学生打开学习通道,培养他们形成通性通法的能力”等细节方面。

高老师在一步步沿着学校提出的校本教研路子前行,其间的付出只有她自己知道,但是却给她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立足课堂磨亮点

从裴立英老师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得益于对“课堂”的重新认识。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内容及活动的设置都应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并不应该只停留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如何利用自己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本学科的思想和学科方法,培养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立足课堂,关键是教师角色如何定位,怎样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上课,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思维和活动过程,给学生及时的引导和帮助,把握课堂上学生展现出的教育契机,教师和学生有机地融在一起,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裴老师说到:

“学校的校本教研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从最初的问题+资料、目标挖掘、合作学习、教学评价、直到现在的关注思维,每一次校本教研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我的课堂也渐渐深受学生喜爱,学生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

的确如学校所说,只有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才能发展,我也正为此作自己应尽的努力。

”正如她所说,而今的裴老师,在教学上能够创造性地思考,激发自己去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自下而上”的觉醒

张洪先老师则认为是校本教研改变了他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才使得他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

“来校之前,我的思想里只有题海战术、只抓成绩忽视德育等等。

那时的我是一个十足的应试教育者,最多也就是个教书匠。

到这之后,全校自上而下的教研:

教学德育并重;先教做人后教做学问;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向精细化要质量;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讲学习、讲钻研、比创新、比进步的良好文化氛围带动了教师的自下而上的觉醒,我以及我的同事都在改变着、进步着。

观念的转变带来的就是行动的积极性和效果的显著性。

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刻用“精雕细刻不将就”的信念严格要求,向工作的精细化要质量。

在2004年11月,他撰写的教学设计《“问题+资料”教学模式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被《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挖掘》一书收录,并获海淀区论文大赛一等奖;2006年3月,他承担了区公开课《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对实验探究课加以研究,其教学设计获得区一等奖,并收录在海淀区教委中教科主编的《实践与创新》一书中;2005年9月,他的教学设计《直流电动机》收录在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伴你教物理》九年级下册中。

“通过校本教研和实践,我感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更主要的是感到了自信,感到了学习研讨以及工作的快乐!

”张老师如是说。

我思,故我在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关键看“教师的关注”。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在校本教研中,结合教师发展的五个关注阶段,引导教师在教研中关注愿景、关注合作、关注学习、关注思维。

许忠领老师认为,校本教研带给他最大收获就是学会了在关注中反思:

“良好的思维习惯使我能够及时发现教育契机,在其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  

在全体教职工的团结一致的交流与对话中,不断描绘学校的共同愿景——“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

激励着教师,同时也使教师有归宿感、价值感、幸福感。

学校成为教师拓展自己心灵疆域、提升生命价值、感受职业幸福、丰富精神世界的强大磁场。

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年级大兵团作战,学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备课组老师通力合作,同学科老师跨年级互助,使教师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

同时,学校提供最新书籍,营造学习氛围;聘请国内外专家理论引领,理论认识不断提高;组织骨干力量赴国外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切身感受西方国家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备课组长相互推荐图书,然后集体学习交流各种教育教学技巧、开展教育案例、理念的辩论等等,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

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全校公开课、研究课、现场评课不断地带给教师新的感悟,推动教师积极实践“以知识教学为载体、以思维教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

荩春风化雨 一片冰心在玉壶

“校本教研”价值解读三: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

“校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体会出“此在”的乐趣和“当下”的价值。

作为学校,如何让校本教研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得以创新,形成校本教研文化,最终得以实现其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文化”正成为近年来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文化的力量”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巨大动力。

今后校际的竞争将主要是文化的较量。

作为学校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