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当今世界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615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当今世界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当今世界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当今世界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当今世界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当今世界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当今世界政.docx

《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当今世界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当今世界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当今世界政.docx

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当今世界政

2017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17·辽宁大连模拟)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双方相互仇恨的种子,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两国却走向了合作,这说明(  )

A.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是外交出发点

B.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都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阐述了德法两国由仇恨到合作这一现象。

法德两国在近代历史上彼此战争不断,但双方都不是赢家,因此战后两国走向联合自强的道路,以追求双方国家利益的最大化,A项正确。

答案 A

2.(2017·陕西宝鸡调研)1962年,“在经过几天极度的紧张对峙之后,苏联退却了。

……肯尼迪对赫鲁晓夫作出让步,调整美国一些驻亚洲的军事基地,同时答应不再进攻古巴。

”这次危机反映出(  )

A.古巴是美苏对峙的主要阵地B.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

C.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D.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

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

美苏对峙的主要阵地不是古巴,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既剑拔弩张,又不敢轻易动武,古巴导弹危机正是这一特点的体现,故B项正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并未体现多极化,故C项错误;1962年的危机反映了两极格局,当时美苏共同主宰世界,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7·安徽淮南模拟)1954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泰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国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表示要“联

合起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

该举措(  )

A.使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B.是北约在亚洲的复制品

C.遏制了局部热战的爆发D.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结束

解析 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的标志是朝鲜战争的爆发(1950年),故A项错误;北约规定的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相似,与材料中“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是北约在东南亚地区的表现,故B项正确;“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是遏制共产主义为名,故只会加剧亚洲冷战的形势,越南战争并没有为此受到遏制,故C项错误;朝鲜战争没有为此停止,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7·豫晋冀调研)有学者曾说:

“苏联虽然成为一个政治大国,但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和国家组织中,处于少数和孤立地位,很难发挥作用;苏联无疑是一个军事大国,但是它缺乏战略空军和有效的天空防御能力;苏联的经济尚待恢复。

”该学者意在说明(  )

A.战后形成的两极是不对称的两极B.战后的苏联实力大减

C.社会主义阵营不足以抗衡美国D.苏联政治上孤立无援

解析 材料信息“苏联……很难发挥作用”“苏联……缺乏战略空军和有效的天空防御能力”“苏联的经济尚待恢复”等说明美苏势力不均衡,A项正确。

战后苏联实力大减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社会主义阵营,C项错误;苏联政治上有社会主义阵营,不是孤立无援,D项错误。

答案 A

5.(2017·辽宁沈阳模拟)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

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

A.德国的分裂状态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911事件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解析 冷战结束后,德国已经完成了重新统一,故A项错误;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依然处于分裂状态,故B项正确;911事件是世界恐怖主义运动的后果,故C项错误;冷战结束后华约解散,故D项错误。

答案 B

6.(2017·山东日照一模)《全球通史》写道:

“因此,在战(二战)后头几年中出现欧洲死亡的讣告并不令人奇怪……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

”其中“欧洲已灭亡”的确切含义是(  )

A.战争严重损害了欧洲的发展B.欧洲失去了世界的领先地位

C.欧洲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D.经济危机使欧洲一体化受挫

解析二战后的欧洲应当是失去了世界的领导地位,其社会发展依然是世界领先水平,故B项错误;二战后,欧洲被美苏两国控制,所以欧洲已沦为超级大国附庸的说法正确,故C项正确;A、D未能全面体现“灭亡”。

答案C

7.(2017·河南周口检测)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从“合作的两极”走向“对立的两

极”;到了80年代之后又从“对立的两极”逐渐走向“合作的两极”,促成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国国家利益之争从激烈走向消失B.两国尖锐的意识形态对立逐渐走向松弛

C.世界多极化的发展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解析 美苏两国国家利益之争并没有消失,故A项错误;伴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国尖锐的意识形态对立逐渐走向松弛,是促成两国从对立走向合作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一个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B

8.(2017·湖北武昌调研)20世纪60年代中期,众多领域的学者们在发展贫困人民的事业时经常使用“帝国主义剥削”、“新殖民主义”、“核心与外围”、“盈余分配”、“两极分化”、“主导依赖关系”和“屈从的发展”等术语。

这些“术语”的出现反映了(  )

A.西方优势地位的最终形成B.经济全球化加剧南北矛盾

C.福利国家的建设势在必行D.冷战格局下国际形势紧张

解析 西方优势地位的形成大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世界被日益分为两个部分,其他社会矛盾都掩盖在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之下,而且通过材料中的“术语”,也不能表明属于南北矛盾,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建设福利国家的信息,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术语”从政治、经济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性来,结合“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时代大背景,可知这是冷战的产物,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7·河南郑州模拟)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遭到美国强烈反对,美国一边封锁古巴,一边在公海拦截检查去古巴的苏联商船。

在美国的软硬兼施下,赫鲁晓夫最终作了决定性的让步,同意从古巴撤出导弹。

随后,美国宣布,解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古巴导弹危机到此平息。

这表明(  )

A.美苏争霸序幕揭开B.“冷战”即将走向热战

C.美苏展开全球争霸D.美苏开始军事对抗

解析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格局逐渐形成,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得到平息,“冷战”没有走向热战,B项错误;美苏两军军事对峙开始于“北约”和“华约”建立,D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选C项。

答案C

9.(2017·湖南永州调研)1974年,日本三木武夫内阁提出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对中苏两国采取“不偏不倚”的“等距离外交”政策。

此后,又提出“全方位外交”、“多边均衡外交”。

这说明日本(  )

A.外交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意图挑战现存的两极格局D.政治大国地位得到国际上承认

解析 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调整其外交政策,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外交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故A项正确;日本的外交仍然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外交上没有摆脱美国的影响,没有体现独立自主,故B项错误;日本的外交客观上冲击现存的两极格局,但没有主观上的挑战,故C项错误;日本还没有取得政治大国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 A

10.(2017·河北冀州月考)英国学者伊恩·克拉克说:

“冷战的最终作用是一体化而不是非一体化。

虽然它造成东西方深刻的分裂,但是这种分裂……潜在地为冷战后形成单一的全球体系作出了贡献。

”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①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④经互会的形成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由题干可知“冷战”有利于世界的全球化,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成立使世界形成两大主要的经济体系,虽然有隔,但从长远来看,是形成全球体系的步骤,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也有利于全球化。

故选D项。

答案D

11.(2017·全国名校联盟)它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直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材料中的“它”(  )

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推动新军事同盟成立

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D.表明多极化发展加强

解析 据材料“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可知,它是指1961年诞生的不结盟运动,A项在材料中没有与之相符的信息,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是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争,希望在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的地位,采取不与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而非军事同盟,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与壮大社会主义力量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可知,不结盟运动反映了多极化发展加强,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2017·江西南昌十校联考)《时代》杂志将1947年视为美国“承担世界领导责任的又一重要时机”,称“这个国家正面临新的角色和责任”。

其意在(  )

A.为美国国会通过“欧洲复兴计划”制造舆论B.称颂美、英等国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

C.为美国政府干涉朝鲜内战推波助澜D.促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47年”可知A项符合题意。

1947年,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意在控制西欧、领导世界。

答案 A

13.(2017·陕西宝鸡质检)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

这说明在作者看来(  )

A.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

B.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C.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中国与印度将是主导未来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

解析 “300年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说明冷战将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否存在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作者认为头等重要事件是发展中国家崛起,这就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将在以后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联系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讲中国与印度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将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没有讲他们是未来世界主导力量,故D项错误。

答案 B

14.(2017·东北三校一模)1961年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

“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条“艰苦的道路”(  )

A.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B.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C.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援助D.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故选D项。

不结盟运动并未动摇美国的霸权地位,故A项错误;当今世界,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政府并未支持援助不结盟运动,故C项错误。

答案D

15.(2017·新疆乌鲁木齐模拟)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

解析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运用,实质都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

材料“马歇尔计划‘删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