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师范附小同课异构活动材料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6069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0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岩师范附小同课异构活动材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龙岩师范附小同课异构活动材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龙岩师范附小同课异构活动材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龙岩师范附小同课异构活动材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龙岩师范附小同课异构活动材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岩师范附小同课异构活动材料汇编.docx

《龙岩师范附小同课异构活动材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岩师范附小同课异构活动材料汇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龙岩师范附小同课异构活动材料汇编.docx

龙岩师范附小同课异构活动材料汇编

 

龙岩师范附小同题异构送教送培活动

材料汇编

 

2016年4月14日

 

2016年龙岩师范附小同题异构送教送培活动安排表

 

1)语文专场时间:

2016年4月14日下午(本周四),提早8分钟进入教室。

节次

时间

地点

课题

执教

(主讲)

班级

指导老师

主持人

1

2:

00—2:

40

阶梯教室

(一楼)

二下《守株待兔》

吴美玲

(2)班

陈建章

张巧美

邱阿艳

卢旺祥

2

2:

55—3:

35

二下《守株待兔》

范雪华

二(5)班

钟琳琳林芹

3

3:

45—4:

25

交流评议

 

 

 

2)数学专场时间:

2016年4月15日上午(本周五),提早8分钟进入教室。

节次

时间

地点

课题

执教

(主讲)

班级

指导老师

主持人

1

8:

30—9:

10

阶梯教室

(一楼)

二下《有余数的除法》

廖珍莉

(1)班

张锦发

吴丽芹

郭煜

张锦发

2

9:

50—10:

30

二下《有余数的除法》

吴丹英

(2)班

刘文东詹永强

3

10:

45—11:

25

交流评议

 

 

 

 

3)综合科专场时间:

2016年4月15日下午(本周五),提早8分钟进入教室。

节次

时间

地点

课题

执教

(主讲)

班级

指导老师

主持人

1

2:

00—2:

40

电脑室1

(三楼)

电脑:

网页元素

林秋月

(1)班

陈文辉贺彤彤

王慧娴

黄小玲

2

2:

55—3:

35

室内篮球场

二下体育水平一《乒乓球》

章柏金

二(4)班

刘建村

3

3:

45—4:

25

阶梯教室

(一楼)

讲座

刘建村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龙岩师范附属小学  范雪华

指导老师:

钟琳琳林芹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研讨目的

  1.理解“守株待兔、窜、乐滋滋、整天”等词,会写“守、丢、此、桩、肥”五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

3.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因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便抱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读兔子的儿歌两小节。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看动画听故事。

 2.揭示课题并教学“守”。

3.理解题意。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读课文。

 过渡:

这个题目背后又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学习生字。

(1)初步认读。

指名几位同学读。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守、窜、撞、桩、此、锄)

(2)归类识字。

①从读音上的特点去归类。

②从字形的特点去归类。

(3)给“撞”组词。

(4)识记生词。

谁还会读这些词?

(出示:

守株待兔、又肥又大、窜出来、乐滋滋、树桩、从此、锄头)指导读词,正音。

 3.积累ABB式的词。

指名说并齐读老师积累的一些词。

 三、探究问题,研读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

种田人这样做对吗?

为什么?

1.学生自由读文。

2.同桌讨论:

种田人错在哪里呢?

(二)研读课文,找到种田人错在哪里。

 预设一:

从结果中去找答案。

1.谁找到了种田人不对的理由?

(指名说)

(课件出示句子):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2.种田人守呀守,等呀等,等来的结果是?

(兔子没等到,庄稼全完了)(板书全完)

预设二:

研读课文,知道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体会做法是错的)

1.谁还找到了种田人不对的理由?

(课件出示:

从此他丢掉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  

2.理解“从此”。

  3.理解“整天等”。

比较句子(课件出示句1:

种田人丢下了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句2:

种田人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怎么不一样了?

4.指导朗读。

  5.小结:

现在咱们明白了种田人坐在那傻等兔子是错的呀!

  预设三:

研读课文,知道不能凭着运气生活(体会想法是错的)

1.同学们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守株待兔是错的呢?

(学习第二段)

(课件出示句子: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

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2.理解“白捡”

3.想象说话,理解“乐滋滋”。

4.指导朗读:

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5.小结。

原来种田人是这么想的呀,结果已经告诉他,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呀!

  预设四:

野兔撞死是偶然的。

1.看动画理解“窜”和“撞”。

(1)野兔是怎样跑出来的?

  

(2)你们猜猜看,野兔可能遇到了什么事?

2.体会野兔撞死是“偶然”的。

 (三)、小结:

  四、深化明理,揭示寓意。

1.揭示寓意。

假如你从种田人的身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师总结寓意)

五、动词提示,复述故事。

1.指名一学生试讲。

2.圈种田人动作词。

3.讲故事。

(1)同桌互讲。

(2)指名讲。

6、了解寓言,拓展延伸

七、抓关键笔,指导写字。

“丢、此、桩、肥”

①观察:

这些“丿”长得一样吗?

②范写“丢”。

③学生练习写字。

④老师讲评学生写的字。

⑤学生再写。

八、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小结。

2.作业: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推荐课外读物: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执教:

高陂中心小学吴美玲

指导:

高陂中心小学陈建章张巧美

设计意图:

寓言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

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探寻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内容:

《守株待兔》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2、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体验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感悟“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解题

1、猜课题,观看动画片。

2、揭题。

板书:

守株待兔。

学习生字“守”。

解题:

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二、初读课文,质疑课题

1、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

谁守株待兔?

为什么守株待兔?

结果怎样?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三、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守株待兔吗?

2、他为什么守株待兔?

3、学习生字“撞”。

4、抓住“窜”字解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说话训练、朗读训练,为理解事件的偶然性作铺垫。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到一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就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白捡”什么意思?

2、指名读这一句话。

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

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3、“乐滋滋”是什么样的表情?

大家会做乐滋滋的表情吗?

4、我们一起乐滋滋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5、这个乐滋滋的种田人还有一个更美的想法:

课件出示句子:

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6、读句子。

(读时强调“每天”)

7、从你的读中我感受到这个种田人希望天天能捡到一只野兔。

他这种天天想有意外收获的心理就叫侥幸心理。

8、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好事情会不会每天都发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这个种田人是怎么做的?

请大家默读课文最后一段,划出有关语句。

2、汇报:

3、种田的人,他不干活。

那他能干什么呢?

老师这里有两句话。

(课件出示句1:

种田人丢下了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句2:

种田人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他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呢?

5、讨论:

你觉得这个种田人怎么样?

6、小结:

他傻就傻在面对意外收获存有侥幸心理,总想不劳而获。

四、深化理解,拓展延伸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

2、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长听。

2、推荐《伊索寓言》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捡:

意外收获

想:

侥幸心理

等:

不劳而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执教:

龙岩师范附属小学严淑琴

指导:

龙岩师范附属小学张香廖香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60~P61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且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对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已有初步了解,但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1.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出示算式:

8÷4=?

师:

如果8表示8根小棒,用来摆正方形,怎么解释?

(设计意图:

沟通算式、生活实际、语言表达的转换,复习旧知,使孩子们在上课伊始就体会到数学课的“数学味”。

(二)操作验证,探索新知

1.动手实践,引入新课。

如果是9根小棒呢,能摆几个正方形?

生动手摆学具。

比较,小结,揭示课题。

3.尝试列式,感受有余数除法产生的必要性。

师:

刚才摆的这个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学生动手写,老师收集学生信息。

师:

比一比,你们喜欢哪一种?

师:

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9÷4=2……1,为了书写简便,我们习惯用6个小圆点把商和剩余的数分隔开来,这个剩余的数就叫作余数。

4.探究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区分商和余数的单位名数。

师: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

大家仔细观察,今天我们学习的除法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

有余数。

师:

像这样的除法就叫作有余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

在动手操作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通过多次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为继续探究奠定基础)

5.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猜测想象。

师:

一袋小棒,猜一猜可能摆成几个这样的正方形?

(2)验证猜想。

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怎样用算式表示?

在作业单上先画图再写算式,写完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反馈。

 8÷4=2(个)

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

13÷4=3(个)……1(根)

(3)观察比较。

师:

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联系摆和画正方形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反馈。

引导观察、比较得出:

余数要比除数小。

(板书:

余数<除数)

(4)巩固应用

(设计意图:

通过猜想、操作验证,巩固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感知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并向学生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1.圈一圈,填一填。

2.猜一猜,说一说。

(设计意图: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全班交流,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五、拓展延伸,彰显文化。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执教者:

高陂中心小学廖珍莉

指导:

高陂中心小学张锦发吴丽芹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59~61页例1,例2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明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探究,体验余数的产生过程,理解余数表示的意义和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培养对数学规律的探究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的意义,探究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一块、每小组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气球(谜语)

圆圆的身体皮儿薄,

有红有绿颜色好,

拴在线上随风舞,

撒手高飞天上飘。

师:

(课件出示)按照红,紫,绿,黄4个一组的顺序依次挂成一排的气球。

学生说编码,老师猜颜色。

师:

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猜出气球颜色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

通过猜谜语、猜气球颜色的游戏,激发孩子探索新知的欲望。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谈话。

2、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设计意图:

在包含数学原型的活动情景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从哪里来”。

二、探究余数的意义

1、在操作中产生问题,体验余数产生的必要性;

2、尝试用数学形式表示余数,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3、数形结合,深化余数的意义理解。

【设计意图:

把例1内容有机整合在例2里,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数形的结合,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充分理解余数的含义。

三、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拓展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1)被除数拓展

(2)除数拓展

2、揭示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被除数的拓展”和“除数的拓展”,让学生在多样化的、结构化的数学学习材料中,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发现运动变化的规律,感悟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当一回“小小探索者”,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64页第1题练习。

2、解决购买饮料的实际问题。

3、呼应开头,应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开猜气球颜色游戏的奥秘。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保持探索的劲儿,让课堂充满数学的味儿。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8÷4=2(个)

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

13÷4=3(个)……1(根)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16÷4=4(个)

余数<除数

《菁菁校园》教学设计

设计者:

林秋月

指导教师:

周东莹贺彤彤

学科

信息技术

三年级

课题

9、菁菁校园

共1课时

1

教学内容

复习使用已学过的基本绘图工具以及图形快速生成的复制、粘贴命令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学会熟练应用直线、矩形、椭圆、刷子等工具

2、学会图形的复制、粘贴、移动,掌握快速生成相同图形的技巧

3、会熟练操作用颜色填充工具,给图形填充合理的色彩

4、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工具创作其他图形,培养一定的创作意识

重点:

1、巩固基础绘图工具的使用2、学会图形的复制、粘贴、移动

难点:

图形的复制、粘贴、移动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绘制校园

 

三、升级美化

1、展示校园图片,进行情境描述:

老师去过很多学校,我觉得咱们学校是最美的,风景秀丽,每一朵花、每一棵小草都洋溢着勃勃生机。

老师拍了几张校园照片,想把它们画下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画什么呢?

第一张照片我们主要画大楼,可以吗;第二张照片(生:

画大树);虽然操场现在还只是普通的水泥地,但是我们的校园还在建设发展中,将来一定会越来越美丽,让我们帮学校想想操场可以怎样规划?

做个塑胶跑道怎么样?

2、我们还可以画些什么呢?

(生:

……)是的,我们还可以画飘扬的红旗、红彤彤的太阳,蓝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青青的草地,还有操场上做运动的小朋友们。

3、揭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用上学期学过的画图软件来画我们的菁菁校园!

 

1、观察作品,找出基本图形,再分析哪些图形是一样的(复制粘贴)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找出哪些规则的几何图形呢?

②这幅图中有些图形是一模一样的,你们发现了吗(生:

窗户、跑道),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更快的绘制出这些图形呢(生:

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图形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2、画校园轮廓

1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教师讲解注意点(布局、上档键)

2学生实践,画校园轮廓(投影展示轮廓图)

3教师小结

3、用复制、粘贴的命令画跑道、窗户

1

教师演示复制粘贴跑道

2学生演示画窗户,教师讲解注意点

3学生实践,画跑道、窗户(投影展示效果图)

4教师小结(窗户大小,四个步骤,一次复制多次粘贴,选定范围)

4、美化校园:

画大树、白云,填充颜色

 

1教师演示画白云轮廓,再画大树

2学生实践,画白云、大树,填充颜色(投影展示最终效果图)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已经完成了校园的绘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优秀作品吧,你们瞧,我们还可以画什么?

画单杠、小人、白云、红旗等。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校园还有哪些美丽的地方,?

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自由创作,比一比谁画的校园更美丽!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发现优秀作品

欣赏

 

思考

 

明确学习任务

 

观察

 

思考

 

观看演示倾听讲解

实践操作

小结

 

观看演示

倾听要点

实践操作

小结

 

观看演示倾听要点

实践操作

小结

 

欣赏

思考实践

自由创作

创设校园情境,让学生感受校园的美。

 

分析图形

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是由一系列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组合而成的

引导学生

认识复制、粘贴的作用;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过圆形、矩形、圆角矩形、直线

因此采用学生演示的方法来

回顾旧知

 

运用直观的演示与讲解,让学生领会如何使用复制、粘贴命令;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复制、粘贴、移动操作

 

通过白云的绘制让学生认识到图形还可一叠加组合,通过绘制大树让学生了解怎么画不规则图形。

 

分层任务设计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四、展示、评价、总结

 

展示、评价优秀作品。

同学们画得可真好!

瞧,太阳公公都笑啦。

自评

互评

总结

在欣赏、评价同学的优秀作品中获得启发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这学期的第一节画图课,距离学生上次进行画图创作已经过了2、3个月了,因此很多学生都已经忘了一些基本图形的绘制该如何操作,而这节课要绘制的内容又很多。

所以本节课设置的操作任务,不是按照书本那样直接画一个完整的操场、大楼等图形,而是让学生先画出校园的整体轮廓,复习基本工具的使用;再绘制跑道和窗户,学习复制、粘贴图形;最后画上白云、大树,填充颜色,美化校园。

任务设置层层递进,

本节课因为时间关系,所以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基本校园的绘制,但能完成升级美化的学生较少,学生的创造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水平一《乒乓球》教案

学校:

永定高陂中心小学班级:

(2)班人数:

48人教师:

章柏金

教学

内容

1、乒乓球握拍方法

2、熟悉球性

重点:

正确握拍方法。

难点:

动作到位、协调用力。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乒乓球握拍的正确方法。

2、提高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培养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及快速反应能力。

课的

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措施

次数时间

 

 

1、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目标和内容

3)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4)安排见习生

5)强调纪律和安全

6)集中注意力练习

2、热身跑2圈

3、准备活动:

扩胸运动体转运动弓步压腿

膝绕环腕踝关节

一、组织队形:

图1

 

二、教与学法:

1、简述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教师导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3、教师讲解示范。

三、要求:

1、快、静、齐。

2、注意安全,有序活动。

 

10ˊ

一、乒乓球握拍方法

1、直拍

正面:

以食指第二指节和拇指第一指节扣拍,拍柄压住虎口。

背面:

其他三指自然弯屈,中指第一指节顶住球拍的后上部使球拍保持平稳。

2、横拍

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

拇指在拍的正面轻贴在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

 

 

 

二、熟悉球性

1)托球练习(球拍要平,体会手腕、手指用力动作)

2)托球接力

游戏方法:

学生按四列横队进行练习,听到发令后,各小组排头的同学,托球前行并绕过标志物返回到起点,并站到队伍最后面。

依次进行,以最快完成小组为获胜组。

规则:

1、不得踩线、抢跑。

2、途中若球落地,需捡起球置于球拍上,并退至掉球处继续走。

一、组织队形:

图2

 

二、教与学法:

1、教师讲解示范直拍、(横拍)握拍方法。

2、学生认真观察。

3.请一位同学练习一次。

(师生点评)

4、学生集体练习直拍握拍动作。

5、教师巡回指导。

6、教师挑选动作较好的2位学生进行展示(师生点评)

7、分组练习:

1、3组练习(3—5次),

2、4组观察纠正后交换。

教师巡回指导。

8、持拍向内、向外旋腕练习各8次×2组。

9、持拍抖腕练习8次×2组。

教师巡回指导。

三、要求:

1、认真观察。

2、动作正确到位。

 

一、组织队形: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